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脾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阐明补脾散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溃疡性结肠炎116例,用自拟补脾散30g,加开水150ml混匀后保留灌肠,每晚1次;另5g内服,1~3次/d.疗程1个月,用1~3个疗程.对用乙酸造成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用此治疗进行监测,并用柳氮磺吡啶(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进行药效实验及毒理实验.结果补脾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6例,治愈107例(922%),好转9例(78%).对治愈的55例随访6个月~10年.6个月内复发3例(55%),缓解1年以上44例(800%),缓解3年以上34例(618%),缓解5年以上10例(182%).对用乙酸造成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用此法治疗,中剂量和大剂量组优于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经毒性实验未见毒性改变.结论补脾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方法17例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病学术会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2岁~62岁,病程最长6a.患者多以急性发作入院.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大便常规:红、白细胞满视野.粪培养阳性.均做下消化道造影:示溃疡性结肠炎.其中病变累及全结肠1例,直肠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9例,2例未见异常者做肠镜示: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急性期给中西药结合(由锡类散、雷尼替丁、丁胺卡那、地塞米松组成)保留灌肠治疗.4wk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下消化道造影和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中西药结合治疗一疗程后,临床症状全部好转,下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检查.溃疡愈合11例,占64%;溃疡面缩小6例,占36%,随访复发2例,再次用以上方法治疗后好转.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理泻汤与保留灌肠方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2例,其中治疗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岁±10.5岁,病程1a~24a.应用健脾理泻汤(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炒扁豆、内金、大枣、白芍、淮山、粟壳、蒲公英、苡仁、防风等15味中药组成),水煎内服.另用苦芪、黄柏、枯矾、五倍子、地榆、白芨等水煎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甲硝唑保留灌肠;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岁±11.5岁,病程6mo~20a,以柳氮磺胺吡啶,强地松内服,外用锡类散保留灌肠.两组病情、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迁延难愈的粘液血便,伴有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等症状;纤维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出血、局灶性或多发性糜烂或溃疡;粘膜活检呈炎症性改变,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肠镜或粘膜活检等确诊两个疗程后,肠镜复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肠粘膜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52例中,痊愈4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92.3%,有效率达98.07%;对照组50例,痊愈8例,好转20例,无效22例,治愈率16.0%,有效率5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健脾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及其处理对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其预后,以评价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02年~2007年我院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对其病情、随访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共纳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男女比例为1.56:1,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40±17)岁。消化系统表现以腹泻最多(95.3%),其次为便血(84.4%)和腹痛(76.6%),全身表现以发热(92.2%)多见。病变累及全结肠者占50.8%,重度活动期患者占82.8%。治疗药物主要为单纯氨基水杨酸制剂(67.2%)和氨基水杨酸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28.1%)。经内科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占26.6%,有效者占71.9%。50%患者治疗后复发。结论本组溃疡性结肠炎以全结肠病变和重度活动期患者居多,肠外表现少,并发症少,癌变率较低,绝大多数患者经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明了,病程迁延,易于复发,治疗尚无特殊办法。笔者近3年来采取自制的氢连液保留灌肠法治疗该病30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7~45岁,病程2~8年。复发型21例,慢性持续型9例。1.2 诊断标准:①有反复慢性腹泻粘液血便病史。②大便常规有红细胞、白细胞,但无特异性病原体。③肠镜可见:病变弥漫性分布、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或浅表溃疡。粘膜粗糙或成颗粒状,质脆易出血。④钡灌…  相似文献   

6.
瑞巴派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永峰 《山东医药》2006,46(31):39-39
将4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瑞巴派特、强的忪及黄连素灌肠,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强的松及黄连素灌肠。结果治疗4周末治疗组显效率为71.4%,对照组为52.4%,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用瑞巴派特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脾虚型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特点及治疗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特发性结肠炎.该病是一种以腹痛、腹泻、粘液便、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疾病.本病多发于20岁~40岁的青壮年,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诊检手段的提高(如纤维肠镜的推...  相似文献   

8.
奥沙拉嗪与SASP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用奥沙拉嗪灌肠方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比较奥沙拉嗪与水扬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用灌肠方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方法观察4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4周末奥沙拉嗪组的总体疗效评价其显效率为70%,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内镜完全缓解率和组织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0%、45%、75%及60%,对照组总体疗效评价其显效率为50%,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内镜完全缓解率和组织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30%、55%及50%,其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奥沙拉嗪灌肠方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其疗效优于SASP组,且奥沙拉嗪的主要不良反应腹泻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硫糖铝糊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硫糖铝糊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李素青张金碧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市100039SubjectheadingsColitis,ulcerative/therapyEnemaSucralfate主题词结肠炎,溃疡性/治疗硫糖铝灌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清髓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内镜变化。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1例,均为皮质激素抵抗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8~61岁,病程3~28年。病变在左半结肠4例,全结肠7例;重度10例、中度1例,均为活动期患者。用脐带血干细胞体外分离试剂盒,从60—120ml脐带血中提取CD34+、CD117+、CD133+、C—kit+、Sca-1+干细胞,总数〉1.0×10^8个,细胞活力〉96%,用生理盐水10ml制成干细胞悬液,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下动脉,缓慢注入。在使用干细胞治疗前正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在开始干细胞治疗后应继续原来的治疗。在取得临床缓解后将激素逐步减量至停用。结果干细胞治疗后12周,总疗效评价:完全缓解7例,有效3例,无效1例。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无变化1例。肠镜缓解情况: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无变化1例。组织学缓解情况: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无变化1例。大便次数由治疗前每t3平均11.5次降为每日1.6次;血沉由44.5mm/h降为11.5mm/h;C反应蛋白由22.3mg/L降为6.1mg/L;Souahedand疾病活动指数(DAI)由治疗前平均11.1分降为2.32分。10例患者停用皮质激素,1例减量,无一例出现干细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随访12个月,复查肠镜,5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复发。结论非清髓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近期可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黏膜愈合,组织学改善,疾病活动指数降低,可停用皮质激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