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骨折患者创伤的特点与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230例60岁以上骨折手术患者发病、创伤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治愈198例,死亡2例,合并并发症30例.结论 老年因其自身特点,在合并慢性疾病基础上,遭受创伤易发生高并发症及高死亡率特点.对老年骨折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做到"黄金时刻"救治,认识到年龄、慢性疾病、创伤程度、创伤后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2.
雷凌云 《中外医疗》2008,27(13):11-12
目的 了解院前创伤评分(采用CRAMS记分法)结合院内创伤评分(采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多发骨折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救治及其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3例多发骨折合多并脏器损伤患者的CRAMS和ISS评分进行总结,并对其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多发骨折合井多脏器损伤患者的伤情严重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与CRAMS评分和ISS评分法密切相关.并随CRAMS评分法分值的降低及ISS评分法分值的升高而增加.其中病死率CRAMS评分法和ISS评分法的极重症级与重症级相比相差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AMS结合ISS评分可准确反映多发骨折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和预测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对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治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燕 《大家健康》2016,(2):245-24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多发骨折并休克患者的抢救措施和护理方法,探讨总结此类患者的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多发骨折并休克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详细的抢救和护理资料,计算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分析总结高效的抢救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所有患者中共有27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其余3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其中1例患者死于腹腔内出血,1例患者死于严重的颅脑损伤,1例患者死于脂肪栓塞综合征,总体死亡率为10%。结论:多发骨折是创伤临床上常见的危重外伤,多合并有失血性休克,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如应急措施(止血、固定、制动、术前准备等)、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等,争取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征华勇 《医学综述》2012,18(23):4092-4093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骨折的处理办法。方法对79例多发伤伴骨折患者伤后及时按创伤控制骨科理论行多发伤救治及骨折手术。结果患者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及时得到处理,生命体征较早恢复正常,1例患者因严重脑挫裂伤死亡。1例患者内固定周围感染,经针对性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的手术伤口Ⅰ期愈合。结论及时对多发伤伴骨折患者诊治,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多发伤合并ARDS抢救中的作用及护理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多发性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创伤病情复杂凶险,合并ARDS死亡率更高,主要死于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本组患者死亡率28.57%,明显低于报道的死亡率40%~60%。结论:ICU护士加强病情的监测和护理,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黄国华 《中外医疗》2012,31(10):5+7-5,7
目的对多发创伤的骨折救治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救治的60例多发创伤的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更为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全组60例患者治愈57例,死亡3例,病死率5%。死亡原因:肺动脉栓塞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颅脑损伤1例。结论给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及时、简单、可靠地固定,并且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多发创伤患者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杨元疆  文新堂  田彭荣 《中外医疗》2010,29(5):66-66,6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策略在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中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2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的26例多发骨折伴休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实施损伤控制骨科策略给予救治。结果运用损伤控制方法成功救治34例,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7例,24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应用DCO的方法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沈小萍  刘文龙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51-1052
创伤性窒息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胸部创伤综合征,多发骨折合并创伤性窒息,临床少见.由于其发生突然,病情危重,常危及病人生命,如观察不全面或护理方法不当,易致死亡.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多发骨折合并创伤性窒息6例,经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泽萍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31-1032
目的:降低多发性开放性骨折伤残率和死亡率,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总结2004年8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四肢多发开放骨折病人71例,按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0例,好转20例,死亡1例.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提高现代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方法.方法 通过我科救治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44例,对其中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与合并严重感染的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创伤后失血性休克组死亡4例,死亡率14.3%.合并严重感染的创伤后失血性休克组死亡9例,死亡率56.2%.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合并严重感染的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且重,死亡率较高.ICU的加强监护治疗是创伤性休克救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段杰 《当代医学》2011,17(31):36-37
目的探讨和分析多发骨关节创伤和并发症的早期救治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3月~2010年11月来就诊的多发骨关节创伤患者64例,64例患者共有201处损伤部位,其中177处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他部位采用了保守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致伤原因多为道路交通伤,胫腓骨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多发骨关节创伤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临床上给予治疗以早期固定,加强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发骨关节创伤和并发症患者64例中经过治疗后有61例患者治愈,3例死亡。结论加强多发骨关节创伤和并发症患者的早期护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加强早期患者综合性功能锻炼,可显著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任鸿  文亮  徐世伟  闫柏刚 《重庆医学》2008,37(24):2763-2764
目的 总结多发伤骨折的早期诊治经验,提高多发伤骨折救治水平.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于西南医院就诊的714例多发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全组共死亡24例,死亡率3.36%,其中16例死于颅、脑外伤,2例死于高位截瘫、呼吸衰竭;(2)内固定前2例并发ARDS,合并泌尿系感染及褥疮各5例;(3)骨折达解剖复位者706例,达功能复位者5例,有3例由于复位及固定不理想而行2次手术达到要求;(4)骨折迟延愈合4例,由于胫腓骨下段骨折,伤口感染骨外露,术后伤口感染6例;(5)术后肘关节僵直4例,膝关节僵直5例与早期不合理锻炼有关.结论 多发伤骨折同一般创伤相比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早期准确诊断及创伤评估,早期急诊手术固定骨折,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四肢多发创伤的救治与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多发创伤的救治与围术期护理,提高救治与护理水平。方法彻底清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结果 37例患者中优23例,良12例,差2例。结论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做好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是提高四肢多发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骨关节创伤与并发症的早期救治与康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住院就诊的多发骨关节创伤患者76例,其中,76例患者共有220处损伤部位,并且,在220处损伤部位中,有152处进行了手术治疗,另外68处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在通过治疗之后,进行随访,观察早期治疗以及康复的整体效果。结果:从220例多发骨关节创伤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有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在并发症的形成中,主要是包括失血性休克现象,在临床上进行早期界定,并加强综合性的功能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多发骨关节创伤并发症患者在经过早期治疗后,有75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结论:在多发骨关节创伤与并发症的治疗中,尤其是在早期的救治过程中,加强合理的护理,形成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整个治愈率有很大的帮助,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性功能训练,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练文玲  翁劲  范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12-113,11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和实践在基层医院创伤救治护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指导护理的53例创伤性出血休克患者救治过程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生存者无凝血功能紊乱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损伤控制的合理应用创新了临床护理思路,能有效降低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在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的35例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干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及颅脑、胸腹部等其他系统损伤,平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8.7±3.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2±2.1分.死亡1例,大腿截肢2例,胫骨骨折发生不愈合2例,经再次手术最后愈合;其余30例骨折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5例中28例患者重新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使用伤害控制策略治疗,争取尽快恢复患者体能,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汲崇良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67-6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在救治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过程中应用两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伤创伤失血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积极液体复苏(AFR),试验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治愈率、病死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后治愈率更高,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救治多发伤创伤失血性患者过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优,并有效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脂肪栓塞综合症是因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是外伤、骨折等严重创伤的并发症,以意识障碍、发热以及皮肤粘膜出血、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发病急骤,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可高达 50%~62%[1].我科于2009年6月15日成功救治了一例右股骨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症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8年8月~2012年1月间52例严重创伤并骨折患者按损伤控制策略救治.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分三阶段治疗,早期骨折给予临时固定、清创、止血治疗,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结果 52例严重创伤患者先进行急诊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然后给予ICU复苏,待生命体征平稳定,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3.85%.随访1~ 38月,平均3.2±0.6月),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0例,经引流、换药后愈合.骨折顺利愈合,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佳.结论 针对创伤的特点,按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救治,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和减少创伤骨折后患者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67例因创伤骨折后发生的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根据其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医源性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结果:67例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死亡7例,死亡率64%。结论:制定有效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可有效降低创伤骨折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