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城乡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及症状特点,为西北燥证防治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量表,对和田地区农村和城市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居民实施抽样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西北燥证计量辨证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完成1403例问卷调查,得出和田地区各调查点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居住环境(城乡)居民的西北燥证罹患率分布、燥证症状原始积分及主要症状得分数据,和田维吾尔族居民燥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汉族(P〈O.05),维吾尔族居民燥证罹患者的症状较汉族罹患者为轻。其中,巴格其镇维吾尔族居民燥证罹患率最低,燥证症状积分最低,症状亦最轻。男性燥证罹患率低于女性,尤以农村维吾尔族居民最明显(P〈0.01)。城市居民燥证罹患率(37.96%)高于农村(31.12%)(P〈0.05)。结论:和田为西北燥证罹患率最高地区,同是和田地区居民,其燥证罹患情况又因民族、性别和居住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别,其中巴格其镇居民燥证罹患情况最具特殊性,这将成为今后开展西北燥证防治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居民西北燥证罹患率的民族分布规律。[方法]利用西北燥证调查量表调查新疆伊犁、哈密和乌鲁木齐地区西北燥证罹患率。[结果]农村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大致规律是汉族、哈萨克族高于维吾尔族;域市西北燥证罹患率是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城乡比较则是城市居民西北燥证罹患率高于农村居民,三民族无差异。[结论]饮食习惯上的民族差异或许导致西北燥证罹患率出现民族差异,而城乡居住环境的差异则是导致西北燥证罹患率出现民族差异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居民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年龄分布规律。方法:利用西北燥证调查量表调查新疆伊犁、哈密和乌鲁木齐地区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年龄分布规律。结果:不论民族、地区、城乡,西北燥证罹患率规律是中年组、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结论:不同年龄的人脏腑精气盛衰不同,感受燥邪亦有不同,因而导致西北燥证罹患率出现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4.
新疆不同民族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分布规律。方法:利用西北燥证调查量表调查新疆伊犁、哈密和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人群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分布规律。结果:三地区各民族被调查人群的罹患率呈现出哈密乌鲁木齐伊犁的地区分布特点。结论:地理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燥气盛衰是影响西北燥证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哈密、伊犁、乌鲁木齐地区不同民族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及其与西北燥证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价量表(WHOQOL-BREF)和西北燥证调查量表对新疆哈密、伊犁、乌鲁木齐地区不同民族居民进行生存质量和西北燥证调查,并将调查资料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疆各民族居民生理领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西北燥证罹患者尤甚,除汉族居民外,3个少数民族在环境、社会、心理领域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结论:西北燥证罹患与否可能是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存质量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北燥证与心理素质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素质相关因子分布特征,以及西北燥证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方法: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结合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对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相关因子等进行调查,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西北燥证罹患者中70.3%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良好;29.7%的人心理存在障碍。(2)西北燥证罹患者心理素质相关因子与未罹患者及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西北燥证罹患者中不同性别之间心理素质相关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西北燥证症状得分与心理素质相关因子得分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西北燥证罹患者心理健康等级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其心理异常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西北燥证罹患者的心理素质明显低于正常人群。(3)西北燥证罹患者的心理素质存在明显性别差异。(4)西北燥证罹患者的燥证症状得分与相关心理因子有关联,西北燥证罹患者易伴有情志病变。  相似文献   

7.
西北燥证证候类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的证候类型构成情况,为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以西北燥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众多症状中通过因子分析拟合适宜证候类型,并用聚类分析进行样本间证候类型比较。结杲:西北燥证由7组证候构成,其中主证为肺卫孔窍皮肤燥证;兼证6组,分别为肝肾精血不足证、肺心脾风火燥证、心肾阴虚证、脾胃阴虚证、冲任血虚证和脾胃蕴湿证。各调查地区证候类型构成:和田7证皆备,以外燥阴虚内湿证为标志,吐鲁番为外燥阴虚风火证,哈密为外燥内湿阴虚证,乌鲁木齐为外燥阴虚证,伊犁为外燥血虚证,石河子拾棉工以外燥证为主,乐山、上海则无燥证可言。各单元组主兼证构成情况之相似程度,同地区间〉同民族间〉同为城市(或乡村)间;和田地区由于燥证程度重,内部各组间差异相对较大。结论:西北燥证是以燥邪为主的自然环境因素引发的地域性综合病证,外燥为其主要证候,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居民所患西北燥证其兼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8.
西北燥证外感病因六淫构成情况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寻中医学六气与实际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揭示西北燥证外感病因之六淫构成,为该证的病机与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及全国相关气候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淬取公因子,拟合其负荷结构并根据中医病因理论加以六气赋名,计算各地六气气化值,结合西北燥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六淫与西北燥证的病因亲疏关系。结果:南疆燥气气化值最高,北疆、甘肃、青藏、内蒙古、宁夏等区次之,两广华南、浙闽华东南、川渝西南等区最低;湿气气化值恰与之相反;暑气、寒气、火气、风气气化值则分别以两广浙闽、东北北疆、南疆、山东为高。和田、哈密、伊犁、鸟鲁木齐之燥气气化标准值居六气之首;吐鲁番火居第一,燥居第二;新疆五地湿气:暑气殊少;相反,乐山、上海湿一而暑二,燥气最低。同时,西北燥证罹患率又与燥气气化值呈显著正相关,和田燥气值最盛,其燥证罹患率亦最高。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探讨六淫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具有明显优势;新疆及西北地区燥气最盛;西北燥证外感病因首推燥邪,次责火邪,亦关乎风寒二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北燥证的关系,了解新疆地区人群健康状况构成、体质特点和致病因素。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居民进行西北燥证及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非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杲:(1)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总发生率为71.9%,和田地区居民高于吐鲁番地区居民。非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而不同地区、不同居住环境、不同民族亚健康及疾病的发生状况亦有所不同。(2)西北燥证人群与非西北燥证人群的健康状况分布差异显著,西北燥证人群健康状况差。结论:(1)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不同地区、城乡、民族问差异显著。(2)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新疆地区多发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西北燥证的主要致病因素、次要致病因素及机体感受燥邪后的病机转化,为西北燥证主症状筛选与临床分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当代论燥的相关文章,并结合新疆特殊的自然气候环境,综合分析西北燥证的病因病机。结果:西北燥证的主要病因为燥邪,其次为风、寒、热邪。在社会因素方面,饮食偏嗜及居处环境对燥证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结论;明确西北燥证的病因、病机转化,对西北燥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研平台作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培养医学研究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目前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这些平台在功能定位、科研投入、人才资源、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定性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科研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者各有所长。在临床研究领域中有关人的感受、态度、信念、动机、行为等主观问题,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更能发挥所长。定性研究能够为中医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研究提供有利的证据。对国内外定性研究现状和定性研究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应用进行论述,并着重阐述定性研究在中医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To acquire complete knowledge on a subject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need to be perused by researchers. However, over the period of time qualitative research teaching amo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has reduced. Wisdom amongst doctors seems getting muddled in ‘data’. Operational research as well as health systems research have been the basis of ‘key’ policy changes in situations and programmes including polio immunization to achieve desired objective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cannot replace one another. We need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r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efore it becomes extinct from medical schools.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被SCI收录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为提高眼科医学研究工作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必须重视临床研究和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临床工作者应更多地了解疾病的规律和本质,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基础研究必须从临床出发,提炼和解决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创新发展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在高校图书馆建立科研团队的必要性,分析科研团队的研究现状,阐述科研团队特点和在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研究型医院的提出,与研究型大学有关,但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鲜见报道.作者认为,研究型医院的定义是:以完成临床医疗工作为基本任务,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突出优势,以创新性科学研究为重要使命,以制定和修定临床医学标准和规范为水平标志的大型综合型医院.文中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在解放军总医院的建设实践,对研究型医院的特征、功能、分类及评估做了系统讨论,对我国未来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初步设想;明确了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特别讨论了建设研究型医院需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姜树强  张凌 《中国医院》2009,13(6):51-54
目的:统计分析空军总医院三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申请、成果获奖及科技论文产出情况,探讨科研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方法:利用近三年医院科研管理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STPCI)的源数据库数据统计。结果:三年展开课题18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14项,获得成果奖33项,二等奖8N,专利10项;科技论文被收录883篇,被引用1243频次;在军内13家单位中排名第6位;皮肤科、血液病科、空勤科等重点学科排名在前;高级职称论文占56%,博硕士论文占54.6%。结论:课题数量快速上升,高等级成果效益显著;高学历、高职称及重点学科论文产出量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医院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流程。方法:分析医院既往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将某公司平台优化后,应用于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结果:将某优化平台整合医院科研经费使用中的监管、试剂耗材采购、报销、审批等程序,构建科研经费一体化管理系统。与既往流程相比,某优化平台具有简化科研经费使用流程、提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效率、实现无纸化协同办公等优点。结论:某优化平台能够促进医院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国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的评价需求,为后续评价方向提供指引。方法在文献调研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我国机构分学科评价等9个评价方向,并编制问卷。选取医学研究机构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关注者与参与者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医学研究人员、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管理研究人员共90名,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邮件调查的方式,针对初步筛选出的9个评价方向的关注度展开问卷调查。通过构建关注度指数和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评价方向受关注程度的差异性,从而选出关注程度较高的评价方向。结果检验结果显示9个评价方向的关注度指数不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受关注程度较高的评价方向包括:我国机构分学科评价、我国机构总体评价、国际机构分学科评价、国际机构总体评价(关注度指数的秩均值分别为:418、416、399、389)。各地区省区分学科评价和各地区/省区总体评价受关注程度较低(关注度指数的秩均值分别为:295、251)。结论我国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需求较高的评价方向是我国机构分学科评价、我国机构总体评价、国际机构分学科评价和国际机构总体评价评价。各地区/省区分学科评价和各地区,省区总体评价受关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交泰丸之名始见于明代韩懋《韩氏医通》,由黄连、肉桂按10:1配伍而成.黄连苦寒人心经,清降心火以下交.肾水,肉桂辛热入肾经,温升肾水以上济心火,二者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清心除烦,引火归源,交通心肾,治疗因心肾水火阴阳不交而致失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