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胰头癌的MRCP临床诊断的特异征象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探讨MRCP对胰头癌的临床诊断的特异征象。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2例胰头癌病例的术前MRCP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T1WIFS、T2WIFS、MRCP冠状位扫描成像。16例术前行CEMRA肠系膜血管三期扫描成像,显示腹腔动脉、门静脉及肠系膜血管。结果本组21例胰头癌通过MRCP扫描诊断为胰头癌,1例胰头癌误诊为慢性胰头炎。MRCP确诊率为95.4%。本组22例胰头癌MRCP上均有胆总管和主胰管胰头段,因癌瘤侵袭而破坏截断其残留段信号示增高且扩张征象,而且示残存之胆总管与残留主胰管不相交的征象,称之“不相交征”,这是确诊胰头癌的MRCP特异征象。CEMRA显示腹腔动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受到肿瘤侵袭破坏者分别为3例、3例和4例。结论MRCP扫描“不相交征”对胰头癌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MRI诊断及评价(附3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怀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T2WI、压脂后增强扫描、TSE-MRCP和真稳态快速进动成像(TrueFISP)。所得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各MRI序列均能准确判断胆管内径、梗阻的部位及程度,其中以MRCP最为快捷方便。术前结合各序列总诊断符合率为86.7%(26/30)。胰头癌在T1WI增强扫描及T2WI平扫上的肿块显示率(均为83.3%)及受侵血管显示率(均为81.3%)高于其它序列。胆管肿瘤在各序列上均能显示,但TrueFISP序列、T1WI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块累及范围。结论:MRCP对评价胆管内径、梗阻的部位及程度优于其它序列,T1WI增强扫描及T2WI平扫能较好显示胰头癌的大小及累及范围,TrueFISP序列和T1WI增强扫描能较好显示胆管肿瘤的大小及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3.
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MRI检查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7例临床怀疑胰腺病变的病人应用3.0 T MR设备进行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双回波T1WI(同相位与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T1WI(T1WI+FS)、脂肪抑制T2WI (T2WI+FS)、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快速多层面扰相梯度回波(FSPGR)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不同脉冲序列的MRI所见。结果 正常胰腺15例,急性胰腺炎27例,慢性胰腺炎30例,胰腺癌15例。T1WI+FS显示胰腺形态与信号最佳,正常胰腺呈稍高信号。在双回波T1WI上,胰腺与周围组织对比度降低。胰腺病变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50例,T2WI+FS显示胰周渗出性病变34例。MRCP显示胰管扩张35例,胆管扩张20例,双管征9例。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动态增强显示胰腺癌13例,肿块在动脉期表现为相对低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周围血管受侵2例。结论 合理应用MR扫描序列有助于提高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病例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T1WI、TSET2WI、T1WI+FS、T2WI+FS、Gd DT 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T1WI、T2WI、T1WI+FS、T2WI+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9%、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T1WI+FS、T2WI+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胰头癌的MRCP特异征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胰头癌MRCP的特异征象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35例胰头癌病例,术前均行MRCP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 I、FSE序列T2W I、T2W I FS、MRCP冠状位扫描成像。结果本组35例胰头癌100%出现了MRCP的特异征象,其中C1 P1型为31例,C2 P1型和C2 P2型各2例。MRCP所显示的胰头癌体积均大于切除的病理标本。结论胰头癌的MRCP具有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病例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T1WI、TSET2WI、T1WI FS、T2WI FS、Gd DT 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T1WI、T2WI、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9%、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77例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全部采用屏气磁共振序列进行扫描。横断位扫描: 2DFlashT1WI/T1WI+FS,TSET2WI+FSHASTE+FS,部分病人加扫Trufisp序列。冠状位扫描: 2DFlashT1WI+FS;其中 34例病人进行了MRCP检查。所有 77例病人均进行了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59例诊断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胀,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18例诊断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前述表现外,还可见T1WI斑片状高信号,胰周渗液明显。结论 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患者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T1WI、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 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胰腺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确定胰腺MRI的最佳扫描组合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MRI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平扫FS FLASH T1WI、TSE T2WI、True FISP T2WI、HASTE-MRCP和动态增强3D VIBE序列等。测量正常胰腺与病灶的信号强度,计算胰腺/肿瘤的CNR,对各序列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各序列MRI诊断和评价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胰腺/肿瘤CNR:多时相动态增强3D VIBE序列,以胰腺实质期的胰腺/肿瘤的CNR最高(9.7),其同期所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优(3.54±0.64),均优于平扫各序列(P<0.05)。对胰腺肿瘤的评价:动态增强3D VIBE序列在检出胰腺癌及评价癌肿胰周血管受累、邻近器官受侵及转移灶方面均为最优(P<0.05);MRCP对胰腺癌导致的胰胆管受侵最敏感,其次是True FISP序列;综合各序列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任何单一的平扫、水成像或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结论:胰腺癌的MR检查,多种扫描序列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能发挥最大潜力。理想的检查组合应包括:平扫屏气FS FLASH T1WIT、SE T2WI、高分辨率的厚层及薄层MRCP、屏气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MRI成像技术诊断肝门区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肝门区梗阻性黄疸27例,分别采用FLASH T1WI、FSE T2WI、T1WI+FS及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等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恶性梗阻15例中,有肝门区软组织肿块13例,其MRCP胆管梗阻端多突然中断、鼠尾状狭窄和(或)腔内不均匀充盈缺损信号,肝内胆管多出现中重度“软藤状”扩张;良性梗阻12例中,有肝门区软组织肿块1例,其MRCP胆管梗阻端多为杯口状、细线状或腔内略呈类圆形充盈缺损信号,肝内肝管呈轻中度扩张。结论:多种MRI技术结合MRCP,对肝门区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影像检查证实的胰腺癌18例,均作了MRI FSPGR序列非抑脂T1WI和抑脂T1W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分析其MRI及MRCP表现。结果:18例胰腺癌中,非抑脂T1WI呈低信号12例,等信号6例;抑脂T1WI呈低信号15例,等信号3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呈低信号;MRCP显示胆总管扩张12例,胰管扩张12例,“双管征”8例。结论:高场强MRI对胰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讨论MRCP和MRI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胆管癌患者的MRI和MRCP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MRCP检查,其中4人做了MR动态增强扫描。18例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4例均经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面综合分析确诊。结果:肝门部胆管癌9例,肝外胆管中段癌3例,肝外胆管下段癌6例。MRCP表现为胆管狭窄端呈不规则偏心性狭窄10例,向心性狭窄2例,阻塞或充盈缺损6例。MRI表现为扩张胆管末端不规则狭窄、软组织结节影或“双管征”,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呈轻、中度强化。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显示胰胆管腔形态的影像学方法,结合MR平扫加增强扫描,在胆管癌定位和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TzwI+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82例,包括胆总管结石36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囊癌4例,胆管癌14例,胰头癌20例,壶腹癌3例,治疗前均经B超、磁共振T2加权平扫和MRCP检查,其中,73例还经CT检查。将T2WI结合MRCP和单独的MRCP、CT、B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T2WI结合MRCP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优于单独MRCP片(P〈0.05),定位诊断无差异,同时也优于CT,B超检查。结论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T2WI结合MRCP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MRI结合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小伟  舒月红  朱希松  张露钢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23-102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2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RI及MRCP表现,分析乳头区病灶、胆管扩张形态、梗阻端形态以及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关系。结果:2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显示乳头区肿块16例,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MRCP示"双管征"19例,胆管均呈"软藤状"扩张,轻度扩张4例,无扩张3例;梗阻端呈"鸟嘴样"狭窄11例,截然狭窄7例,倒杯口状狭窄3例,无明显梗阻5例。结论:MRI结合MRCP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SMCA)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胰腺SMCA的CT及MRI表现,包括肿瘤位置、长径、分隔、增强表现及有无钙化、中央瘢痕、胰胆管扩张等影像表现.结果 17例SMCA: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10例行CT检查,6例MR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MRCP).病变位于胰头2例,胰颈2例,胰腺体尾部13例.肿瘤长径1.7~14 cm,平均5.2 cm.16例可见分隔,1例分隔显示欠佳,9例可见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分隔及瘢痕强化,囊性成分均无强化.6例可见远端主胰管扩张.结论 胰腺SMCA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分叶状结节或肿物,具有多发小囊,囊腔多<2 cm,囊与囊之间见多发纤维分隔,增强扫描后纤维分隔明显强化,但低于胰腺组织.中央瘢痕是其特征性表现,在MR上多表现为T1WI及T2WI等或稍低信号.典型的胰腺SMCA根据CT和MRI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抑脂技术和动态增强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抑脂技术和动态增强MRI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术前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加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和T2WI(即T1WI FS和T2WI FS),快速多层面扰相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作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在常规T1WI和T2WI序列仅检出4例肿瘤,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和T2WI稍高信号。在T1WI FS上7例呈均匀低信号,显示清晰;在T2WI FS上6例病灶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FMPSPGR)检出11例肿瘤,在动脉期7例肿瘤明显强化呈高信号,4例轻度强化呈稍高信号,1例无明显强化呈等信号,胰腺实质期和门脉期6例仍呈高信号,6例呈等信号。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动态增强MRI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 动态增强MRI是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动物猪正常胰腺的CT、MRI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方案,为猪作为胰腺病模型动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健康幼猪10只,行CT平扫及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其中6只同时行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MRCP。扫描结束后10只猪均剖腹及离体观察胰腺的形态及位置,并与影像学表现对照。结果:①猪胰腺分为胰头及左、右两叶,呈“三叶草”形。其中左叶为胰腺的主体部分,其解剖位置、大体形态、胰周血管、胰实质密度、MRI T1加权像、T2加权像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ADC值等均与人类胰腺十分相近;②MRCP显示猪的胰胆管系统与人不同,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相距约5—9cm;胆管较粗,直径约5~6mm,易显示;而胰管纤细,值径约1~1.5mm,生理状态下MRI对其显示欠佳;③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与人类相似,但胰腺三期增强扫描即动脉期、胰实质期、门脉期最佳延迟时间较人早,分别为15s、35s、45s。结论:大动物猪胰腺的CT、MRI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方案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作为胰腺疾病影像学研究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脂肪抑制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了解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脂肪抑制技术在胰腺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采用在磁共振序列分别为:SET1WI、FSET2WI、脂肪抑制技术SET1WI和动态增强FMPSPGR等。结果 18例胰腺癌肿瘤病灶,在SET1WI上呈低信号者10例,等信号者6例,高信号者2例;FSET2WI上高信号者8例,等信号者6例,低信号者4例;脂肪抑制技术SET1WI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