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产品装配图中零件间的装配方式,从理论上探讨机械零件间关系的表达形式.通过分析零件间接触类型,给出一种产品装配建模的方法,并且在微机上可实现装配模型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2.
一种集成装配过程信息的装配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配工装、装配夹具、装配工具和装配操作等装配过程信息的参与对产品装配顺序有直接的影响,为了获得合理的装配顺序,需要在装配模型中描述装配过程信息。文中提出了一种集成装配过程信息的装配建模方法,在分析了装配单元、装配过程信息在产品装配过程中引入和退出装配环境的优先关系基础上,基于有向图和无向图的连接图模型建立了集成装配过程信息的装配模型,并采用邻接矩阵表示法对装配模型进行了表示。该模型有利于装配工艺经验的表达和产品的装配工艺规划。采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并已在某型飞机机翼装配工艺规划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装配产品的变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装配产品变型设计过程中的尺寸约束问题,提出了装配产品中零件的信息模型.研究了装配产品变型设计的基本原理,根据装配产品构成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类型,定义了一组基本的约束集,建立了反映各个约束集中构成零件之间关联关系的尺寸关系模型,与事物特性表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装配产品从上至下的变型设计过程,并以装配产品承载轮系为对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零件信息模型和装配产品构成零件之间的尺寸关系模型满足变型设计过程中尺寸传递的需求,可以支持装配产品的变型设计.  相似文献   

4.
根据产品装配图中零件间的装配方式,从理论上探讨了附加何种软约束能限制装配顺序配置的增加,提出对装配顺序配置生成方法选择的原则,采用装配顺序图为用户表示装配顺序配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装配序列规划的一种改进蚁群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基于蚁群算法的装配/拆卸序列规划研究中,装配/拆卸序列都是在假设整个产品中各个零件处于失重的情况下生成的,没有考虑零件稳定性,导致生成的序列不能完全反映工程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使用扩展支撑矩阵来判断稳定性的思想;对蚁群算法的转移概率表达式、成本函数及信息素更新表达式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建立了装配序列规划问题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实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蚁群算法较之于已有的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更为高效,所得到的解更具有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是国内外海军主战舰艇的主要动力装置之一,故强化其零件质量装配及故障诊断对保障舰艇生命力和提高舰艇战斗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阐述内燃机零件质量与装配故障常见诊断措施入手,对于内燃机零件质量与装配故障诊断措施的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产品零件之间通过接触与紧固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装配连接图,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据产品装配连接图,考虑到零件之间的接触与紧固形式,给出一种产品零件的拆卸处理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将不同的产品拆分,并在微机上得以实现,为产品的装配规划中自动的生成优先约束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产品装配结构和装配过程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产品装配效率和产品装配复杂度等评价指标,建立产品装配性综合评定体系,采用知识库和网络技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产品装配结构分析和再设计。在实现产品装配的相关设计知识及网络环境共享的前提下,支持设计者在网络环境下针对装配结构问题进行协同分析改进,能够有效克服面向装配的产品结构设计和装配过程设计的孤岛化问题,实现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协调与并行。  相似文献   

9.
装配工艺规划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型钢丝绳联轴器的产品开发研制,通过人机交互构建装配模型树,提取零部件之间的约束关系,定义零部件的装配路径,得到装配序列。建立了装配仿真系统,对装配树中的零部件进行装配过程模拟,最终得到装配工艺路线,缩短了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周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装配序列规划作为装配工艺中的核心内容,对实现生产自动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目前国内外工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比较了各种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的基础上,以某实际产品为例,借助干涉矩阵,就装配序列的生成展开了讨论.为防止随着装配单元数量的增加,产品的装配顺序方案呈指数增加,从而产生组合爆炸或大量的交互问答,同时也为了获得行之有效的装配序列.在已获取的一系列装配序列的基础上,综合装配约束关系及子装配本的识别对装配序列的获取进行了优化,生成合理的接近实际的装配序列.  相似文献   

11.
装配体测绘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职业教育中,因实践环节增加,理论课时压缩,而装配体的测绘教学过程时间又较长,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为保证装配体测绘这个重要环节,可将测绘分为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是零件测绘阶段,讲授零件图时,可以根据后续课程的安排来选择相应零件的测绘,第二阶段是装配体的测绘,结合零件测绘中已经完成的内容,再做进一步的补充,完成装配体的绘制。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阶段安排,既节省了时间,又适应了装配体测绘的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映射的配置产品自动装配规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产品配置设计技术缺少对配置产品可装配性分析和装配规划的支持的问题,通过产品配置特征信息到零部件装配特征的映射,产品配置结构(BOM)到装配结构的映射,产品配置过程信息到装配体连接关系的映射,实现了配置产品装配信息的获取,使产品配置阶段的设计信息在装配规划中得到重用.应用Agent实现机理定义了自动装配规划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配置产品自动装配规划模型,实现了配置产品的自动装配规划.结合项目实例论述了配置产品自动装配规划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机械产品装配顺序自动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产品装配顺序规划效率的关键是有效地减少规划时所考虑的零件数量。本文提出了将零件的工程语义信息引入到产品的装配顺序规划中同时通过对装配体的干涉矩阵和连接矩阵的分析,对可能的子装配体进行识别,从而大大减少所规划的零件数量,使产品的装配顺序可以高效地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4.
装配序列规划本质上是一个NP组合优化问题,由于缺乏Benchmark,使得研究者在提出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时难以对算法的优劣进行衡量.针对该问题,借鉴索玛立方体中将若干单位立方块组合成不同几何体的思想,在主要由连接矩阵和干涉矩阵构成的装配体模型表示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动生成装配体和提取其模型数据的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开发了该Benchmark自动生成系统,可以为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提供有效的输入数据,进而对算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形式来看,内燃机已经在诸多的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质量问题.一方面,零部件生产市场的不规范导致质量的规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生产技术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十分落后,质量较低以及生产技术不规范直接导致我国的内燃机发生了装配技术故障,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些故障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提高我国内燃机零件质量与装配故障的诊断解析水平.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零件合格率和装配合格率的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了零件总体平均尺寸与公差中心不重合对零件合格率和装配合格率的影响,分析表明总体平均尺寸与公差中心偏离越大,零件合格率和装配合格率尤其是零件合格率随低越多。因此,用调整方法进行加工时应彻底纠正传统的调整法--加工尺寸为包容尺寸时靠下差,为被包容尺寸时靠上差的做法,要加强对小样本的检查,发现样本平均尺寸偏离零件公差中心时,及时进行调整,以期提高合格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子装配体识别是解决大规模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高效、自动地识别子装配体,根据零件联接类型,建立了装配体的带权无向连接图模型.通过边权值的设定,使得装配体的带权无向连接图能够提供Ⅰ型和Ⅱ型子装配体识别所需的联接信息.将带权无向连接图与装配体的干涉矩阵和支撑矩阵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Ⅰ型和Ⅱ型子装配体的识别算法.与有向连接图模型中子装配体识别算法相比,能够有效消除识别过程中对两种类型子装配体的冗余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识别算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两种类型子装配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在机器中常用过盈連接。本文给出了计算装配压力的公式,当采用热胀冷缩法装配时,本文也给出了计算零件加热或冷却的温度、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装配建模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可建模、特征建模了完备的零件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如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等)的表达方法,但它不能表达和存储装配体组成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装配建模在几何建模和特征建模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集成设计环境来支持基于功能观点的产品定义,本文首先给出了零件的匹配条件,并根据匹配关系建立了产品装配模型,其次分析了影响装配摹误差因素,并结合实例说明应用。  相似文献   

20.
DFA中零件对称性特征自动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件的对称性等形状特征是可装配性设计(DFA)中评价其可装配性好坏的重要指标。针对零件对称性的自动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探测”的新方法。主要论述了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将其运用于对称性识别的实现过程,并对识别程序的运行结果做了评测,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