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主持人经历了一个从"主持职业"到"主持明星"的过程.简言之,"主持职业"就是以栏目为中心,时刻体现纯粹的栏目性质及内容,栏目在前主持人在后--以栏目推栏目:而"主持明星"则更多的是以主持人为中心,在栏目中体现主持人的独特魅力,逐步建立起一种"明星"效应,使主持人给栏目更多推动力--以主持人推栏目.  相似文献   

2.
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深情地回忆已故编导陈虻对她过于严厉的"传帮带"--"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服务,不要表达."……在一次次直白而直指要害处的严厉教导中,柴静收获了进步和成长.  相似文献   

3.
"你最希望孩子怎样?""你最想送给孩子什么?"面对这两个问题时,作为家长或老师的你,肯定会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回答到:"当然是幸福了."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几天播出"你幸福吗?"栏目后,"幸福"更是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其实,早在201 2年年初,浙江教育出版社就引进出版了美国健康幸福教育的主流教材——《健康与幸福》.  相似文献   

4.
今天更应倡导"传帮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深情地回忆已故编导陈虻对她近于严厉的"传帮带"--"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江西卫视作为省级卫视中的一匹黑马,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令业界瞩目的佳绩:2006年全天及晚间黄金时间收视排名均位列31个省级卫视的第四名,2007年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等栏目也在全国一鸣惊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活动和栏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仿佛都是春夜的喜雨--润物细无声.它没有炒作,没有浮华,而是水到渠成地发生了.这在近几年动辄全面改版、重新定位的省级卫视圈子里无疑是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6.
湖北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档夜间谈话类直播节目--"象山夜话",历时六载,收听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广播界的一个名牌栏目,当地听众把收听"象山夜话"节目当成了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吴明 《北京档案》2002,(6):32-33
标题套用央视文艺频道一个栏目名称,并非记者标新立异.只是觉得这仨字概括怀柔区农村档案工作在服务创新方面的见闻挺贴切:新--推出服务创新的新举措;视--看到服务创新带来的效益;听--群众对服务创新工作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孙金岭 《传媒》2016,(13):58-61
2011年8月22日,一个平凡如常的日子,《新闻联播》第一次挂牌推出了"走基层"栏目,并播出了首期节目《放牛老人杨光树的坚守》,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式拉开了"走转改"活动的大幕. "真情实意地走近你,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与此同时,央视新闻频道精心制作的活动宣传短片开始滚动播放,一句饱含深情的定位语令人怦然心动、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打工俩字好辛苦"栏是(<当代青年>月刊社)于1996年6月创办的,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应运而生的.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群体--打工族,这个群体不断壮大,愈来愈浩浩荡荡,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颇为显眼、不容忽视的人群.正是针对这一新情况的出现,采纳读者的建议,我们创设了这个栏目,栏目名称就直接取自读者来信中的一句话:"打工俩字好辛苦".  相似文献   

10.
"规模战略" 在经营领域,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一定很多.它说的是,曾经有两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投资,其中一个看到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准备打退堂鼓.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他说:"自从我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就兴奋不已.你想,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如果你能从他们每人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的话,你想那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营销中的"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1.
让我们分析一下一个人"报仇"所需的投资. 时间的投资--有些"仇"不可能说报就能报,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20年、40年都有可能报不成.就算报成了吧,你自己也已经老去了.  相似文献   

12.
杨玲玲 《今传媒》2007,(4):28-29
东方卫视创办的"舞林大会"栏目自开播以来就受到观众热捧,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作为一档娱乐节目,"舞林大会"在全国同类栏目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能够脱颖而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自身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报媒与网媒以及日益强大的电视媒体相比存在诸多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媒发展.这是大家都希望有所突破的,笔者通过创办"新安百姓讲堂"这一品牌栏目,分析新时期下如何克服报媒劣势,打造百姓可以参与互动的品牌活动,逐步完善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讲座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北京晚报的版面上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变化--翻开报纸的2版,左边一条细长的边栏首先映入眼帘.里面有北京晚报新公布的QQ号码"800008118",以及"有话要说"、"今日话题"等内容.这就是北京晚报设立的QQ公众平台以及依托此平台推出的"有话要说"栏目.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说法,记者抓新闻,脑要往高处想,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除了跑机关,跑部门,开新闻发布会,用材料写稿子,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  相似文献   

16.
殷俊  殷瑜 《今传媒》2007,(6):33-34
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一档全新栏目--"赢在中国",它创造性地融合了大型选拔赛、电视访谈、电视专题等节目形态到真人秀节目中,辅之以现场直播,贯穿"励志、创业"主题,在全国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17.
董桥 《出版参考》2005,(23):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听,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这回请允许我说到自己的"本行"--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课教员,我如何帮助学生接近评论写作,以及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我想,这对于评论课堂之外的评论初学者,也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用一台高配置的电脑做武器,每天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能月赚万元.难道世上真有如此美事?这就是眼下出现有一种时尚新职业--"代秒人".现在每天有数百商家在网上搞"秒杀"活动,10大品牌运动衣,69元的机票,500元的笔记本及液晶电视等等,如果你没有时间参与或"杀技"不够不育,只要出些劳务费找到他们,十有八九会为你"抢"到让你惊喜的宝贝.  相似文献   

20.
张梅兰 《今传媒》2007,(7):51-52
媒体责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当前,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在有些都市类报纸的情感类栏目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却多有缺失,这我们可以从其"记者手记"栏目窥见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