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烧结Nd-Fe-B磁体退磁曲线方形度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具有不同退磁曲线方形度的磁体发现,烧结体的显微组织对磁体的方形度有很大影响,磁体中晶粒的异常长大会严重恶化磁体的方形度,晶粒的形状及晶界相等影响到退磁场的大小,进而影响到磁体的方形度,添加元素影响到磁体中的相结构和相分布,对反磁化场的均匀性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2.
定量描述了Nd-Fe-B磁体J-H退磁曲线方形度与烧结过程的关系,分析了相对密度、晶粒尺寸及其分布对磁体J-H退磁曲线方形度的影响规律.提高相对密度、减小平均晶粒尺寸并使晶粒尺寸分布均匀,是磁体J-H退磁曲线具有良好方形度的必要条件.磁体相对密度降低或平均晶粒尺寸增大,皆不利于J-H退磁曲线方形度的改善;出现异常大晶粒则使J-H退磁曲线方形度严重恶化.当相对密度低于约98.5%时,相对密度对磁体J-H退磁曲线方形度的变化起主要作用;当相对密度高于约98.5%之后,平均晶粒尺寸对磁体J-H退磁曲线方形度的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Pr-Nd)32Dy0.60FebalNb0.75Cu0.20Al0.55B1.15烧结磁体,分析了回火处理对磁体显微组织、取向度、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处理之后,显微组织中富Nd相分布较为均匀,不存在薄层状富Nd相的晶粒边界数量减少,同时富B相数量增加,磁体取向度稍有提高,磁体内禀矫顽...  相似文献   

4.
烧结Nd-Fe-B磁体表层氧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结Nd-Fe-B磁体的富氧表层导致在磁体的退磁曲线上表现出明显的台阶特征,由于富氧层中存在大量用普通显微镜无法分辨的弥散氧化物以及由主相分解生成的弥散的α-Fe等其它软磁性相,使得磁体的富氧层中显微组织之间的分界线变得很模糊,并造成富氧层与正常组织之间产生显微裂纹。  相似文献   

5.
对退磁曲线线生度较好的磁体,提出一种用数学方法计算磁体B=f(H)关系和磁通损失数学表达式的方法。讨论了稀土永磁体磁性均匀性,稳定性,温度变化系数等使用特性。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粉末烧结Nd-Fe-B永磁体磁性能的均匀性。分析发现,磁体磁通量的分布受成分,取向磁场和密度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统计结果比较好的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针对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在受到高温、强退磁磁场等因素影响易产生局部不可逆失磁故障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一台24 kW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二维和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在计及该电机在各类不同的退磁因素作用下,确定了电机磁体发生局部不可逆失磁故障的位置,并预测了磁体的进一步失磁扩散趋势。对比了电机在有无失磁故障情况下的空载气隙磁密和反电动势,并研究磁体不可逆失磁故障对电机运行的影响。由于永磁体易在部分区域发生不可逆失磁,故本文将磁体材料更换为较低牌号,并运用选区渗重稀土技术改善易失磁区域材料特性来提升磁体整体抗失磁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更为合理的重稀土渗入区域及渗入梯度,从而保证在不失电机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重稀土元素的极限应用,为表贴式永磁电机磁体选区渗重稀土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烧结Nd—Fe—B磁体工业生产过程,研究了压制成型生坯密度对烧结Nd—Fe—B磁体致密化程度,显微组织、取向度及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坯密度的提高可促进烧结致密化过程,抑制烧结过程晶粒的不均匀长大,提高取向度,改善磁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两种不同尺寸、不同磁导(P_c=0.26和P_c=0.57)的磁体进行分析,考察在最高工作温度下长时间保持的耐久性能,即实验前后的磁体开路磁通变化、材料磁性能变化以及磁体的温度系数。实验发现,同样性能(牌号)、但不同磁导的磁体在磁路中所处的工作点不同,抗热退磁能力也不同,即使经历相同的实验条件,磁性能下降也不同。相对于P_c=0.26的样品,P_c=0.57的样品其热稳定性和抗热退磁能力更好,即使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仍然保持较高的磁性能。这不仅对电机设计提供了指导,同时为电机设计时校核磁体退磁风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片铸、氢爆碎、气流磨工艺制备烧结NdFeB磁体。研究了合金浇铸温度对铸片显微组织和烧结磁体性能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浇铸温度降低,铸片的厚度增加;高温浇铸,铸片柱状晶尺寸较大;低温浇铸易产生大量等轴晶,在氢爆过程中不易破碎。激光粒度分析仪和XRD分析表明,等轴晶造成气流磨粉末粒度分布宽,影响磁体的取向度,不利于磁体性能的提高。1460℃浇铸温度可以获得显微组织均匀、无明显等轴晶、柱状晶生长良好的铸片,可以获得粒度分布窄的气流磨粉末,从而制备出50M牌号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均匀强磁场,利用永磁材料钕铁硼,按照K.Halbach的旋转理论设计了一种能产生均匀强磁场的永磁魔环.在不考虑磁体退磁的情况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组成单元数目不同引起魔环性能差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在单魔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由内外两个同心可逆向旋转的单魔环组成的双魔环结构.利用这种双魔环思想实现了气隙磁场在某一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无级可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片铸工艺和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烧结(Nd,Pr)29.9-x Lax(Fe,TM)bal B0.98(x=0,1,2,4,6)磁体,研究了La取代量对磁体微观结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主要进入晶界富稀土(RE)相中,由于氧的富集程度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形态和分布的含La富RE相;与不含La的烧结NdFeB磁体相比,La取代量为1~2wt%的磁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晶粒尺寸均匀细小;当La的取代量增加到4wt%以上时,磁体显微组织很不均匀,其密度、磁性能及抗弯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某汇流环在工作中产生噪声的根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电刷材料(石墨)、显微组织和摩擦表面形貌与摩擦噪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有噪声的电刷都有着不均匀的显微组织、粗糙的摩擦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速凝薄带、氢爆碎技术制备Nd22.8Pr7.8Dy1.6FebalNb0.55Cu0.2Al0.75B1.02烧结磁体。探讨了一步烧结、二步烧结方法对磁体显微组织、磁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烧结工艺制度有利于磁体得到致密、精细、均匀的显微组织,提高磁性能并改善温度稳定性。在本试验条件下,于1338K烧结保持2h,磁体密度达到7.58g/cm3,平均晶粒尺寸为7.4μm,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其Br、Hcj、(BH)max分别达到1.22T、1753.7kA/m、290.1kJ/m3;当L/D=0.1时,在393K保持2h,其开路磁通不可逆损失仅为0.65%。  相似文献   

14.
非旋转椭圆球形磁体退磁因子新求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算机辅助磁路设计是一种复杂非线性问题,只能用迭代法求解且收敛范围小,需用传统简易方法对初始值进行初步估算。本文给出一种用积分方程法求一般磁体退磁因子的新方法,导出了几种常用磁体退磁因子的近似计算公式。从而提高了用退磁因子法进行初值估算的准确性,保证了迭代法的成功运用并大大缩短了收敛时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AgMeO电触头材料显微组织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累积挤压大变形技术对该类材料进行显微组织均匀化的方法。在介绍大塑性变形技术的起源及累积挤压大变形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累积挤压大变形技术在AgMeO电触头材料组织均匀化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现有加工设备的基础上,采用累积挤压大变形技术能够对AgMeO电触头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均匀化处理;AgMeO电触头材料制备过程中获得细小或纳米级第二相颗粒是大塑性变形过程中获得显微组织均匀化的保证;大塑性变形强度的选择需要根据AgMeO电触头材料的体系与特性确定。  相似文献   

16.
NdFeB 永磁合金的晶粒相互作用及其对磁体硬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NdFeB永磁材料中晶粒间的两种相互作用:长程静磁(偶极)相互作用和近邻晶粒的交换耦合作用,及它们对磁体的硬磁性能的影响;还介绍了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两种方法: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验退磁曲线分析。最后介绍了纳米双相复合永磁材料中的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与材料硬磁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的二维模型,讨论了热退磁Nd—Fe—B磁体的起始磁化行为,并提出了该磁体反磁化核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NdFeB永磁材料中晶粒间的两种相互作用;长程静磁(偶极)相互作用和近邻晶粒的交换耦合作用,及它们对磁体的硬磁性能的影响;还介绍了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两种方法;模型计算和实验退磁曲线分析,最后介绍了纳米双相复合永磁材料中的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与材料硬磁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烧结NdFeB磁体镀层缺陷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SEM、EDAX观察分析了烧结NdFeB磁体金属Ni镀层麻点、洼坑等缺陷处的基体显微组织、发现镀层缺陷部位磁体显微组织皆为异常粗大晶粒区。从磁体制造工艺角度讲座了镀层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镀层缺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75、100、125和150℃的温度下将烧结 NdFeB 磁体暴露在空气中对其性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包括:在500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高温时效前后起始退磁曲线与最后退磁曲线的比较,起始不可逆下降与受热的关系以及开路剩磁通与时效时间、温度及工作点磁导之间的关系。被测样品由四家磁体制造者提供,本文给出的数据是用工业生产磁体测得得的,它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磁体由三元 NdFeB 加入适当的 Dy 和 Co 组成。测试结果表明:同时具备工作温度125℃和单位磁导≤1这两个条件的工作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