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宋立军  马巍 《内陆地震》2000,14(2):192-192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在地震现场通过科学调查 ,评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保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要求科学、准确。因此 ,自开始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来 ,中国地震局陆续出台了许多规定、指南 ,包括软件 ,目的是使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通常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调查、统计、计算的工作量往往又很大 ,为了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作者根据近年来多次参加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积累的经验 ,编制了一些场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程序。通过比较认为 ,用Excel编…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软件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MapX标准控件作为基本开发组件,Delphi7语言作为集成开发环境,Access作为外接数据库,考虑近年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内容的新变化,并结合最新的地震现场工作规范和云南省地震现场工作的实际,开发了新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软件.该软件涵盖了当前灾评计算的全部内容,输入、查询、修改、计算等界面直观、方便,计算结果可直接以Word表格形式输出,可大大节省地震灾评报告的编写时间,从而提高地震现场灾评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现场震害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工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灾快速预测,讨论准确快速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部门的一项职责。科学、准确地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震后抢险救灾、重建家园、争取国内国际援助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城震灾害评估队伍的建立、充分利用灾区掌握的灾情、应用多种评估技术和方法,开展震灾预测以及编制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图集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栋梁  王晓青  窦爱霞  丁香 《地震》2007,27(3):105-110
建筑物震害程度的判定是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基础, 震害指数是建筑物震害程度的定量表示方式, 是房屋抗震性能的直观表现。 震害指数的研究对于震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都有重要的意义。 文中收集、 分析并处理了2001—2004年中国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调查与评估的详细资料, 以调查点为单位计算了各种结构类型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 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向未经加固的砖混和砖木结构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转换的数学关系, 其结果对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的快速评估与现场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青  丁香  王龙  王岩 《地震学报》2009,31(2):205-211
地震发生之后,在没有开展地震现场调查之前,迅速对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进行评估,对地震应急救援决策非常重要.本文叙述了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根据我国1989——2004年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资料重新确定的地震易损性模型,给出了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依据估计的经验地震烈度图得到的地震损失快速评估结果,并与依据现场调查确定的地震烈度分布图给出的地震损失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根据近20年我国实际地震震例确定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损失评估结果的最大不确定来自于对地震影响场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丁香 《地震》1998,18(3):286-292
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软件系统是为了配合国家地震局于1997年颁布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规定(试行)》促进地震现场评估工作的标准化、快速灵活,同时满足行业管理部门,地方行政部门和实际调查工作人员的不同使用要求而专门编制的WINDOWS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是地震应急领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大多依托于灾害损失预评估集成软件,缺乏实际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和历史地震损失结果的验证。文中以地震应急灾情快速评估与动态可视化软件为集成平台,系统总结了研究区自然条件、人口数量及分布特征、经济特点、交通状况和历史地震损失等情况,以现场调查的建筑物类型和比例为修正依据,通过与实际历史地震造成的地震灾害损失对比,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行了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通过文中的分析得出,在可视化软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场调查建筑物的类型比例对软件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能够有效提高灾害损失的评估精度,该套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有很强的推广潜力,不仅限于本研究区,对其他地区也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历次地震灾害调查发现,中小学校舍和乡镇卫生院(所)房屋震害较重,教学设施、设备和医疗防疫器材损失严重。结合地震现场工作实际,在现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地震灾害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申源  梁厚朗  郑逸 《中国地震》2021,37(3):586-598
传统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由于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其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随着灾情获取手段的不断丰富完善,利用地震现场实时获取的多源灾情信息,能够实现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本文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多源灾情数据的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原型系统的研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震后政府部门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关键灾情信息,能更好地服务于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损伤指数是判断结构或构件经受地震作用后是否破坏、评价结构或构件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对震后受损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和修复加固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40组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对国内外7种较具代表性的损伤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试件,不同损伤模型计算得到的损伤指标差异较大,损伤曲线发展趋势亦不同;基于能量的损伤模型多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快和后期增长速度慢的上凸趋势,而基于变形和能量组合形式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多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慢和后期增长速度快的上凹趋势;Park-Ang模型及其改进形式能够较好地反映构件层次的损伤发展过程,但未知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复杂,不利于整体结构层次的震害评估;从能量耗散原理角度提出的损伤模型更符合整体结构抗震的本质,未知参数少且计算过程简单,但存在边界条件的界定不明确的缺陷,因此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后损伤鉴定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鉴定者观察房屋破坏现象,根据经验给出震损等级。该方法直观高效,但对鉴定者的专业经验要求较高,且鉴定结果的主观差异较大。对此以RC框架柱为对象,开展了基于震损现象的震损量化鉴定方法研究:在RC框架柱震损现象量化试验基础上给出基于构件骨架曲线特征阶段的震损分级方法;对7个RC框架柱试件进行了改进Park-Ang损伤指数分析,建立了RC框架柱损伤指数-震损分级-震损现象的对应关系;基于RC框架柱的试验结果及典型震害编制了RC框架柱震损图集,并给出了使用图集进行框架柱震损鉴定的流程及方法。使用该方法对2个实际震害中的RC框架柱进行了震损鉴定,可为更加客观以及准确地开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损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安徽安庆4.8级地震烈度与房屋震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月19日安徽省安庆市Ms4.8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灾害评估工作.本文基于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烈度分布及房屋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在变形和累积耗能的建筑地震受损程度评估模型,是将建筑划分为五个状态水平,未研究建筑环境性能,评估结果误差较大。因此设计基于BIM的建筑地震受损程度评估模型,采用基于BIM的建筑环境研究与评估方法,考虑建筑环境性能,基于这个思路,依据混凝土单轴Mazars损伤模型,获取三轴状态中的损伤演化方程,得到应变大于损伤阈值时损伤演化方程增量形式,构建混凝土损伤评估模型。经实验证明,所设计模型在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31g时,建筑结构大致无缺,在峰值加速度是0.61g时,建筑地震受损指数超过0.8,建筑倒塌;所设计模型评估的平均误差低于0.03,平均评估时间是2.86 s,说明所设计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建筑地震受损程度,且精度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烈度遥感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应急获取了多种高分辨率航空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并快速解译提取了灾区建筑物震害信息.采用地震烈度遥感定量评估方法,利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等震后震害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研究确定的经验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模型,获得了芦山地震灾区126个主要居民点的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结果,并据此圈画了地震烈度分布遥感评估图.结果显示,本次地震Ⅸ度区面积约150km2,Ⅷ度区面积约900km2.该结果在第一时间(4月21日晚)提供给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对比分析显示,地震烈度遥感快速评估结果与中国地震局4月25日公布的地震烈度图,以及与笔者在现场实地进行的建筑物震害详细调查结果基础上评定的地震烈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强烈地震发生后,借助于快速获取的灾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快速估计地震烈度分布,对地震灾区灾情估计和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分析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永年 《华南地震》1996,16(3):27-37
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广东境内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调查,对地震损失进行了总体评估,并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用材和施工特点等,分析了各种地震破坏形态和破坏规律,为今后的建筑抗震设防提出了有闪斩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后获取的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对叶里斯南也肯村153栋房屋进行结构分类和震害解译,获取研究区内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4种类型房屋数量及震害特征,并依据解译结果计算每种结构房屋平均震害指数。由于研究区内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房屋数量偏少,房屋内部的震害难以用无人机影像识别,这3类房屋的震害解译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相比差别较大,而土木结构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及所对应的地震烈度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无人机影像可为房屋震害定量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县发生了M7.4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铁路基础设施破坏,而且导致了一辆行驶中的新干线列车脱轨。本文介绍了东北新干线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和应急功能恢复情况,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典型特征及启示。通过与2021年福岛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震害情况进行比较,从强震特点、列车脱轨、土木结构损伤和电气设施损伤等几方面对该铁路系统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抗震韧性角度讨论了此次地震应急恢复时间,总结了日本铁路设施抗震的经验和对我国铁路设施抗震的启示。分析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可能伴有轨道变形、墩柱开裂和横系梁开裂等震害现象,甚至出现列车脱轨。从震害现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东日本大地震以来的维修加固措施是具有一定成效,但列车防脱轨系统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检验,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了坝体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使用现状、场地条件、抗震设防水平等因素,用逐步线性拟合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用此模型对汶川地震破坏的坝体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最后,用这个模型对黄河上游10座重点混凝土大坝做了震害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2020年1月19日伽师M S6.4地震现场烈度调查结果为基础,综合余震分布、发震构造及仪器烈度值等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此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为Ⅷ度(8度),Ⅵ度(6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7599 km 2。分析各个烈度区内不同结构房屋的震害,结果表明,震害较重房屋主要是由于这些房屋年久失修,施工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抗震措施等自身原因造成的,其中没有抗震措施的砖木结构房屋是震害主体。随着新疆地区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在以后的地震烈度调查中,需要现场调查人员依据不同结构房屋的破坏等级及平均震害指数等参数综合判定调查点的烈度值,在没有明显震害的低烈度区,仪器烈度值将会成为烈度图绘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