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铒硼硅酸盐玻璃形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新的玻璃形成区研究方法探索了铒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区范围,研究了A12O3含量和Er2O3含量对玻璃形成区的影响和相应的玻璃形成区图。结果表明:当A12O3含量从15%增加到20%时玻璃形成区相应增大,Er2O3含量从20%增加到30%时玻璃形成区缩小。同时利用热分析结果所得到的玻璃析晶倾向参数β值,讨论了铒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能力,发现含有Er2O3的铝硼硅酸盐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比较弱,但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随着Er2O3含量的增加,铒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在铒硼硅酸盐玻璃系统中加入A12O3,可以加强玻璃的网络结构,从而能够提高玻璃的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
天然硼中主要含有两种稳定同位素,即硼-10和硼-11,丰度分别为19.78%和80.22%.其中,富集的硼-10同位素在核工业以及放射治疗癌症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因此,硼-10富集含硼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硼烷类化合物是合成这类化合物的主要起始原料,但是目前合成硼-10富集硼烷化合物的方法还比较少.以商业可得的硼-10富集硼酸为起始原料,首先采用改进的文献方法合成了硼-10富集的Na10BH4,Na10BH4与碘单质反应生成乙硼烷(10B2H6)然后,乙硼烷与各种Lewis碱进行配位,得到了一系列硼-10富集的硼烷Lewis碱加合物,包括四氢呋喃硼烷(THF·10BH3)、二甲基硫醚硼烷(DMS·10BH3)、N,N-二甲基苯胺硼烷(DMA·10BH3)、氨硼烷(NH3·  相似文献   

3.
簇状化合物(简称簇合物)一般是指含有一个以上金属-金属键(记为 M—M 键)的多核化合物。随着簇合物化学的蓬勃发展,它的研究范围被扩大到金属原子间仅有配体桥联而无明显键联的化合物以及硼烷、碳硼烷及金属杂硼烷等。早在1906年就报道了组成为 Ta_6Cl_(14)·4H_2O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阶光学非线性特性较小的改进型硼硅酸盐玻璃作为基质和对比玻璃, 用相对温度较低的固相熔融法制备了两种掺Ho3+玻璃. 在调Q 纳秒Nd:YAG强激光脉冲下, 使用闭孔Z-扫描技术研究了该硼硅酸盐基质玻璃及其掺Ho3+玻璃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特性. 发现基质玻璃具有正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和非线性吸收系数, 属于自聚焦反饱和吸收型的光学介质;而随着Ho3+的掺入, 该硼硅酸盐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折射和吸收系数较基质玻璃有明显的增大, 远高于一个量级. 用开孔Z-扫描实验与光限幅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掺Ho3+玻璃具有较高的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 所有的实验结果表明Ho3+的掺入提高了硼硅酸盐玻璃在532 nm处的激光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5.
聂永  苗金玲 《大学化学》2013,28(4):39-43
按照狭义的分类方法,对含有硼碳键的有机硼化合物的分类进行探讨。根据结构类型,有机硼化合物可以分为烃基硼烷、烃基硼酸(酯)、烃基硼烷路易斯碱加合物和离子型有机硼化合物、有机硼杂环及其金属配合物、碳硼烷簇合物及其金属化合物等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有机硼化合物的命名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一些代表性化合物的英汉对照名称。  相似文献   

6.
从1963年发现闭二碳代十二硼烷[Carborane(C_2B_(10) H_(12) ,下简称碳十硼烷)]以来,碳硼烷化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不但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在实际上得到了应用,特别是作为耐高温、耐辐射(吸收中子)的合成材料,脑瘤放射治疗以及作为固体推进剂组分.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法测定铁基非晶合金中硼元素时,因合金试样难溶性及硼的某些特性,存在试样分解难的问题。利用H2O2强氧化性及硼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性质,通过试验确定了用H2O2(30%)与HCl(密度约1.19g/mL)分解试样,试样溶解完全。将该方法用于测定硼质量分数大于0.5%的铁基非晶合金中的硼,测定结果与ICP-AES法测定结果相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n=10)。  相似文献   

8.
有机硼化合物在合成化学、材料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因此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催化C—B键形成反应通常使用联硼酸频哪醇酯(B2Pin2)、频哪醇硼烷(HBPin)、儿茶酚硼烷(HBCat)等作为硼试剂.相比于传统的硼试剂,硼烷与胺、膦或N-杂环卡宾等强Lewis碱的加合物(统称为稳定硼烷加合物)具有易于合成、稳定性高、易操作等特点,其作为硼试剂参与的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最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成功用于烯(炔)烃的硼氢化、C—H键硼化、卡宾对B—H键的插入、硼自由基串联环化、取代等反应中,为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反应类型为线索,系统综述了稳定硼烷加合物在有机硼化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自由基反应具有高效迅捷、选择性优良及官能团容忍性好等优点,是构建有机化合物的有效策略和方式之一.路易斯碱-硼自由基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反应性能,在有机合成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总结了我们课题组在路易斯碱-硼自由基促进的有机分子转化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路易斯碱-硼自由基促进的硼化反应、路易斯碱-硼自由基催化反应,以及路易斯碱-硼自由基引发的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官能团容忍性好,产率高,化学、区域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含量稀土玻璃在激光防护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对稀土玻璃析品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制备出透明的高稀土含量稀土玻璃.分别制备了透明的铒硼硅酸盐稀土玻璃和富B2O3、富SiO2、富Al2O3的铒硼硅酸盐稀土玻璃,并在1100℃下对各种玻璃样品进行热处理.采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方法对Er2O3-B2O3-SiO2-Al2O3系玻璃的析晶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玻璃组成对析晶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铒硼硅酸盐稀土玻璃的局部结构与ErBO3晶相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富B2O3,富SiO2、富Al2O3的铒硼硅酸盐稀土玻璃会发生失透现象.稀土玻璃发生失透是由玻璃析晶引起的,其中铒硼硅酸盐稀土玻璃中最易析出的晶相是ErBO3.  相似文献   

11.
ICP-AES法测定硼硅酸盐玻璃中的常量及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硼硅酸盐玻璃中的常量元素Si、Ca、Al、B及微量元素Fe、Ti、Mg进行测定。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各元素的检出限:SiO20.026μg/mL,Ca0.0002μg/mL,Al0.028μg/mL,B0.005μg/mL,Mg0.0002μg/mL,Fe0.006μg/mL,Ti0.005μg/mL。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02%~1.47%之间,加入标准溶液的回收率为93.0%~103.2%。采用该方法对硼硅酸盐玻璃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三芳基硼烷在氟离子和氰根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于具有空的pπ轨道,三芳基硼烷可作为路易斯酸通过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实现对氟离子和氰根离子(路易斯碱)的高选择性检测.硼原子与氟离子或氰根离子的结合破坏了硼中心与芳香取代基的pπ-π共轭,引起三芳基硼烷光物理性质的变化.另外,三芳基硼烷具有优异的发光和载流子传输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光电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报道的三芳基硼烷的结构特点、构效关系以及在阴离子传感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芳基硼烷在研究和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玻璃纤维有许多特性:如抗拉强度高,延伸性小,耐高温性好,导热性小,不燃烧,耐化学侵蚀,吸湿性小,不怕细菌和虫蛀,不发霉,电气绝缘性好,等等。但也有质脆,表面光滑,不耐磨,使皮肤有刺激感等缺点。目前迅速发展的玻璃纤维软制品已充分利用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这类热塑性树脂处理,使产品外观色彩鲜艳、耐磨、柔软,不易燃、耐用等长处,弥补了玻璃纤维本身的不足,因而扩大了它在工业和民用方面的使用范围。在我国,目前这类制品已经越来越多,象玻璃纤维-塑料窗纱年产量  相似文献   

14.
田维娜  徐亮  韦玉  李鹏飞 《有机化学》2023,(5):1792-1798
报道了一种N,O-螯合型B,B-二芳基四配位硼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以稳定、易得的芳基氟硼酸钾(Ar BF3K)为二芳基硼(Ar2B)结构单元的来源,异喹啉-3-羧酸为N,O-螯合配体的前体,在锰、对甲苯磺酰氯、碱存在下即可获得异喹啉-3-羧酸根螯合的二芳基硼络合物.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性和官能团兼容性,为合成二芳基硼络合物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钢中硼的测定。实验发现,分析线在硼182.64nm处无硼铁基体空白值低于纯试剂(无铁)空白值。样品分析时,应进行无硼铁基空白实验,结果计算只能用此空白值。对普通玻璃烧杯和聚四氟乙烯烧杯的酸溶样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测定结果和空白值相近且都很低,无硼普通玻璃烧杯也能满足钢中低含量硼的测定需要。通过对实验与报道结果比较分析表明,硝酸或王水加热溶解样品得到的溶液中硼没有损失,此溶液可测定钢中酸溶硼;用高氯酸发烟处理后,样品中酸不溶硼可能会溶解,但硼会挥发损失。因此,高氯酸发烟处理不能测定硼。  相似文献   

16.
分别使用水杨醛和2-羟基-1-萘甲醛与2-巯基-3-氨基吡啶反应得到了希夫碱配体L1、L2,在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的反应条件下得到了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配体L3和氟硼化合物B1、B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L3和B1的晶体结构。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类化合物(简称HPT)是一类具有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效应的有机分子,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溶剂极性对ESIPT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姚淇露  杜红霞  卢章辉 《化学进展》2020,32(12):1930-1951
氢气作为全球公认的清洁能源载体,备受关注。寻找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以转型到氢能社会是当前氢能应用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氨硼烷(NH3BH3,AB)具有非常高的储氢质量分数(19.6 wt%)和体积储氢密度(0.145 kgH2/L),因其在储氢和放氢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被认为是一种颇具应用潜力的化学储氢材料。氨硼烷能够通过热解、醇解和水解放出氢气。其中,氨硼烷水解制氢可以通过催化剂进行可控放氢,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产生CO(易使催化剂中毒)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安全高效和实用性强的制氢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氨硼烷的性质和合成,阐述了氨硼烷水解制氢的机理,综述了近年来氨硼烷水解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碱对氨硼烷水解制氢的促进作用,并讨论了水解产物回收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露  孙威  刘超 《催化学报》2018,39(11):1725-1729
有机硼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药物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等领域,开发新颖实用的方法合成有机硼化合物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各种有机硼化合物中,苄基硼酸酯有着一些特有的性质,例如活性相对较高,可以有效地当作苄基化试剂使用.目前已有多种合成苄基硼酸酯的方法,主要集中在苄基格氏试剂或者锂试剂的硼化反应,但是该方法底物兼容性较差,而且苄基格氏试剂或者锂试剂的制备比较困难.随着催化反应的发展,过渡金属(如Pd,Cu,Ni,Fe)催化苄基卤代物的硼化反应及芳基卤代物和1,1-二硼类化合物的偶联反应能够有效地合成这类化合物.一级苄醇在钯或铜的催化作用下也可以转化为苄基硼酸酯.苄基C–H键的催化硼化是潜在的构建苄基硼酸酯的高原子经济性的方法,但目前其选择性和反应活性仍不高.在无金属催化的条件下,对甲苯磺酰腙类化合物与HBpin或B_(2pin_2)发生1,2-金属迁移是合成苄基硼酸酯的有效方法.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很多种合成苄基硼酸酯的方法,但仍无法满足其合成需求,因此开发新型的方法合成苄基硼酸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铜催化芳香醛/酮类化合物的脱氧氢硼化转化体系.使用廉价易得的铜作为催化剂,叔丁醇钠或者叔丁醇钾作为碱,醇质子作为氢源,在100℃的条件下,芳香醛和芳香酮可直接转化成一级和二级苄基硼酸酯类化合物,该反应操作简单,反应体系可以兼容多种官能团,分离产率在21%–77%之间.反应机理方面,该转化有两种可能的过程,(1)反应体系中首先生成1,1-偕二硼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和EtOH的作用下发生脱硼质子解,最终转化成苄基单硼化合物;(2)醇质子转化成负氢物种,并与体系中的冄-OBpin硼酸酯生成四配位硼,发生1,2-迁移后得到目标产物.为了验证上述两种反应途径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控制试验.首先合成了苯乙酮的1,1-二硼化合物,在催化量碱与当量醇的作用下,以99%的收率得到了脱硼质子解的产物,说明1,1-二硼化合物可以在反应体系中转化成苄基单硼化合物.以苯甲醛作为原料合成了冄-OBpin硼酸酯,首先将其投入到甲醇、叔丁醇钠和B_(2pin_2)的体系中,最终得到了47%的苄基单硼;同时将冄-OBpin硼酸酯投入到HBpin与叔丁醇钠的体系中,得到了57%的苄基单硼化合物,说明第二种反应过程通过1,2-迁移得到目标产物也是可行的.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两种反应路径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第九届国际毛细管报告会于1988年5月16~19日在美国加州蒙特里举行。共发表学术论文93篇,其中有我国吉林化工研究院的论文一篇。 在93篇论文中,应用方面占33篇,其中涉及联用技术的,特别是色谱和FTIRC(富氏红外联用)占9篇;在新动向方面,超临界流体色谱共15篇,占18%,毛细管色谱12篇,占13%,二者最为突出。在色谱柱和固定相方面有20篇论文,占22%,其中大内径高温柱(耐温480℃,可分析C_(150)组分)以及手性柱等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海南粗榧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海南粗榧树皮中共分离出11种生物碱,其中9种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脱氧三尖杉酯碱(Ⅰ)、异三尖杉酯碱(Ⅱ)、三尖杉酯碱(Ⅲ)、高三尖杉酯碱(Ⅳ)、三尖杉碱(Ⅴ)、桥氧三尖杉碱(Ⅵ)、脱甲基三尖杉酮碱(Ⅶ)、3-表西哈灭里辛碱(Ⅷ)、表三尖杉碱(Ⅺ),碱Ⅸ为一种新生物碱,碱Ⅹ的结构尚待进一步研究.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碱Ⅰ、Ⅱ、Ⅲ和Ⅳ能延长白血病小鼠 L_(615)的生命,碱Ⅴ、Ⅵ、Ⅶ和Ⅹ则无明显活性.碱Ⅰ、Ⅱ、Ⅲ和Ⅳ已经临床试用,初步观察到碱Ⅲ对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疗效.碱Ⅰ、Ⅱ和Ⅳ的疗效正在观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