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患者的围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T组(TIVA组,n=30):麻醉诱导时,静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术中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8~12μg/(kg.h),丙泊酚4~6 mg/(kg.h)维持麻醉;S组(SEV组,n=30):麻醉诱导时,将8%的七氟醚与6L/min的氧气进行诱导,术中5%的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监测其SBp、DBp、MAP、HR、SpO2、BIS值。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期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PONV)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的一般状况基本相同。术后苏醒期T组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1)。T组患者拔管时躁动及恶心呕吐现象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药组(丙泊酚联合七氟醚, C组)和丙泊酚组( P组)。 C组:7%七氟醚吸入诱导,1.5%~2.5%七氟醚和泵注70~100μg· kg﹣1· min﹣1丙泊酚维持麻醉。 P组:丙泊酚2~2.5 mg/kg诱导,泵注丙泊酚100~160μg· kg﹣1· min﹣1维持麻醉。2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μg· kg﹣1· min﹣1镇痛。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20 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BIS值,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C组、P组患者MAP、HR、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T5时C组具有更低的MAP、HR、BIS值和较快的RR(P<0.05);T1时P组患者SpO2明显下降(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用药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数、BIS 数值和SpO2更为合理,是一种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双侧慢性鼻息肉、鼻窦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组)、P组(丙泊酚组)。观察各组的麻醉诱导速度、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诱导时、插管时、术中、术后的HR、MAP变化,记录镇痛药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结果:P组麻醉诱导速度快于S组(P〈0.05),诱导及插管后HR、MAP波动较S组明显(P〈0.05)。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S组短于P组(P〈0.01),术中出血量S组少于P组(P〈0.01),术中HR、MAP降低幅度S组大于P组(P〈0.01)。瑞芬太尼使用量P组多于S组(P〈0.01)。两组均无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鼻内窥镜手术中诱导平稳,能较好的控制术中血压,减少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减少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联合喉罩麻醉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PR)组和丙泊酚十七氟醚(PS)组。所有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1基础麻醉。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1,P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1,PS组七氟醚吸入。待患儿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经典型喉罩。麻醉维持:PR组丙泊酚6mg·kg^-1·h^-1,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持续输注,PS组丙泊酚6mg·kg^-1·h^-1,七氟醚1%~3%。观察2组诱导前(TO)、置喉罩时(T1)、置入喉罩后3min(T2)、手术结束(T3)及拔除喉罩(T4)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情况。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苏醒时间等。结果在T1、他及B时点,2组HR、MAP及RR均较1、0时下降(P〈0.05)。与Ps组比较,PR组HR、MAP下降较明显,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苏醒时间较长(P〈0.05)。2组在各时间点的SpO:无统计学差异。在T1、他时点PR组RR较PS组慢(P〈0.05),但对通气影响不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都可安全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应用喉罩可相对更好地控制气道;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但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5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用瑞芬太尼1~2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丙泊酚1~2 mg/kg诱导,术中持续输入瑞芬太尼。P组术中维持予靶控输注丙泊酚,最低靶浓度为2μg/m l;S组维持用吸入浓度1%~3%的七氟醚。分别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及苏醒时间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行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苏醒的过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40例年龄38~6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S、P两组(n=20),自诱导至术毕两组均以2~4ng/ml效应室TCI输注瑞芬太尼,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TCI输注丙泊酚麻醉维持。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记录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h镇静评分(OAAS)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P组明显长于S组(P〈0.01)。拔管后OAAS评分、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可控性更佳,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7.
彭洪  巫志国  王玲 《当代医学》2014,(34):141-142
目的研究分析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术后苏醒情况。方法选择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54-83 kg,通过投硬币正反面的方法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组为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记录2组手术期间麻醉用药维持量,麻醉过程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Mean Arterial Pressure)和心率(HR,Heart Rate),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及其各种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检测值分别为(127.2±16.4)mm Hg、(82.3±10.9)mm Hg、(86.4±11.2)次/min,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语言应答时间、复苏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检测值分别为(5.8±1.1)min、(9.7±2.2)min、(11.2±1.7)min、(26.2±2.9)min,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对应激反应形成有效的抑制作用,手术完成后苏醒较快,值得在临床麻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琳 《中原医刊》2011,(24):8-9
目的观察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ASAI~Ⅱ级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术毕及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术毕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①切皮时S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比P组低,在其余时间两组无明显不同。②P组与S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有显著优势。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10~2013-10间我院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或癫痫灶切除手术患者100例,按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观察组七氟醚+瑞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对两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打开硬膜后2 h(T2)、呼吸恢复(T3)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苏醒时间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0、T1、T2、T3 4个时点的SBP、DBP、MAP、HR、BIS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7.9191,P〈0.01)。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缩短了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推荐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磊  吴裕超 《重庆医学》2016,(36):5161-516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用于新生儿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ASAⅠ~Ⅱ级患儿180例,分为Ⅰ、Ⅱ、Ⅲ组,每组60例。3组患儿术前均肌内注射海俄辛0.02mg/kg镇静,静脉推注芬太尼0.002mg/kg、国产异丙酚(迪施乐)2mg/kg诱导麻醉,待患儿角膜反射消失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其中Ⅰ组患儿吸入七氟醚浓度为2.0%,Ⅱ组1.5%,Ⅲ组1.0%。比较3组患儿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停止后苏醒时间、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波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儿苏醒时间较Ⅰ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较Ⅰ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Ⅲ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应用于新生儿麻醉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阳兴  黄漫  王远胜 《当代医学》2010,16(7):71-7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七氟醚组(Ⅱ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予以0.3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和吸入1~1.3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用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观测T1恢复至25%、75%及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T4/T1)恢复至0.75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指数(T1从25%~75%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I组比II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而且不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是理想的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人胆囊切除术中的优缺点,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寻求安全、快捷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4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七氟醚(S)组与瑞芬太尼+丙泊酚(P)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3-0.06 mg·kg-1,芬太尼3μg·kg-1,阿曲库胺0.5 mg·kg-1,S组吸入七氟醚0.5%-3%,P组静注丙泊酚0.5-1 mg·kg-1,待下颌松弛置入喉罩后,S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吸入七氟醚0.5%-3%维持麻醉,P组则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丙泊酚3-8 mg·kg-1·h -1维持麻醉.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S组MAP、HR在手术开始前已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而P组术中各个时间点MAP及HR仍明显低于诱导前,且较S组麻醉前水平及对应时间点水平低(P<0.05).结论 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胆囊切除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为迅速,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术中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恢复情况。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M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N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M组术后不良反应事件中恶心发生率为36%(9/25),与N组8%(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恶心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组为(6.30±0.80)min,N组为(7.90±0.86)min,t=-6.79,P〈0.01;睁眼时间,M组为(7.40±0.87)min,N组为(9.20±1.00)min,t=-6.64,P〈0.01;拔管时间,M组为(9.30±0.84)min,N组为(10.90±0.88)min,t=-6.56,P〈0.01;定向力恢复时间,M组为(10.80±1.21)min,N组为(12.60±1.50)min,t=-4.45,P〈0.01,故M组与N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有显著优势。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可以提供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恢复质量高,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时比,探讨丙泊酚TCI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TCI组(P组,n=15)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n=15).P组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4μ/mL;S组吸入2.5%七氟醚.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开始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术毕停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的意识状态以及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麻醉诱导时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BP)低于S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较少;S组在手术开始后最高MBP高于P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都较低,但P组患儿拔管后10min的OAAS评分高于S组.结论 丙泊酚靶控榆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结石患者80例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麻醉,实验组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镇痛起效时间为(3.9±0.6)min,低于对照组(7.4±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没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徐哲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32-13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和异氟醚各6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5min后(T1)、切皮(T2)、睁眼时(T3)和拔管前(T4)患者的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和异氟醚组T0、T1、T2、T3和T4时刻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的睁眼时间分别为(7.2±2.5)min和(12.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8.7±2.8)min和(14.3±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S组。P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气管插管全麻;S组选择L2~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于T6水平,后经面罩患者自主吸入8%七氟醚混合5 L/min氧诱导,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维持吸入3~4 min,待下腭充分放松,BIS<50,插入双腔喉罩,维持自主通气吸入七氟醚全麻。监测并记录麻醉前( T0 ) 、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30 min(T4)、拔管时(T5)各时点的MAP、HR、PETCO2、SpO2、BIS。并记录患者拔管、呼之睁眼、随意运动恢复、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中是否知晓。结果 P组麻醉后HR较麻醉前较明显降低(P<0.05),S组HR平稳。S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组,苏醒后诉伤口疼痛率,术后咽喉痛S组明显少于P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平稳,苏醒迅速,可控性强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牛学功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10,32(8):627-62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变化在小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眼科手术小儿患者26例,年龄3~12岁,ASAⅠ~Ⅱ级。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可弯喉罩,术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吸入七氟醚,静脉泵注0.1~0.2μg/(kg·min)瑞芬太尼,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入喉罩后即刻(T2)、呼末七氟醚浓度1%(T3)、1.5%(T4)、2%(T5)、2.5%(T6)及苏醒时(T7)的HR、BP、BIS、CSI值。结果与T0相比,T1、T2时BIS、CSI、MAP均显著降低(P〈0.05),而HR无明显变化。T1、T2时CSI显著高于同时点的BIS值(P〈0.05)。术中BIS和CSI随七氟醚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与七氟醚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0.90(P〈0.01),而MAP、HR相关系数为-0.56、-0.42。T7时CSI值显著高于BIS值(P〈0.05)。结论随七氟醚浓度增加,小儿的BIS与CSI值均逐渐降低,与七氟醚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BIS相比,CSI在深麻醉时数值下降趋缓,而苏醒期回升速度较快。两者性能均优于HR和B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60~80岁,BMI 19~30,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40):七氟醚-瑞芬太尼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瑞芬太尼组(B组)。B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6μg/kg,随后以0.3ng/(kg·min)的速率静脉持续输注至术毕前20min;A组诱导前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负荷量输注完毕后3min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丙泊酚1~2mg/kg和顺阿曲库铵0.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七氟醚(呼气末靶浓度1%~3%)吸入,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0.1ng/(kg·min),术中维持BIS值40~60。根据BIS值来调节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的用量及苏醒期躁动和术后6h内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的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6h内谵妄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外耳再造手术中4种麻醉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2年6月-2013年8月,外耳再造手术860例,分别采用吸入异氟醚53例(Ⅰ组),吸入七氟醚88例(Ⅱ组),吸入七氟醚与静脉复合麻醉152例(Ⅲ组),全凭静脉麻醉567例(Ⅳ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I组术中维持吸入1%~2%异氟醚;Ⅱ组术中维持吸入3%~5%七氟醚;Ⅲ组静脉泵注内泊酚50~70μg·(kg·min)^-1,瑞芬太尼0.2μg·(kg·min)^-1,吸入1%~3%七氟醚,以上3组皆每间隔40min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维持肌松。Ⅳ组采用无使用肌松药物,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45~50μg·(kg·min)^-1,瑞芬太尼03~0.5μg·(kg·min)^-1。苏醒期观察各组EA发生例数,统计EA持续时间。【结果】Ⅳ组EA发生率最低,持续时间最短,与其余3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无使用肌松药物麻醉维持,丙泊酚一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EA发生率低,持续时间短,适用于外耳再造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