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化学杀雄剂1号对棉叶蛋白质氨基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化学杀雄剂1号及其改良配方对棉花植株进行杀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化学杀雄剂1号后,棉叶16种蛋白质氨基酸中Met,Ile,Lue,His等4种氨基酸的含量不受杀雄剂1号的影响,而Pro,Asp,Glu,Phe,Lys,Val,Tyr,Thr,Ser,Gly,Arg和Ala等12种氨基酸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化学杀雄剂1号中添加脯氨酸以及添加混合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的两种改良配方使不育株棉花棉叶Pro,Asp含量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而对其他氨基酸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其杀雄效率与单独喷施化学杀雄剂1号无显著性差异,而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化学杀雄剂1号引起氨基酸代谢失调可能是造成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杀雄剂1号及其改良配方对棉花植株进行杀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化学杀雄剂1号后,棉叶16种蛋白质氨基酸中Met,Ile,Lue,His等4种氨基酸的含量不受杀雄剂1号的影响,而Pro,Asp,Glu,Phe,Lys,Val,Tyr,Thr,Ser,Gly,Ala 和 Ala等12种氨基酸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化学杀雄剂1号中添加脯氨酸以及添加混合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的两种改良配方使不育株棉花棉叶Pro,Asp含量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而对其他氨基酸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其杀雄效率与单独喷施化学杀雄剂1号无显著性差异,而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化学杀雄剂1号引起氨基酸代谢失调可能是造成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化学杀雄剂SX-1对重庆地区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敏  唐章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47-6749
[目的]探讨化学杀雄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为杂交油菜制种提供应用依据。[方法]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SX-1,分别在渝黄2号母本单核期及10d后,用小型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施在叶片表面,每2d对各处理油菜的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首先喷施SX-1的1号药剂(5.5mg/L),10d后再喷施SX-1的2号药剂(7.0mg/L)的杀雄效果最佳,全不育率达100%。同时经SX-1诱导所得不育株的植株高度下降,茎秆木质化程度加深,花瓣变小,花瓣颜色变浅,花丝缩短,花期推迟,自交不结实,异交正常结实;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而花蕾中脯氨酸含量下降。[结论]化学杀雄剂SX-1能有效地杀死油菜花粉,达到化学杀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 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 活性、SOD 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1)DPC处理前期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而DPC处理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2)叶中MDA含量一直低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减小;(3)并不能使棉花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4)DPC处理前期,SOD活性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DPC处理前期,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结论]适当浓度的DPC(缩节胺)处理能增加棉花细胞耐渗透压能力,增强棉花抗胁迫能力,提高棉花叶片的抗旱能力,并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棉花化学杀雄剂的使用会影响棉叶中叶绿素的含量,第1次喷药后,叶片中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第2次喷药后,叶绿素的含量单调下降,与用药前相比,14天后,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了19%,叶绿素b的含量下降了25%,总叶绿素的含量下降了18%。在杀雄剂中加入金属离子(M^2 ),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与只用杀雄剂处理的一致,下降幅度也基本相同。表现活性剂PPJ和Mn^2 混合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棉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处理时间及PPJ的浓度对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马蔺幼苗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马蔺叶片叶绿素a、b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其中Pb2+浓度为1 500 mg/L时马蔺叶片脯氨酸含量为对照的4.1倍;而马蔺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b2+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Pb2+浓度为1 000 mg/L 时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增加64.9%,Pb2+浓度为1 500 mg/L时可溶性糖含量仅比对照增加20.0%,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Pb2+浓度为0~1 000 mg/L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只在1 500 mg/L时才出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法对镉(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细胞膜损伤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0 mg/L相对低浓度Cd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a/b比值则持续升高;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持平或略高于对照。在120 mg/L相对高浓度Cd处理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与对照比,于处理后7 d出现大幅度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于7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以评价化学杀雄剂2号对水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化学杀雄剂处理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IAA、GA_3含量显著降低,而ABA含量则显著上升;随着花药的发育,处理组中的IAA、GA_3含量整体上逐渐降低,而ABA含量在四分体时期最高,在单胞期又恢复到花粉母细胞时期的水平。综合分析表明,花药IAA和GA_3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上升是化学杀雄剂2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化学杀雄剂诱导植物雄性不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胁迫对生菜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生长势一致的生菜幼苗进行4种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测定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减少;干旱胁迫处理第16天时,完全不浇水处理的脯氨酸含量(2.61μg/g)为对照处理脯氨酸含量(1.70μg/g)的1.53倍,完全不浇水处理可溶性糖含量(13620.53μg/g)为对照处理的(5 883.06μg/g)的2.32倍,丙二醛含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木薯抗朱砂叶螨机理,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桂热4号’为材料,在朱砂叶螨发生危害时期,观察不同木薯品种受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的含量,分析各生理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优于‘桂热4号’。不同木薯品种,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不同;‘新选048’叶片单宁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桂热4号’,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反之;螨害指数与单宁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薯抗螨性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单宁、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对朱砂叶螨抗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用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纯林土壤水浸提液处理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早熟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水稻Oryza sativa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幼苗,研究浸提液对这4种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对菜心、早熟白菜、水稻和萝卜叶绿素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受体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菜心、早熟白菜、萝卜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也是呈下降趋势,而水稻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却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所测定指标综合判断,水稻对尾巨桉纯林土壤水浸提液中化感物质的抗性比其他3种作物强。这说明尾巨桉纯林土壤中存在某些化感物质,因受体植物种类不同其化感效应有所差别。表3参23  相似文献   

12.
以10个棉花品系为试材,在黄萎病发生初期,测定了健株与病株下部第1台果枝对应主茎叶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感病叶片的生理功能遭到严重损坏,与正常叶片相比,其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与衰老叶片生理变化特征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3.
高温是影响文心兰Oncidium生长和开花的重要逆境因素。通过光照培养箱模拟高温胁迫对文心兰的影响,探讨顶叶叶绿素、可溶性糖、还原糖、脯氨酸(Pro)等含量及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期了解高温胁迫下文心兰顶叶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的高温胁迫能显著(P0.05)提高顶叶相对电导率和Pro含量,但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高温胁迫21d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至42d时显著低于对照;高温胁迫7d时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5d后显著低于对照;高温胁迫下POD活性不断提高,7~21d时低于对照,但35d后显著高于对照。相对电导率、Pro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文心兰耐热性分析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氧水培对蕹菜生理特征的影响及蕹菜对低氧的耐受性特征。[方法]采用浮床在低氧富营养化水面种植蕹菜,与土培的蕹菜进行比较,研究了成熟期蕹菜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了蕹菜对低氧的耐受性特征及种植密度对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低氧富营养水体中,蕹菜叶片的总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土培处理,而脯氨酸含量高于土培处理,说明蕹菜对低氧富营养水体有较好的耐受性;种植密度越高,蕹菜的叶绿素含量越低,种植密度对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高密度种植可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论]每2 m2的浮床种植66株蕹菜最佳,为蕹菜浮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水培对蕹菜生理特征的影响及蕹菜对低氧耐受性特征。[方法]采用浮床在低氧富营养化水面种植蕹菜,与土培的蕹菜进行比较,研究了成熟期蕹菜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变化,探讨了蕹菜对低氧的耐受性特征及种植密度对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低氧富营养水体中,蕹菜叶片的总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土培处理的,而脯氨酸含量高于土培处理,这说明蕹菜对低氧的富营养水体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种植密度越高,蕹菜的叶绿素含量越低,种植密度对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高密度种植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每2m2的浮床种植66株蕹菜最佳,为蕹菜浮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萝卜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物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 2个秋萝卜、1个春夏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 ,研究了在不同发育时期萝卜叶片和花蕾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苗期和花期叶片中 ,不育系中各物质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而不育花蕾中各物质含量均低于可育花蕾。认为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物质亏缺是导致其败育的重要原因 ,而营养器官中各物质向生殖器官运输受阻可能是导致不育花蕾中物质含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土壤干旱与复水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盆栽方法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及复水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复水后50%的处理仍保持较高水平。干旱时根系活力下降,但复水后50%处理根系活力高于对照。土壤干旱使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但在严重干旱时茎、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又有下降趋势;复水后前期适度干旱处理其含量仍高于对照;在第二次严重干旱时,前期适度干旱处理其含量又有所提高。本文为花生干旱适应性及花生前期水分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闽敏  张强  刘晓芳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330-1332,1343
高温是非常严重的环境灾害因子之一,严重影响着春兰等花卉的生长。通过光照培养箱模拟温室条件下的高温胁迫对春兰进行试验,探讨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期了解高温胁迫下春兰叶片的某些生理变化,为选择春兰耐热性指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能诱导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积累,使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加速了叶绿素分解,导致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通过方差分析,42℃下春兰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常温,且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叶绿素含量与之相反,显著低于常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