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武汉市场主推的早秋甘蓝主要为进口品种QL50,耐热性强、丰产性好、蜡粉中等、叶色绿、球形美观,从定植到收获63天左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耐裂球性不好、品质一般;国产适应南方高温高湿的早秋甘蓝品种仍较单一,且品种叶面蜡粉多,呈灰绿色,致使叶球亮度不够,产品外观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针对早秋甘蓝生产上这一实际情况,以耐热、早熟、耐裂、优质为品种选育目标,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引进部分国内外抗热甘蓝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定向筛选,于2013年配制杂交组合,2014-201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育成耐热、早熟、耐裂、优质的甘蓝新品种汉夏1号。2016年进行品种多点比较试验,2018-2019年相继在湖北、浙江、江西等地进行区域试验,品种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新培育的耐热甘蓝杂交一代早夏 16号 ,现已在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广西等地推广 ,受到种植者的普遍欢迎 ,该品种适应性很强 ,适宜夏、秋季栽培。1 植物学特征植株直立 ,开展度为 4 8 6cm(厘米 ) ,叶片深绿 ,蜡粉浓 ,球呈扁圆形 ,品质好 ,吃口糯嫩。中心柱短 ,商品性极佳 ,单球重为 6 0 0~ 12 5 0g(克 )。2 生物学特性该品种适应性广 ,早熟 ,从定植到收获仅 5 5~6 0d(天 )。抗热性强 ,抗烂 ,耐湿 ,是夏秋高温、暴雨季节栽培的抗病丰产品种 ,产量比夏光增产 10 %以上 ,是目前替代夏光甘蓝理想的品种之一。3 栽…  相似文献   

3.
夏光甘蓝作早秋栽培,产量高,效益好。但是浙北地区7-8月份正值高温季节,栽培有一定困难,成功率较低。1995-1996年我们针对夏光甘蓝的特性,进行了早秋栽培试种,亩产量超过2500kg,亩产值超过1500元。其主要栽培措施如下: 一、适时稀播 培育壮苗 确定播种时间要考虑季节和气候。浙北沿海一般以6月底为宜。此时还属梅雨季节,土壤墒情较好,但要注意防止暴雨及烂地播种。大田用种量一般每亩50g。每亩亩床播种量500g。播前苗床深翻,施少量磷肥,用1500倍1605防治地下害虫,并覆盖薄膜。播前再每亩撒施500g 呋喃丹。播后覆盖遮阳网,既可防暴雨,又能降低地面温度,促进出苗及秧苗生长。育苗期间要及时拔除杂草,删除过密秧苗。移栽前十天揭网炼苗,以增强秧苗的适应性。 二、适龄移栽 合理密植 秧龄控制在30-35天,过长不利于成活及结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早秋甘蓝栽培面积有2000多hm2,主要分布在东西湖区、洪山区等乡镇。由于该类型甘蓝耐热性强,6月中旬前后即可播种,7月底8月初定植,10月初可在蔬菜秋淡季节供应市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们选育的早夏-16号耐热甘蓝新组合,适于夏季高温干旱天气栽培,栽后65天之内就可采收。其产量高于夏光甘蓝,单球重0.35kg(8-9月)、1.0-1.4kg(9—10月)。 特征特性:该品种外叶深绿色,叶面蜡粉浓,表现为矮株型,植株生长整齐。在高温季节栽培,株型较小,单球重0.35kg左右,紧实。秋季栽培,株型较大,开展度为46.8cm左右,外叶稍多,叶球扁圆型,单球重1.2kg左右,较紧实。 该品种耐热,抗性强,耐旱,但不耐渍,所以排水一定要通畅。该品种早熟性好,栽后一般60—65天即可采收。  相似文献   

6.
以早秋耐热甘蓝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与其相关的新品种选育问题。首先从目前的新品种情况进行了引种情况与评价说明,主要从谱系的角度进行了介绍;然后,选取某一新品种实例进行了选育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能够引起更多关于该方面的论述及研究,从而为其新品种的选育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夏光甘蓝是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它的主要特点是耐热,早熟,结球紧实、整齐度高、品质好。该杂种一代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尤其是耐热性,居众甘蓝品种之首,在8、9月份平均  相似文献   

8.
KK早秋甘蓝是福建省种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早熟甘蓝品种,植株开展度60cm,外叶18~20片,叶色灰绿或绿色,蜡粉较多,叶球扁圆形,单球重1.5~2kg.早熟,从定植到收获60天左右,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667m2产量可达2500~4000kg.  相似文献   

9.
张长全 《蔬菜》2002,(9):10-11
KK早秋甘蓝是福建省种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早熟甘蓝品种,植株开展度60cm,外叶18~20片,叶色灰绿或绿色,蜡粉较多,叶球扁圆形,单球重1.5~2kg。早熟,从定植到收获60天左右,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667m2产量可达2500~4000kg。一、培育壮苗选择平、细、实、透的土壤作苗床,667m2施土杂肥1500~2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30kg作基肥。福建省海拔800m的地区播种期一般选择在4月中旬~7月上旬,播种后,667m2用500~1000kg的土杂肥盖种,盖种土厚度以0.5~1cm为宜,要时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齐苗。1~2叶期用0.1%磷酸二氢钾或1%过磷酸…  相似文献   

10.
夏、早秋大白菜栽培时间是在一年当中温度最高、雨水最多的时期,而大白菜又是喜温暖凉爽气候的蔬菜,所以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温度高、雨水多而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进而减产减收。然而夏、早秋又是北方大白菜供应的淡季,这个季节上市的大白菜往往会获得一个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这几年大连市种植情况看,  相似文献   

11.
郑金和  叶利勇 《上海蔬菜》1998,(3):20-20,33
近几年来,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一些夏季栽培的甘蓝品种,在海涂田进行多点栽培试验。由于结球期正值盛夏,高温(>25℃)持续时间长,参试品种结球率低,且很松散。去年,又引进国内外3个新品种,与往年优选的“K-K”甘蓝和主栽品种夏光甘蓝进行比较,旨在筛选耐热、耐盐、抗病、优质、高产,适于涂田栽培的品种,供大面积推广。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夏王(泰国),爱华(泰国),K-K(日本),苏晨(江苏农科院),以夏光(上海农科院)为对照(CK)。 (二)试验方法:试验于1997年5—8月,在瓯海区海滨镇涂田进行,土壤为淡涂粉砂质粘土,pH为8.62,表土氯化钠含量为 0.15%。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 15m~2,定植 60株。5月 4日播种育苗,6月7日定植,8月7日和8月14日分2期采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耐热甘蓝品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成甘1号是由2个自交不亲和系彩(05-01)和金杯(05-02)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母本彩(05-01)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彩经6代筛选而成的优良自  相似文献   

14.
杜玉林 《蔬菜》2002,(4):6-6
双丰一号甘蓝是正大集团培育的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耐寒、抗病、早熟、抗热、生长势强,是理想的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的品种。其叶色浅绿,蜡粉较多,叶球扁圆形,开展度约60cm,单球重2kg左右,从定植到收获约60天,667m2产量6000kg以上,可作春、秋两季栽培,现将其在本地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培育壮苗1.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壤肥沃 、疏松的地块。选好地后,每667m2施优质腐熟厩肥5000kg,耕翻耙平,做成连沟宽1.5m、高10~12cm的半高畦,畦面宽1.2m。2.营养土的配制 选近3年内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优质园土,掺入充分…  相似文献   

15.
16.
杜广岑 《蔬菜》1998,(2):6-6
夏、秋甘蓝栽培技术·栽培技术·栽培夏甘蓝和早茬秋甘蓝的目的,是保证八月、九月蔬菜淡季的供应。由于此生产季节正值高温、多雨的夏季和早秋,植株受较高气温的影响和病虫害威胁较大,应尽可能选择地势较高,或气候较冷凉的山区进行种植。选用耐热及抗病的品种。一、夏...  相似文献   

17.
张颖 《吉林蔬菜》2003,(4):22-23
1 品种选择 选用耐热、抗病的中熟品种,京丰1号、黑叶小平头、夏光等。2 培育壮苗2.1 壮苗标准:秧苗5~6片真叶,叶肥厚、舒展、节间短、色泽深,茎粗壮,根系发达,苗龄30天左右。2.2 种子处理:播前用50℃热水烫种,不断搅拌,消  相似文献   

18.
开县夏秋气温一般较高,对甘蓝品种生育前期耐热性要求较严。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抗病性好、经济性状优、适宜开县生态环境的夏秋甘蓝优良品种,以强力50为对照品种,引进了夏光、青冠、征夏3个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夏光、青冠在开县种植表现较好,有可推广种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成甘1号是由2个自交不亲和系彩(05-01)和金杯(05-02)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叶色深绿,蜡粉少,结球紧实,外观整齐,单球质量0.75kg左右,净菜率80%以上。叶球圆形,球高约12cm,中心柱长约5.0cm,口感好,品质优。从定植到采收55~65d(天),平均产量3500kg.(667m2)-1,适合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夏红一号是以春季红萝卜不育系为母本,中秋红萝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夏季萝卜一代杂交种.该品种肉质根长13 cm左右,粗4.5 cm左右,单根重250~800 g,皮红肉白,多汁,脆辣,商品性好,生长期50~70天,夏季栽培667 m2产量1 400 kg左右.适宜徐州及相似生态类型地区作夏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