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肌理之于建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肌理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表面形式,又是人们认识物质的最直接的媒介。建筑的肌理不仅是建筑视觉表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其构造组织形态的体现。本文分析并探讨了肌理应用于建筑设计的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建构”理论的讨论与实践已经成为引起设计界广泛关注与热议的话题。本文从分析建构概念及定义入手.从细部与肌理化的角度以及材料与建构的关系出发,解析其本质、特点、主要表现方式以及产生背景及来源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其对设计的影响,以期对建构的理解与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林晓嵩 《福建建筑》2013,(11):38-40,116
在当前建设节约性社会背景下,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已经成为一种礼会的趋势。本文对旧建筑表皮改造的材料肌理进行探索,总结旧建筑表皮材料肌理建构元素的更新方法,并通过相关案例进行阐述,希望对我国当下的旧建筑利用改造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12)
我国的建筑行业和以往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同时在建筑立面设计方面也不断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建筑肌理视觉设计就是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结构在审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当今的很多建筑设计中都体现出了肌理视觉特征,这种新的设计方式也很好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5.
在砖的材料特性基础上,分析传统建筑中运用砖装饰进行肌理构成的手法及建筑表皮形式,总结其装饰美学特征,并希望以之运用于当代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所具有的功能、审美需求也在逐渐提升,并在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建筑理念设计趋势。本文就当代建筑立面设计的肌理视觉特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建筑的表皮消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建筑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对于建筑创作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建筑出现消隐的现象。该文通过对消隐建筑进行详细的归纳及梳理,辨析其中所蕴含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表皮的体化发展历史,总结出历史上三次大型的体化发展历程,并构建包括原始时期、古典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及后现代主义时期等各历史发展时期表皮结构,同时分析结构组成部分的作用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2,(1):300-301
设计立足于城市肌理的运用、延续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建筑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入手,围绕着如何认识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民族特色,并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讨论建筑设计创造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文化特质,这对现代建筑创作来说,既是种束缚,更是丰富内涵的来源。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对于城市历史的承续和摈弃应掌握好适当的平衡,把握守与破的度,使用恰当的手法连接传统与创造,在现代建筑中延续历史,展现未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建筑设计教学引入建筑策划的方法,以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引入建筑策划的内容,基于理性思维从参与式设计、角色扮演与互动、全过程教学、网络课堂等方面,介绍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总结了建筑策划引入对设计教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拓展建筑技术内涵 适应建筑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新建筑》2001,(4):12-14
从建筑技术的和建筑教育出发,加强建筑学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应用高新技术的意识,为其成为当今信息时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师奠定坚实的工程技术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15.
“建筑诗哲”路易斯·康作品中的类型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筑类型学思想为切入点解析路易斯·康经典建筑作品,结合实例分析路易斯·康作品从类型选择到类型转换的过程。归纳出康作品中所采用的"元语言",及他如何用这套"元语言"去构造具体的建筑作品。然后用类型学观点将康作品的"空间模式"分为四类,并具体分析。最后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将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从城市的尺度、建筑的尺度和细部构造三个方面较系统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高等教育的国家之一,该国高等建筑教育以其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不竭的创新能力,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以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为例,通过对其教育理念的分析,探讨在自由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指引下,从培养目标、教学思想、教授方法、学习方式、质量管理、教育环境六个方面结合课程实践阐述英国建筑院校的教学特色;最后对国内建筑学教学的若干方面进行了思考,为国内的建筑教育改革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陈惟 《华中建筑》2008,26(7):209-210
该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特征,以及建筑历史的学科领域,研究层面。提出中国建筑史课程在培养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中的改革目标,重点探讨中国建筑历史如何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建筑历史教学交叉深化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童淑媛  龙彬 《新建筑》2012,(2):146-150
西方传统文化一直重视空间、轻视时间,导致以西方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乃至现代社会产生了种种难以协调的问题。对此,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不得不重新审视时间因素对建筑的作用。一种时间与空间并重的潜流欲从现代哲学、艺术与建筑发展的背景中喷薄而出,这似乎预示着建筑创作的一种新趋势。通过对此现象的探讨,呼吁当代建筑创作重视时间因素,将时间与空间并重,在一种全局视野下进行建筑创作,以期营造更符合科学规律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19.
李行  赵俊义 《新建筑》2006,(3):58-63
基于传统建筑学,报告提出了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及其理论从零开始的认识论起点,发生的首要前提和创建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建筑”内涵系统与概念范畴;破解了建筑绝对本质和根本特征;揭示了建筑三大规律;概括了形式与内容、“风水”与建筑、一元与多元、传统与革新等问题;提出了“形式链”概念与“形式主义相对性”原理;肯定了“建筑艺术”,否定了“建筑是艺术”;论证了建筑与城市根本关系,指出没有建筑便没有今日之城市、人类社会与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