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方法:引《伤寒论》第53条、第54条有关桂枝汤主治证的条文,分析治表治里的原则。结果:①桂枝汤既可治疗六经中风,又可治疗其他众多病证,所以桂枝汤证不能等同于太阳中风证;②六经皆有中风,不唯太阳可有中风;③六经的经络分布既有皮表,也有肌里,还络属脏腑,所以既有经证,也有腑证;经证既有经表证,还有经里证;④阳明中风与太阳中风症状类似,且重是因为太阳主肌表,而阳明主肌肉的缘故;太阴中风是表里同病,既有太阴经经气的失常,也有太阴脾、肺的功能失常;⑤桂枝汤治疗杂病卫气不和的自汗出和发热汗出,其病机失常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虽同是卫外不谐,但分别是卫气浮散和卫气聚集所致。结论:《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证的研究,对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表虚证分为“中风表虚证”以下称“中风证”)和“气亏表虚证”(以下称“表虚证”),二者类似之处颇多,兹辨析如下。二、病因病机辨析二者均有卫气失常,肌表不固,腠理疏松的病理特点。中风证是因外感风邪,使营卫不和所致。风邪袭人,与卫相遭,卫气不固护肌表而浮起迎邪,复因风性开泄,导致肌腠疏松,营阴不内守而外泄,形成《伤寒论·第53条》所云的“卫气不共荣气谐和”的中风证。气虚  相似文献   

3.
临证辨治单纯表证和里证,由于病情单一,表证辨其中风伤寒温病,里证辨其虚实寒热,运用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等,相形而论,尚易应对。但病人禀赋阴阳不等,体质强弱不同,感邪轻重不一,每有表里同病、虚实兼夹者,病情相对复杂,施治起来有时难免使人有瞻前顾后,顾此失彼之感。张仲景《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以辨治外感疾病,其中不乏对杂病的辨治,表里同病的治疗亦属不少,示人以规矩准绳,所出诸方,内蕴治病妙法良意,使人临证有所仿效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桂枝汤证分类《伤寒论》第13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后世称“桂枝四症”,凡病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无问中风伤寒或杂病,均当选用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对于桂枝汤的使用大抵有如下分类: 1、六经表桂枝汤证《伤寒论》六经病证,虽各有其特点,但每一经都囊括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的内容。桂枝汤能调和营卫、解肌散风故凡六经经表之证,多用此方治疗,诸如第12条为太阳中风经表证,第234条为阳明经表证等。 2、表里同病桂枝汤证《伤寒论》表里同病而使用桂枝汤者,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表证挟有里实者,治当先解表后攻里,如44条云:“太  相似文献   

5.
论桂枝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或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留恋未解者;表证兼里虚不甚,脉不浮紧而浮弱者;非外邪所致营卫不和,自汗,发作阵作者;太阴中风证或太阴表证,症见四肢烦疼、脉浮取而微、沉取而涩者;太阳病误下,正气抗邪于上,其气上冲,热痞兼表证者;阳明经表证症见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汗多脉迟者;阳明日晡发热兼寒热如疟,脉虚浮的太阳表证;太阴虚寒兼表证身疼者;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持续不解者等,病机均为营卫不和,临床均可应用桂枝汤。  相似文献   

6.
张介宾中风论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张介宾“非风”之论,内伤积损为本;辨证注意病住,兼夹预后;因证而治,重培本,不废祛邪几端;对张介宾中风论治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张氏中风论治颇具特色,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适应症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方,被后世誉为仲景众方之冠。其适应症为:太阳中风证;太阳病,无论已治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太阳病,无论已治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表证兼里实,先解表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未解者;表证兼轻度里虚者;外邪所致的营卫不和者。无论外感或内伤,只要抓住发病机制是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者,使用桂枝汤皆有良效。  相似文献   

8.
治疗中风 勿忘祛风——张琪研究员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中风的治疗逐渐趋于治内风为主,祛风剂的使用日益减少。然张老临症却常以小续命汤、大秦艽汤等祛风剂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因而对外风学说应予正确对待,祛风通络的治法仍具有实用价值。然“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风邪外中,必因正气先虚或脏腑阴阳失调,而风邪始得外中。张老据此而设祛风清热养血通  相似文献   

9.
外风方剂的气味配伍即指以辛散祛风药物为主,配伍组方而成辛苦甘气味结构,适用于外风所致诸病。因风邪兼夹寒、湿、热诸邪不同及正气之盛衰,而变通《素问·至真要大论》治风气味组方规律,具体为"风淫于内,治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感受时行邪气而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中医药治疗流感经验丰富,成效显著。分析认为,流感多为机体正气亏虚,外感疫毒之邪夹时令之气乘虚而入,中伤机体所致。冬季流感多外寒内热,表里同病;春季流感多风热为患;暑夏流感多有夹湿、夹痰之证;秋燥流感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多见温燥,近冬多见凉燥,用药时要仔细辨识,随证而药之。在临床辨治过程中要注意,初期辨寒热,入里识病位,注重兼夹证,并结合咽喉、舌脉等表现,辨证用药,同时要注意给邪以出路,先安未受邪之地。  相似文献   

11.
梁则徐  高曦 《河南中医》2020,40(6):815-8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位在太阳,虽已用桂枝汤治疗,然邪未尽,或复下之,益伤正气而表邪不解,故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在外之邪不解,体内气化不行,水饮难消而停于心下,故心下满、微痛。病机为外有邪气,内挟水饮,治宜表里分消。桂枝走表,茯苓、白术、芍药走里,使在外之表邪有出处,在内之水邪有退路,表里各司其职,各消其邪。若去桂枝,外邪不解,纵使在内之水气全消,由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体内仍会重新聚集水气,故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中,"去桂"二字,或为衍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应去桂。  相似文献   

12.
证之主脉《伤寒论》以经分证,每一经证,有一些代表症状,也有一代表脉——即主脉。“伤寒三日,阳明脉大”(19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281),等。同时,每一经之属证,还因感邪之性质,个体正气之强弱,以及邪之在脏在腑等不同,主脉也不同。如“中风”与“伤寒”同为太阳病,但所中多于风邪者,是为太阳中风证,其脉除浮外,还兼有缓象;而多于寒邪者,是为太阳伤寒证,其脉又为浮紧。每一经病,若因失治或误治,证候发生变化时,主症、主脉与  相似文献   

13.
宋业强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多因正气虚弱或先天不足,加之外感风邪兼夹寒、热、湿邪致病,其证型不仅包含虚证,也有实证,更多以虚实夹杂为主,因而病程长、易反复.宋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表虚风寒证、表虚风热证、血热风盛证、湿热夹风证,分别应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固表清热祛风汤、复方白鲜皮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并重视中西医...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代表方,可在临床中辨治诸多疑难杂病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证;本文重点探索桂枝汤方药作用及病位、解读方药及配伍,得出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权衡桂枝汤方证之发热、恶寒、头痛、汗出、不能食、心下闷、鼻塞,运用桂枝汤辨治长期低热、血管神经性头痛、妊娠大便难、窦性心动过缓,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血虚夹寒,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普通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10,30(4):367-368
风邪及夹寒、暑、湿、燥、热六淫之邪和正气不足及体质是引起老年人感冒的重要因素。普通感冒以感受外邪为主,多为实证,但由于老年人正气不足、多有宿疾、卫外不固等特点而常有正虚受邪的虚中兼实证。因此,老年人感冒大体分为实证类(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和虚证类(气虚证、阳虚证、气阴两虚证)二证类六证候。治疗方面,一是解表宣肺为总的治疗原则;二是注意固护正气;三是注意长期调补预防发病。  相似文献   

16.
谈中风阴虚证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阴虚证的兼夹证较乡,辨治较复杂,其治疗的基本方法为育阴,以滋补肝肾为主。根据兼夹证的存在,或镇潜平肝,或温润助阳,或滋阴,或补气,或化痰,成活血,或疏肝。因本证复中率较高,不论临床治愈与否,都应坚持适当服药调治。  相似文献   

17.
杨慧  肖映昱 《河南中医》2023,(2):167-170
少阳主枢,不仅是表证传里之枢机,也是三阳证转入三阴证的枢机,故其临床证候复杂且多有兼证。张仲景立调和枢机之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以上五方虽均能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也都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特点,然各有侧重。小柴胡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功能为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利三焦;柴胡桂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太阳表证未解,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为解太阳、少阳两感之轻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功能为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弥漫三焦,表里俱病,寒热虚实互见,功能为和解少阳,通阳和表,泻热清里,重镇安神;柴胡加芒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燥热较甚,正气偏虚,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泻热祛实,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8.
中风之病 ,历代皆有阐述 ,而对本病的最早认识 ,当首推《内经》。《内经》虽对中风病的认识未见专篇论述 ,但却散见于诸篇之中 ,涉及到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治法诸方面 ,尤其对中风病因的阐述 ,详实而精辟 ,今重习温之 ,颇有所获。1 风邪乃中风病之首因《内经》首论风邪可以直接侵袭人体 ,发为中风 ,实乃真中风也。《素问·风论篇》 :“风之伤人也 ,……或为偏枯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 ,亦为脏腑之风 ,各入其门户所中 ,则为偏风。”说明风邪侵入俞穴 ,偏中于脏腑经络 ,引起半身不遂的偏枯病。《灵枢·刺节真邪》篇云 :“虚邪偏客于身半 …  相似文献   

19.
疑难病泛指病情复杂、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的疾病.大多由于初病失治或误治以致病邪深入,缠绵难愈;或因病情复杂,如风邪、湿郁、顽痰、积滞、瘀血互相胶着不易祛除,正气不能与之抗拒,致正虚邪恋、表里寒热夹杂、阴阳虚实错杂、病邪深痼或峻厉,病情迁延,导致辨证失误、治疗不当而酿成痼疾.也有病已确诊,但治疗无效而无所适从.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由于所处环境及医药本身等因素,疑难病症不仅没减少,反而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现就某些疑难病的诊疗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感冒为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疾病,而风为六淫之首,不同季节往往有不同兼夹,故治疗亦应随风邪的不同兼夹而辨证治之。现将笔者对四时感冒的证治略述如下:1 冬季 因冬季为寒气所主,故冬天风邪往往夹寒侵入人体,致风寒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全身疼痛、鼻流清涕、脉浮紧等。治宜辛温解表,早期可用生姜红糖煎服,煮至辛味全出,入口辛辣难忍为佳。若不效,可用麻黄汤煎服,若几日未愈,则易致寒邪郁而化热的风热证候,症见咽喉肿痛、鼻流浊涕或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此时则宜辛凉解表,药用银翘散加减。若久而邪仍不解,则会出现化热之邪壅遏于肺的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