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救治新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比较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新模式(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救治710例(A组)和采用传统模式(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模式)救治299例(B组)严重多发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病例的急诊手术前时间、漏诊、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漏诊、并发症、急诊手术、急诊手术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41例(5.77%)、149例(20.99%)、581例(81.83%)、(67±32)min、(31±18)d和29例(9.70%)、92例(30.77%)、267例(89.30%)、(128±65)min、(42±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2003-2004年和2005-2006年救治病例的病死率、致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B组.结论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救治策略应用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中心2007年9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5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院前抢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32例(采用院前救治策略)对照两组抢救后,致残率、生还率及后期费用,通过资料进行总结其规范院前救治方法。结果对照组生还率22例,占66.66%、致残率19例,占52.77%、后期费用(18±2.1)万元;观察组生还率26例,占81.25%、致残率10例,占31.25%、后期费用(11±1.2)万元,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完善的院前救治策略、救治方法,具有疗效可靠、死亡率低、医疗费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体化创伤救治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开展急诊常规治疗,研究组开展一体化创伤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救治应用于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于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20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创伤救治原则救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救治时间、救治情况、护理满意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时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院前救治、从现场到院、院内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救治成功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5.00%;致残率为25.00%,死亡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3.33%、11.67%;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1.67%;研究组随访3个月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于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120急救和转送的作用及方法。方法分析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228例,其中院前120救治组116例为观察组,自行来院组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院前发病时间,采用的急救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院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来院过程中,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脑疝、抽搐、呼吸道梗阻等合并症明显增多,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后遗症及院前、院内死亡率较观察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转送十分必要,迅速高效的院前120救治和转送,能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院前及院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对提高患者康复后生存质量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气、扩容、监护、止血(VIPC)院前急救措施在重症车祸伤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急救中心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94例重症车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救治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救治,观察组采取VIPC院前救治,对比两组救治效果与救治结局。结果:观察组受伤至医院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及救治后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PC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升重症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效果,改善急救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院前院内无缝式救护模式对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救护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院前院内无缝式救护模式,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抢救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8.89%,明显较对照组69.44%高(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时间、病情评估时间、转送时间较对照组短,意识恢复、重要器官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式救护模式可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也能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8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中实施传统专科专治救治模式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8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中建设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作为研究组,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救治时效展开对比。结果: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且救治时效经观测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有效率,且可大大缩短救治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一体化模式在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一体化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救治。结果:采用一体化模式救治的观察组死亡率为4%,而接受传统救治模式的对照组死亡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与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针对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模式进行救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救治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11例,其中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传统模式救治102例患者(A组)、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开展急诊一体化救治109例患者(B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A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24.7±6.2)分,死亡14例,病死率13.7%,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8±0.2)、(2.3±0.3)h.B组ISS为(26.6±7.4)分,死亡6例,病死率5.5%,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1±0.1)、(1.5±0.2)h.两组病死率、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在急诊急危孕产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救治的144例急诊急危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质量考核得分、急救效果及急救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质量考核得分、急救满意度、急救后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急救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危孕产妇抢救中实施集束化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急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提高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治水平,把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本阐述了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实行限时服务,急救有效;注重素质培养,提高急救效率;提供全程监护;为提高医院的急诊救治水平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在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时都亟盼能得到最快、最及时和最有效的医学急救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急救理念 ,更新知识、技能和运作 ,在全社会广泛培训“第一目击者” ,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大力普及基本的医学急救知识和技能。现将十堰市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在急救中的应用介绍如下。更新观念 ,认识健康教育在急救工作中的必要性对处在生死之际的垂危病人而言 ,几分钟、十几分钟的耽误 ,就会丧失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当急危重病情发生或遇难者紧急呼救后 ,救援人员抵达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 ,现场“第一目击者”如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气胸的急诊处理及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气胸的治愈率.方法 对40例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表现、急诊处理的选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干预,气胸患者均恢复良好,仅有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年龄大、伴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及糖尿病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早期闭式引流、及早开胸手术治疗和积极地抗感染治疗对于气胸的愈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建立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的意义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伤急救模式.建立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是卫生战备工作的需要.该院根据大城市工业区创伤急诊病人多的特点,充分地发挥军队医院创伤急救优势和水平,创建了上海市东北区域创伤急救网络.  相似文献   

20.
核恐怖事件与医学应急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全世界地区冲突的增加,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发生恐怖活动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