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乳腺慢性炎症的X线、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病理或临床证实为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乳腺X线和MR资料。结果:慢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乳晕后方及周围,X线表现可分为致密型、结节型、肿块型及混合型四型。MRI病灶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全部明确显示,其中区域样强化42.3%(l1/26),局灶性强化11.5%(3/26),肿块样强化7.7%(2/26),弥漫性强化7.7%(2/26),集簇环状强化30.8%(8/26);26例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I型、Ⅱ型和Ⅲ型的百分比依次为73.1%、19.2%和7.7%;MRI诊断乳腺炎的误诊率为7.7%(2/26)。结论:区域样分布的病变呈多发簇环状强化和增强后动态曲线呈I型或II型是乳腺慢性炎症较常见的MRI表现,对乳腺炎的检出和定位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中枢性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o Tumor Lesion,DP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疑似DPT患者120例,收集其治疗前后MRI(平扫+增强)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并总结DPT的影像特点.结果120例患者MRI共检出162个病灶,其中单发患者101例,多发患者19例.治疗前MRI检测出145个DPT病灶;MRI平扫显示脑部局部肿块,112个病灶长度均一的长.T1长T2,47个病灶呈不均匀长T1长T2,3个呈等长T1长T2,122个病灶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可呈条状、火焰状、环状、非闭合环形强化等,40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MRI诊断DPI的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77.78%,准确率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70.00%.结论DPT的增强MRI扫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非闭合环形增强和垂直于侧脑室的线性增强,有利于DPT和颅内肿瘤的鉴别.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于DPT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平扫及动态增强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9例乳腺癌患者(23个病灶),行常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病灶的MRI形态学、信号强度及其动态增强特点(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化曲线)。结果:1、19例23个乳腺癌的形态学表现以边界不清、分叶状、毛刺征为主,占73.4%。2、MRI显示病灶内部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化,强化多不均匀,可以强化始于病灶边缘,向灶中发展,也可以始终边缘强化。3、时间-信号强化曲线表现为流出型57.2%、平台型48.8%。结论:在乳腺癌诊断中,早期增强率(及强化方式)、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及动态增强MRI病灶形态3项指标有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MBC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病变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误诊情况,据此总结MBC的CT特征与鉴别诊断依据。结果:误诊13例,误诊率为72.22%。MBC病灶最大径19~85 mm,平均(36.02±10.81)mm,均为单发病变,其中7例位于前纵膈,4例位于中纵膈,7例位于后纵膈。内部密度分型:液性密度4例,软组织密度14例(球灶型8例,不确定型6例)。增强扫描示:仅1例可见囊壁强化。18例病灶中,13例边缘清晰、完整,其余5例边缘欠光滑;不确定型病灶中,6例CT值超过60 Hu,其CT值分布范围为65~137 Hu,1例CT值未超过60 Hu的病灶可见囊壁与周围实变肺组织紧密相连,囊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点状钙化,囊壁强化呈条片状。结论:MBC的术前误诊率较高,根据囊肿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及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的CT特征,综合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及临床表现,一般可达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主要MRI表现可归纳为4种类型:边缘光滑结节型(45.4%,10/22)、不规则结节型(27.3%,6/22)、囊内结节型(18.2%,4/22)、导管扩张型隐匿性病变(9.1%,2/2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但也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MRI能较准确地发现与定位BIDP病灶,对临床诊断与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鉴别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1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33例室管膜瘤患者术前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及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肿瘤实质区ADC值,并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ADC值鉴别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T1WI、T2WI图像特征相似,低级别星形细胞瘤ADC图呈稍高信号,室管膜瘤的ADC图呈等或稍低信号。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平均ADC值为(1.49±0.13)×10~(-3)mm~2/s,高于室管膜瘤组的(1.01±0.0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示,以ADC值1.06×10~(-3)mm~2/s为界值,其鉴别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1,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4.81%、96.43%、94.66%。结论 :后颅窝肿瘤ADC值的测量简便易行,能够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术前鉴别提供可靠参考,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肾癌不同病理分型的CT影像特征,总结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30例经病理证实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概括其CT影像特征。结果:不同病理分型肾癌形状、边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2例,其中1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嫌色细胞癌平扫低密度6例,等密度2例,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均基本呈持续性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平扫2例均匀低密度,5例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强化,4例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基本呈持续性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动脉期CT值及CT值增强量均高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期CT值及CT值增强量可诊断典型肾透明细胞癌,在CT影像的基础上,可综合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多技术扫描在心肌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1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并得到临床确诊。均行MRI平扫、MRI电影成像、MRMPI、延迟增强扫描。观察MRI扫描结果,分析图像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共分析心肌节段230段,其中室壁异常70段(30.43%),56段MRMPI信号降低,24段MRMPI信号正常。其中延迟强化64段(91.43%),所有运动异常节段中室壁增厚率均降低。结论 :MRI多技术扫描能够准确评价心肌病变,鉴别存活与坏死心肌,有效评价心肌活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 VTIQ)技术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鉴别诊断BI-RADS 4级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肿块患者90例,共101个病灶。进行VTQ和VTIQ检查,记录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SWV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并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01个乳腺病灶病理证实恶性结节42个,良性结节59个。VTIQ技术检测的良性、恶性病灶SWV分别为(2.92±1.06)m/s、(5.45±1.76)m/s。VTQ技术测得的良性、恶性病灶SWV分别为(2.85±1.06)m/s、(5.22±2.02)m/s。两种方法测得恶性病灶的SWV均高于良性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当VTIQ界值取3.96m/s时、VTQ界值取3.71m/s时,诊断效能最佳,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88.14%、87.13%、83.72%和89.66%;78.57%、72.88%、75.25%、67.35%和82.69%,VTIQ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VTQ,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TIQ在BI-RADS 4级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VTQ。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脑内经典型海绵状血管瘤(I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经典型ICA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分析MRI各序列对ICA的检出情况。结果 :ICA在MRI多呈"爆米花样"或"桑葚状",T1WI多为等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序列高信号为主,周围多为低信号的"铁环征"包绕,DWI多为低信号(部分内部可见少许高信号),ADC多为高信号,周围少许高信号环绕,SWI均呈低信号。SWI序列检出12例19个病灶,DWI及ADC检出12例16个病灶,T2WI检出10例13个病灶,FLAIR检出9例12个病灶,T1WI检出7例9个病灶。SWI序列显示病灶范围平均为(2.653±3.920)cm2,DWI为(2.511±4.053)cm2,均大于常规序列平均的(1.992±2.161)cm2。结论 :DWI及SWI序列尤其是SWI序列对经典型ICA检出率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