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畸变检测,分析它们对白血病分型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疑似白血病患者11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G显带。结果疑似白血病患者染色体畸变率为61.86,其中和法美英合作小组(FAB)亚型相关的特异染色体重排占染色体畸变的72.60。按FAB分类,M1、M2a、M2b、M3、M4、M5、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L2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是50.00、56.00、83.33、70.59、40.00、66.67、92.59、44.44、20.00。t(8;21)仅出现在M2,t(15;17)仅出现在M3,t(9;22)出现在CML和L2。其中,CML的t(9;22)的阳性率为92.60,L2的t(9;22)的阳性率为18.18。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法,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中间组的白血病缓解率分别是88.89、33.33和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惠利  赵兰  屈蓓蓓  刘亮  王萍  周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0):2346-2347,2350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急性白血病(AML)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8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测和对42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M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布、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AMML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异常核型为54.76%(23/42)。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特征来看,AMML有着明显的不一致性。结论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在白血病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断诸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还对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及新药研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论述染色体异常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NLL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对疾病预后评估做个总结。近年来,对ANLL各型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有助于开发新的白血病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染色体核型改变在不同类型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367例,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137例,男78例,女59例,其中加速期(AP)患者6例,慢性期(CP)患者117例,急变期(BP)患者1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230例,男109例,女121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111例;使用短期培养法制作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使用R显带技术对患者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367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有302例(82.3%),核型正常有65例(17.7%);AL患者中数量异常表现为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比如-Y、+4、+8、+21和-7等。结构异常主要是特异性染色体重新排列且和FAB亚型有联系,比如t(q23;q23)(9;20)、t(q23;q23)(9;20)等,少部分患者检查发现t(q33;q10)(8;21)、t(p13;p12)(7;15)、t(q22;p14)(2;18)等;114例CML患者Ph+表现是典型易位t(q32;q9)(10;19);剩余表现为变异易位比如t(q11;q32;q9)(3;8;19)、t(p23;q9)(2;21)等。结论 AL患者体内染色体畸变率比较高,且和FAB分型相关;CML患者体内出现额外染色体和其病情发展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进行诊断。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最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2型76例,男40例,女36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持续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相关检查,由是否能明确诊断或协助诊断,对复发有无相关检查预测性来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76例患者中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提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为发病率占首位的小儿临床恶性血液肿瘤疾病。AL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主要临床症状为贫血、出血、器官浸润和感染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国际上一般通过MICM[综合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e biology)]分型对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与规范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2-4])。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对于AL患儿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40例AL患儿进行检测,探讨联合检测对提高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伴 11q2 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32 0例AL中 18例伴有 11q2 3异常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R带核型分析和临床预后。以同期核型正常的 2 0例AL患儿作为对照。结果  18例伴 11q2 3异常AL患儿中 1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其中M5b3例 ,M2a1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 16例患儿中 ,13例有淋系抗原表达 ,3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均显示CD34 阳性。异常核型有 6种 :t(4 ;11) (q2 1;q2 3) 6例 ;t(10 ;11) (p13;q2 3) 3例 ;t(11;19) (q2 3;p13) 1例 ;t(11;17) (q2 3;q11) 1例 ;t(8;11) (q2 3;q2 3) 1例 ;del(11) (q2 3) 6例。本组AL完全缓解 (CR)率为 72 .2 % ,与对照组的 80 .0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死亡率为 6 1.1% ,与对照组的 2 5 .0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1q2 3异常主要见于儿童AL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特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2型76例,男40例,女36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持续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相关检查,由是否能明确诊断或协助诊断,对复发有无相关检查预测性来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76例患者中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提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 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 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 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 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 MAL)13例。56例Ph 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 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 8等。Ph ALL组和Ph MAL组缓解率为57.0%,Ph 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 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 ALL、Ph 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Ph AML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采用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应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379例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379例患者中共检出216例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包括19种平衡易位和70种染色体缺失或获得,占所分析患者的56.99%。t(15;17)(95例)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Y(22例)为最常见的数目异常,分别占所分析患者的25.86%和5.80%。90.9%的-Y异常与t(8;21)同时出现,占t(8;21)异常的40.81%。各FAB亚型间染色体核型异常存在统计学差异,M3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男女性别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R显带技术可检出56.99%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异常,且主要为染色体特异性重排,部分核型异常与特定的FAB亚型相关,这可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2.
刘蓓  李娟  陈轩  马海珍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34-1837
【目的】探讨8号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检出率及预后。【方法】采用G显带常规技术对3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8号染色体异常患者31例,检出率为9.3%;t(8;21)18例,检出率为5.4%,其中15例完全缓解(CR)(83.3%),与本科同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包括M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1,P=0.026);8号三体8例,检出率为2.4%,其中5例CR(62.5%),与本科同期AML(不包括M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P=0.942),其余少见类型如t(8;13)、t(8;14)、t(8;20)、t(8;22)、8p^-,仅t(8;22)CR。【结论】t(8;21)是8号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核型改变,预后良好;其次为8号三体,在AML中预后中等,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预后差;其余少见异常多见于ALL且预后均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 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 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访结果.Ph+ MPAL的诊断采用WHO-2008分类标准.结果表明,ph+在同时期总MPAL群体中的检出率为17.2%(15/87).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51(16-81)岁;初诊时中位WBC计数为69(12.7-921)×109/L.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2例(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6例(40.0%)、杂合型白血病(HAL)者7例(46.7%).免疫学分析表明,此15例患者均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93.3%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CD34的表达,其中64.3%(9/14)的患者CD34表达率在60%以上.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显示,正常核型者2例(13.3%),单纯Ph+者8例(53.3%),Ph+伴附加异常者5例(33.3%).附加的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2例)、+Ph(1例)、dic(7;9)(1例)、i(8q)和-16(1例);有残余正常分裂相者4例.多重巢式PCR检测发现,e1a2型融合基因6例(40.0%)、b2a2或b3a2型共9例(60.0%).7例Ph+ MPA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IKZF1基因缺失.本组中10例患者诱导治疗一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0.0%,其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3.3%;5/6),优于单纯化疗组(5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6例患者由于疾病复发或进展而死亡(60.0%;6/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患者总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P =0.004).结论:Ph+ MPAL主要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数年龄较大,高表达CD34抗原.在BCR-ABL融合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方面类似于Ph+急性白血病.初诊时WBC计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进展仍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联合TKI和allo-HSCT或许能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各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形态学指标对诊断的意义。方法按照粗颗粒细胞百分比,以粗颗粒≥50%为粗颗粒型(M3a),粗颗粒〈50%为细颗粒型(n3b),微小颗粒为变异型(M3v)对66例APL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各亚型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结合骨髓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染色用瑞氏染料、刘氏染料。结果三种亚型早幼粒细胞百分比:M3a〉M3b〉M3v,而且M3v与M3a和M3b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3v型原始细胞数明显增高。内外浆、柴捆细胞及火焰状瘤样突起异常早幼粒细胞是APL最显著的形态学特征。结论细胞形态学特征对APL亚型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曾帆  刘云  周鹏  谢雪  常红 《华西医学》2010,(11):2004-2006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t(8;21)AML的认识。方法 2010年5月收治1例t(8;21)AM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患者因乏力、皮下瘀斑入院,查体发现患者有胸骨压痛,脾肋下3cm触及,血常规:白细胞80.37×10^9/L,异常细胞23%,取患者骨髓液行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及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患者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b),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t(8;21)(q22;q22)。结论 t(8;21)AML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诊断时需寻找疾病的预后因素并进行分层,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1(+)、+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ALL;cAu.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伴有核型畸变t(6;9)(p23;q34)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特性,本研究对11例此类疾病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免疫表型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11例患者FAB分型以M2最多见,占6例,M4和M5各2例,MDS-RAEBT 1例;10例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骨髓病态造血2例,嗜碱细胞增多4例;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6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免疫表型检测表明,100%表达CD117、CD33、CD13、HLA-DR、CD38、CD123;基因分析显示,11例患者NPM1突变均为阴性,WT1基因表达水平普遍升高(7/7),7例中有3例具有FLT3-ITD。在住院治疗的7例患者中,1例未化疗即死亡,6例第1疗程接受标准剂量的DA或IA方案均无效,改用其他方案后3例无效死亡,3例获完全缓解,其中2例缓解后很快复发死亡。结论:伴有t(6;9)核型畸变的AML是一类独特的预后极差的白血病,经典的IA或DA方案化疗效果差,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伴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初诊白血病患者FAB分型、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 20例患者为中日友好医院2004年-2011年按WHO标准确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常规采用XE-2100全自动分析仪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计数细胞;细胞遗传学检测为常规培养骨髓细胞,采用G显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伴t(8;21)易位AML患者中55%(11/2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0%(4/20)患者白细胞减低,所有患者均伴血小板减低.85%(17/20)患者骨髓涂片中可见奥氏小体.根据FAB分型,20例患者中15%(3/20)诊断为MDS-RAEB,20%(4/20)为MDS-RAEBt,55%(11/20)为AML-M2,10%(2/10)为AML-M4.55%(11/20)患者为单纯t(8;21)易位,45%(9/20)患者为t(8;21)易位同时伴有其它异常,其中伴性染色体丢失占所有患者35%(7/20),伴有9q-占所有患者的10%(2/20).82.4%(14/17)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伴t(8;21)易位AML患者可见于FAB分型的不同亚型,主要见于AML-M2.t(8;21)患者常伴有附加异常,以性染色体丢失常见.t(8;21)易位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56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56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系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CD56的表达情况,分析CD56+AML和CD56+ALL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CD56在AML患者中表达的比例为32.1%(18/56);在AML亚型中,CD56阳性患者在M1、M2、M3及M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9)、47.6%(10/21)、9.1%(1/11)及28.6%(4/14).CD56在ALL患者中表达的比例为30.0%(6/20);在T-ALL中,CD56阳性患者的比例为44.4%(4/9);10例B-ALL患者中有1例表达CD56,比例为10.0%;1例NK细胞白血病表达CD56.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D56+AML患者中CD33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21),而CD56+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亦明显增加(P=0.024).结论 伴CD56阳性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其在各型白血病细胞中的免疫表型各有特点,多见于M2和T-ALL.且CD56+AML患者中CD33的表达率较高,CD56+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较高,研究结果将为CD56+AL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