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和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08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63例老年晚期乳腺癌为研究对象,分为替吉奥组(33例)和卡培他滨(30例),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替吉奥组总有效率为24.2%(8/33),临床获益率为75.8%(25/33);卡培他滨组总体有效率为23.3%(7/30),临床获益率为73.3%(22/30),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其中替吉奥组恶性呕吐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小于较卡培他滨组(P<0.05)。结论:对老年晚期乳腺癌采用替吉奥治疗和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总有效率相似,替吉奥组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低,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岩舒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奥沙利铂(OXA)、吉西他滨(GEM)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方法 :入选2012年6月-2013年12月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至少4周期OXA+GEM化疗,同时予岩舒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OXA+GEM化疗,化疗结束1个月,采血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结果 :化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总体有效率(41.5%)、临床获益率(93.8%)均高于对照组(40.4%、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后KPS评分(79.4±6.5)显著高于对照组(76.5±5.7)(t=2.626 P=0.010)。治疗组化疗后CD4+占比(43.2±4.8)%、CD4+/CD8+(1.42±0.44)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5.0)%、(1.26±0.42),CD8+比例(30.5±4.5)%则明显低于对照组(32.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18.5%)、胃肠道反应(18.5%)、肝功能损害发生比例(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8%、35.1%、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具有减毒增效、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能明显减轻OXA+GEM方案毒性反应,增强化疗耐受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脲苷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脲苷比较,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疾病控制率略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SOX、FOLFOX4、ECF和SP4个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晚期胃癌初治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SOX组18例、FOLFOX4组17例、ECF组17例和SP组18例。对4组患者治疗周期、疗效、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70例患者共治疗327个周期。SOX组治疗90个周期,FOLFOX4组治疗86个周期,ECF组治疗74个周期,SP组治疗77个周期。SOX组有效率为61.1%,FOLFOX4组有效率为58.2%,ECF组有效率为52.9%,SP组有效率为55.6%。SOX组生命质量改善率为77.8%,FOLFOX4组改善率为76.5%,ECF组改善率为76.5%,SP组改善率为72.2%。4组近期疗效、生命质量总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组与FOLFOX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ECF和SP。结论 :SOX方案与FOLFOX4方案更适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无手术指征的ⅢC/Ⅳ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多西他赛+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化疗,21d为1周期。于治疗2周期后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A153、CEA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分别为53.66%、85.37%,均高于对照组的21.95%、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着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与置入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缓释化疗组(A组,32例)和支架组(B组,31例)。A组在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B组在内镜下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及梗阻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内镜,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生存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开始A组有效率高于B组,8周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热、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纵膈脓肿、食管气管瘘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开始A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能够有效减轻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培养体内回输技术联合奥沙利铂(L-OHP)、吉西他滨(GEM)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入选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进展期中央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L-OHP+GEM 4周期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间隙给予DC-CIK细胞回输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并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结束2个月后,观察组KPS评分(79.2±5.7)明显高于对照组(76.5±5.3)(t=2.164 P=0.034)。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2.5%)、临床总获益率(90.0%)均高于对照组水平(52.6%、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4 P=0.070、χ2=1.829 P=0.176)。两组毒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19.4±0.9)月vs.(17.2±1.0)月、2年生存率(57.5%vs.39.5%)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3 P<0.001)。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0 P=0.094)。结论 :DC-CIK技术联合化疗较之姑息性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NSCLC能在不增加毒副反应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疗效,并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与地高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及血浆NT-pro BNP含量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浆NT-pro BNP含量、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观察组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χ2=3.914,P<0.05);(2)治疗后4周时,观察者患者血浆中NT-pro BN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5.895~6.109,P<0.05);(3)治疗4周后观察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室壁增厚率(△T)、室间隔运动幅度(AI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895~6.682,P<0.05)。结论 :曲美他嗪与地高辛联合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脏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9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先予以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CR+PR例数为29例,有效率为64.5%。新辅助化疗毒副作用以Ⅰ、Ⅱ为主。2组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CA724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6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腹腔镜D2根治术的基础上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预后情况、CA724表达水平以及阳性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CA724水平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53%)高于对照组患者(4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0.158);研究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67%),复发转移率(18.4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6.266,P=0.048、0.012);两组患者术后的CA724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χ2/t=5.643、6.546,P<0.001);CA724的表达平与患者的疗效及三年生存率呈负相关(r=-0.625、-0.732和-0.832、-0.839,P均<0.001),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呈正相关(r=0.662和0.873,P均<0.001)。结论:血清CA724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当CA724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较低时,提示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长春瑞滨、多西他赛、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于我院接受化疗且近期疗效可评价的168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NP组(长春瑞滨联合顺铂),TP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GP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统计3组患者治疗成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增量成本效果比(△C/△E)并计算其敏感度。结果 :NP组、TP组、GP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37.29%、40.00%、44.4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Ⅰ~Ⅱ度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组、TP组、GP组直接成本分别为9254.60元、10985.65元、14430.68元。NP组C/E、△C/△E低于TP组、GP组,且化疗药物费用降低10%后,结果未受影响。结论 :NP、TP、GP三种方案治疗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接近,由成本-效果角度分析,NP方案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身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者归入对照组,化疗、射频之外再联合DCCIK治疗者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转移灶切除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转移灶切除率24.66%高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客观控制率(ORR)64.38%高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及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转移灶切除率,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基于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对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干预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干预方法。对比2组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舒适度;对比2组干预期间患者依从性和干预后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照顾、经济、家庭、情感、治疗负担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2组患者照顾、经济、家庭、情感、治疗负担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舒适状况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舒适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有所增加(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应用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干预方法,能够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增强舒适度,提升干预质量,并且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滋阴固本方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滋阴固本方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肿瘤疗效有效率60.53%,优于对照组的34.21%,肿瘤疗效获益率92.11%,优于对照组的63.18%,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84.21%,优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固本方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明显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对穿透性胸部创伤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12例穿透性胸部创伤合并血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组(62例)和开放组(50例),微创组行VATS手术治疗,开放组行开胸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及输血量、引流量及胸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均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微创组vs开放组:13.79%vs 34.00%)(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穿透性胸部创伤合并血气胸与开放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耗时及总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与输血量、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及减少引流量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s the cancer with the highest mortalityrate. Berberine has high medicinal value and has been used as an anti-cancer agent. H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investigate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berberine in PDAC. Berberine was shown to have a selective anti-cancer effect onPDAC by MTT assay in vitro. Pancreatic cancer stem cells (PCSCs), regulated by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PDAC cells. However, berberine suppress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stemnessof PCSCs through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stem cell sphere assays and so forth in vitro. In vivo, berberinereduced tumor size and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Ki67, a marker of cellular proliferation, in orthotopicpancreatic tumors. In addition, berberine inhibited the EMT signaling pathway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method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berberine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PDAC cells both invivo and in vitro. The mechanism of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berberine likely involves the inhibition of EMT.Therefore, berberine may be a novel antineoplastic drug with clinical efficacy in PD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