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布式视频编码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在Slepian-Wolf和Wyner-Ziv编码理论基础上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全新的编码框架.与传统视频编码方案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决定它可为未来无线视频信号编码与传输提供具有极大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剖析和展望了影响当今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Slepian-Wolf和Wyner-Ziv编码理论基础上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全新的编码框架。与传统视频编码方案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决定它可为未来无线视频信号编码与传输提供具有极大竞争力的解决方案。首先详细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理论基础和特点,然后讨论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史萍 《电视技术》2007,31(12):13-16
阐述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理论基础,即Slepian—Wolf无损源编码理论和Wyner-Ziv有损源编码理论,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在视频压缩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给出了结论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分布武视频编码的发展现状,指出视频编码中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分析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总结了LDPC码在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最新发展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介绍了一种典型的分布式视频编码-Wyner-Ziv视频编码.然后对Wyner-Ziv视频编码中边信息进行理论分析,随后给出了基于加权MAD准则的边信息估计算法和基于先验概率约束的联合解码算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解码优化策略,在编码端相同输出码率情况下,重建解码图像的PSNR比原始算法平均提高1.5dB.  相似文献   

6.
朱秀昌 《中国新通信》2005,7(5):106-110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编码中的速率、质量和复杂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引出了几种码率控制机制;然后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概念和技术;最后介绍了视频编码的实现,包括软件实现、ASIC实现和高速DSP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简单介绍空域Wyner-Ziv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编码复杂度较低的基于交换域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的编码性能优于空域Wyner-Ziv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编码中的速率、质量和复杂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引出了几种码率控制机制;然后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概念和技术;最后介绍了视频编码的实现,包括软件实现、ASIC实现和高速DSP实现。  相似文献   

9.
蒋燕  宁更新  韦岗 《电声技术》2009,33(6):63-66
基于分布式信源编码原理的多信源编码是一个全新的编码方式,将其应用于音频编码以降低音频信源采集的难度,是音频处理技术的全新领域。在分析分布式编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信源编码在音频编码中的应用思路,设计了一种采用多信源分布式编码实现音频编码的方案,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对多信源音频编码的实用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空间域Wyner-Ziv视频编码系统的性能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宗良  齐丽娜  朱秀昌 《电子学报》2007,35(10):2014-2018
分布式视频编码是建立在Slepian-Wolf和Wyner-Ziv信息编码理论基础上的全新视频编码框架,具有编码复杂度低,编码效率较高,抗误码性能好的特点.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一种典型的分布式视频编码实现方案——空间域Wyner-Ziv视频编码,随后提出一种空间域Wyner-Ziv视频编码系统的性能改进算法,该算法在不增加编码复杂度的基础上,在解码端利用双向运动估计预测获取更高质量的边信息,同时采用基于Huber-Markov随机场约束的联合迭代解码算法重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输出码流情况下,本文改进算法在解码端重建图像的峰值信噪比与空间域Wyner-Ziv视频编码算法相比平均提高2dB,并且主观效果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有限的资源,编码技术从一出现便受到广泛的重视。远程故障会诊系统音频编解码器是在总结已有的音频编码方案的基础上,针对科学考察船实际应用情况,提出的新的音频编码方法。此编码技术将音频的合成编码和自然声音的编码相结合,其优越之处在于——它不仅支持自然声音,而且支持合成声音,有效降低(压缩)原始数字音频信号流码率,适用于带宽资源有限的船载卫通信道。  相似文献   

12.
Known coding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moving images at very low bit rates are explained by the source models on which these coding techniques are based. It is shown that with motion-compensated hybrid coding, object-based analysis-synthesis coding, knowledge-based coding and semantic coding, there is a consistent development of source models. In consequence these coding techniques can be combined in a layered coding system.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for object-based analysis-synthesis, coding estimates for the coding efficiency of such a layered coding system are derived using head and shoulder video telephone test sequences. It is shown that an additional compression factor of about 3 can be expected with such a complex layered coding system, when compared to block-based hybrid coding.  相似文献   

13.
贾懋珅  鲍长春 《电子学报》2009,37(10):2291-2297
 基于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ITU-T)编码标准G.729.1,本文提出了一种嵌入式变速率立体声语音与音频编码方法.本算法利用G.729.1和改进的调制叠接变换(Modulated Lapped Transform,MLT)编码技术对输入信号的中值与边带信息进行分层编码,形成具有嵌入式结构的码流.编码器可处理宽带和超宽带的立体声信号,宽带立体声信号编码的最大码率为48kb/s,超宽带立体声信号编码的最大速率为64kb/s.实现结果表明,本编码器的编码质量均达到了ITU-T对G.EV-VBR立体声编码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略报道国际活动图像专家组近年对多媒体通信草拟新标准MPEG 4的进展情况。其中音频编码包括语音、音乐 (自然的和合成的 ) ,比特率从 2至 6 4kb /s。视频编码包括甚低比特率 5~ 6 4kb /s和较高比特率 6 4kb /s至 2Mb /s。视频编码可将图像中每一对象分开编码为不同的比特流层 ,又可操纵对象的尺度、位置等 ,具有以内容为基础的交互式功能。除了核心编码器外 ,对输入视频序列的每一帧分成若干个任意形状的“视频对象平面” ,编码成各个分开的“视频对象层”。另外 ,利用“子图形”编码技术 ,将图像的背景以及前景中的每一对象分开编码成视频序列后传输 ,可以改善视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柳薇  马争鸣 《通信学报》2005,26(9):85-92
随着视频信息在网络上的应用需求的日益广泛和迫切,适合网络传输的视频编码技术成为了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旨在综述网络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并对比了目前主要的网络视频编码技术:传统的视频编码技术在传输中的应用,视频的可扩展性编码以及视频的多描述编码,最后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网络视频编码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综合运用各种编码技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刘泽新  鲍长春  贾懋坤 《电子学报》2008,36(5):1013-1018
 本文基于ACELP和TCX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8~32kb/s五层宽带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码方法,其中,前三层采用ACELP实现了8kb/s、12kb/s和16 kb/s的嵌入式编码,后两层采用TCX技术实现了24 kb/s和32 kb/s嵌入式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该嵌入式语音编码方法的质量在纯净语音、办公室噪声和层间转换方面接近于ITU-T G.VBR的TOR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无线网络中,两用户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其间存在两个并行的中继节点但无直通链路。本文针对这一模型提出了一种网络-信道联合编码方案,具体方法是:在所有节点进行卷积编码,中继节点处还使用了网络编码,两用户同时接收到两路中继编码信息,从中减去本地信息后即构成分布式Turbo编码,用户端可通过迭代译码来获得对端信息。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本文又给出了两种相关演变方案,并加以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与网络编码、信道编码单独设计的两种相关方案相比较,网络-信道联合编译码方案能获得更好的误帧率(PER)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多描述编码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多描述编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描述编码的理论研究,概括了现有的多描述编码的构造方法,并对视频中多描述编码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多描述编码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序列图像的分形编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形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图像编码方法,有着压缩比高等独特的优点。但由于它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即编码速度速度很慢,目前对于序列图像的分形编码的研究方兴未艾。文章介绍了两类主要的序列图像分形编码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信源编码最常用的翟夫曼可变长编码是性能最优的唯一可译即时码。在讨论编码方法时常以二进制为例进行。多进制的霍夫曼编码如何进行,怎样证明得到的编码一定是平均码长最短的唯一可译即时码,是本文讨论和证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