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顽固性癫痫手术致病灶的位置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手术时癫痫灶的定侧、定位.方法通过资料完整的16例已手术的癫痫病人的影像学、头皮EEG、长程EEG、SPECT和术中的ECoG及深部电极检查结果对比,实际评价上述检查方法的可靠程度,以利于其作为手术时定侧、定位时的参考.结果头皮EEG在癫痫发作间期,阳性率不高;长程EEG+药物诱发的阳性率高,但定侧、定位与术中ECoG及深部电极EEG有误差;SPECT阳性率亦较高,定侧、定位同样有误差.ECoG及深部电极EEG最为可靠,但在发作间期,也存在阴性检查结果.结论术前定侧、定位应反复进行;术中以Ec0G/深部EEG为准,以期找到致痫源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癫痫患者,术前分别行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EEC,VEEG)、CT或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监测,与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EEG、VEEG、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检出癫痫的阳性率为90.4%,高于EEG的37.4% (P <0.05)、VEEG的82.6%(P>0.05)、CT的48.8% (P <0.05)和MRI的54.2% (P <0.05).与术中ECoG结果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对癫痫灶定侧率为91.3%,定位率为71.2%.结论 术前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与ECo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术前综合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癫痫患者,术前分别行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EEG,VEEG)、CT或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监测,与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EEG、VEEG、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检出癫痫的阳性率为90.4%,高于EEG的37.4%(P<0.05)、VEEG的82.6%(P>0.05)、CT的48.8%(P<0.05)和MRI的54.2%(P<0.05)。与术中ECoG结果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对癫痫灶定侧率为91.3%,定位率为71.2%。结论术前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与ECo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术前综合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鹰  罗二平  申广浩  谢康宁  吴小明 《医学争鸣》2007,28(12):1142-1143
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视频脑电图(VEEG),颅内脑电图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探讨仪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75(男52,女23)例,年龄(30.6±18.3)岁,均行VEEG,发作间期PET及MRI检查,5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颅内电极埋藏术,根据Engel疗效分级评估手术疗效,比较PET,MRI和VEEG在对致痫灶的术前定位准确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癫痫患者70例在发作间期脑PET异常表现,5例脑组织代谢未见明显异常.PET病变定侧率高于VEEG,FDG PET低代谢灶检出率高于MRI.结论:发作间期PET对癫痫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MRI和头皮EEG,头皮EEG,MRI及PET相结合可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视频脑电图监测 (VEEG)、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EG)以及MRI结果,探讨18脱氧葡萄糖(FDG)PET及MRI对致痫灶进行定位的应用价值. 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65(男44,女21)例,平均年龄(30.1±18.5)岁,均行VEEG,发作间期PET及MRI检查,4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颅内电极埋藏术,所有患者均术后1 mo复查MRI,定期电话随访,根据Engel疗效分级评估手术疗效,比较PET, MRI和VEEG在对致痫灶的术前定位准确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 58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低代谢表现,3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高代谢表现,4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组织代谢未见明显异常. ② FDG PET病变定侧率高于VEEG,FDG PET低代谢灶检出率高于MRI. ③ 42例手术患者中,属于Engels疗效分级Ⅰ级的30例手术切除部位定为准确的致痫灶,颅内EEG, FDG PET, VEEG与 MRI定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6.7%, 90.0%, 76.7%, 53.3%,经χ2检验,颅内EEG, PET与MRI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 MRI阳性患者比MRI阴性患者的手术效果好;单侧颞叶低代谢手术效果好;颞叶癫痫手术效果优于颞叶外癫痫;PET示局灶性脑组织代谢减低者,手术效果优于伴有其他部位皮层代谢改变者. 结论:发作间期FDG PET对癫痫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MRI和头皮EEG,头皮EEG, MRI及FDG PET相结合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婴幼儿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与长程脑电图的对比研究,评价SPECT与EE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3岁内全身强直-阵挛癫痫患儿进行癫痫发作类型的确诊和神经系统检查、发作间期SPECT显像、长程EEG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发作间期SPECT异常76例(76%),高灌注43例(56.6%)、低灌注30例(39.5%)、高-低灌注3例(3.9%);异常灌注灶125个:颞叶51个(40.8%)、额叶18个、顶叶21个、枕叶8个、底节区16个、丘脑2个、小脑9个。长程监测脑电图异常84例(84%),痫样放电76例(90.5%),弥漫性异常62例(82.8%)和局灶性异常22例(26.2%)。CT/MRI异常27例(27%)。SPECT异常灌注灶与EEG的致痫灶相符者13例(19.7%),相近者30例(45.5%),不相符者23例(34.8%)。结论婴幼儿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间期SPECT显像的特点以高灌注灶为主,颞叶异常灌注灶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叶。长程EEG表现痫样放电以广泛性多见。SPECT的异常灌注灶与EEG的致痫灶的相关性较低。临床上应当结合SPECT、长程脑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s)致癫痫发作患者的头皮脑电图(EEG)及皮层电图(ECoG)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8年9月来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选择手术病理报告为CAs或伽玛刀术及未经手术的磁共振(MRI)报告中为CAs的病例,并对其进行的术前长程头皮EEG发作间期异常放电(IED)及发作期放电(ID)的波形特点与起始部位和术中ECoG上放电波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头皮电极IED病灶相应部位示棘波、棘-慢波发放5例,同ECoG IED定位相一致,定位不一致者3例,其中远隔部位甚至病灶对侧尖-慢波发放1例;头皮电极ID 6例中5例与ECoG定位相一致,1例能定侧,但定位有差距(棘波灶位于ECOG定位的后方)。结论CAs致癫痫发作患者EEG,头皮EEG的IED棘、尖波,棘(尖)-慢波波形多见,且表现范围较ECOG上的IED广泛;头皮EEG的ID表现以阵发快波节律为主,定位意义不如ECOG上的IED波形。经过由皮层到头皮的传导,不论是IED还是ID异常放电形式均可能发生改变,当头皮EEG的IED与ID同时为局限性与病灶位置相一致时,其定位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8.
张千 《医学文选》2006,25(4):696-697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为0.5%~0.7%。目前普遍以EEG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主要手段,对于发作期及浅表皮层损害所致的癫痫,其阳性率可达80%,而对于发作间期或深部病灶的阳性率不高,且临床上诊断为癫痫的部分患者,EEG无论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无阳性发现。随着CT、SPECT的广泛使用,为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检查手段,特别是癫痫灶的定位,为开展外科手术治疗癫痫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本文就EEG、CT、SPECT对癫痫的诊断进行比较,以了解更多引起癫痫的疾病及早期发现其可能引发的癫痫灶,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癫痫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EEG、MRI在手术前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EEG、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送组织病理检查,比较其结果.结果24例术前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23例检出癫痫灶,而EEG、MRI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6.7%,PET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83.3%,EEG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41.7%,PET和EEG均阳性与ECoG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是诊断和定位癫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优于EEG和M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神经外科癫痫中心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15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CT脑显像、长程/视频EEG检查,其中29例定位仍不确切者行颅内电极EEG检查,手术切除组织术后送病理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1)本组152例患者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为80.92%(123/152),长程或视频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43.42%(66/152),两种检查方法定位致痫灶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1);(2)本组29例患者颅内电极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100%。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灵敏、有效,其价值优于长程/视频EEG;18F-FDG PET-CT脑显像对颅内电极埋置有指导价值,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致痫灶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科44例发作间期行SPECT检查进行研究,异常率93.16%,均为rCBF减低灶,其阳性率高于CT(25%),EEG(81.80%)。发作类型与减低灶部位有关,大多位于额、颞叶,对定位、定侧优于CT及EEG。难治性癫痫78.57%脑内有2个以上rCBF减低灶,建议开展此检查,对判断预后,定位,提供外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He H  Shen T  Chen X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42-1245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波谱分析(^1H MRS)、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和脑电图(EEG)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1H MRS、PET和EEG定位,并行单侧前颞切除术。根据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用连续视频监护头皮EEG定位,15例中的13例定位于一侧颞,其中5例伴有对侧传导。另2例因头皮EEG无法定位而行颅内电极EEG,手术最终以头皮EEG或颅内EEG的定位结果进行。手术病理示各种程度的海马硬化表现,术后随访12例癫痫控制,3例发作减少,提示EEG定位全部准确。用^1H MRS定侧,12例定侧准确(80%),1例定侧错误,另2例无法定侧。MRS发现双侧异常5例(33%)。用FDG-PET定侧,14例准确,1例错误,发现双侧异常2例。结论 ^1H MRS、PET和EEG都是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癫痫发作间期^18F-FDG-PET显像、EEG、MRI在手术前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EEG、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送组织病理检查,比较其结果。结果 24例术前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23例出癫痫灶,而EEG、MRI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6.7%,PET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83.3%,EEG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41.7%,PET和EEG均阳性与ECoG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是诊断和定位癫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优于EEG和MRI。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致痫灶定侧与定位、术中致痫灶定位和多种手术方式的组合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有16例还行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SPECT),5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所有病例均在皮层脑电监护系统(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手术方式以切除致痫灶为主。结果 46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73例发作显著改善.22例改善较好,15例改善较差,6例发作无改善,同时提示在难治性癫痫中,颞叶癫痫手术总体效果最好,额叶或其他局灶性癫痫次之,多灶性及广泛性癫痫总体效果比前两类差。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ET-CT、MRI、EEG对发作间期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的定位诊断,评估3种检查方法对致痫灶定位诊断的灵敏度及定位定侧准确率,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致痫灶定位价值的优劣。方法 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MRI、EEG、PET-CT 3种无创伤性检查,结合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对比,观察3种检查方法对致痫灶的阳性检出率及定位定侧准确率。结果 PET-CT显像结果:40例患者中35例表现为放射性摄取较对侧减低,阳性率为87.5%。35例患者中准确定位30例,准确定位率为85.7%。EEG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中32例EEG异常,阳性率为80.0%。其中20例患者较准确定位,准确定位率为62.5%。MRI检查结果:MRI检查异常14例,阳性检出率为35.0%。除1例脑萎缩病例不能定位外,其余病灶均能较准确定位,准确定位率为92.8%。1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ECoG示,17例与PET-CT术前定位大致范围一致,定位阳性符合率为89.4%;11例与MRI术前定位相符,阳性符合率为57.8%;10例与EEG定位相符,阳性符合率为52.6%。PETCT和EEG的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MRI(均P<0.05);MRI病灶准确定位率明显高于PET-CT、EEG(均P<0.05)。3种检查定侧定位准确率依次为MRI、PET-CT及EEG。结论 PET-CT对发作间期难治性癫痫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相对于MRI、EEG具有很大的优势。MRI对致痫灶的定位准确率较高,PET-CT次之,3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致痫灶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刘兴党 《医学综述》1996,2(6):282-284
SPECT(和PET)的脑显像可用于癫痫的诊断和研究,并已成为常规手段之一,以往头皮、皮质或深部脑电图(EEG)是癫痫定位的“金标准”,但由于EEG有技术上的困难和自身的缺点,因而EEG、SPECT、PET三者结合对癫痫诊断更有效。1 SPECT与PET脑显像的比较1980年KuhL[1]等首次进行癫痫的PET脑功能显像研究。PET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典型表现为发作间期低代谢灶,发作期高代谢灶,其确定癫痫灶的灵敏度优于SPECT的血流显像,但PET设备价格贵,需配备加速器,目前世界上仅限于少数PET中心应用,而SPECT脑血流显像较普及,且费用低,显像技术有…  相似文献   

17.
FDG-PET脑显像在小儿难治性癫痫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对小儿难治性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问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癫痫患儿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行18F-FDG PET检查,并与MRI及EEG比较。男10例,女1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4岁。[结果]23例中91.3%(21例)PET显像有异常代谢灶,低代谢灶19例,高代谢灶2例,2例正常。2例高代谢灶中1例检查时癫痫正发作。24 h后复查仍为高代谢灶。另1例于检查前3 h癫痫发作1次。有2例行手术切除癫痫灶,术中发现病灶及头皮、深部电极癫痫灶与PET异常代谢灶部位相符。另年龄小患儿异常代谢灶呈弥漫改变较年龄大的患儿多。MRI异常率65%(15例),EEG异常率86.9%(20例)。[结论]18F-FDG PET对发作间期或发作期对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MRI和头皮EEG。尤其在发作间期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发作起始形式对颞叶癫痫(TLE)患者进行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52例确诊为TLE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73次发作的发作期EE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头颅磁共振(MRI)检查,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进一步定位癫痫灶并在其指导下完成手术,且术后在最少1年的时间内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1级。根据MRI检查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海马硬化组、非海马硬化组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分析发作起始头皮EEG形式结合MRI检查,MRI提示分入海马硬化组的患者癫痫灶定位率达89.7%,以θ节律、δ节律为能定位的主要脑电发作起始形式。 【结论】 TLE发作期EEG在癫痫灶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记录分析发作起始期的脑电活动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颞叶癫痫定位、定侧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60例经颅内电极定位的颞叶癫痫患者,电极类型采用硬膜下条状、栅状以及深部电极,手术方式包括颅骨钻孔电极植入、立体定向深部电极植入和骨瓣开颅电极植入.结果 额-颞皮层电极植入34例,额-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7例,双颞皮层电极植入7例,深部电极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7例,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3例,条状电极联合栅状电极植入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颞叶切除术50例,联合额叶致痫灶切除7例,联合胼胝体切开1例,颞后枕新皮层痫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2例.结论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和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定位、定侧的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颞叶癫痫定位、定侧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60例经颅内电极定位的颞叶癫痫患者,电极类型采用硬膜下条状、栅状以及深部电极,手术方式包括颅骨钻孔电极植入、立体定向深部电极植入和骨瓣开颅电极植入.结果 额-颞皮层电极植入34例,额-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7例,双颞皮层电极植入7例,深部电极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7例,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3例,条状电极联合栅状电极植入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颞叶切除术50例,联合额叶致痫灶切除7例,联合胼胝体切开1例,颞后枕新皮层痫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2例.结论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和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定位、定侧的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