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分子量肝素对损伤后小动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防治损伤血管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损伤大鼠股动脉制作血栓模型,将大鼠分5组,A组;术前单次注射速避凝;B组;术前至术后1周,每日1次用药;C组;血栓形成后连续1周较小剂量用药;D组:以C组的双倍剂量给药;E组:术前,后每日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测定出血时间并检查吻合口通畅情况。另一组大鼠按上述分组在不同时间点以血管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苗绍刚  张锡光  陆景华  杨阳  鲁宁 《中国骨伤》2015,28(10):893-896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抗凝药物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49例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83例;年龄48~76岁。按抗凝药物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利伐沙班组,阿司匹林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52±13.42)岁;低分子肝素组54例,男20例,女34例,平均年龄(64.37±11.81)岁;利伐沙班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龄(63.83±12.04)岁。分别观察3组患者术后6、8、1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包括切口瘀斑、切口血肿等局部并发症,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出血等出血事件).结果:阿司匹林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例,肺栓塞1例,出血并发症2例;低分子肝素组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肺栓塞1例,出血并发症3例;利伐沙班组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肺栓塞0例,出血并发症11例。3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利伐沙班组高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均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疗效相近。利伐沙班引起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安全性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人数不断增长。根据假体使用情况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有20万[1]。全膝/髋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or hip replacement,TKR/THR)后患者面临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高风险。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genesis,PVT)的效果.方法 总结河北省沧州中心医院1994年8月至2011年7月157例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手术,其中2000年以后手术的89例术后24 h开始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川芎嗪160 mg,每日1次静点,持续1周,48 h后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250 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持续7~14d为预防组;以2000年以前68例术后未预防性用药为对照组.通过3~ 12个月随访,分析两组PVT的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8% (7/89),其中Ⅰ、Ⅱ级血栓占5/7,Ⅲ级以上血栓占2/7,无肠坏死病例;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29%(20/68),其中Ⅰ、Ⅱ级血栓占20% (4/20),Ⅲ级以上血栓占80%(16/20),有3例出现肠坏死,两组PVT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7,P=0.00;两组Ⅲ级以上血栓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0,P=0.00.预防组在预防用药期间未发生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 PVT形成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结果,术后早期进行抗凝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重组双功能水蛭素抗凝防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双功能水蛭素(RGD-Hirudin)抗凝防栓的作用。方法选用36只SD大鼠制备股动脉切断吻合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1.生理盐水(对照)组。2.肝素钠组(150U/ kg~(-1)·d~(-1))。3.野生型水蛭素组(0.5mg/kg~(-1)·d~(-1))。4.重组双功能水蛭素组(0.1mg/kg~(-1)·d~(-1))。5.重组双功能水蛭素组(0.2mg/kg~(-1)·d~(-1))。6.重组双功能水蛭素组(O.5ms/kg~(-1)·d~(-1))。术前30 min、术后60 min和术后72 h心脏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aPTT、PT、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术后3 d,切取吻合口远、近端血管5mm,作病理切片分析。结果重组双功能水蛭素组(0.1mg/kg~(-1)·d~(-1))的血管通畅率与野生型水蛭素组的疗效相同,优于肝素钠组,随着剂量的加大,治疗效果越好,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血液学指标证明:重组双功能水蛭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延长aPTT、PT和TT,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几乎没有影响。结论重组双功能水蛭素具有抗凝血酶和抗血小板聚集双重活性,抗凝、防栓作用强。与野生型水蛭素相比,产生相同治疗效果所需剂量小,疗效优于肝素钠和野生型水蛭素。  相似文献   

6.
用70只SD大白鼠,解剖出颈总动脉,分别用经血管全层与不经内膜的非全层缝合法吻合血管。两组术后立即通畅率均为100%。后期通畅率分别为94%和97%。组织学检查发现全层缝合组内膜覆盖时间延长,有弹力纤维断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两种封管液对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大鼠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肝素盐水组各20只,通过构建中心静脉置管大鼠模型,模拟临床输液,每日分别予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封管液进行导管维护,分别于第1、4、7、10、14天取材,观察大鼠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 导管留置期间,生理盐水组和肝素盐水组各有1只大鼠导管脱出,生理盐水组未发生堵管,其成栓率73.68%;肝素盐水组2例堵管,其成栓率78.95%。两组堵管率和成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血栓形成早期肝素盐水组严重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但后期生理盐水组轻于肝素盐水组。 结论 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综合来看生理盐水要相对优于肝素盐水。  相似文献   

8.
几种抗绿脓杆菌药物疗效筛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鼠TBSA15%Ⅲ度烧伤模型,伤后创面涂绿脓杆菌后共分6组。其中5个组的创面分别涂以不同药物,对照组不涂药。通过对各组创面外观、痂下细菌定量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皆证实AgSD-ZnSD-A霜组效果最好,是满意的烧伤外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兔急性下腔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72只建立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组(A组)、尿激酶联合肝素组(B组)、蕲蛇酶联合肝素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在血栓形成3 d后给药,分别在用药后的3、7、10 d检测各组凝血指标评估其安全性,通过静脉彩超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C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时间较B组短(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值较B组小(P<0.05),B组和C组PT延长时间较A组长(P<0.01),FBG值较A组大(P<0.01),B组和C组的D-二聚体值(D-dimer,D-D)均逐渐降至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溶栓效果均较A组效果好,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0天时,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溶栓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兔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安伞性.  相似文献   

10.
11.
雪旺细胞移植促进中脑损伤神经元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n Y  Zhu QS  Yin F  Guo 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3):187-189
目的探讨雪旺细胞移植对损伤的大鼠中脑神经元修复的影响。方法BrdU标记的新生大鼠雪旺细胞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区域,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rdU、GAP43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实验结果。结果雪旺细胞移植后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其数目增加15%,并主要向大脑皮层迁移;移植后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雪旺细胞移植可促进中脑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小血管外科的应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凝血功能和小血管吻合口血小板沉积的影响。方法 (1)SD大鼠32只。股静脉插管,实验组(24只鼠)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液(8.5ml/kg),对照组(8只鼠)等体积5%葡萄糖液。用药后1,3,6,12h,测血反最大聚集率,PT和KPTT。(2)兔16只,实验和对照组各8只。切断并吻合双侧股动脉,血流重建前0.5h,耳缘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酐葡萄糖液(8.5mg/kg) ,血流重建后15min,120min,用^125I-SZ-21(抗GPⅡb/Ⅲa单克隆抗体)处理双侧吻合口后,测定放射活性。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1,3,6,12h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对照组平均降低43.44%(P<0.01)。给药后1,3,6h组,KPTT均延长;1h组平均延长74.31%(P<0.05)。兔血流重建后15min,120min,实验组所有吻合口均通畅。吻合口标记抗体的放射活性,比对照组增加121.80%(P<0.05)和47.82%(P<0.05)。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而对吻合口血小板沉积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经验,作者从病理生理、病因、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1984年至1996年收治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本组7例患者经手术及抗凝治疗,其中5例治愈,2例死亡。作者认为此病大多数以急腹症就诊,术前要做出正确诊断有一定难度。对可疑病例必须进行严密观察及适时开腹探查。为降低死亡率,必须彻底切除包括外观正常但含有血栓系膜的肠袢,此外应早期、足量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系统抗凝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Xue H  Zhang H  Zhang Y  Jiang Q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55-857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7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A组36例在断流术中经脾静脉分支插入抗凝管,术后行门静脉系统凝治疗;B组35例断流术后未行门静脉系抗凝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内彩超检查,A组门静脉系均未见血栓形成,B组门静脉系血栓形成13例(37.14%)。结论 门静脉系统抗凝治疗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106例,右下肢28例,双下肢5例,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患者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12 h皮下注射,根据患者起病时间长短及有无禁忌,57例患者予以尿激酶10万U/12 h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 mL/d静脉滴注祛聚治疗.若患肢红肿明显,血象增高,辅以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出院后服用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至少半年.结果:所有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出院,其中1例合并晚期肿瘤患者为签字要求出院.1例患者入院时即有肺栓塞症状,由于经济原因未安装下腔静脉滤器,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好转出院.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出血等并发症.1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平均14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在下肢DVT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原(Pro-uk)基因疗法对损伤和修复的小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颈总动脉和颈静脉剪切伤和挤压伤后间断缝合切口,向血管腔内注入含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腺病毒载体(Adv5-CMV)溶液(对照组)或腺病毒重组体Adv5-CMV-Pro-uk溶液(治疗组),使之在腔内滞留30min,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血管壁组织的纤溶酶活力观察Pro-uk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粘附于血管壁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计数和病理观察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结果治疗组术后2、7、14、90 d颈总动脉和颈静脉均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治疗组颈动脉壁血小板计数(67±3)×106明显少于对照组(130±9)×106(P<0.01),治疗组颈静脉壁血小板计数(59±2)×106,明显少于对照组(163±14)×106(P<0.01),不论是颈总动脉还是颈静脉,治疗组血栓出现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ro-uk基因转入损伤、修复的小血管壁中能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凝、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经抗凝、溶栓治疗并获随访的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结果 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有症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86%(3/105),出院后随访无肺栓塞发生.肺栓塞的发牛率与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无关(P=0.086,0.618,1.0,1.0).结论 对下肢DVT患者严格的抗凝、溶栓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其肺栓塞的发生率,故VCF的置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A hundred and fifty-two patients who were to undergo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order to study the value of dextrans administered as adjuvants to oral anticoagulants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The control group had oral anticoagulants only from the evening before the day of operation, aimed at the 15 per cent thrombotest level. The dextran group had per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dextran infusions as well. Radionuclide venography was used for thrombosis detection. The dextran group had a lower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but more haemorrhagic problems.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was high in both groups.  相似文献   

19.
原代猪肝细胞培养体系及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一高密度、高效率的原代猪肝细胞培养方法,为生物人工肝的生物材料提供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方法采用改良Seglen二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肝细胞,分别将5×106的肝细胞加入胎牛血清、猪门静脉血清的培养体系中进行方瓶静止培养及聚球培养.结果肝细胞在接种后呈明显的Cytodex-3聚集趋势.门静脉血清培养体系中肝细胞的Albumin、Urea合成能力明显高于胎牛血清组.在培养后的前3周门静脉血清培养体系中聚球细胞模式优于微载体静止培养模式.结论与胎牛血清培养体系相比,猪门静脉血清培养体系更适合原代猪肝细胞高密度培养.聚球培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原代猪肝细胞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