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梅毒发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极易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我国神经梅毒的发病不断增多,为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现将我院收诊的1例神经梅毒的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神经梅毒发病不断增多,神经梅毒发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的重视.以眩晕为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病例报道罕见,现报道3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28例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无症状型20例,脑膜型1例,脑膜血管型2例,脊髓结核2例,麻痹性痴呆3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于误诊;脑脊液检查多有异常改变,血清和脑脊液的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神经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的特异性。结论神经梅毒不同病理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3例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实验室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梅毒性血管炎、麻痹性痴呆、梅毒性脑膜炎伴视神经炎各1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iasma reagin,PRP)试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M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均阳性;MRI显示左延髓、左小脑半球、基底节多发长T1长T2斑点状异常信号。TCD、颈动脉超声和DSA提示多发血管炎。结论神经梅毒根据不同类型有不同发病形式,首诊易误诊,神经影像学可提示颅内多发血管病变,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即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铅中毒性神经系统损害(附1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头昏、四肢乏力、智能障碍4月余,四肢麻木1月于2004年7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站立和行走时加剧,并四肢乏力,走路不稳,精神差,反应迟钝,记忆力、智能下降,1个月前出现四肢末端持续性麻木,病程中无发热、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抽搐等表现,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内科系统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语利,反应迟钝,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均差,颅神经检查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力4级,Romberg's征( ),走"一"字步不能,四肢末端有痛、触觉减退、深感觉障碍,四肢腱反射减退,双侧病理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附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磁共振特点,血清、脑脊液变化及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脑膜血管型梅毒4例,脊髓痨1例,麻痹性痴呆1例,脑膜梅毒1例。头颅MRI异常6例,脊髓MRI异常1例,但无明显特异性。治疗后脑脊液蛋白、细胞数下降,血清及脑脊液TPPA无明显下降,血清及脑脊液RPR有不同程度下降。经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6例有效,1例出院2个月后复发。7例均未发生吉-海反应。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极易误诊,脑脊液检查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6例以麻痹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16例神经梅毒以麻痹性痴呆为突出表现,伴精神障碍9例(56.3%),构音障碍4例(25%),行走不稳3例(18.8%),头晕、偏瘫、视物双影各2例(12.5%),共济失调、流涎伴面部表情呆板、阿-罗瞳孔各1例(6.3%).血清及脑脊液RPR及TPPA试验均阳性,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电图12例提示中高波幅慢波.影像学(CT或MRI)显示:脑萎缩9例(56.3%),以额颞叶萎缩明显.16例患者经驱梅治疗后,1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疗效不佳.结论 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可确诊,足量的青霉素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现报告1例以癫癎持续状态首发的神经梅毒如下. 1病例男,52岁.因"意识不清1h,全身强直40min"于2009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被家属发现躺于家中床上神志不清、全身强直、呼之不应、双目向左凝视、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约40min后全身强直及口吐白沫缓解,但意识仍不清.  相似文献   

18.
<正>神经梅毒系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晚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有10%最终发展成为神经梅毒。由于梅毒病例在80年代以后有升高的趋势,神经系统梅毒的病例也有所增加;其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本文通过分析近2 年来16例临床确诊为神经梅毒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 为今后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捉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HIV阴性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18例HIM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分型、临床特点、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患者年龄33~62岁,平均(46.0±9.2)岁;分为脑膜血管型3例,麻痹性痴呆8例,脊髓痨3例,视神经萎缩1例,混合型3例.最常见的症状是认知减退、阿一罗氏瞳孔、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精神行为异常等.误诊率高达72.2%,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脑炎4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和CSF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高,CSF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升高;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无法根据单一的实验室检查或临床表现确诊神经梅毒.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是重要的初筛实验,血清、脑脊液RPR和TPPA可作为确证实验,将临床表现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神经影像学特点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0.
36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分型、临床特点、误诊情况、脑脊液(CSF)检查和MR改变. 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30~78岁.平均48.1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常见类型为间质型(18例)、实质型(麻痹性痴呆,10例)、无症状型(4例)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精神异常及痴呆,其次是局灶神经功能损害如瘫痪、构音障碍等;误诊率高达55.6%.最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和脑血管意外;CSF的生化异常表现为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升高:CSF-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91.7%)明显高于CSF-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CSF-(WORE)阳性率(55.6%)和CSF-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试验(CSF-ELlSA-TP-IgM)阳性率(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表现多样化. 结论 神经梅毒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多样化,CSF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是诊断神经梅毒的重要依据,诊断应主要依靠CSF检查并进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