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浓香型大曲白酒生产中,窖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老熟程度直接决定白酒的质量和产量。就窖泥的感官、窖泥中的微生物、理化成分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关于人工窖泥老熟程度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工培养窖泥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从窖池泥中分离优选出的1株己酸菌.再配以复合菌A、功能菌B为主要菌系,生产功能性人工窖泥.以己酸菌的富集培养为例.简单介绍窖泥功能菌的筛选和培养途径.将功能性人工窖泥应用生产.结果表明,投产4个月后,连续3个月每窖平均产量比用原窖泥配方多产酒75.48kg,优质品率比原窖泥配方提高8.56%;功能性窖泥还可改善窖泥风味,增强窖泥的酯香味,减少新窖产酒的邪杂味和泥臭味,增加新酒中盼主体香及其复杂香味成分,改善了酒体风格.增强新产酒的绵柔度和纯净感.  相似文献   

3.
人工窖泥的培养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官荣  唐亚涛 《酿酒》2010,37(1):25-27
优质的窖泥是生产高质量浓香型白酒的重要前提条件,优质的人工窖泥主要取决于科学合理的配方,协调而全面的菌种和认真细致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4.
人工窖泥的培养操作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刘念 《酿酒科技》2005,(6):51-53
优质的窖泥是生产高质量浓香型曲酒的基本条件之一。培养优质人工窖泥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种子”是否优良、培养方法是否恰当、配方是否合理3方面。利用对原材料的分析结果来指导窖泥原料的配比,使其各项指标合理;酸度、氨态氮、腐殖质、有效磷等的含量适合,采用适宜的培养温度和密封条件培养并加强管理。(丹妮)  相似文献   

5.
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中,窖泥是其础,是众多功能性微生物生存繁殖活动的场所,是微生物的载体物质。培养人工窖泥,其实就是培养窖泥中的功能性茵体,并在生产应用中,通过一定的养护技术,维持窖泥中的营养平衡及一定数量的健壮菌体,以保持酒体的特有风格。  相似文献   

6.
以鲜黄泥、鱼塘泥、窖皮泥、麸皮、大曲粉、苹果发酵液等为原料进行人工窖泥的配方研究。在人工窖泥培养期间,定期对窖泥取样进行感官、微生物及理化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鲜黄泥A2、窖皮泥B2、麸皮C2、大曲粉D2、苹果发酵液E2、复合功能菌液F2等进行合理科学配比所生产出的人工窖泥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7.
窖泥质量的好坏是影响酒质的关键,加强窖泥的基础性研究是提高浓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针对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进行人工窖泥的研制,对提高河套老窖优质酒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钟杰 《酿酒科技》1995,(3):23-24
作者针对近几年来国内众多酒厂在建造人工老窖池和人工窖泥应用方面存在的两大问题:渗漏、窖墙质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解决的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较详细地介绍了己酸菌从一级扩大培养到三级扩大培养以及窖泥培养的配方、工艺和方法。第三排产酒时,己酸乙酯含量达1.82g/L,第四排则升到4.64g/L。(汉冯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人工窖泥中是否添加泥炭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泥炭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能提供少量的腐殖质营养,对酸度有一定缓冲作用,对细菌的衰亡有一定缓冲作用,但其培养后期芽孢杆菌衰亡更快;对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影响不明显。是否添加泥炭,对人工窖泥氨态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影响不明显;加泥炭与不加泥炭培养的窖泥感官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两种不同窖龄窖泥(30年、100年)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年窖龄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30年的。对两种不同窖龄窖泥各类型的微生物结构研究发现,100年窖龄窖泥各类型的微生物含量均高于30年窖龄窖泥的,并且在两种不同窖龄窖泥中细菌的含量与丰度较其他类型微生物高,表明细菌是窖泥优势菌群。对两种不同窖龄窖泥磷脂脂肪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0年窖龄窖泥的主要变异菌群是细菌,100年窖龄窖泥的主要变异菌群是细菌与真菌。  相似文献   

12.
窖泥微生物是决定浓香型白酒风格的关键因素。多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如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技术、基因组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已用于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研究,检测到越来越多的窖泥微生物,发现微生物多样性越来越高。老窖泥中的标志性优势微生物,在门水平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纲水平为梭菌纲(Clostridia),在属水平为梭菌属(Clostridium)、沉积微生物属(Sedimentibacter)、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等。氢营养型甲烷菌既可以促进窖泥的老熟,又对浓香型白酒的香味物质的生成也有重要作用。有些环境因子对窖泥微生物有明显影响,且与有益微生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通量测序仪分析乳酸胁迫下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下,在发酵环境pH≤4.0时,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当pH≤4.0时,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micutes)(90%以上);当pH>4.0,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前者随发酵时间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后者随发酵时间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属水平下,优势菌群以热厌氧杆菌属(Thermacetogenium)和梭菌属(Clostridium)为主,随发酵时间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pH≤4.0时,热厌氧杆菌属(Thermacetogenium)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在pH5.0胁迫发酵条件下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窖泥微生物群落、窖泥功能菌液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的分析,对窖泥及窖泥功能菌液微生物群落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纯培养与免培养技术相结合、纯培养与免培养技术进步等观点,为窖泥微生物有效的人工动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宋河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6年、16年)窖池窖壁泥和窖底泥真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老窖池窖泥中真菌菌群物种丰富度高于新窖池,窖底泥多样性高于新窖池,但窖壁泥低于新窖池;窖壁泥中真菌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窖底泥。在门水平上,新老窖池窖泥的绝对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为68.7%~86.2%。在属水平上,相同窖龄窖池窖壁泥和窖底泥真菌菌群结构分布接近,不同窖龄窖池窖泥真菌菌群在优势物种组成上发生了改变,新窖池窖泥的优势真菌群(相对丰度≥1%)主要有青霉属(Penicillium)、毡盘菌属(Byssonectri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老窖池窖泥的优势真菌主要有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等,表明窖龄及窖泥位置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真菌菌群结构分布,窖龄可能是影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选取六尺巷酒厂产酒质量低的新窖池窖泥及附近酒厂产酒质量良好的成熟老窖池窖泥,提取总脱氧核糖核酸(DNA),对细菌16S rRNA的V3-V4区基因进行扩增、高通量测序后分析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螺旋菌门(Spirochaetae)、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不同浓香型白酒生产厂窖泥样品(标记为YRF、XJF及CXF)中的共有优势微生物;梭菌纲(Clostridia)是成熟窖泥中的绝对优势微生物;在窖泥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上,新窖泥样品(标记为LCX)中梭菌纲与芽孢杆菌纲(Bacilli)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成熟窖泥,是新窖池产酒质量比成熟老窖池差的主要原因。对窖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揭示浓香型白酒质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酒企6年和12年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两类窖龄窖池中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且物种丰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分别在窖壁中层和下层窖泥最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及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等14个属为窖泥优势属,其中78.6%优势属在两类窖龄窖池下部(下层和窖底)窖泥中含量均高于窖池上部(上层和中层)窖泥,且主要隶属于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和拟杆菌纲(Bacteroidia);57.6%(19/33)Top10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窖龄无关;随窖龄增加,Top10属产生了132个变化,其中75.6%的变化均较小(<1%);冗余分析(RDA)结果推测,铵态氮和有效磷可能是影响供试窖泥原核微生物菌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以宋河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窖泥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究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6年窖龄窖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高于6年窖龄窖泥,相同窖龄、同一窖池的窖底泥高于窖壁泥。6年窖壁泥与窖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绝对优势细菌属均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16年窖壁泥与窖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共有绝对优势细菌属为梭菌属(Clostridium)、氨基酸杆菌(Aminobacterium)、理研菌属(Petrimonas)、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和Sedimentibacter。特有绝对优势细菌属中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的降低以及Clostridium和Aminobacterium相对丰度的迅速增长均表明16年窖池已成为趋于老熟化的优质窖池。CCA分析结果推测,pH和有机物可能是影响16年窖池细菌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窖泥是浓香型大曲酒发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浓香型大曲酒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该文阐述了窖泥的功能基础,分析了窖泥老化的现象及原因,总结了窖泥养护的方法,提出了防止功能微生物退化的窖泥养护的措施。只有正确认识窖泥退化的原因和窖泥养护的机理才能实现对窖泥的有效养护,最终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Pits are necessary solid bioreacto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strong aromatic liquor,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se pit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the liquor. In this study,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aged pit muds were evaluated by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composed of bacteria, actinomycetes and fungi, with Gram‐positive (G+) bacteria and anaerobic bacteria being dominant. The biomass of the pit mud increased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ed to G+ bacteria as the pit age increa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PC1 consisted mainly of fatty acids of saturated (15:0, 16:0 and 18:0), methyl‐branched (a15:0, i16:0, a16:0, i17:0 and 8Me18:0), polyunsaturated (16:1ω7c, 16:1ω9) and cyclopropane (cy17:0 and cy19:0), and PC2 mainly of 18:1ω9, 18:1ω10 and a14: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pit mud resulted from the stress effects of low oxygen concentration, low pH and a high alcohol concentration. Copyright © 2013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