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39例食管原发性腺癌中的20例粘液表皮样癌进行4种粘液组织化学、4种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观察,以探讨食管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起源及其生物学特征,认为:粘液表皮样癌可能是食管固有腺的腺导管上皮和腺泡细胞同时发生癌变而成;并指出它是一种分化低、预后差的原发性食管腺癌类型。  相似文献   

2.
食管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肿瘤。可能发生于食管粘液腺,很易与粘液表皮样癌混淆。腺鳞癌组织中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浸润成份,但并不紧密相混;而粘液表皮样癌系鳞癌的癌巢中存在粘液分泌细胞。腺鳞癌主要发生在胃,但可以就近扩展到下段食管。当腺癌组织中出现成熟的鳞状上皮时,便称为腺棘皮癌。食管原发性绒毛膜腺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癌。它可能是一种腺癌成分的变异巨细胞。它能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燕麦细胞癌:食管燕麦细胞癌属于少见的癌,英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较少见,1975~1994年我院共收治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后仅1例生存超过3年,预后较食管鳞癌差。食管腺癌的组织来源有四种:食管腺体、异位胃粘膜、食管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或Barrett食管,其中以来自Barrett食管恶变者占大多数。其病理组织学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腺棘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最终诊断须靠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多药耐药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3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其中高分化组21例、低分化组各15例)以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DR1/P-gp的表达。结果MDR1/P-gp在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阳性部位主要见于细胞膜。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和正常涎腺组织MDR1/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17/21)、73.3%(11/15)和26.7%(4/15),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DR1/P-gp是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产生的重要细胞机制,检测MDR1/P-gp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何松  韩枋 《肿瘤防治研究》1996,23(5):286-288
本文讨论了18例膀胱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6伊1,转移性癌2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5~71岁,平均54岁。临床症状除排粘液尿而提示粘液腺癌外,其余症状无特异性。16伊1原发性膀胱腺癌中6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另10创作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33%。组织形态31.单纯型14例(管状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4例,粘液腺癌2例);2.混合型4例(均为腺癌和移行细胞癌混合)。随访结果发现混合型预后较好,而单纯型预后较差。粘液组织化学染色证明,膀胱腺癌多含唾液酸粘液,而少含中性粘液。研究结果还提示CEA免疫组化染色对估计膀胱腺癌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食管腺癌——附外科治疗2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原发性食管腺癌27例,占同期食管癌的1.1%(27/2456)。27例全部施行了手术切除,术后一、二、三、四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8/27)、34.6%(9/26)、19.0(4/21)和7.7%(1/13),无五年生存者。疗效较食管鳞癌显著为未食管腺癌组织来源有三种:食管本身腺体、食管的异位胃粘膜、Barrett食管。组织学分四种类型:单纯性腺癌、腺鳞癌、表皮粘液样癌和囊性腺样癌,其中以单纯性腺癌和腺鳞病占绝大多数(26/27)。食管腺癌的诊断须有病理检查证实。早期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肉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肉瘤的组织发生学。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20例食管癌肉瘤的石蜡切片中Keratin,EMA,Vimentin,Actin,Desmin,Myoglobin,NSE,S-100,MAC 387,α1-ACT和Lysozyme12种标记。结果 癌肉瘤中的癌成份上皮性标记均为阳性。16例鳞癌Keratin+++,2例腺样衰性癌Keratin++,EMA++;1例粘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8.
本分类较武汉医学院及世界卫生组织(1977)分类更详尽,重点增添食管雀麦细胞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将文献所报道的少见肿瘤皆列入,如基底细胞癌、疣状癌、粘液表皮样癌、原发性腺样囊腺癌、原发性类癌、梭形细胞癌、帕哲氏病、原发性髓外浆细胞瘤、转移性癌或肉瘤及其他,对其诊断标准亦扼要说明.有利临床及病理医师对食管恶性肿瘤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腺癌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陆林  陈镆铘 《癌症》2000,19(2):134-13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腺癌产生粘液物质的类型、性质及分布。方法:收集22例原发性肺腺癌进行五种粘液组化染色,ABpH2.5,ABpH1.0,HID-ABpH2.5,ABpH2.5-PAS,PAS-D。结果:22例均见粘液细胞型粘液,21例邮被膜型粘液(两者主要为唾液酸粘液),10例见到腺腔型粘液(硫酸粘液为主)。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粘液可共存于同一肺腺癌中。结论:被膜型粘肺腺癌一种独立类型粘液,与粘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涎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涎腺癌(10例恶性混合瘤;20例腺样囊性癌;32例粘液表皮样癌)中PCNA表达情况.结果PCNA在不同类型的涎腺癌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PCNA阳性程度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行为(复发、转移)明显相关.结论涎腺癌中PCNA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有关;PCNA指数可作为粘液表皮样癌病理分级的重要参数;PCNA高表达可能是涎腺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鼻咽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e JH  Zong YS  Luo RZ  Liang XM  Wu QL  Liang YJ 《癌症》2003,22(7):753-757
背景与目的:鼻咽原发性腺癌非常少见,少有大宗病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4年鼻咽部癌活检资料;收集有较详细临床资料及蜡块保存较好的鼻咽部原发性腺癌标本39例,进行HE、PAS及Alcian蓝染色,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收集177例鼻咽癌(WHO所定义的鼻咽癌,包括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非角化性癌)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结果:(1)24年间鼻咽部癌活检病例共31791例,其中鼻咽腺癌153例,占0.48%。(2)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46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343.5%(17/39)的鼻咽原发性腺癌为女性。(4)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中,就诊时局部病变超出鼻咽腔(T3)或/和侵犯破坏颅骨或/和颅神经(T4)者占60.53%,但颈淋巴结肿大者仅7例(占17.95%,7/39),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76.84%,136/17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中有普通型腺癌16例和涎腺型腺癌23例,前者包括低度恶性者9例和高度恶性者7例,后者包括腺样囊性癌17例,粘液表皮样癌6例。(6)其中7例普通型腺癌(包括所有5例乳头状腺癌)见到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表面上皮直接过渡;4例粘液表皮样癌见到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表面鳞化上皮直接过渡;2例腺样囊性癌见癌旁的小涎腺导管上皮增生、  相似文献   

12.
食管粘液表皮样癌1例瞿峰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务局总医院病理科(邯郸市056200)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原发于食管则罕见。我院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71岁。主因进行性下咽困难2个月,胸片示:左侧胸膜广泛性肥厚钙化。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13.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是肺部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因其为占位性病变 ,容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其他疾病 ;同时因其粘液细胞成分和表皮样细胞成分的比例不同 ,其恶性度也不一样 ,容易被病理医师误诊并导致临床误治。本文从临床病理角度报道 10例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 ,以期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 1975年~ 2 0 0 0年间手术切除的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 10例。1.2 方法 回顾性复习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光镜观察病理形态 ,并作AB和PAS染色。参照 1991年WHO关于涎腺肿瘤的分类 ,根据粘液细胞、表皮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71年至1990年间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包括类癌、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30岁以下肺癌。上海胸科医院自1957年11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5272例。除外支气管类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肉瘤,30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部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喉部黏液表皮样癌进行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镜检肿瘤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示:CEA(+),EMA(+),CK5/6(+),CK8(+).结论:喉部黏液表皮样癌较为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与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41例例腮腺癌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其中粘液表皮样癌60.9%,腺泡细胞癌14.6%,腺样囊性癌9.7%,腺癌48%,乳头状囊腺癌7.3%.根据上述结果,对有关腮腺癌早期诊断的诸多因素予以探讨,并提出避免或减少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41例腮腺癌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其中粘液表皮样癌60.9%,腺泡细胞癌14.6%,腺样囊性癌9.7%,腺癌48%,乳头状囊腺癌7.3%。根据上述结果,对有关腮腺癌早期诊断的诸多因素予以探讨,并提出避免或减少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报告原发性食管腺癌手术后存活10年以上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8岁。6例均为食管中段癌。手术切除后行食管胃颈部吻合1例,主动脉弓上吻合5例,1例并发颈部吻合口痊。本组病例均为左进胸手术切除。病理为腺样囊性癌1例,腺鳞癌4例,腺棘癌1例。按国际食管癌TNM分期:Ⅱ期5例,Ⅲ期1例。随访至1993年底,1例已生存16年6月余,仍参加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30年 Kramer 从支气管癌中分离出另一组肿瘤,称为支气管腺瘤。现已将支气管腺瘤分为类癌、圆柱瘤(腺样囊腺癌)和粘液表皮样瘤等三型,发生率分别占83%(74~90%)、12%(8~21%)和6%(3~9%)。由于这三型肿瘤的组织学表现多种多样,以致某些学者认为其并非一种独特的肿瘤。作者对1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瘤和12例类癌的酶活性和血清素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由上表可以看出,粘液表皮样瘤的 M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