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多克隆抗体预防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利用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多克隆抗体 (多抗 )阻断TGF β生物学作用 ,观察TGF β多抗预防腹腔粘连的效果。 方法 建立大鼠术后肠粘连模型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对照组 )、透明质酸钠 (透明质酸钠组 )和不同剂量的TGF β多抗 (抗TGF β组 ) ,术后 2 1d进行粘连评分 ,其中 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 3 ,1 0d处死 ,取粘连部位组织 ,用免疫组化法 ,测定TGF β的表达。 结果 术后 2 1d粘连评分 :抗TGF β组为 (2 .4± 0 .99)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0± 1 .2 5)和透明质酸钠组 (3 .4±1 .0 3) ;在不同TGF β多抗浓度中 50 μg组较经济有效 ;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TGF β的表达有时间依从性。术后 3d达高峰 ,这种表达可被TGF β多抗抑制。 结论 TGF β多抗在动物模型上可预防腹腔粘连的发生 ,其机制在于抑制了TGF 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导入肌腱细胞和损伤肌腱沉默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基因的作用及对Ⅰ、Ⅲ型胶原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针对鸡TGF β1基因的mRNA序列,合成4对miRNA TGF β1 DNA序列和一对不编码序列,分别插入至miRNA质粒载体中,获得5个miRNA TGF β1质粒载体,并分别命名为miRNA #1、#2、#3、#4和阴性对照.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并分析miRNA导入肌腱细胞后TGF β1、Ⅰ、Ⅲ型胶原和CTGF基因表达变化.在转基因治疗肌腱1周和6周后,检测TGF β1、Ⅰ、Ⅲ型胶原和CTGF基因在体内损伤肌腱中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细胞组相比,实时PCR结果分析显示:miRNA #1和#2质粒载体治疗的细胞组TGF β1基因表达分别下降了68%和43%;在miRNA #1治疗的细胞组,Ⅲ型胶原和CTGF基因表达分别下降70%和68%.使用miRNA #1干扰质粒转基因至体内损伤肌腱结果显示:术后1周,TGF β1基因表达下降67%,而Ⅰ、Ⅲ型胶原和CTGF基因表达未变化;术后6周,TGF β1和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分别下降56%和58%.结论 miRNA导入肌腱细胞后TGF β1、Ⅲ型胶原和CTGF基因表达显著下降.导入miRNA至活体损伤肌腱后1周,TGF β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术后6周,TGF β1和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体外成骨细胞中的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bFGF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bFGF(5~ 50 μg/L)进行处理 ,利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在细胞中mRNA的表达。结果 依bFGF浓度的增加成骨细胞内TGF β1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 1 .5、1 .6、1 .9和 2 .0倍 ;bFGFmRNA表达则分别是对照组的 1 .2 8、1 .37、1 .40和 1 .51倍。bFGF组中 ,TGF β1和bFGF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外源性bFGF可以对成骨细胞自分泌bGFG产生影响 ,还能够促进TGF β1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同种胰岛移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对大鼠同种胰岛移植物体内外的内分泌功能及存活的影响。方法 构建TGF β1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TGF ,并将其转染纯化后的Wistar大鼠胰岛 ,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TGF β1和大鼠胰岛素 (Ins1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胰岛中的表达 ,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体外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 ;链脲霉素 (STZ) 60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制作SD大鼠模型 ,分别将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Wistar胰岛移植到受体SD大鼠的肾包囊下 ,观察其在体内逆转糖尿病的作用以及作用时间的长短 ,并检测受体大鼠的糖耐量。结果 实验组胰岛有TGF β1和Ins1的表达 ,而对照组仅有Ins1的表达 ;实验组体外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在基础相和刺激相分别为 (3 .86± 1 .2 4 ) μg/L和 (8.43± 1 .59) μg/L ,对照组体外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在基础相和刺激相分别为 (4.1 3± 1 .45) μg/L和 (8.95± 1 .74) μg/L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而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实验组平均正常血糖维持时间 (2 6 .8± 2 .9)d比对照组的 (1 3 .2± 4 .5)d显著延长。对照组糖耐量曲线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TGF β1对胰岛移植物的内分泌功能无损害作用 ,但是可以延长胰岛移植物体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深Ⅱ度烫伤大鼠上皮组织修复过程中皮下脂肪组织内脂肪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2、3亚型的表达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方法 将 3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n =6)和单纯烫伤组 (B组 ,n =3 0 )。利用大鼠 5 %深Ⅱ度烫伤模型 ,于伤后 1、3、7、14和2 1d采取全层创面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真皮下脂肪细胞TGF β1、2、3的表达 ,并以病理学染色观察肉芽组织的形成及创面的收缩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内脂肪细胞中均有TGF β1、2、3的表达。单纯烫伤创面愈合的过程中 ,伤后 1d ,脂肪组织内脂肪细胞膜表面TGF β1表达较弱 ,但TGF β2、3的表达较强 ,伤后 3d ,脂肪细胞TGF β1表达有所增强 ,TGF β2、3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此时创面深层脂肪组织内有新的微小血管形成。至 14d ,创面收缩 ,脂肪组织TGF β1表达维持在较高水平 ,TGF β2、3的表达也较高。真皮浅层大量的微小血管形成 ,密度明显增强。 2 1d创面完全愈合 ,在新愈合组织内有一定量的血管形成 ,TGF β各亚型的表达有所减弱 ,但TGF β2、3的表达仍强于TGF β1。 结论 组织修复过程中 ,脂肪细胞释放的TGF β可能有助于肉芽组织充填和微小血管网的形成 ,在创面愈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10对与枯否细胞 (KC)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 (HSC)表达转移生长因子 (TGF) β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的KC ,建立HSC与KC的共培养系统 ,分为 4组 :1组为HSC单独培养组 ;2组为HSC与KC共培养组 ,不加IL 10 ;3组为HSC与KC共培养组 ,加入 1.5 μg/LIL 10 ;4组为HSC与KC共培养组 ,加入 15 .0μg/LIL 10。培养 48h后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 β和PDGF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GF β和PD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KC能促进HSC表达TGF β和PDGF ;IL 10能抑制与KC共培养的HSC的TGF β和PDGF的表达。 结论 IL 10能通过KC对HSC的生物学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孕激素对正常成人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TGF β2表达的调节作用 ,探讨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OP)的作用机制。方法 鉴定成人成骨细胞 (hOB) ,测定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骨钙素分泌 ,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进行Ⅰ型胶原染色。hOB用孕酮干预。Northern杂交、ELISA分别检测hOBTGF β1、TGF β2mRNA和蛋白质分泌。结果 观察到hOB分泌的ALP活性为 (74 3± 4 7)mU/mg蛋白 ,培养上清液骨钙素含量为 (3 84± 0 3 9)ng/ml蛋白 ,Ⅰ型胶原染色呈红色。观察到孕酮增强hOBTGF β1、TGF β2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 (P <0 0 0 1) ;10 -9mol/L孕酮诱导 12~ 2 4h促进TGF β1、TGF β2mRNA表达 ,呈时间依从性。孕酮促进hOBTGF β1、TGF β2蛋白质分泌呈剂量依赖性 (P <0 0 0 1) ;10 -9mol/L孕酮诱导 12~ 2 4h促进TGF β1、TGF β2蛋白质分泌 ,呈时间依从性。结论 孕激素可能通过诱导成骨细胞TGF β1、TGF β2表达 ,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 ,增强成骨功能及骨基质合成 ,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瘤小鼠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局部(靶区及边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和TGF α等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HIFU治疗对局部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B16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实验分3组,即HIFU组、手术组和假照组。于治疗后第3天取各组靶区肿瘤组织(手术组除外)及边缘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bFGF、TGF β1、TGF α的表达。结果 假照组靶区肿瘤组织VEGF、bFGF、TGF β1、TGF 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 .0 %、5 0 .0 %、65 .0 %、80 .0 % ,而HIFU组为阴性表达;假照组边缘皮肤组织为阴性表达,而手术组及HIFU组边缘皮肤组织的上述4种血管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 0 %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HIFU治疗能够破坏VEGF、bFGF、TGF β1、TGF α等血管生长因子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HIFU治疗也可以使靶区边缘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TGF βRⅠ)在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动态表达以及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48只Wistar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8d收获静脉。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内膜和血管壁厚度。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TGF β1及TGF βRⅠ的蛋白表达, RT PCR检测两者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第7天内膜明显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第14天内膜增厚达到高峰。TGF β1蛋白表达在第3天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TGF βRⅠ蛋白表达于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第14天达到高峰。两者的mRNA的变化趋势与Westernblot结果相似。结论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过度表达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关系密切,TGF β1可能成为防治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受体在自体血管移植后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们通过建立自体血管移植动物模型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转化生长因子 β受体 1 (TGF βR1 )及TGF β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参与内膜增生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 .试剂 :TGF β1和TGF βR1多克隆抗体 (SantaCruz生物技术公司 ) ,即用型SP试剂盒 (90 0 2 ) (Zymed公司 ) ,原位杂交TGF β1cDNA探针 (北京大学分子病理中心 ) ,探针Dig标记及检测试剂盒(BoehringerMennheim公司 )。2 .方法 :Wistar大鼠 2 4 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2 0 0± 30 )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大鼠小肠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试验分 3组。Ⅰ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Ⅱ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环孢素A(CsA) ;Ⅲ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术后 3、5、7d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TGF -β1mRNA。结果 病理改变 :Ⅰ组术后 3d出现排斥反应 ,7d最重 ;Ⅱ组术后 7d部分出现轻度排斥反应 ;Ⅲ组术后 5d出现轻度排斥反应 ,术后 7d中度排斥反应。Ⅰ组IFN -γ、IL -2mRNA术后明显增高 ;Ⅱ组术后略升高 ,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1) ;Ⅲ组IFN -γ、IL -2mRNA术后升高 ,较Ⅰ组升高程度低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Ⅰ组TGF -β1mRNA术后增高 ,Ⅱ组术后增高大于Ⅰ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TGF -β1可抑制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β1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 β1)对兔耳皮肤瘢痕组织酪氨酸激酶 (proteintyrosinekinase,PTK)活性的影响 ,探讨受体PTK在TGF β1刺激瘢痕增生中的信号作用。方法 在兔耳腹侧伤口外用或瘢痕内注射TGF β1(5 μg/L) ,观察瘢痕变化。用3 2 P掺入法测定伤口伤前皮肤、上皮化及其后 14、30、4 5、6 0d非增生性瘢痕组织的PTK活性。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的PTK活性 [(4.4 0± 1.31)~ (4.91± 1.32 ) pmol·min-1·mg-1]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2 .87± 0 .96 ) pmol.min-1·mg-1](P <0 .0 0 1或 0 .0 1) ,而非增生性瘢痕仅在上皮化时 [(2 .81± 0 .87) pmol·min-1·mg-1]高于伤前 [(4.35± 1.2 6 )pmol·min-1·mg-1](P <0 .0 1) ,上皮化后 ,增生性瘢痕的PTK活性均高于非增生性瘢痕 (P <0 .0 0 1或 0 .0 1)。上皮化前后使用TGF β1不改变PTK活性 (P >0 .0 5 ) ,但显著刺激瘢痕增生 (P <0 .0 5或 0 .0 1)。结论 TGF β1没有改变PTK活性 ,提示TGF β1不经活化PTK刺激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在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小管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分别检测了第 0、3、6、9、1 2天UUO大鼠肾脏小管间质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HGF的表达以及小管细胞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情况。噻唑蓝 (MTT)法检测重组HGF(rHGF)对培养的小管上皮细胞促增殖作用。结果 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 ,UUO大鼠肾脏α SMA、TGF β1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 ,HGF与PCNA蛋白的表达在第 6天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且它们之间呈正相关 (r =0 .870 5 ,P <0 .0 1 ) ,而细胞凋亡数随着时间的延长也逐渐增多。rHGF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结论 HGF具有促进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同时它可能具有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1,IGFBP-rP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onst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抗IGFBP-rP1抗体对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产生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组、不同浓度的抗IGFBP-rP1抗体处理组,处理因素作用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IGFBP-rP1在HSC-T6中的表达,ELISA检测Ⅰ型胶原的含量并进行IGFBP-rP1与Ⅰ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GFβ1各处理组IGFBP-rP1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抗IGFBP-rP1抗体可以拮抗TGFβ1诱导的HSC-T6产生的过多Ⅰ型胶原.IGFBP-rP1与Ⅰ型胶原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 IGFBP-rP1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且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诱导大鼠正常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表型转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TGF-β1(0、0.5、1、2、5、10 ng/ml)刺激NRK-49F细胞,分别应用MTT比色法、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刺激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Ⅰ型、Ⅲ型前胶原mRAN的表达、细胞表型标志物α-SMA mRNA及蛋白质表达、CTGF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 ng/ml浓度以上TGF-β1能显著促进NRK-49F细胞增殖,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肌成纤维细胞表型标志α-SMA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显著上调CTGF 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以上效应均呈浓度依赖性.同时CTGF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与细胞表型转化的程度相一致.结论 TGF β1能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并促进了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该效应与TGF β1显著上调CTGF的基因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16.
胎儿和少儿皮肤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β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 ,TGF β3及其Ⅰ 型和Ⅱ 型受体 (TBRⅠ ,TBRⅡ )在胎儿和少儿皮肤中表达的特征。方法 提取 18例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 6例少儿皮肤的总RNA后 ,分离mRNA ,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这 4种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 ,TGF β1,TBRⅠ和TBRⅡ基因表达较弱 ,随着胎龄的增加 ,这 3种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在少儿皮肤内 ,这 3种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妊娠早期皮肤的 1.3 ,1.3和 1.2倍 ,基因表达显著升高 (P <0 .0 5 )。在早期胚胎的皮肤中 ,TGF β3基因表达较强 ,而在少儿皮肤内 ,该基因表达低下。结论 在早期胚胎皮肤中 ,TGF β1,TBRⅠ和TBRⅡ基因低表达 ,TGF β3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 (MΦ)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胆道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 ,探讨其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管损伤修复模型 ,术后分为 1周组、3周组、3个月组、6个月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 (SP)法对MΦ、TGF β1在各组中的表达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MΦ 1周时表达 ,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3周~ 6个月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GF β1愈合过程中持续表达较强 ,各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MΦ主要表达于粘膜固有层 ;TGF 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Φ及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MΦ、TGF β1高表达是造成胆道愈合过程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合成和基因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 β1(TFG - β1)表达分布规律及其细胞来源。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16例胎儿期、8例生长期、12例成熟退变期和 2 7例突出椎间盘中TGF - β1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结果胎儿椎间盘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出现阳性免疫染色 ,并对TGF - β1mRNA呈强表达 ,阳性率为94 .3% (15 / 16 ) ;生长期椎间盘中软骨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7.5 % (7/ 8) ,与胎儿期相比差别不显著 (P >0 .0 5 ) ,表达量低于胎儿期 (P <0 .0 5 ) ;成熟退变期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组织中软骨样细胞、巨噬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37.4 % (10 / 2 7) ,低于胎儿期阳性率 (P <0 .0 5 )。结论 胎儿期、生长期和破裂型突出椎间盘组织可产生内源性TGF - β1,提示TGF - β1可能是腰椎间盘发育、生长和退变过程中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反义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反义TGF β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MG 63后 ,以G418(4 0 0mg/L)筛选 14d ,获得转染细胞系。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明胶酶A(MMP 2 )表达 ,并观察转染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数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结果 与MG 63和空载体转染细胞MG pcDNA3相比 ,反义基因转染细胞MG TGF β1(-)的G0 /G1期细胞从 5 6.2 %和 60 .1%增至 71.6% ,S期细胞从 19.1%和 17.8%降至 12 .9% ,MMP 2mRNA表达明显减少。MG TGF β1( )的软琼脂克隆形成数从 48.6± 8.1和45 .2± 4.7减至 2 8.2± 5 .6,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的体积 (83 .4± 2 7.4)mm3 也明显小于MG 63组(191.3± 2 1.5 )mm3 和MG pcDNA3组 (2 0 4.2± 3 0 .7)mm3 。结论 反义TGF β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致康胶囊改善大鼠伤口愈合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 2 0只雄性SD大鼠 ,在每个大鼠背部用外科方法剪去 2块 1.8cm× 1.8cm的全层皮肤 ,造成两个全皮层开放伤口。将每一只大鼠的两个伤口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伤口 (伤口总例数 =2 0个 )、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 (伤口总例数 =2 0个 )。术后连续 14d在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局部应用两粒去掉胶囊壳的致康胶囊粉剂 (80 0mg/伤口 )换药 ,在正常对照组伤口只进行常规换药。伤后 5、7、10、14d测定伤口愈合指数 ,伤后 5、7、10d检测伤口组织中TGF β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伤后 5、7、10、14d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愈合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口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伤后 5、7d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组织中TGF βmRNA水平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口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伤后 10d两组间TGF βmRNA水平量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致康胶囊促大鼠伤口愈合与其增强伤口组织TGF β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