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453-454
目的了解并研究广东省惠州市辖区内结核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今后惠州市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2012在惠州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结核科门诊就诊的肺结核痰涂片阳性患者进行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总体耐药率为50.60%、初始耐药率为42.31%,获得性耐药率为56.85%。耐多药(MDR)率为22.09%。结论惠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更严格执行结核病控制策略,防止耐药患者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西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收集疑似结核患者的标本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MGIT960全自动快速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仪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送检的标本共分离到结核分枝杆菌621株,310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总耐药率为49.9%,其中总耐单药率为11.6%,至少同时耐2种药物的总耐药率为38.3%。而在238株同时对多种药物耐药的菌株中,至少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菌株172株,耐多药率为27.7%。另外,结核菌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42.7%、链霉素35.4%、利福平28.5%、乙胺丁醇21.7%。结论我市结核病耐药发生率高,并且耐药性发生更趋于对多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同时耐药,特别是趋于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即耐多药结核病发生率高,应引起相关卫生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结核病医院结核菌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太原市结核病医院结核菌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近3年经过药敏测定的116例肺结核患者药敏结果。结果总耐药率79%,总耐多药率25%;初始耐药率68%,初始耐多药率12%;获得性耐药率91%,获得性耐多药率39%,耐多药率逐年增加。耐单药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胺丁醇(EMB)、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结论高耐药率尤其是高耐多药率是我院结核菌的耐药特点,也反映我省当前比较严峻的结核菌耐药形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139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9例涂阳患者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130例,牛分枝杆菌5例,肺结核分枝杆菌4例。130例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90例,总耐药率69.2%,总耐多药率15.4%(20/130),总多耐药率22.3%(29/130)。结论本院住院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尤其是耐多药结核患者的管理;积极开展结核病的耐药监测,提高耐药结核病的发现率;采用个体化方案积极治愈耐多药结核病,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正>耐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对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巨大威胁。我国结核病耐药情况严重,近年尤其临床工作中耐药结核屡见不鲜。2012—2013年我院耐药结核病调查报告显示,从涂阳肺结核患者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耐多药率为8.3%。其中复治患者的耐多药率为25.6%。有限的抗结核药物以及二线药物的较大的毒性和疗效差是导致耐多药结核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水平、结核菌耐药情况,为今后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从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婺源县统计局”获取2010年至2021年婺源县分年度的结核病传染病报告卡中个案信息和常住人口学数据,采用固体药敏法对培养阳性的标本开展药敏检测,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21年,婺源县共报告结核病2 864例,结核病年报告发病率为36/10万~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结核病年发病率(52/10万~124/10万)略高于女性(19/10万~52/10万)。2 864例结核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41±17.53)岁,职业以“农民/民工”为主(84.22%),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为55.69%。2 864例结核病患者根据规范用药方案成功治疗率为91.89%(2 617/2 848)。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结核病整体耐药率为22.55%,多耐药率为10.64%,耐多药率为6.38%。结论 婺源县结核病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耐药结核病患者比例较高。今后应提高对男性、高龄居民等重点人群关注,做到重点宣教、重点监测和重...  相似文献   

7.
<正>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我国是全球27个耐多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万多例,位居全球第2位[1]。2007-2008年我国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菌株总耐药率为37.79%,其中初治肺结核总耐药率35.16%、复治肺结核总耐药率55.17%;涂阳肺结核患者总耐多药率为8.32%,其中初治肺结核总耐多药率5.71%,复治肺结核总耐多药率为25.64%[2]。为了解沧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现  相似文献   

8.
刘瑛 《北方药学》2014,(4):99-99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结核病在全球出现“死灰复燃”趋势,曾一度被乐观认为即将被消灭的结核病再度猖狂。其中,耐药肺结核的出现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抗结核化疗在全球广泛推广,不合理、不规律化疗导致结核菌耐药菌株逐渐增加。据估计,现症结核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有发生耐多药的危险[1]。2007~2008年全国结核菌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率8.3%。耐多药肺结核(MDR-TB)具有痰菌转阴慢、传染期长,诊断、治疗、管理技术复杂,治疗费用高,不良反应多,治愈率低,仅达56%[2],病死率高等特点。耐药性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全球结核病防治中的一个难题。现就我科室2008年6月~2011年6月对38例住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0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结核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及耐多药的情况,为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药敏比例法对100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总耐药率为20%,多重耐药率为9%,对SM的耐药率最高,达到14%。结论结核病的耐药趋势严峻,相关卫生部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为深圳市结核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WHO/IUALD)结核病耐药指南,将深圳市2005年和2009年每年3月至8月间所有新涂阳和新登记的复治涂阳的肺结核作为监测对象,对2005年802例、2009年1054例成功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2005年总耐药率18.3%,初始耐药率17.2%,获得性耐药率31.3%;总耐多药率4.7%,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3.25%和21.9%;2009年总耐药率17.4%,初始耐药率16%,获得性耐药率39.3%;总耐多药率3.8%,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3.02%和16.4%。2009年以上各耐药率、各耐多药率与2005年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2005年、2009年的获得性耐药率、获得性耐多药率均显著高于初始耐药率、初始耐多药率。结论深圳市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结核病耐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结核病总体耐药、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1995~2005年结核病耐药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5~2005年我国人群结核耐药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总耐药率为24.8%。在耐药病例中,初始耐药率为20.6%,获得性耐药率为44.3%,获得性耐药率显著高于初始耐药率。不同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序为:初始耐药异烟肼(15.3%)>链霉素(10.6%)>利福平(8.1%)>乙胺丁醇(4.2%);获得性耐药异烟肼(35.1%)>利福平(26.1%)>链霉素(23.3%)>乙胺丁醇(11.3%)。耐多药率中,1~4种耐药率按年份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耐药率排序为:单药>2药>3药>4药,耐多药率显著高于耐单药率。结论:我国人群结核耐药趋势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属高耐药水平,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六安市某县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全市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我市辖区1县(区),将2013年1月至12月所有登记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痰涂片镜检、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及菌种鉴定,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单耐药率)为25%(37/148),耐多药率为8.1%(12/148),广泛耐药率为2.03%(3/148);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单耐药率)为100%(5/5) 耐多药率为80%(4/5),广泛耐药率为80%(4/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治是单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20~50岁年龄是耐多药结核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涂片阳性率为16.27%(95/584),痰培养阳性率为26.20%(153/584)。 结论 六安市某县结核病耐药疫情形势严峻,需加强对初治病例及青壮年病例的管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成功率,减少耐药结核发生。同时需加强结核病的细菌学检测工作,提高菌阳肺结核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25 DDDs,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各类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较高,2013年基本达到10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 结论 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科2019-2021 年多重耐药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 院2019-2021 年新生儿科154 例新生儿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细菌监测数据,分别从多重耐药检出率、一般情况、标本来源分布、 多重耐药菌株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1 年154 例新生儿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166 株,痰液、血液、支气管分泌物 占标本来源构成的前三位。以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占比较大,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 胺酶菌(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菌对头 孢呋辛、头孢曲松耐药率100%,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100%。结论:某院新生儿科2019-2021 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 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近5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7~2011年本院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4株,并分析8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5年来均保持高度敏感性,耐药率<10%。对亚胺培南也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从2008年的6.6%,上升到2011年的15.3%。对头孢曲松敏感性较低,耐药率从2007年的65.2%上升到2011年的84.9%。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也较低,从2007年的37.9%上升到2011年的53.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增高,医院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集我院2006~2007年住院患者进行痰菌培养并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96例,研究其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同期肺部感染患者的12.7%;其中肺结核合并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57例,其他非结核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39例。药敏结果分析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文献报道为高,且肺结核合并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较非结核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增高。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患者,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增加;而结核病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686-689
目的 了解十堰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医院感染的控制以及临床合理运用抗生素。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345株铜绿假单胞菌应用VITEK-2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345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共检出761株(56.6%)。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与2015年相比,2016—2018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多重耐药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不同种类抗生素以头孢菌素类及其酶抑制剂耐药率最高,且增加趋势最显著(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十堰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医院感染的控制以及临床合理运用抗生素。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345株铜绿假单胞菌应用VITEK-2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345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共检出761株(56.6%)。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与2015年相比,2016—2018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多重耐药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不同种类抗生素以头孢菌素类及其酶抑制剂耐药率最高,且增加趋势最显著(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检出率、多重耐药率逐年增加,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监控及干预,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 Among them, tuberculosis (TB) remains a major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exacerbated by the emergence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MDR)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MDR-Mtb strains are resistant to first-line anti-TB drugs such as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whereas XDR-Mtb strains are resistant to additional drugs including at least to any fluoroquinolone and one of the second-line anti-TB injectable drugs such as kanamycin, capreomycin, or amikacin. Clinically, these strains hav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management of TB in high-incidence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systemic surveillance of TB drug resistance is lacking.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B on-site, early detection of drug resistance is critical to initiate treatment, to reduce mortality, and to thwart drug-resistant TB transmission.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diagnostic challenges to detect drug-resistant TB at the point-of-care (POC). Moreover, we present the latest advances in nano/microscale technologies that can potentially detect TB drug resistance to improve on-site patient ca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与抗结核药应用情况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结核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和抗结核药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5株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总体耐药率为29.3%(341/1165),耐多药率为12.0%(140/1165),单耐药率最高为链霉素(22.8%)、最低为乙胺丁醇(7.0%);79株耐多药菌株对7种二线抗结核药单耐药率最高为利福喷汀(53.2%),最低为阿米卡星(1.3%);一线抗结核药使用较广泛,DDDs较高,二线抗结核药对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DDC较高;静脉用利福平制剂及氟喹诺酮类制剂的用量较大。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升高与抗结核药大量应用具有相关性,应加强药品敏感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