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7年7月采用Watson—Jones手术和改进的Chrisman—Snook手术治疗踝关节不稳24例(踝),其中11例采用Watson—Jones手术,13例采用Chrisman—Snook手术。结果除8例失访外,余16例获平均5年9个月(2.5—9年)随访,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关节稳定度(50分)、踝关节内翻试验(25分)和踝关节抽屉试验(25分)等来评价,疗效优(85~100分)14例,良2例(70—84分),无失败(〈69分)。还比较了Watson—Jones法与改进的Chrisman—Snook法疗效。术前、术后稳定度、踝内翻试验和抽屉试验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意义。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外侧不稳采用Watson-Jones手术和改进的Chrisman—Snook手术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晓波  陈忠义  梁军波 《中国骨伤》2009,22(12):890-891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3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4~45岁,平均33岁。13例均采用自体半束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Sammarco法),手术前后按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稳定性、疼痛、活动能力、X线表现。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4个月,患者踝关节评分在稳定性、疼痛、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3.54±7.04)分提高至术后的(73.38±4.17)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对手术表示满意。结论:采用半束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方法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便利,对于以关节不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共12例,均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距骨倾斜角变化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12例均获得15~46个月随访,平均(26±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无踝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1.0±2.6)分、Tegner评分为(6.0±1.2)分,两者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 =10.57、12.38,均为P<0.001)。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降低(t=7.13,P<0.001)。 结论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能更精准地探查韧带断端、定位韧带附着点、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5.
杨宜  舒世琼  鲍同柱 《骨科》2012,3(4):196-199
目的评价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2年2月,对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合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患者年龄17.0~59.0岁,平均31.5岁,术前病程5.0~37.0个月,平均13.0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史,术前影像学提示分别不同程度合并有关节滑膜增生、骨赘,前、后踝撞击症,关节软骨损伤等。手术先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外踝下弧形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结果 13例得到随访,患者术后随访3.0~25.0个月,平均1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3~71分,平均(50.2±2.5)分;术后79~93分,平均(86.9±4.1)分。且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定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合并距下关节不稳定) 的合理而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 1999 ~2003年, 应用Chrisman Snook术式, 以腓骨短肌腱前半部分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跟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 8例患者,共 13例关节。结果: 术后随诊 6个月~5年, 平均 19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 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 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以Good评级标准作为疗效评价, 10例关节 (77% ) 为优, 2例关节 (15% ) 为良, 1例关节为中 (7% ), 优良率达 92%。结论: Chrisman Snook术式重建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跟外侧韧带, 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 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5月25例(25踝)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软骨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记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 HA score)评价踝关节功能,并行影像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I期愈合,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53±5.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MRI显示重建距腓前韧带良好,修复的距骨软骨均较术前影像改善,VAS由术前的(4.15±0.93)分降低至术后的(0.99±0.80)分,AOFAS HA评分由术前的(55.60±4.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32±7.6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在临床十分常见,以反复踝关节扭伤、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但手术适应证争议较大。为此,本研究搜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数据库。对文献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大多数手术医生容易接受的手术适应证为:(1)具有踝关节反复扭伤或者疼痛等不稳症状,保守治疗3~6个月后仍存在症状;(2)通过前抽屉试验或者距骨倾斜试验、或者应力位摄X线片、或者磁共振MRI检查,提示存在踝关节机械性不稳的表现。本文对此现状进行全面综述,为规范化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踝关节不稳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昊  解冰  薛海鹏  杨超  田竞 《中国骨伤》2016,29(12):1160-1163
慢性踝关节不稳常由急性踝关节扭伤漏诊或者治疗不当所致,可以导致局部长期疼痛,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甚至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是种常见但治疗相对棘手的疾病。但是对于其诊断与治疗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力下X线、MRI及超声等检查方式众多,哪种才是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首选或是金标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不稳的主要手段,但现有的手术方式疗效差别较大,理念也不尽一致,使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时存在较大的困惑。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方式已由原有的非解剖重建逐渐向原位解剖重建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3-07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踝关节不稳10例(12足)。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8~2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AOFAS评分平均70(60~75)分;术后AOFAS评分平均95(90~98)分,优9足,良1足,可2足。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固定方法既简单又牢固,而且肌腱两端均在骨隧道内,有足够大的腱-骨接触面及强度,完全能满足术后踝关节运动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2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28.6岁(18~47岁)。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8.2个月。围术期未出现医源性骨折及切口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或踝关节活动受限,未出现膝部肌腱供区肌肉功能障碍。AOFAS评分由术前的53.1±6.8提高至术后的90.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3±1.7提高至术后的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手术方式简便,术后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李智尧  刘劲松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中国骨伤》2012,25(11):886-890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15~35岁,平均24岁;病史7个月~10年,平均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查体时29例均有踝关节的内翻增加以及距骨前移增加,内翻活动度比健侧平均增加(12.5±3.2)°。术中先在踝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病变。移植物为自体股薄肌腱,距骨止点以锚钉在骨表面固定,移植物通过腓骨远端的骨隧道,跟骨止点以挤压钉在骨隧道内固定。术后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距骨内翻和前移的程度改变以及影像学变化来评价疗效,并以AOFAS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骨折及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60个月,平均28个月。终末随访时无踝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受限。术后踝关节内翻角度比对侧增加值为(2.5±0.8)°,低于术前(t=12.3,P=0.012);距骨前移距离(3.5±0.8)mm,较术前(16.3±4.0)mm下降(t=18.6,P=0.002);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17.5±3.6)°下降(t=9.7,P=0.035);AOFAS后足功能评分(92.8±6.2)分,较术前(48.0±6.7)分升高(t=25.3,P=0.001)。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疗效满意。结论:自体股薄肌腱移植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符合解剖学重建理念,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该手术临床效果可靠,术后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访采用关节镜手术联合小切口辅助下缝合距腓前韧带缝合术式治疗的患者,分析此术式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近期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随访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选择保守治疗无效的踝关节机械性不稳患者,排除功能性不稳、足踝部畸形等其他病史的患者。共纳入了西南医院关节外科63例应用关节镜手术联合韧带缝合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患者。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与术后1年以上末次随访的踝关节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踝与后足(AOFAS)评分。 结果患者末次随访较术前踝关节VAS评分、AOF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0.8,两者均P<0.01)。关节镜手术探查发现:合并软组织撞击征47例,撕脱性骨折24例,前踝骨性撞击征11例,距骨软骨损伤8例,关节游离体8例,腓骨肌腱脱位1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韧带缝合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近期疗效。该联合方案,既可以应用关节镜微创术处理踝关节内合并损伤,又可以使用锚钉技术缝合距腓前韧带,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注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康来 《中国骨伤》2012,25(8):623-626
<正>踝关节不稳指踝关节内外侧及下胫腓联合等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受损,导致踝关节频繁内翻或外翻性损伤所引发的踝关节长期慢性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功能障碍,也称为踝关节不稳综合征。踝关节不稳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对不同类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进行韧带解剖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1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男8例,女8例;年龄19~47岁(平均28.2岁).首先在麻醉下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进行应力X线片评估:对于前抽屉应力片距骨前移大于4 mm的患者,采用距腓前韧带重建,共9例;对于距骨倾斜应力片距骨倾斜角度大于10°的患者,采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重建,共7例.韧带移植物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用带线锚钉固定移植物于腓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韧带于距骨端或跟骨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评估.采用标准应力X线片对患者手术前、后客观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1个月)随访.16例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的(70.50±3.9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3.06 ±4.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0,P=0.000);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的(8.75±3.38)mm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3.51±1.6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8,P=0.000).7例患者距骨倾斜角度由术前的16.18°±7.30°改善为术后的5.57°±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1,P=0.001).16例患者中仅1例背屈受限1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解剖重建、固定牢固、对腓骨和腓骨肌腱影响小、能够有效节省游离肌腱的长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0±15.1)岁;病程(44.1±33.2)个月.所有患者有明确扭伤史,MRI证实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踝关节背伸时存在前内侧疼...  相似文献   

17.
罗静涛  韩铭 《骨科》2015,6(4):186-189
目的:探讨一期韧带修复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34例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患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28.0~69.0岁,平均(49.3±1.9)岁。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外固定组,每组各17例,分别采用一期带线铆钉原位修补联合拉力螺钉固定(螺钉固定组)和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外固定组)。所有患者术后患肢不负重,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螺钉固定组住院费用为(1.72±0.30)万元,外固定组为(0.68±0.2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螺钉固定组为(66.2±1.3)分、(88.5±2.1)分、(97.2±1.9)分,外固定组为(46.8±1.6)分、(53.5±2.7)分、(75.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AS评分:螺钉固定组为(3.2±0.8)分、(2.5±0.6)分、(1.2±0.2)分,外固定组为(4.0±0.7)分、(3.1±0.6)分、(2.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螺钉切出、断钉、创伤性关节炎、下胫腓不稳等并发症,外固定组中2例出现踝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和物理疗法后有所缓解,4例术后3个月因疼痛和踝关节不稳二期行韧带重建术,恢复可。结论一期韧带修复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不稳虽然住院费用较高,但并发症少,术后踝关节功能佳,是临床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一种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