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药物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长期骨转换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导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抗骨吸收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修复骨组织显微结构病变,提高骨强度,减少骨折发生率。目前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比较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有雌激素及其替代物、降钙素和双膦酸盐类药物。虽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时,上述药物均显示出较确切疗效,但有关上述药物的临床直接对照研究报道仍较少。我们旨在探讨不同药物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短期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3.
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医研究已证实骨质疏松的发病与肾虚密切相关 ,多种补肾方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疗效 ,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已日益受到了重视[1 3 ] 。本研究选用传统的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通过监测骨密度 (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其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42例 ,年龄平均为 63 .8岁±8.2岁。全部病人接受前臂骨密度测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查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1999年制定的标准。各组的年龄、绝经情况以及治疗前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无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科对 8 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脉冲电磁场等综合康复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10月 ,我科共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86例 ,年龄 60~ 77岁 ,平均 (65 3±3 2 )岁。入选患者排除了①免疫系统和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 ;②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 ;③带有起搏器 ;④肿瘤患者 ;⑤有不良嗜好。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和骨关节疼痛症状。骨密度 (BMD)测定 :BMD较同性别峰值BMD下降 >2 5 %。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 (脉冲电磁场治疗 +紫外线照射 +钙剂服用 )和对照…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替代治疗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目前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雌激素替代治疗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作用机制、实施方法、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在绝经后3年内甚至围绝经期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引起的迅速骨质丢失与衰老引起的缓慢骨质丢失同时进行,而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补充雌激素及钙剂可使骨密度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雄激素本身保持及获得更高的骨质的直接作用而不是单纯由于雄激素炙雌激素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282例绝经后妇女均抽血检测HCV抗体,应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和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分评估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风险。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HCV抗体阳性组腰椎、全髋及股骨颈的BMD均明显低于HCV抗体阴性组(P<0.05),HCV抗体阳性组骨质疏松发病率(50.6%)明显高于HCV抗体阴性组(31.0%)(P<0.05)。根据FRAX评分结果,各风险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低风险组、中度风险组HCV感染率明显低于高风险组(P<0.05)。HCV抗体阳性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11.3±7.6)%及(3.7±1.7)%]均明显高于HCV抗体阴性组[(9.0±6.8)%及(2.4±1.9)%,P<0.05]。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血压、吸烟、饮酒及其他协变量后,HCV是绝经期妇女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95%CI:1.16~2.81;P=0.009)。结论 HCV感染是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HCV感染可能有助于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女性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她们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渡过的,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引起骨代谢负平衡,从而导致骨量的丢失和骨小梁结构异常,绝经头5年  相似文献   

9.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探讨@崔学文!271000$泰安市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 @胡有谷$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 @郑红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 @杨朝爱!271000$泰安市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 @李莉$枣庄市电业局医院~~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心绞痛、心律失常的近期疗效。方法 住院及门诊病人126例绝经后2年以上CHD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两组,除常规CHD治疗后在其中一组(ERT组)并用雌激素(倍美力),定期检查患者血甭性激素、动态心电图、平板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性激素E2均较绝经后健康个体低(P〈0.01),替代治疗后,ERT组的性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改善(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老年病,其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和防治中,雌激素始终是处于重要地位。自1935~1941年Albright和Reifentein提出了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与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相联系并命名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后,近三十年进一步证实雌激素与骨代谢及其相关因子有密切联系。80年代中期研究证实了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上有雌激素受体。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活性与骨形成有关,破骨细胞雌激素受体活性具有抑制破骨细胞作用。雌激素具有抑制破骨和刺激成骨作用。降钙素含量受雌激素影响较甲状旁腺(PTH)早,雌激素可促进降钙素分泌。雌…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目前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雌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尤其就雌激素的代谢调节作用,雌激素预防治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实施方法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骨吸收量大于骨形成量,出现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前期的研究〔1~3〕证实以熟地、黄芪为主药的复方能明显改善PMO的症状,本文采用黄芪熟地药对治疗PMO,观察骨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国产伊普拉封(Ipriflavone)口服剂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绝经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48例患者采用双盲和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伊普拉封600mg/d;对照组(23例)服用安慰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症状好转较对照组明显。疗程结束时,治疗组BMD增加;对照组BMD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处于骨量减少期的绝经后妇女相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同样有较大的骨折风险,判断这类人群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干预治疗的适用标准不应仅根据骨密度,还应同时结合存在的骨折风险因素等综合考虑.二膦酸盐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尼酸锶盐等多种药物在这一人群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利与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冠心病的增加引起人们对激素替代治疗的兴趣,雌激素替代治疗又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增加本文对孕酮并雌激素是治疗是否可以抵销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同时是否对抗雌激素治疗的正效应,如何衡量激素替代治疗的利与弊,激素替代治疗的适应症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210008)韩祖斌,林华,陈一心妇女一生中的1/3时间是在绝经期后度过的,此时期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轻则腰酸背痛、四肢乏力,影响生活质量;重可致骨折,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故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便...  相似文献   

18.
骨大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大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重庆地区140例绝经后女性第2~4腰椎正、侧位,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的投射骨面积、骨骼高度、骨密度及其T值,运用适当的几何模型推算L2、L3及股骨颈体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结果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患PMO可能与L2、L3体积及L4投射骨面积相关(P<0.05,P<0.01),而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可能与L2体积相关(P=0.016 7).校正相关影响因素的混杂效应后,PMO发病与L3体积和大转子投射骨面积独立相关(P<0.01),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史与各部位骨大小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的L3及大转子骨大小可能是其发生PMO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可能与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大小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 ,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 ,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 (PMOP)和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前、后中老年妇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IGF Ⅰ ) ,尿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 ,探讨IGF Ⅰ ,EGF与PMOP发病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据山东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采用麦孚公司研制的SD 10 0 0型单光子骨密度仪 ,测定受试者非优势臂桡尺骨中远端 1/ 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 (BM…  相似文献   

20.
IL—6、TNF—α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与雌激素衰减、细胞因子改变有密切的关系。雌激素在基因水平抑制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IL-6、TNF-α的基因表达增加,体内IL-6、TNF-α水平升高,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融合,使骨吸收增加,骨代谢偶联失衡,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