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对比,将尼玛北部盆地新生代陆相地层定为牛堡组。根据岩石组合和沉积特征分析,尼玛北部盆地牛堡组可划分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和滨湖—浅湖2种亚相。盆地的演化特征可分为盆地形成初始期、盆地扩张期和盆地萎缩期,3期的演化可分别对应牛堡组的一段、二段和三段。尼玛北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跟古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有很大的联系,两者共同影响着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尼玛盆地的发育时代为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初。根据盆地边缘相与半深湖—深湖沉积相伴生、牛堡组底部发现火山岩夹层等沉积特征,可以推断尼玛盆地是一个具有走滑拉张性质的盆地。  相似文献   

2.
卢志友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60-1068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目前程度相对较差,对有机质来源及热演化过程等了解程度较低。本文以尼玛盆地古近系牛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尼玛盆地牛堡组泥岩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52%~4.14%,平均1.25%,属中等-很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1型为主,三件为I型。烃源岩岩石热解峰温Tmax为424~483℃,镜质体反射率Ro为0.72%~0.86%,表明有机质演化达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数据分析表明尼玛盆地牛堡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这对认识尼玛盆地的油气勘探价值,进一步突破在青藏高原陆相第三系盆地寻找油气资源仅在伦坡拉盆地中东部概念的束缚,为整个伦坡拉盆地群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尼玛盆地在青藏高原形成时记录的地质信息,有助于恢复其构造古地理从而为高原隆升过程提供沉积学证据,且目前对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牛堡组的研究尚属薄弱.利用碎屑岩岩石学、锆石年代学、重矿物分析等方法对牛堡组进行了物源分析并对盆地构造演化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显示,早白垩世-古近纪,随着地壳缩短、逆冲断层及造山带发育,盆地北部演化为受构造活动控制的独立坳陷;北部坳陷牛堡组为南北双向物源,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主要为以早白垩世虾别错花岗岩为代表的酸性岩浆岩,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以沉积岩(硅质岩等) 和基性岩浆岩为主;碎屑锆石存在105~134 Ma、500~550 Ma、700~900 Ma、1 700~2 100 Ma及ca.2 500 Ma年龄峰值,其中105~134 Ma年龄是对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在周边地体引发的岩浆事件的响应,进一步证实牛堡组碎屑岩的物源来自北部坳陷的南北两侧地体.挤压及逆冲变形决定了盆地北部坳陷的古地理特征,沉积过程及物源与区域隆升、侵蚀和岩浆活动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尼玛盆地南部古近系牛堡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藏尼玛盆地南部查昂巴古近系牛堡组实测剖面的沉积相研究识别出2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与湖泊相.根据沉积物岩性、结构、构造、颜色等特征,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包括辫状河道与河道间湾2个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2个沉积微相)与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湖泊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湖、...  相似文献   

5.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敏 《世界地质》1994,13(3):21-25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许敏(能源地质系)0前言走滑盆地的形成与沿走滑断层的局部拉伸有关。这些走滑断层大多与板块构造有关,形成于多种地球动力学环境。如大洋和大陆的转换部位、岛弧、缝合状碰撞边界,以内陆和大陆边缘环境最为常见。走滑断层的主体在平面上呈...  相似文献   

6.
西藏中部伦坡拉盆地古近系沉积有机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上发育一些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西藏海相沉积盆地相比,这些陆相沉积盆地沉积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及热演化程度中等,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伦坡拉盆地是其中的代表并且是目前西藏唯一的获得工业油流的盆地.本文对伦坡拉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与牛堡组实测剖面有机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丁青湖组页岩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有机碳含量在2.84%~6.92%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在0.46%~0.63%之间;牛堡组泥岩和页岩为滨浅湖相沉积,有机碳含量在0.25%~5.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 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极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镜质组反射率(Кo)在0.49%~0.66%之间;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分布特征显示丁青湖和牛堡组沉积于分层的水体且底部水体盐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赖应Jian 《广东地质》1996,11(2):27-37
广东及其邻域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属于海西-印支期拗拉槽。泥盆-石炭纪期间,先后经历了拗拉槽旋回的上拱开裂阶段,陆内裂谷阶段和挠曲下翘阶段。可划分出3个构造区,裂陷海槽区,走滑海盆地和盆级稳定区,前两者均发衣下部碎屑岩建造,中部深色碳酸盐岩建造,上部浅色碳酸盐岩建造三元组合,矿床主要产在沉积于陆内裂谷阶段的深色碳酸盐岩建造之内及其下与下部碎屑岩建造的过渡部位,矿种较多,矿物组合以硫化物的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新生代的地貌演变一直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目前对于高原中部新生代地貌演变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仍旧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通过不同研究手段得到的结论也存在较大不同。流域盆地内的沉积物不仅记录了其沉积场所的大地构造背景、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等重要信息,同时也记录了源区的剥露历史,以及整个流域盆地的时空展布、地貌演变、风化强度和沉积通量变化等重要的地表过程。高原中部至少在早中新世就已形成的内流水系为进一步认识高原地貌演化提供了可能。基于源—汇系统质量平衡原则,以高原中部新生代尼玛盆地及其物源区构成的陆相盆地源—汇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沉积通量数值模拟(BQART-MCS)为研究方法,尝试重建高原中部新生代晚期的地貌格局。模拟结果表明:只有在年均气温为2 ℃~10 ℃、最大地势为1~3 km、干旱—半干旱的地貌条件下,源区产生的碎屑物质总量才可以与汇区沉积物总量达到平衡。本项研究是深时沉积通量数值模拟方法(BQART-MCS)在青藏高原的首次尝试,为在陆相盆山源—汇系统开展沉积物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张立平,王东坡(能源地质系)(能源地质研究所)克拉通盆地分为简单克拉通盆地和复合克拉通盆地。简单克拉通盆地是指位于大陆板块内部、其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岩、第一个构造不整合面以上的盆地,即第一个构造层的盆地。其典型的实例为北美...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块西缘古特提斯盆地演化与含锰建造盆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军 《矿物岩石》2001,21(3):105-113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建造序列和建造空间分析,认为本区盆地受古断裂系严格控制,可划分为若干盆地区,盆地亚区,盆地系。文中对本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边缘离散和板内裂陷是该区主要的构造型式,而由板块拼合产生的挤压型盆地只经历短暂的发育阶段。海西-印支斯研究区沉积盆地经过了初裂、强裂、逆转和余裂,最后走向消亡的全过程。对应于初裂、强裂和余裂分别发生了中-晚泥盆世、早-晚二叠世过渡期和中-晚三叠世等三个阶段的具有各自特征的含锰建造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藏北羌塘盆地褶皱形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由于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多个构造层,不同构造层的变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三叠纪构造层多形成一些紧闭倒转的小型背、向斜褶皱,侏罗纪构造层内多发育大型宽缓的背、向斜及复背斜、复向斜,而白垩纪—新近纪构造层多位于向斜核部和背斜翼部,形成宽缓的褶曲。褶皱变形以近东西向为主,从老到新不同构造层形成的褶皱由紧闭到宽缓,存在一定的继承性和递进叠加的特点。褶皱轴迹的空间展布及变形特点表明不同时期板块的拼合挤压是导致盆地变形的主要驱动力,基底断裂及基底凸凹变化对褶皱的展布和变形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羌塘盆地北部马料山侏罗纪布曲组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兵 《地质通报》2002,21(7):415-420
详细描述了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马料山侏罗系剖面,将剖面划分为雀莫错组、布曲组和夏里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其中布曲组出露齐全,化石丰富。根据沉积环境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布曲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依据马料山剖面布曲组的生物组合及分布特征建立了1个双壳类生物组合带即Chlamystipperi-Protocardiastricklandi组合带,并细分为3个组合亚带,其时限为中侏罗世巴通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度,在《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及评价》项目的陆相第三系盆地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尼玛县城关(折章)东约90~100km、老尼玛区(现名为措罗镇)南约10~12km处,发现了许多含有沥青脉的坡积、洪积砂砾岩转石。经进一步追索还证实,该区北侧出露有与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下段地层相当的灰色、灰绿色、黄灰色泥页岩夹薄板状含灰质泥岩和泥灰岩夹层的地层。在这套地层的灰色泥岩节理面上发育有许多沥青薄膜。尼玛地区第三系地层的发育证实了该区依然发育有新生界的沉积盆地,油气显示在该区的发现则证实了该区发育有含油气盆地。从而突破了在青藏高原上陆相第三系盆地中寻找油气资源被局限在伦坡拉盆地中东部概念的束缚,扩大了第三系盆地中寻找油气资源的领域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度,在《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及评价》项目的陆相第三系盆地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尼玛县城关(折章)东约90-100km、老尼玛区(现名为措罗镇)南约10-12km处,发现了许多含有沥青脉的坡积、洪积砂砾岩转石。经进一步追索还证实,该区北侧出露有与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下段地层相当的灰色、灰绿色、黄灰色泥页岩夹薄板状含灰质泥岩和泥灰岩夹层的地层。在这套地层的灰色泥岩节理面上发育有许多沥青薄膜。尼玛地区第三系地层的发育证实了该区依然发育有新生界的沉积盆地,油气显示在该区的发现则证实了该区发育有含油气盆地。从而突破了在青藏高原上陆相第三系盆地中寻找油气资源被局限在伦坡拉盆地中东部概念的束缚,扩大了第三系盆地中寻找油气资源的领域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西藏尼玛地区古近纪美苏组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在尼玛县西部拉舍—岷千日一带发现一套基性—中性—酸性—酸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其时代属古新世—始新世,新创建美苏组。描述了该组的分布、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同位素年代特征,讨论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平  廖友常  张雅静 《中国地质》2016,(6):2173-2191
黔北大竹园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岩石地层为上石炭统大竹园组,是在晚石炭世马平期渝鄂海湾南西侧近海湖泊群中的濯水湖沉积形成的。大竹园组下段沉积时期,距渝鄂海湾的海岸线较近,濯水湖面积较大(约480 km~2),水位较高,属永久性低能浅水湖泊,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沉积了大面积的绿泥石岩、绿泥石黏土岩、铁质黏土岩以及少量鲕绿泥石铁矿和赤铁矿。大竹园组上段沉积时期,与渝鄂海湾海岸线间距拉大,湖水变浅,面积缩小(约288km~2),成为间歇性洪控高能浅水湖泊,以物理沉积作用为主,沉积了分布连续、面积巨大的碎屑状铝土矿(岩)体。  相似文献   

17.
金若时  朱强 《地质学报》2023,97(3):725-737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800~1200 m下白垩统洛河组风成沉积砂岩中首次发现了上百米厚的铀矿化和十几米厚的铀矿工业体。本文对风成沉积体系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开展研究,利用矿石品位与测井曲线、铀钍比值、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对风成沉积体系中含铀岩系沉积特征、成矿物质赋存状态和特征、流体运移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洛河组矿物质的溶出和富集情况受原含铀岩层的铀、钍含量制约,同时铀钍比值越高,铀矿物质的富集率就越高。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岩层呈差异成矿、中期呈梯状不均匀渐进成矿、晚期为均匀超常富集成矿。不同成矿阶段铀矿的产出状态,揭示了风成沉积体系内铀矿形成过程和超常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