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失眠大鼠血清和脑干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的影响,了解热敏灸治疗失眠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 PCPA)制备失眠大鼠模型;用Ethovision XT视频跟踪系统录制大鼠活动、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力;用分光光度计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昼夜节律消失;逃避潜伏期延长;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热敏灸组大鼠昼夜活动节律基本恢复正常;逃避潜伏期缩短;SOD活性增高,而MDA含量下降。结论:热敏灸具有缓解失眠大鼠症状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热敏灸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优于传统悬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热敏灸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gE、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盐酸西替利嗪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每组10只。采用卵白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相结合的方法复制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间症状积分的差异,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E、IL-4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的症状积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盐酸西替利嗪组、热敏灸组及艾灸组间比较,盐酸西替利嗪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盐酸西替利嗪组、热敏灸组优于艾灸组(P <0.05);模型组血清中IgE、IL-4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热敏灸组血清中IgE、IL-4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热敏灸可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gE、IL-4含量,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门""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水平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长期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大鼠共接受21 d不同的刺激,造模的同时电针组给予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大鼠Open-field行为学评分,治疗结束后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ACTH、CORT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门""太冲"穴可下调血清CORT和ACTH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去势手术后雌、雄大鼠在低性激素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变化,证实性激素可对HPA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和时长效应。方法 选用SPF级8周龄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雄性模型组、雄性对照组、雌性模型组、雌性对照组,每组2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行去势手术,于造模后第3周及第13周心尖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检测造模第3周雄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RH、COR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CT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雌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RH、COR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CTH含量有下降趋势。造模第13周,雄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激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雌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激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雌、雄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13周与第3周组内相比CRH、ACTH、CORT的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论雌、雄,去势均可造成大鼠HPA轴功能的紊乱,表现为外周血CRH、ACTH、CORT水平下降,雄激素对雄鼠HPA轴的影响要大于雌激素对雌鼠的影响。推测雄激素可能更加有利于上述三种激素的产生。当雌、雄大鼠处于稳定的低性激素状态,其HPA轴分泌功能不随着大鼠周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手针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影响的差异,探讨手针与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方法检测下丘脑CRH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血清CORT表达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血清ACTH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HPA轴功能亢进,手针和电针均可以下调HPA轴功能,拮抗HPA轴功能亢进可能是手针和电针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干预效应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Axis,HPA轴)调节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中老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后三组又分为1d、3d、7d三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电针对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POCD模型组动物血清中ACTH、CORT和CRH水平较正常组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药物组血清中ACTH、CORT和CRH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较之模型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手术引起的创伤性应激反应可能是POCD诱发机制之一,电针可通过调节HPA轴对POCD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松片对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抗抑郁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及白松片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氟西汀对照组(FC组)和白松片治疗组(BST),每组15只。采用长期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检测海马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方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和大脑皮质CRH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结果:与NC比较,模型大鼠海马5-HT,GABA含量显著降低;血浆CRH,ACTH,CORT及海马Glu含量增加;脑内CRH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C组比,BST组和FC组大鼠海马5-HT,GABA含量升高(P〈0.01,或P〈0.05);血浆CRH,ACTH,CORT及海马Glu含量降低;脑内CRH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发生异常改变,白松片对此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手针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影响的差异,探讨手针与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下丘脑CRH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血清CORT表达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血清ACTH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HPA轴功能亢进,手针和电针均可以下调HPA轴功能,拮抗HPA轴功能亢进可能是手针和电针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胡椒碱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造模。Wistar大鼠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昔帕明(20mg/kg)组和低(5mg/kg)、中(10mg/kg)、高(20mg/kg)剂量胡椒碱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体质量以及糖水摄入量等行为学指标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RH、ACTH和COR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胡椒碱给药后,能明显增加大鼠的糖水消耗量;低、中、高剂量胡椒碱对大鼠血清CORT含量无明显影响;各个剂量胡椒碱可对抗慢性应激损伤所引起的血清CRH和ACTH含量的增加。结论:胡椒碱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舒肝解郁灵(SJP)对抑郁大鼠行为及血浆ACTH和血清T3、T4、TSH和rT3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孤养和慢性轻度不可预知的应激刺激随机组合方法建立稳定的大鼠抑郁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 舒肝解郁灵小、中、大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盐酸氟西汀组,连续给药21d,定期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改变,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ACTH、血清T3、T4、TSH和rT3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1),运动次数减少(P<0.01),糖水消耗量减少(P<0.01)。与抑郁模型组比较,给药后SJP小、中、大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升高(P<0.01),行为活动次数增加(P<0.05或P<0.01),糖水消耗量增加(P<0.01),ACTH、T4和rT3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T3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盐酸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JP可以明显改善大鼠抑郁状态,其机制可能与SJP调节HPA轴及HPT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调节慢性疲劳(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悬吊冷水游泳复合应激的方法复制CFS大鼠模型,艾灸组在复制模型同时艾灸双侧肝俞、脾俞、肾俞;通过Morris迷宫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力竭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显著下降、力竭游泳时间显著缩短、悬挂不动时间显著延长,下丘脑CRH、血浆AcTH和cORT、浓度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显著改善,下丘脑CRH、血浆ACTH和CORT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艾灸通过抑制下丘脑CRH,血浆ACTH、CORT的过度分泌,以纠正异常的HPA轴功能,达到治疗CFS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方对神经性厌食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隔离、限食、束缚的方法建立神经性厌食大鼠应激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假操作组和补肾疏肝方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和动情周期的变化。在灌胃第35天、大鼠处于动情间期时收集血清和下丘脑、垂体组织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垂体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垂体黄体生成素(luteotrophic hormone,LH)和下丘脑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结果:补肾疏肝方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假操作组(P〈0.01);动情周期紊乱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假操作组;血清E2和垂体LH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下丘脑β-EP明显低于假操作组(P〈0.05);血清COR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亦明显低于假操作组(P〈0.01);垂体FSH水平高于模型组和假操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疏肝方可以提高神经性厌食应激模型大鼠的血清E2和垂体LH水平,可能是通过降低下丘脑β-EP和血清CORT水平,进而起到调控HPOA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干预哮喘模型大鼠的不同阶段(撤停前、撤停中、撤停后)对阴阳虚证候及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的影响。方法:通过雾化吸入1%卵清白蛋白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模拟激素干预过程,观察不同阶段大鼠的症状表现,根据阴虚、阳虚证计量标准,判断阴虚、阳虚证候属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含量,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下丘脑匀浆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及血浆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含量。结果:激素干预组大鼠于激素撤停前阶段属阴虚证,撤停中阶段属阴亏、阳虚证,撤停后阶段属阴阳两虚证。激素撤停前阶段及撤停中阶段,对HPA轴(CORT、ACTH、CRH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激素撤停后HPA轴的功能有所恢复;激素应用的各个阶段,均存在BGP的明显抑制。结论:激素干预哮喘模型大鼠在激素应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证候特点,激素干预后动物呈现明显的肾虚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对阿尔茨海默氏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筛选建立AD大鼠模型。将符合模型标准的20只AD大鼠随机分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另外随机选取10只正常老年大鼠为对照组。艾灸组用特制艾条在百会穴施温和灸,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RT-PCR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组织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和艾灸组明显延长(P<0.05,P<0.01),有效区停留时间较对照组和艾灸组明显缩短(P<0.05,P<0.01);上述二指标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平台停留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左侧海马区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艾灸组显著下降(P<0.05,P<0.01),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百会穴可通过上调海马区CaMKⅡmRNA表达以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国传统健身方法(六字诀)对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地区的绝经期后的女性6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习练组,每组33人;习练6个月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人员的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和β-内啡肽(β-EP)等指标。结果习练前两组的内分泌水平基本相当,两组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习练6个月后,习练组的E2和β-EP明显上升,与对照组和习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习练后习练组T、G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健身方法对绝经期后女性激素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芪穴位注射对运动性疲劳大鼠HPA轴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穴位注射组和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黄芪穴位注射组予以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1 mL。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0.1 mL生理盐水。每天游泳后称量体重。末次游泳结束后,穴位注射1 h后,水合氯醛麻醉,心脏取血后,取下丘脑,用生理盐水制备20%匀浆。检测下丘脑匀浆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以及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下丘脑CRH含量较正常组有降低趋势,血清CORT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黄芪穴位注射组大鼠下丘脑CRH含量较模型组略有增高,血清ACTH、CORT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黄芪穴位注射可以减少疲劳大鼠的体重下降,可以促进大鼠下丘脑分泌CRH,抑制ACTH和CORT的分泌,减弱HPA轴功能亢进引起的疲劳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轴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动态观察氢化可的松粉针剂诱导大鼠类阳虚状态,以确定其类阳虚状态持续时间,为阳虚状态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肌注氢化可的松,正常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第8、15、22天时动态眼眶取血,第29天时腹股静脉取血,分别对血中的皮质醇(CORT)、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4(T4)、睾酮(T)和雌二醇(E2)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在第8天时,T3、T/E2、T升高,E2降低;第15天时,CORT、17-OHCS、TSH、T3、T4、T、T/E2降低,E2升高;在第22天时,17-OHCS、T3、T、T/E2、E2降低;在第29天时,17-OHCS、T、T/E2、E2降低,其他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确定氢化可的松粉针剂诱导的类阳虚状态持续稳定时间为造模第15~22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固本培元方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ASP组(柳氮磺吡啶组)、固本培元方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用番泻叶与冰乙酸造模,SASP组予以柳氮磺吡啶灌胃,高、中、低剂量组给予新安固本培元方煎剂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症状、体征,计算结肠黏膜形态损伤评分,检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8及TNF-α的浓度及结肠黏膜形态损伤评分较空白组明显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高、中、低剂量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浓度及结肠黏膜形态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高剂量组降低TNF-α、减轻结肠黏膜损伤的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新安固本培元方对脾虚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适合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