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仙凤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46-1347
宫颈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年轻患者。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提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作为宫颈细胞学诊断癌前病变^[1],故对CIN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及时处理CIN是阻断CIN向宫颈癌发展的关键。作者总结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60例CIN患者,探讨宫颈锥切术在诊治CIN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183-5184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09-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阴道镜检查的8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镜检查840例,图像异常690例(82.14%):炎症531例,CIN 154例,宫颈癌4例。病理诊断结果异常725例,炎症561例,CIN160例,宫颈癌4例。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总符合率95.17%,炎症符合率94.65%,CIN符合率96.25%,宫颈癌符合率100.00%。结论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操作方便、结果准确,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38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采用电子阴道镜检查的3 860例妇女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 860例中506例阴道镜异常并在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并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4例,包括CIN Ⅰ 163例,CINⅡ30例,CINⅢ11例,宫颈癌10例,活检CIN检出率40.31%.CIN发病年龄在30~39岁,宫颈癌好发年龄30~49岁,占宫颈癌总数的80%.宫颈轻度糜烂cIN发生率为41.18%,宫颈癌的发生率为53.35/10万,宫颈光滑者CIN发生率为9.31%,宫颈癌的发生率为4.60/10万.[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加病理诊断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直观、简单、安全、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浓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337-1338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指宫颈癌前病变(CIN).它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关键环节。本院于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718例中CIN的发生率,阴道镜图像特征.CIN与宫颈糜烂程度及发病年龄等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集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阴道镜检查及LEEP术治疗的87例患者。比较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 结果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总符合率为74.71%。以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阴道镜诊断CINⅠ符合率为57.14%,诊断CINⅡ符合率为73.68%,诊断CINⅢ符合率为89.26%。其中,诊断CINⅢ的准确率高于CINⅠ(P<0.05)及CINⅡ(P<0.05)。CINⅡ与CIN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有漏诊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阴道镜联合LEEP术可实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2982例宫颈疾病患者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2982例,宫颈活检术1862例,经病理诊断CIN651例(CINⅠ~CINⅡ),宫颈浸润癌15例,原位癌9例,慢性宫颈炎611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439例。结论: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对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有无合并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41例宫颈疾病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885例。确诊CIN289例,宫颈癌89例,尖锐湿疣70例,慢性宫颈炎437例。【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防癌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118例宫颈锥切术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军  赵玉芳 《护理研究》2008,22(32):2965-2965
子宫颈癌发病居妇科癌症首位[1,2],年轻宫颈癌发病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长,宫颈上皮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相似文献   

9.
王静  绉吟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1):118-119
目的:评价宫颈刮片、阴道镜及高危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发现宫颈异常的患者同时进行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及高危HPV检测,对一项或多项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134例病理结果阳性(CIN 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的患者,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敏感度。结果:宫颈刮片阳性者70例,敏感度为52.2%,阴道镜108例,敏感度为80.6%,两者阳性检出率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危HPV感染者阳性118例, 敏感度88.1%,与宫颈刮片的敏感度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阴道镜的敏感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及高危HPV检测相互结合以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各种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3258例做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3258例,出现异常阴道镜图像并在阴道镜下做活检的458例,经病理诊断为低度病变的137例,高度病变的(CIN2~CIN3及累腺)84例,宫颈浸润癌18例,慢性炎症79例,宫颈良性赘生物150例。结论阴道镜图像对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有无合并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文清 《新医学》2010,41(6):415-418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一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该文就CIN的诊疗状况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1],可分为3级:CIN1、CIN2和CIN3.虽然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与进展到更高级别的CIN或宫颈癌存在某种关系,但宫颈癌也可以从CIN1发展而来,CIN2和CIN3并不总是进展为宫颈癌[2].  相似文献   

13.
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护理。方法 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1238例宫颈病变患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238例宫颈病变中,病理学检查326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不典型增生(CIN)I一Ⅲ级患32例,宫颈原位癌10例,宫颈浸润癌8例,宫颈慢性炎256例,早期宫颈尖锐湿疣(SPI)20例,宫颈结核2例。结论 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尖锐湿疣的早期阶段及有无合并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拷贝数扩增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集在本院就诊的95例宫颈脱落细胞,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正常10例,炎症/CINⅠ32例、CINⅡ20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以生理盐水制片和TCT低渗法制片,应用荧光标记探针GLPTERC/CSP3米,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进行hTERC基因拷贝数的检测。3号染色体着丝粒为对照,1株宫颈癌细胞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为阳性对照,正常宫颈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95例临床标本中,正常宫颈细胞中表达率为1.012%(阈值);宫颈癌组的阳性率为93.3%(14/15)、CIN总阳性率为65.79%(25/38),与正常和炎症/CINⅠ组3.1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12/20),CINⅢ组的阳性率为72.2%(13/18),与正常和炎症/CI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HI组与宫颈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中基因扩增呈阳性;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细胞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hTERC基因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hTERC基因的检测可作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和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3)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62例宫颈手术标本,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5例、CINⅡ~Ⅲ43例、宫颈癌42例及正常宫颈42例,分别记为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及对照组。对比四组对象临床资料及GATA3mRNA表达水平。对比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CINⅠ组+CINⅡ~Ⅲ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GATA3mRNA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四组GATA3mRN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GATA3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GATA3mRNA均低于CINⅠ组和CINⅡ~Ⅲ组(P<0.05);CINⅡ~Ⅲ组GATA3mRNA低于CINⅠ组(P<0.05)。宫颈癌组生产次数、吸烟史占比、有宫颈癌家族史占比、性伴侣≥2个占比均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首次生育年龄及GATA3mRNA则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次数、性伴侣≥2个及GATA3mRNA均为影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组织中GATA3mRNA表达水平预测宫颈癌发生的最佳截断点为1.12,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0.95%、83.33%、0.869。【结论】GATA3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异常偏低,其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宫颈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段巧 《临床医学》2010,30(4):85-86
目的探讨新一代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PT)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时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各种妇科疾病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行LPT检查的5426例患者,对宫颈LPT检查提示异常的209例患者全部在阴道镜下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426例LPT结果中,正常范围5216例(96.13%),阳性结果共计209例。209例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结果为炎症或良性病变98例,CIN(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Ⅰ~Ⅱ75例,CINⅡ~Ⅲ及CIS 21例,SCC/AIS 5例。结论LPT检测对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有重要意义,是早发现、早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98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液基细胞学(TCT)和阴道镜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镜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75例(CINⅠ320例、CINⅡ36例、CINⅢ19例)和宫颈癌11例,阴道镜对宫颈低度病变(CINⅠ)和高度病变(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8.03%和96.36%,特异度分别为72.38%和96:20%。液基细胞学(TCT)检出宫颈上皮低度病变(LSIL)331例、宫颈上皮高度病变(HSIL)48例和宫颈癌12例,TCT对LSIL、HSIL及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7.03%和88.23%。特异度分别为72.63%和96.50%。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低度病变中灵敏度较TCT高,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190,P〈0.05),在诊断宫颈高度病变和宫颈癌中无差异(χ^2=3.329,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和防道镜下定点活检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初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57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57例宫颈癌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初步诊断,根据弹性分级,对比分析病理分期,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正确率,另选取5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与健康体检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内容差异明显,同时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患者的弹性分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有利于临床下一步诊疗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病变泛指发生在宫颈部位的各种病变,包括不同感染源引起的宫颈炎、损伤、子宫内膜异位症、畸形、宫颈良性肿瘤、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其中子宫颈癌最为严重,从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10年左右逐步发展而来。因此,若在早期重视宫颈癌的筛查,并在此演变期内及时诊断出CIN患者,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治愈率几达100%。  相似文献   

20.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门诊病人,对可疑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病例391例,对可疑部位行定位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结果慢性宫颈炎91例(23.3%),CINI级197例(50.4%),CINⅡ级72例(18.4%),CINⅢ级21例(5.4%),浸润癌10例(2.5%),CIN及浸润癌共300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达76.7%,阴道镜诊断假阳性率为23.3%。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提高了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其与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合,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指导治疗及随访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