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道路中存在的各种"断头路"影响市民出行,制约路网整体功能与效率,已经成为城市路网体系的"短板"。针对"断头路"现象,简要分析"断头路"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机制创新、责任落实、源头管控等方面,提出打通"断头路"、改善区域交通通行、补好城市路网"短板"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多以中国式"宽马路、大路网"格局为主,道路毛细血管少、微循环较差,导致交通可达性差且城市路网效率低下,也给城市人带来出行距离长、"中国式"过马路难等诸多不便。针对"宽马路、大路网"弊病,2016年2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树立"小街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在这样的指导理念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建设要回归传统,应以适应人的尺度、小而美的街区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窄马路、密路网"作为城市空间的外在表现形式,城市发展目标、规划价值取向和社会组织逻辑是其形成根源。在"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等理论的启发下,以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构建完善的"窄马路、密路网"空间体系,确定理清公共交通、街道路网、土地使用的出场顺序,倡导公交优先、慢行友好、街道活力的规划原则。完善的"窄马路、密路网"系统将提升城市组织效能,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鼓励低碳可持续、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庞熙炼  王锐 《规划师》2006,22(C00):39-41
张家边村位于中山市主城区与火炬开发区之间,其改选应从城市空间优化角度出发,形成“一心,四轴,六组团”的总体布局和“两环、四开道”的路网结构,置换用地功能,高速公共设施,强化以两个山体绿地为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系统,以求带入整个城市体系中,发挥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5.
沈磊  孙洪刚  邱枫 《规划师》2007,23(8):86-8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日益紧张,路网效能低下"的现象.与此同时,伴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传统城市的街道生活空间正在逐步消失.不可否认,道路功能混杂、路网级配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窄路密网”规划模式的城市设计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紧缺,土地开发利用的集约、高效直接促进了向城市存量规划的转型。在存量发展阶段,"窄路密网"规划模式和小街区理念是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土地的优化调整和集约高效利用。城市设计作为优化城市路网和街区形态的重要技术方法,须适时地、创新性地实践"窄路密网"的规划理念。城市中心区可通过加密支路网,打造与"窄路密网"相辅相成的小街区形态。小街区密路网为塑造步行优先的街道空间创造了可能性的条件,实现从"以车为本"的交通性道路向"以人为本"的生活性街道转变。在城市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可围绕"路网密度、道路宽度、道路交叉口及路内停车"等内容开展街道空间的优化设计,使其更适合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的出行。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大马路大街坊"现象,表现为小尺度道路和街坊特征的高密度方格路网与街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对高密度方格路网与街道的发展演变进行回顾,归纳出其所体现的连接性(connectivity)、步行性(walkability)和社会性(sociability)的价值和形式特征.进一步指出Radburn模式对"大马路大街坊"现象的影响并分析高密度方格路网和街道形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同时强调路网形式和街道应该成为城市设计方法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组织框架和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中蕴涵了从"车本"向"人本"理念和从交通工程方法向城市设计方法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网扩容改建实体项目及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现状问题分析、国内外案例对比及启示,提出项目构思。一方面从宏观总体角度提出快速路网密度、路网容量的量化指标以及布局形态;另一方面从工程方案角度提出典型路段、关键节点的建设方案。项目的成功经验可提供国内城市同类改建、新建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设信息》2007,(1S):39-4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国家道路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路网通过能力已满足不了交通量增长的需要,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交通污染与事故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经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这些发达国家已从主要依靠修建更多的道路,扩大路网规模来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逐渐转移到用高新技术来改造现有的道路运输系统及其管理体系,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在急剧下降,国家开始提倡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该文中分析了我国惯用的大街区规划来源,具体说明"小街区、密路网"规划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城市功能及形态的多样性;在"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中如何设计城市开放空间,并具体讲解这种规划手法在周口市高铁片区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张建勋 《山西建筑》2006,32(4):50-51
从城市交通、经济、城市功能、城市生态方面分析了宽道路—大街区—稀路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了晋中市新城路网规划的模式,以解决各类城市问题,达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道路网络建设 ,为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创造先决条件。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 ,是城市交通的载体 ,是城市景观、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是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决条件。因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必须搞好城市道路的网络建设。我们不少同志去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城市 ,看到那里的城市道路并不宽大 ,但城市交通并不像我们国家的某些城市堵车现象十分严重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的城市路网密度较高 ,疏散车流、人流的能力强 ,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6,(12)
近年来以"宽马路、稀路网"为特征的城市传统道路规划模式不断受到质疑,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先对比国内外城市道路的发展现状;然后从路网规划与道路设计、交通管制等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出"窄马路、密路网"模式的设计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健康城市的概念,以城市设计中的"街区尺度"为切入点,从提升环境舒适性和促进体力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了中观、宏观层面的街区尺寸、街区朝向、路网密度、路网方位等街区尺度指标与健康城市理念的耦合度,探讨了利用"小街区"模式营建健康城市的适用性,总结了健康城市理念对街区尺度导控与设计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形态学角度浅议城市路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对古今中外的城市路网模式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并对每种路网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文章特别对小格网的路网模式作了重点介绍,认为这种模式应当是有魅力、人性化的城市应当普遍采纳的。最后,文章介绍了一个采用小格网进行路网设计的规划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北省黄石市磁湖南岸地区城市设计为基础,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案例经验,探讨"密路网、小街区"模式在滨水地区的运用,并从用地的实际使用率、街区活力打造、街区整体形态控制等方面分析"密路网、小街区"方案在国内实施的困境,化解对密路网=道路面积增加、密路网=减慢机动车行车速度的误解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日,来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莫恭明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河西区现场办公,解决当前城市道路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莫恭明指出,当前,随着来宾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红水河大桥建成通车前,修通连接河西区的红水河火道南段等道路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引入"路网服务水平"概念,建立不同路网服务水平条件下的交通网络总体容量计算模型;根据交通流基本参数速度—流量—密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建立不同服务水平下各级道路的车流密度计算模型;进而确定道路交通网络系统所能承受的车辆数以及交通系统所能适应的交通需求总量,并结合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给出了路网容量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方格网街道布局倪彤元──"杭州之江"度假区路网规划一、自由方格网式路网在我国城市路网建设史中的应用城市街道网的布局形式有: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等几种。但不论哪一种形式,其基本的还是由方格网式所演化而来的。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我国的自由方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骨干路网体系存在的问题,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研究,通过归纳演绎法,总结得到城市骨干路网体系在空间尺度、人口及岗位分布、城市功能耦合性等方面的规律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提出长沙骨干路网的规划建议,以期能帮助国内特大型城市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骨干路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