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涛 《医疗装备》2022,(17):86-88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阴性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等阴性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效果确切,不仅可减轻患者阴性症状,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用氨磺必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对照组)和氨磺必利+阿立哌唑组(联合组)两个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观察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联合组泌乳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好且安全,而且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后明显降低男性精神分裂症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给予研究组应用氨磺必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氨磺必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安全性更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较利培酮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以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38例)和奥氮平组(36例).分别于基线和治疗6周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清泌乳素和心电图检查.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2组患者PANSS总分均较基线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6、22.23,P<0.01);氨磺必利组减分为(32.4±15.8)分,奥氮平组为(35.6±13.9)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2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6.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氨磺必利组泌乳素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P<0.05),奥氮平组血脂、血糖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2、9.23,P<0.01).氨磺必利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停经、溢乳、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失眠、下肢痛;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嗜睡.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奥氮平相当;对泌乳素有影响,较少引起嗜睡及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诊断并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7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发应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3.19%)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磺必利药物与奥氮平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系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国内外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疗效.且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但目前缺乏对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报道。为研究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按入组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36例和利培酮组36例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氨磺必利治疗组,每组48例。氨磺必利治疗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和改善程度(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偏态分布病程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对照组和氨磺必利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治疗组患儿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及CGI-SI总分分别为(8.35±3.18)、(9.07±2.54)、(19.42±4.58)、(36.61±6.97)和(2.03±0.31)分,对照组分别为(9.14±2.72)、(9.63±3.16)、(28.19±4.87)、(48.13±5.29)和(2.65 0.45)分,氨磺必利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氨磺必利治疗组不良反应[TESS值为(0.59±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ESS值为(2.76±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毋炳奎 《药物与人》2014,(6):281-281
目的:分析研究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针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2年11月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线以及治疗之后8周实施血压、体重、脉搏检测,为患者进行阳性以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为患者进行精神分裂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8周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4.2%,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减分评分与精神分裂抑郁量表减分全部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是氨磺必利针对阴性症状以及抑郁情况的治疗效果较高,对患者的糖代谢、泌乳素以及心血管的影响相对来说更小,可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102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分为A、B组,平均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一步减少,使手术时间缩短,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采用微创手术和常规手术的方法对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94例患有CSDH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A、B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相同,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患有CSDH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瑞格列奈对患有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和非肥胖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 60 例患有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确诊病例,其中体重指数不足 25 分者 30 例 (A 组 ),体重指数在 25 分以上者 30 例 (B 组 ),采用瑞格列奈对其进行治疗.结果:B 组用药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 A 组 ;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一段时间后临床症状表现的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瑞格列奈对患有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非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12.
《rrjk》2017,(1)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文拉法辛合用治疗阴性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伴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共计82例,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的同时合并服用文拉法辛,对照组仅服氨磺必利治疗,持续观察12周。以阳性与阴性精神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12周末进行评估,治疗期间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服药1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90.24%,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服药4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阳性、阴性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一步下降;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文拉法辛合用能更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氨磺必利治疗迟滞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2例迟滞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国产氨磺必利)和对照组(丙咪嗪),治疗12周后对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及随访1年复发率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9.0%和91.4%与对照组的38.3%和88.9%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具有一定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复发率的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发应率为14.8%,低于对照组的2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氨磺必利在迟滞性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治疗依从性高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阿立哌唑治疗,试验组应用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P0.05。结论: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类症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氨璜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璜必利组(60例)和氯氮平组(7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共观察24个月.结果:氨磺必利组和氯氮平组心电图异常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86%,47.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氨磺必利组心电图改变特点在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上较氯氮平组减少(x2值=4.67、7.81、7.47、4.72,P均<0.05);氨磺必利组心肌酶指标CK-MB、AST较氧氮平组低(t=11.55,P<0.05),两组CK、LD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氨璜必利对心电图及心肌酶影响显著低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氯波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6例临床诊断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A组,n=40)、针灸组(B组,n=38)和氯波必利组(C组,n=38),A组给予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穴的同时,配合氯波必利药物口服;B组仅给予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穴治疗;C组仅给予氯波必利药物治疗,三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A、B、C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1.1%和78.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 针灸配合氯波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用针灸或氯波必利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女性患者,按照其住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2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从治疗后第4周起,HAMD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产生了1例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更胜一筹,该方法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抑郁症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28例患者采用采用西酞普兰药物治疗,B组29例患者采用西酞普兰联合氨磺必利口服治疗,C组29例患者采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抑郁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A组、B组、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43%、93.12%、93.12%.B组、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B组、C组患者与A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27.59%、27.59%,三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治疗抑郁症.其疗效见效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利培酮治疗,1 mg/次,1次/d,根据病情调整至2~3 mg/次,2次/d;研究组给予口服氨磺必利治疗,100 mg/次,1次/d,根据病情调整至200~60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4、8周PANSS得分分别为(71.5±17.1)、(59.8±14.4)、(47.1±10.1)、(72.6±17.5)、(60.2±15.2)、(48.3±13.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85.4±15.1)、(89.6±1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利培酮疗效相当,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这一次的案例,主要是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这段时间,在本院治疗过的,共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临床诊断结果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是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最常规的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选用氯氮平来进行治疗;另外一组,选用氨磺必利来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和详细的数据观察,具体分析2组患者的使用效果。结果:通过最后的数据分析,对上述两个组的患者,进行不同种类的治疗方式,两个组的患者病的病情,都出现的不同阶段的恢复,但选用氯氮平来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的结果远大于选用氨磺必利来进行治疗的患者。结论:使用氨磺必利来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多种不良症状,非常值得被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