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小儿腰椎穿刺术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改良小儿腰椎穿刺术行腰椎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传统小儿腰椎穿刺方法进行改进:(1)以一次性无菌注射针为穿刺针;(2)镇静:<7岁及≥7岁评估难以配合者,使用安定镇静;(3)不做麻醉.将600例患儿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300例,观察和比较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临床效果、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配合情况.结果 传统方法组总成功率79%(一次性成功率61.3%);改良方法组总成功率90.3%(一次性成功率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传统方法组中头痛为6.5%,副损伤为14%,腰背痛为13.6%;改良方法组中头痛为2%,副损伤为5.7%,腰背痛为5.8%,2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小儿腰椎穿刺术明显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患儿痛苦及紧张,配合程度高,操作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皮针代替传统腰穿针行新生儿腰椎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 采用头皮针取代腰穿针对80例新生儿行腰椎穿刺.结果 一次性成功率为94%.结论 头皮针行新生儿腰椎穿刺的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是儿科常见的临床诊疗操作方法之一,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科自2003年1月至今,用7号注射针头代替传统腰穿针对小婴儿进行腰椎穿刺术3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椎穿刺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因患者椎间韧带钙化,腰椎畸形等原因按一般腰椎穿刺术方法确有困难或无法实施。我院自1996-07~2004-12对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采用庞亚东等〔1〕撰写的椎旁腰椎穿刺术方法,行脑脊液置换495人次,均获得成功。此法无一人次外伤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现介绍椎旁腰椎穿刺术如下:术前准备与一般腰椎穿刺术相同。穿刺点在腰椎棘突正中3~4或2~3或4~5腰椎间隙旁开1·5~2cm处。用1%~2%普鲁卡因2ml局麻,腰穿针在此点向内呈45°角经棘间孔缓慢直接刺入腰骶池。如进行到一定深度,针尖…  相似文献   

5.
1986年以来我院采用椎旁腰椎穿刺术(简称旁穿)共56例次,均获成功,现将我们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穿刺方法 (1)旁穿的适应症、禁忌症与术前准备同常规腰椎穿刺术(简称直穿)。(2)病人侧卧,不需弯腰,使躯干略向腹侧前倾以保持穿刺针与床面平行。(3)穿刺点一般在腰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及腰椎穿刺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侧脑室外引流术及腰穿治疗的32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32例,治愈或好转27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84.4%(27/32)。结论侧脑室引流术及腰椎穿刺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病情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式引流装置行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改良组(40例)采用改良式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交替引流术,传统组(40例)应用传统侧脑室引流结合腰椎穿刺术。结果改良组1例(2.5%)死亡,2例(5.0%)发生梗阻性脑积水;传统组5例(12.5%)死亡,6例(15.0%)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改良组脑室出血清除速度大大快于传统组(X2=20.43,P<0.01);改良组疗效也明显优于传统组(X2=10.18,P<0.05)。结论改良式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音乐疗法在腰椎穿刺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03—2016-01收治的进行腰椎穿刺的8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镇静剂使用情况、检查配合及术后平卧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剂使用情况、检查配合、术后平卧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疗法能够提高行腰椎穿刺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基于光纤内镜的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10具家猪腰段脊柱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n=5)和对照组(n=5)。可视腰椎穿刺装置由穿刺针、光纤内镜、外置光源、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系统组成,可在直视下进行腰椎穿刺操作。实验组使用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在家猪腰椎标本上模拟腰椎穿刺操作,对照组使用传统穿刺方法。评估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对穿刺部位各组织结构的分辨能力,并与对照组比较评估其穿刺成功率。结果可视腰椎穿刺装置能清楚地分辨穿刺部位各组织结构,穿刺成功率较传统穿刺方法显著提高(P0.05)。结论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在提高腰椎穿刺的准确性及成功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临床腰椎穿刺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联合模拟人教学模式在医学实习生腰椎穿刺术教学中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轮转的医学本科实习生30名,随机将其分为VR组、模拟人组、VR联合模拟人组各10名。首先进行1个学时的理论教学,然后VR组进行2个学时的VR腰椎穿刺术培训,模拟人组进行2个学时的模拟人腰椎穿刺术培训,VR联合模拟人组各进行1个学时的VR和模拟人腰椎穿刺术培训。培训后评估腰椎穿刺术理论,并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VR腰椎穿刺术培训的主观评价。结果 培训后,VR联合模拟人组的理论成绩高于模拟人组[(80.4±5.0)分vs.(69.5±9.0)分,P=0.005],实践技能成绩高于模拟人组[(86.4±4.2)分vs.(79.8±3.5)分,P=0.004]和VR组[(86.4±4.2)分vs.(81.3±4.6)分,P=0.028]。调查问卷显示,90%左右的实习生认为VR腰椎穿刺术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结论 VR腰椎穿刺术培训可有效提高腰椎穿刺的教学效果,VR联合模拟人的教学效果优于单独VR或模拟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腰椎穿刺术后低枕卧位3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科于2006-11~2007-03对300例腰穿病人术后2种卧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11~2007-03神经内科腰椎穿刺术病人300例,年龄8~17岁,平均14岁;男162例,女138例;清醒者200例,昏迷者100例.腰穿前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恐惧穿刺的恶性肿瘤患儿应用氯胺酮麻醉,获得成功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协助临床诊断或治疗。方法应用氯胺酮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麻醉前后做好护理监测,镇静效果和麻醉复苏程度评估及急救应急预案准备。结果17人次患儿均获得顺利成功穿刺,无不良后果产生。结论通过良好的护理监测和预防措施,应用氯胺酮麻醉对恶性肿瘤患儿实施有创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儿童腰穿术后舒适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一种常规检查,术后要求去枕平卧4~6h.由于患儿合作程度差,常因此带来头疼腰背痛,四肢麻木致使舒适度下降.为此,我科自2007-11~2008-10行腰穿术121例患儿对术后的卧位实施去枕平卧及去枕自由体位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采用头皮穿刺引流、腰椎穿刺术及腰大池外引流附加头部骨窗处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方法治疗。结果 28例积液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改善。1例并发颅内感染,予以抗生素治疗后痊愈。3个月后行颅骨成形术。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头皮穿刺引流、腰椎穿刺术及持续腰大池外引流附加头部骨窗处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都是临床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03-2011-03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采取间断腰椎穿刺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病死率20.59%,治疗组10.00%;对照组良好率42.65%,治疗组61.43%;2组病死率、良好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安全可靠,明显降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穿刺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侧脑室穿刺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及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针对3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双管反复冲洗.结果 本组脑室出血32例患者存活30例,死亡2例,有效率8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 侧脑室穿刺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能降低脑室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缓解脑积水.  相似文献   

18.
1材料 腰穿包1个,0.55号一次性头皮针1枚。 2方法 用9号腰穿针常规行腰椎穿刺术,成功后,拔出腰穿针芯,将0.55号头皮针头插入腰穿针管中,然后抬高头皮针管,与床面垂直,待管内脑脊液平面上移停止时,该液平面与腰穿针水平面间的距离即为颅内压值。单位mmH2O。将局麻用的注射器针头在管的液平面刺入作一标记,待腰穿术结束后,  相似文献   

19.
腰椎穿刺后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穿刺(简称腰穿)后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各家报道不一,发病率为2%—11%。自1898年德国医生Bier K首次用腰穿进行脊髓麻醉以来,腰穿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尽管近年来对腰穿的方法学进行许多改进,减少了头痛的发生,但对腰穿后头痛的发生机制不明,有关腰穿后头痛的预防和治疗存在争议。本文就腰穿后头痛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颅定位仪联合CTA和神经导航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前瞻性收集出血量25~40 ml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23例,均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按照术前穿刺定位方法分为精准定位组(60例)和传统定位组(63例)。精准定位组采用头颅定位仪联合头部CTA和神经导航进行定位,传统定位组根据术前头部CT进行定位。结果 精准定位组穿刺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90.5%,57/63;P<0.05)。精准定位组血肿清除率(87.3%;95%CI 85.4%~90.4%)与传统定位组(83.7%;95%CI 81.8%~85.7%)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准定位组术后24 h病死率(0%)与传统定位组(4.8%,3/6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精准定位组GC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P<0.05),术后1周、1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定位组(P<0.05)。结论 对于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相对于传统CT定位,头颅定位仪联合CT血管成像和神经导航定位的准确性更高,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