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微探头超声(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8-01~2009-08间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进行MPS检查,对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变借助于ESD技术行内镜治疗.比较术前MPS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应用ESD技术治疗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mo后复查胃肠镜及MPS.结果:MPS诊断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34例,其中食管21例,胃11例,大肠2例.诊断平滑肌瘤20例,间质瘤8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早期癌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选择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变,成功率100%,术中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94%.ESD术后病理诊断与ESD术前MPS诊断符合31例,诊断准确率91.18%.1mo后复查内镜及MPS,原病变处溃疡愈合,瘢痕形成,病变切除完全.结论:MPS对消化道粘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应用ESD技术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MPS和ESD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性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下发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96例患者给予ESD手术治疗,统计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术后病理、并发症。结果: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93.75%(90/96)。术后病理:间质瘤20例,平滑肌瘤1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腺瘤型息肉1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9例,炎性息肉7例,异位胰腺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增生性息肉4例,脂肪瘤3例,腺癌2例,其他病变7例。并发症:3例出血,2例穿孔。结论:ESD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5例胃镜发现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小探头检查,并对其中334例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超声小探头检查发现间质瘤80例,平滑肌瘤41例,异位胰腺22例,恶性肿瘤67例,囊肿28例,脂肪瘤26例,血管瘤25例,炎性增生42例,息肉104例,壁外压迫25例,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8例,检查结果准确率为76.65%。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能更清楚显示病变来源及性质,安全、简便易行,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晓蕾  陈志坦 《海南医学》2012,23(23):58-6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含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发现的18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行ESD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确认病灶的深度。结果手术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病变长径0.8~5cm(平均1.63cm),ESD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5min),术后1例出血,2例穿孔,皆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提示间质瘤2例,息肉2例,1例异位胰腺,7例上皮内瘤变,6例早癌。所有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学资料。ESD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步骤为:①标记;②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③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④完整剥离病变?结果:本组32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2例,胃内病变20例,27例(84.4%)完整切除,借助圈套器切除4例,1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穿孔2例,其中食管1例,胃1例,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0例EM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共计156处病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腺瘤型息肉67例,炎症性息肉48例,其他15例.术后并发症:即时出血8例,迟发性出血2例,透壁性灼伤综合征1例,均经内镜下治疗和综合治疗后痊愈,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作为一种内镜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志宏  阮水良  王波  陆其明 《浙江医学》2014,(12):1108-1109
小探头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的探头可以直接通过内镜活检钳道,贴近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处,通过其高频超声环扫装置来显示隆起性病变的内部和边界的回声,对了解病变的起源、性质,鉴别良恶性,正确区分消化道腔内、外的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自2012-02本院购入小探头超声后,我们对21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高清内镜结合小探头超声检查,并与单纯高清内镜检查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6例常规胃镜诊断为不同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胃镜探查,获得临床诊断,并对部分病例获取组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在35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微探头超声胃镜获得临床诊断328例,胃镜获得临床诊断87例,两种胃镜的临床诊断率分别为92.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38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微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3.9%(102/138),明显高于胃镜的诊断符合率28.3%(39/13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能准确区分消化道各层,对判断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大小、性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常规胃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切除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价值。方法对华西医院内镜中心2010年1~12月间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并行超声微探头(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检查,明确病变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进行ESD治疗,同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MPS诊断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44例,其中食管28例,胃13例,大肠3例。诊断平滑肌瘤20例,间质瘤9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早期癌10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护理,所有病变均完整切除,成功率100%。术中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94%。1个月后复查内镜及MPS,原病变处溃疡愈合,瘢痕形成,病变完全切除。结论 ESD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充分的准备与心理护理、术中精细熟练的配合、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做好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导致病变表面或周围黏膜发红出现红印进行术前标识的方法在胃小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胃小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15例进行术前标识,121例未标识,对比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和病变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t=0.5974,χ2=0.693,P>0.05)。术前标识组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3.46±2.14) min,未标识组(4.71±3.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69,P<0.01);术前标识组首次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7.39%(112/115),未标识组90.91%(11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结论: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出现红印的术前标识方法可缩短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提高病变检出率,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操作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食管、胃及结直肠病变患者53例,共治疗病变56处。依次进行标记、注射、环周切开、剥离、止血等步骤。切除标本回收送病理。所有病例均按计划内镜随访。结果所有56处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出血3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另1例胃体增生性息肉,病变完整切除,创面出血,热活检钳反复止血不成功,再以止血夹夹闭仍无效,术中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遂急诊中转开腹止血手术。术后延时出血1例: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 d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53例患者均康复痊愈出院,无患者出现后遗症。5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 d。在随访2-30个月后不存在复发患者。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多。  相似文献   

15.
    
张莹  文琴  何向阳 《安徽医学》2013,34(10):1492-1493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镐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内小隆起病变患者B超多切面扫查资料,并与CT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75%,超声无1例漏诊;CT符合率为77.08%,漏诊率为12.5%。提示胆囊小隆起病变为一组不同病理类型的疾病,超声诊断是早期检出本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侯华军  刘锦涛  陈彩霞 《广东医学》2005,26(8):1128-1129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对49例电子胃镜检查示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小探头检查,分析病变的起源、性质、浸润的范围,并与部分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息肉样病变13例,并均予内镜下切除,黏膜下病变17例,外压病变6例,肿瘤5例,十二指肠Brunner’s腺增生2例,黏膜炎性增厚2例,溃疡1例,未见异常3例,其中30例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能更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结构,更易于寻找病变,提高内镜活检的安全性,并能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对癌的T分期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于应用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检查,再采用ESD进行治疗,比较术前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记录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食管病变6例,其中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1例,平滑肌瘤4例;胃内病变14例,其中胃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3例,异位胰腺1例,间质瘤7例。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100%。手术时间16~100(32.8±15.7)min;整块切除率85%,出血率为20%,穿孔率10%,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残留与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经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93例中平滑肌瘤27例,间质瘤2例,脂肪瘤21例,异位胰腺13例,静脉瘤9例,正常结构5例,管腔外压17例.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地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