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过年     
可镁  蒋杰 《中华手工》2012,(1):92-93
诗词歌谣联语戏曲,一沾了年味,便与他日精神不同,过了春秋若干,说起来,味仍遗存。 有人说,物质越来越丰富,年味越来越淡。可无论诗词歌谣联语戏曲,一沾了年味,就与他日精神不同。腊月伊始,年味就别有情致,按当下的话说,叫气场。过了春秋若干,味仍遗存。择选几则,权当年夜饭的下酒小菜。  相似文献   

2.
年味餐桌     
正寒冬腊月,炉灶火旺,街肆溢香,一片绝美的冬景,一场美食的盛宴。逢年过节,餐桌上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也蕴含着各个地方的文化与风情。奉上一幅汇聚大江南北地道美食的"年味餐桌图",年味餐桌上的保留菜品,不知其中是否有你想念的那一口家乡味。  相似文献   

3.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端详着笔者的"倒把西施壶",不由得对王安石的这首咏荷诗心生改动之意,可以试着这么说:一壶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相似文献   

4.
吴清秀 《中国陶瓷》2006,42(10):49-50
从古到今,文学与陶瓷艺术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陶瓷艺术创作题材,有不少是从文学名著中获得的。小说、戏曲、诗词和民间传说等文学作品,对陶瓷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普 《中华手工》2012,(12):95-95
现在不去"找",它们会很快消失,以致归终丢掉我们自己。《说民俗,找年味》是去年新闻频道推出的春节特别节目,从腊月二十三播到大年三十。顾名思义,因为中国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我们一厢情愿地试图从民俗中"找"回过年的味道。"找"是个别具深意的字眼儿。记得曾问过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民俗:二十三,糖瓜粘(送灶王爷);二十四,扫房子(清扫、装饰);二十五,磨豆腐(同福谐音);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  相似文献   

6.
汤先武 《江苏陶瓷》2012,45(4):59-59
茶文化是一种大众生活文化,雅俗共赏,香播九州。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职业人群都有各自的喝茶品茗方式,他们又各自以所擅长的文学艺术手段,记录或抒发自己的茶情、茶趣和茶中的感悟,于是就有了茶诗、茶联、茶谚、茶歌舞及茶事散文、小说、戏曲和影视等。这些喝茶品茗的方式、习俗、情趣和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石化新闻网讯]锣鼓喧天,爆竹声声,江汉采油厂采油22队院内也是张灯结彩,年味浓浓。但有这样一群人却在年味里依然穿梭不停、劳作不休。2月13日,农历大年初四,也是采油班换班,采油工朱海波早上8点半一到队上,换好工衣就跳上了值班车,开始了每一口井的巡检,按照他的话说:"翻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我们国家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和"突飞猛进"八个字来形容,尤其是在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煤化工行业.在煤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想要大幅度的提高其生产的效率与质量,解决自然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将自动化仪表加入到煤化工行业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环境的逐渐恶化,饮用水嗅味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对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分类、危害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从感官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酶联免疫法(ELISA)以及综合分析法这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饮用水嗅味评价及嗅味物质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就各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历史发展,紫砂壶艺术的前行总是离不开文人雅士的推崇与青睐。从诗词的赞赏到书画的篆刻,文人对于紫砂的喜爱大大提升了紫砂艺术的价值,也不断推进了紫砂艺术的发展进程。因此,紫砂艺术散发着不同寻常的文化涵韵。在社会历史的演进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气息,激发着紫砂艺人的创作思维与精神意境,并通过紫砂艺人对于紫砂泥不同形态的完美塑造,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和谐与融合。可以说,紫砂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  相似文献   

11.
梁孝林 《江苏陶瓷》2009,42(2):26-27
我很早就有用紫砂这种特有的材质来创作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欲望。我认为紫砂不同于陶和瓷。陶过于原始,太过沧桑,且质地较松软,易吸水和吸附不洁物质;瓷则亮丽、素雅、细腻、精致……而紫砂就不同了,我觉得她拥有浑厚、古朴、自然等特质。  相似文献   

12.
自紫砂诞生伊始,到如今已经差不多有着五百年悠久的历史了。紫砂艺术在发展变革中,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一走向融杂,从简约走向繁华………。紫砂艺术已经从一开始的脱胎于日用陶瓷工艺变成了一门融书法、绘画、雕刻、诗词等一系列民族文化的高深人文艺术。可以说紫砂完成了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蜕变,时至今日,从事紫砂艺术研究的工艺师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给养,因此紫砂制品的艺术性在当今紫砂业界中越来越被工艺师所注重。渐渐地所谓的紫砂艺术,似乎走入了一个“盲区”——太过偏重于艺术性,而完全忽略了紫砂壶作为一种茶具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是天然的不沾水"大师",它能防雨水但防不了水蒸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连水蒸气也不沾的新型纳米材料,真正做到"滴水不沾"。这项研究最近在美国《ACS纳米》期刊在线发表。据研究人员介绍,当液滴落到一个物体的表面,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表面仍"锁"有一层薄薄的气体,液滴漂浮在这层气体上,而不会沾在物体表面;一是两者之间没有气体,液滴与物体表面紧密接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间,接连盛世,国泰明安,手工艺品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宜兴紫砂工艺品。当年乾隆皇帝曾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语。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间,接连盛世,国泰明安,手工艺品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宜兴紫砂工艺品。当年乾隆皇帝曾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语。  相似文献   

16.
<正>荷叶是天然的不沾水"大师",它能防雨水但防不了水蒸汽。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连水蒸汽也不沾的新型纳米材料,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沾"。据研究人员介绍,当液滴落到一个物体的表面,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表面仍"锁"有一层薄薄的气体,液滴漂浮在这层气体上,而不会沾在物体表面;一是两者之间没有气体,液滴与物体表面紧密接触,并被限制或黏滞在上面。过去人们开发的仿荷叶防水材料只能在第一种情况下起到效果,而他们则可以让材料在第二种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陶瓷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在秉承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独特的美学观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一、形式 1、古典诗词简洁,青花写意 古典诗词由于篇幅限制,要求字数固定,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许根据要求就把一些无关紧要的词语删除.  相似文献   

18.
陕北年味浓     
白英 《中华手工》2014,(1):74-76
<正>如果你觉得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有意思,不如到陕北黄土地上去过一个妙趣无比的民俗欢乐年吧!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灯笼挂在门前,风吹灯笼呼噜噜转,我和三哥哥过新年。——陕北民歌《挂红灯》喜庆的锣鼓敲起来,嘹亮的唢呐吹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高亢的信天游唱起来。广袤的陕北黄土地,连空气里都是过年的味道!原始相犷的黄河放赦,神秘古老的横山牛王会,流光溢彩的铁水打花,喜庆吉祥的陕北剪纸,这浓浓的乡土气息,干百年来在这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原上尽情演绎,把陕北过大年讲究喜庆、传递热情、盼望吉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AI绘画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AI绘画技术在语言教学领域具有以图解文功能,具有应用于诗词教学的适切性。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发挥AI绘画工具文本分析、文本可视化、图文交互等功能优势,创新中职诗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及艺术创造能力。AI绘画以图解文的中职诗词教学策略是在直观教学原理、语图互文理论、认知图式理论、格式塔理论等理论指导下,将AI绘画技术与诗词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性教学策略,包含言图互仿、图嵌于言、图丰于言、言图互间四种策略。阶段性实验证明,AI绘画以图解文的中职诗词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与AI绘画工具高频互动,推动学生的诗词学习由浅层理解向深度领悟转变。  相似文献   

20.
张庭庭 《中华手工》2016,(4):120-121
文化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沉淀与淬炼;创意是生命视野的跨界、突破与想象。文创便是透过创意,把死板的文化从社会公共资产转化为有生命力的品牌专属智慧资产。文化的体现包括艺术、图腾、仪式、习俗、节庆、建筑、古物、传说、技艺、典籍、诗词、歌谣、戏曲、舞蹈、语言等,它们就如种在菜园里的食材,是社会的公共资产,需要靠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去耕耘与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