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彦明  卢永友 《工程力学》1997,(A03):244-248
本文通过随机振动分析,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研究多层顶部吸震器的减震特性,研究成果表明,在多层或高层结构顶部设置吸震器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的震塌破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对地下结构震塌破坏的研究,往往是在假设地下结构为半无限厚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层状介质中应力波的界面效应理论,提出了能考虑地下结构实际厚度的震塌破坏模型.通过实际算例,得到了应力波在地下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分析了岩石性质对地下结构局部震塌的影响.分析方法与结论对类似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DC)面层加固震损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该文对一栋缩尺比为1∶2的两层村镇砖砌体房屋模型依次在未加固、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和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三种情况下进行振动台试验,分析了HDC加固震损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扭转效应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DC面层加固法可以显著提高震损砌体结构的耐损伤能力、变形能力和整体刚度,延缓结构刚度退化,有效传递水平剪力;采用HDC面层加固能有效抵抗结构因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引起的扭转效应;采用HDC面层加固震损砌体结构,其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可大幅减轻砌体结构在8度及以上地震动下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免抹灰施工技术逐渐在高层框架结构得到了应用,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抹灰所引起的蜂窝、麻面、空鼓及脱落等通病,笔者从事免抹灰施工多年,总结了免抹灰施工的特点,并讨论了免抹灰旆工工艺在高层框剪结构中的应用,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氧化锆纳米等离子涂层的结构与热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 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结构和常规结构涂层, 并对涂层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探查. 结果表明: 纳米结构涂层是由直径为100nm左右的柱状晶粒组成的层状结构; 涂层中存在大量的微裂纹和分布均匀的细小圆气孔. 纳米结构的涂层具有比常规涂层更好的抗热震性能, 其热震行为与常规涂层不同.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布和角钢混合加固后能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及延性,发挥二者材料性能各自优势。采用纤维布、纤维布加角钢及增设斜支撑3种方法对震损RC框架进行加固,开展低周往复加载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布加固后未能明显提高节点协调梁柱变形能力,梁端破坏严重,节点处纤维布随混凝土一起脱落,承载力未恢复到震损前承载力;复合加固后节点及柱脚均未发生明显破坏,实现了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采用斜支撑加固后,能明显提高框架承载力及刚度,但发生锚栓失效,导致承载力快速降低,故应提高锚栓承载富余量;复合加固后试件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滞回曲线更饱满,累积耗能能力更强,经受循环加载次数明显增多,承载力降低系数减小,角钢提高了节点抗破坏能力,角钢与支撑配合使用更能明显提高试件刚度及承载力;综合考虑抗震性能、经济性、加固工艺,选用CFRP布与角钢复合加固工艺,能很好地实现对震损框架的加固。  相似文献   

7.
结构阻尼模型及系统时域动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振动界对经典的非频变结构阻尼模型一直有种种争议,本文检查了它的前提并指出将该模型推广到系统时域动响应分析时导致的悖论.为了提供结构阻尼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实用分析方法,文中分别提出了基于响应优势谱成份的粘性阻尼近似模型和基于粘弹性理论的三参数频变结构阻尼模型,它们可逼近结构阻尼缓频变的特性并保证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具有因果性.  相似文献   

8.
抗(耐)震压力表采用全密封性结构,表腔内灌充有阻尼液,其测量结果尤其是小量程仪表,因弹性元件灵敏度高而易受环境温度、腔内压力、大气压力、阻尼液高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造成结果误判风险。本文就抗(耐)震压力表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偏离、腔内外存在压差、阻尼液状态异常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鉴于测量时各因素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失准与误判,故而提出了抗(耐)震压力表测量时的测量要点,并对测量要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多单体组合结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昆  邹立华 《振动与冲击》2006,25(5):116-119,129
将有条件的相邻结构组合在一起,组成多单体组合结构体系,推导了其振动控制方程。基于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将控制力表达成阻尼力的形式,用磁流变阻尼器充当控制器,运用模糊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控制。采用Matlab编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运用LQR控制与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多单体组合结构进行控制,效果明显。运用模糊控制能够达到与LQR控制较为接近的控制效果,用磁流变阻尼器充当控制器减少了能量输入,用弹簧-阻尼系统将单体3连入,能降低控制成本。多单体组合方式的改变对控制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结构-阻尼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速、轻质和多功能化的发展,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应用及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传统结构材料的减重和降噪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比重的迅速提升,开发兼具高力学性能和高振动阻尼性能的新型结构-阻尼多功能材料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结构-阻尼复合材料阻尼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结构阻尼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包括开发新的多功能阻尼插层材料、引入新的阻尼耗能机制、开发多层次结构模型和对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等.  相似文献   

11.
复合阻尼结构及其阻尼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近出现的几种复合阻尼结构表明,有限各类的阻尼材料,经过简单的物理组合,能满足各种各样的阻尼要求,这类复合阻尼结构正引起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尚缺少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因此,对该技术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和及时的。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复合阻尼结构,并用振动控制理论对其中的一些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般阻尼结构的模态阻尼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一般阻尼结构的模态阻尼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给定阻尼器个数和系数的条件下,研究如何找到最佳的安装位置,使结构的某几阶模态阻尼比达到最大;另一方面是在给定某几阶模态阻尼比的目标值的条件下,确定最佳安装位置和阻尼器系数.使结构的模态阻尼比达到指定的目标值。从模态阻尼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式出发,利用类似于kronecker积展开的方法,导出模态阻尼比对于附加阻尼器的位置灵敏度表达式,从而确定阻尼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对于第二类问题,通过拟牛顿法中的Broyden方法进行迭代,最终确定阻尼器的系数。本文方法简单,易于与有限元方法结合应用到工程实际结构。文中的算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震塌破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种局部破坏中的一种,也是影响结构抗局部破坏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对比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钢筋混凝土震塌厚度经验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各经验公式的计算误差和适用范围。在这些经验公式中,Bechtel公式和修正BRL公式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最好,Bechtel公式可用来预测无震塌最小厚度,而修正BRL可用来预测震塌最小厚度,即临界贯穿厚度。  相似文献   

14.
阻尼减振自适应结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适应是最近几年来颇受重视的高尖端技术,已经在自动控制、化工、航空航天部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材料、应用及本构关系上介绍了自适应结构在振动控制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孙纲 《中国科技博览》2010,(20):303-303
本文探讨了传统结构抗震技术,并介绍了几种隔震技术,希望为我国以后的结构抗震设计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硕  赵作周 《工程力学》2023,40(10):89-98
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箍筋约束混凝土、钢筋以及FRP材料的材料本构模型,完成了未震损未加固、未震损FRP加固和震损后FRP加固的RC柱抗震数值模拟分析。对震损后FRP加固的RC柱,完成不同程度震损模拟;使用生死单元法实现严重震损混凝土的剔除与替换以及FRP的加固;再模拟修复加固后RC柱的加载,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对比了3种RC柱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严重震损后用FRP加固的RC柱其抗侧刚度与承载力不能完全恢复,需要考虑不同损伤程度与不同FRP加固措施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损伤程度和加固方法下的RC柱,结果表明:对于中等震损的试件,纵横向FRP组合加固可以完全恢复并超越原有抗震性能;对严重损伤RC柱,外围损伤严重混凝土的修复与替换是影响震损RC柱加固后性能的关键;相较于仅有横向GFRP环向加固,纵横向FRP组合加固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用优化方法修正阻尼结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阻尼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复模态理论的正交关系和特征关系建立结构初始质量,刚度与阻尼矩阵的修正方程,然后用优化方法求解参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提高结构动力学模型精度,使计算和实测结构模态参数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8.
抗震雷管     
本发明介绍了抗震雷管及其缓震元件的结构特点、作用原理和性能,雷管的抗震能力是无缓震元件的类似雷管的三倍。因此,其安全性也明显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研究空气薄膜阻尼结构的隔声问题,采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估算薄膜阻尼结构的隔声量,在高频范围内理论预估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为其隔声设计提供了理论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薄膜阻尼结构的有关参数变化对隔声量的影响关系,得出了一些对工程应用有指导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SDR-22-2型阻尼材料复合前后阻尼性能的测试,并用数学优化法对测试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处理,建立了曲线和拟合方程。讨论了自由阻尼结构形式和不同的厚度比对阻尼峰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