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脑钠肽对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5月诊断为婴幼儿肺炎患者180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组(普通组)125例,婴幼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IRS组)35例,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组(心衰组)20例。患儿入院后6h内给予空腹抽取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与血清钠尿肽(BNP)。比较3组患儿血清中FABP、BNP水平差异。绘制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血清钠尿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对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患者诊断预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确定最佳预测阈值。结果:普通组、SIRS组与心衰组患者血清FABP水平[(8.36±1.94)ng/ml比(11.65±1.57)ng/ml比(20.96±3.68)ng/ml,F=2.894],BNP[(21.47±5.70)ng/L比(40.63±6.19)ng/L比(89.46±8.03)ng/L,F=3.903]水平逐渐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6.83ng/ml为截断值,预测心衰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1.83%、72.90%,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I=(13.80~19.05),P0.05]。以血清钠尿肽BNP=59.03ng/L为截断值,预测心衰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42%、87.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41.93~90.46),P0.05]。结论: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脑钠肽水平与婴幼儿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重视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脑钠肽水平变化有助于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2.
徐苹  王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76-117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样样本数为122例,其中35例(重症肺炎组)来自小儿重症监护病房,42例(轻症肺炎组)来自呼吸内科病区,45例(健康对照组)为入托儿所体检幼儿;检测所有样本血清PCT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PCT水平为(23.60±6.32)ng/ml,轻症肺炎组为(1.61±0.51)ng/ml,健康对照组为(0.87±0.32)ng/ml。重症肺炎组PCT水平显著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轻症肺炎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PCT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24-102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在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97例,其中轻症支气管肺炎患儿58例(轻症组),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39例(重症组),选取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CRP、心肌酶谱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重症组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CRP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2.50±5.51)mg/dL和(390.81±37.63)×109/L,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谱、CRP和血小板计数在支气管肺炎诊断中有辅助诊断价值,特别是在轻重症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153例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龄阶段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53名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婴幼儿期组(1个月~3岁)52例,学龄前期组(3~7岁)57例,学龄期组(7~14岁)44例,对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发病季节以春夏为主,呈夏高冬低趋势,分别为夏季66例(43.2%),秋季32例(20.9%),春季43例(28.1%),冬季12例(7.8%)。在疾病谱分布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共62例(40.5%);婴幼儿期组疾病更具有多样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亦高发,少数患儿仅仅表现为腮腺肿大。临床表现中,婴幼儿组患儿咳嗽25例(48.1%)、皮疹14例(26.9%),较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患儿高;学龄前期组淋巴结肿大36例(63.2%),学龄期组淋巴结肿大26例(59.1%),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无热有18例(72.0%),较其他2组高,高热有7例(16.7%),较其他2组低。实验室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3例,婴幼儿组ALT升高程度较学龄期组低(P<0.05)。  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EBV感染后在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各有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疾病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期预测婴幼儿肺炎是否有心肌细胞损害,为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53例0~3岁婴幼儿,包括5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104例普通肺炎患儿、99例0~3岁重症肺炎患儿,采用ELISA测定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cT nI为(0.08±0.11)ng/m L、普通婴幼儿肺炎组cT nI为(0.11±0.22)ng/m L、重症肺炎组cT nI为(0.33±0.63)ng/m L,经t检验,对照组与普通婴幼儿肺炎组t值为0.398,P>0.5;对照组及普通婴幼儿肺炎组分别与重症肺炎组比较,t值分别为2.002、2.292,P<0.05。结论普通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不一定存在心肌细胞损害,而重症肺炎患儿在没有出现相应的心脏方面的临床症状前,心肌细胞有可能已经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膜联蛋白A2(ANXA2)水平对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诊治肺癌患者40例(观察组),以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ANXA2水平,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以及远处组织转移情况等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ANXA2分别为(34.2±11.2)ng/ml和(16.6±4.4)ng/ml(t=2.652,P=0.006),支气管灌洗液ANXA2分别为(79.4±21.3)ng/ml和(26.8±7.1)ng/ml(t=2.263,P=0.015),观察组患者支气管灌洗液ANXA2浓度高于血清浓度[(79.4±21.3)ng/ml vs.(34.2±11.2)ng/ml,t=2.228,P=0.017]。TNM分期Ⅰ~Ⅱ期患者血清ANXA2低于Ⅲ~Ⅳ期[(27.7±10.1)ng/ml vs.(36.2±8.7)ng/ml,t=2.343,P=0.013],Ⅰ~Ⅱ期支气管灌洗液低于Ⅲ~Ⅳ期[(61.0±15.5)ng/ml vs.(77.1±12.8)ng/ml,t=2.508,P=0.009];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ANXA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7.9±12.7)ng/ml vs.(31.5±9.3)ng/ml,t=2.178,P=0.01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支气管灌洗液ANXA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87.2±15.1)ng/ml vs.(56.7±12.3)ng/ml,t=2.066,P=0.024];有远处转移患者血清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37.0±9.1)ng/ml vs.(26.2±10.2)ng/ml,t=2.578,P=0.007],有远处转移患者支气管灌洗液ANXA2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84.6±16.8)ng/ml vs.(64.1±10.1)ng/ml,t=1.954,P=0.030]。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ANXA2水平与肺癌呈正相关(r=0.713、0.853,P均<0.05)。血清ANXA2诊断肺癌的AUC为0.734,cut-off值为42.6 ng/ml;而支气管灌洗液ANXA2水平诊断肺癌的AUC为0.812,cut-off值为79.0 ng/ml。结论肺癌患者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ANXA2水平明显上升,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选择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其中轻症支气管肺炎80例(轻症肺炎组),重症支气管肺炎30例(重症肺炎组)。另选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及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重症肺炎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这些心肌酶指标均趋向正常水平。结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文玉 《海南医学》2010,21(6):90-9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在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患者病情轻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吸附试验测定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其中轻症52例,重症26例;轻症患儿在伴有呕吐后采集空腹静脉血2ml、重症患儿入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2ml送检。结果78例中有7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出现1—4项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呕吐越严重或重症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升高越明显。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心肌受病毒、细菌、机械损伤等因素的作用而受损时,血清中的AST、CK—MB、CK、LDH、aHBDH可以升高,且与受损程度成正比,可直接反应心肌的损害程度;支气管肺炎患儿呕吐越严重或重症患者,其血清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婴幼儿肺炎心肌酶变化的规律。方法89例婴幼儿肺炎根据年龄分为3组,小龄婴儿组29例(<6个月)、大龄婴儿组32例(6~12个月)、幼儿组28例(>1~3岁);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肺炎组56例和重症肺炎组33例。检测89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不同年龄肺炎患儿血清CK-MB、LDH、CK、HB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的血清CK-MB 、CK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两组间LDH、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婴幼儿肺炎患儿心肌酶影响不大,但婴幼儿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改变,心肌酶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廖锋  曾霞  陈实 《海南医学》2013,24(8):1132-1133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气管肺炎患儿105例,其中轻症79例,重症26例,另选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羥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肌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可能存在心肌损害,对心肌酶谱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心肌损害在婴幼儿年龄上的差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对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43名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儿童进行统计分析,其中MPIgM(+)70例,MPIgM(-)70例。并按年龄段分组如下:婴儿期(1~12个月):共29例,MgIgM(+)12例,MgIgM(-)17例;幼儿期(13~36个月):共53例,MgIgM(+)26例,M gIgM(-)27例;学龄前期(37月~6岁):共36例,M gIgM(+)20例,M gIgM(-)16例;学龄期(6~12岁):共25例,MgIgM(+)12例,MgIgM(-)13例。结果 MPP患儿血清CK-MB水平高于非MPP患儿(32.5(15.5)μ/L-1 vs 30(7)μ/L-1,Z=2.225,P=0.028);其中13~36个月组(37(17)μ/L-1vs 30(6)μ/L-1,Z=2.226,P=0.02)和6~12岁组(41(21)μ/L-1 vs 30(5)μ/L-1,Z=2.047,P=0.041)这两个年龄段中,MPP所引起的心肌损害程度要比非MPP引起的心肌损害程度严重(P均〈0.05)。结论 13~36个月和6~12岁两组年龄段中,MPP引起心肌损害程度严重,提示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于支原体感染存在不同的免疫应答,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探讨患儿心脏损害情况,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本地区2013年1月2014年5月因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资料,回顾分析其变化的临床特点。结果:选取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其中合并手足口病的25例(A组),支气管肺炎25例(B组),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辅助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异常未见明显差别(P>0.05)。根据EV71 Ig M阳性分为EV71阳性组(C组)12例和EV71阴性组(D组)13例,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异常未见明显差别(P>0.05)。同时根据年龄将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婴幼儿组(E组)21例和学龄前儿童组(F组)4例,两组患儿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酶谱表达未见明显差别(P>0.05),心电图异常均出现在婴幼儿组。结论:心肌损害不是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特异性表现,但是其发生率仍然较高,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关注。对于婴幼儿患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心电图应该作为常规检查,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心肌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TNF-α、IL-6变化与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冠状动脉损伤(CALs)及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对23例KD患儿、1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TNF-α、IL-6、心肌酶及cTn-I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及心功能情况,分析其差异.结果 ①KD组急...  相似文献   

14.
傅霞 《海南医学》2014,(12):1753-175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比较三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婴幼儿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咳嗽、咳痰以及喘息为主,分别占80.56%和52.78%,69.44%的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肺外表现以胃肠道表现较为多见,发生率为36.11%,77.28%的患儿胸片提示出现支气管肺炎;学龄儿童组76.92%的患儿可出现体温>39℃的表现,仅有28.57%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症状,5.49%的患儿出现喘息,20.88%的患儿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肺外表现以皮损较为常见,发生率为13.19%,而胃肠道表现不甚明显,发生率仅为7.69%,仅有25.27%的患儿胸部X线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学龄前儿童组的临床特征介于婴幼儿组与学龄儿童组之间。三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CRP水平等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MP感染患儿中有44例出现单份血清MP-IgM≥1:80,以学龄前儿童出现最多,24例,占32%;128例出现双份血清MP-IgM阴性转阳性,婴幼儿组出现28例,占77.78%;30例出现MP-IgM增高至少4倍情况,以学龄儿童出现最多,20例,占21.98%。结论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主要可能是由于肺部损伤机制的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血清癌胚抗原(CEA)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7月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93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肺炎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78例)、病毒性肺炎组(53例)、支原体肺炎组(62例)],选择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幼儿园入园体检的健康幼儿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偶联吸附免疫分析法对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的婴幼儿肺炎患儿及正常幼儿进行血清CEA、CYFRA21-1、TSGF检测,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肺炎中的作用.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EA[(5.51±2.13)、(4.05±1.75)、(6.69±2.91)ng/mL]、CYFRA21-1 [(9.41 ±4.95)、(6.33±2.49)、(5.74±1.13)ng/mL]、TSGF[(67.48±14.49)、(88.46±21.36)、(74.52±19.37)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A:(0.7 1±0.04)ng/mL;CYFRA21-1:(0.81±0.07)ng/mL;TSGF:(13.41±4.7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EA含量最高,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YFRA21-1含量最高,病毒性肺炎组血清TSGF含量最高.在支原体肺炎组中,CEA阳性检出率(91.94%)较高,CYFRA21-1在细菌性肺炎组阳性检出率(97.44%)最高,病毒性肺炎组中TSGF阳性检出率(96.23%)最高.三者联合检测后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升高,与单检CEA和单检CYFRA2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EA、CYFRA21-1、TSGF检测可以作为肺炎初步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长振  饶菁菁  黄永国  王蓉  孙红  艾洪武 《广东医学》2012,33(11):1571-1573
目的探讨军团菌肺炎患儿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确诊为军团菌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SF水平,并与同期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肿瘤住院患儿比较治疗前后SF水平。结果军团菌肺炎组治疗前SF水平为(1 589.2±254.8)ng/mL,其与肿瘤组[(867.9±62.7)ng/m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SF水平为正常水平,支原体肺炎组有部分患儿呈轻度升高。军团菌肺炎组经治疗后患儿SF水平显著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个对照组SF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水平显著升高对军团菌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F水平高于正常值5~6倍时,军团菌肺炎的可能性较大。监测军团菌肺炎患儿治疗前后SF水平有助于病情判断,且对临床疗效有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佳  陈琪玮  曲华  任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48-1749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正常儿童锌水平进行对照,并将136例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补液纠酸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结果病例组补锌治疗前血清锌(53.90±10.31)μmol/L较健康组的(69.24±11.26)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64,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8例(41.18%),有效35例(51.47%),无效5例(7.35%),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显效18例(26.47%),有效28例(41.18%),无效22例(32.35%),总有效率67.6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锌(68.54±9.63)μmol/L较对照组的(51.45±9.12)μ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76,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血清锌水平较同龄健康儿童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充葡萄糖酸锌可减轻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2009年11月-2011年9月我院46例重症肺炎患者、40例轻症肺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其他项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PCT重症肺炎组(17.34±12.32)ng/ml,轻症肺炎组(9.34±3.34)ng/ml、对照组(0.23±0.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为(19.34±8.85)ng/ml,病毒性肺炎组(6.43±0.32)ng/ml、支原体肺炎组(5.34±0.16)ng/ml、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其他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虽高于对照组,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如PCT,而且PCT不受非感染因素的影响,能反映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成为区分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指标。结论血清PCT对重症肺炎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广州市部分社区2006年2月-2008年6月诊断为儿童特异性皮炎且符合入组标准的58例患儿随机分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组(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时间为8周.另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水平.结果 (1)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SCARED评分[(27.5±3.2)分和(28.1±2.6)分]、DSRSC评分[(18.2±3.4)分和(18.9±3.2)分]、EASI[(33.3±7.8)和(33.0±8.0)]、VAS[(7.3±1.3)分和(6.9±1.3)分]及血清NGF[(2 700±289)pg/ml和(2 643±292)pg/ml]、SP[(557±63)pg/ml和(553±58)pg/ml]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ARED和DSRSC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的划界分,血清NGF、S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102±53)pg/ml和(150±51)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8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SCARED评分[(17.9±2.8)分和(25.0±3.0)分]、DSRSC评分[(10.2±2.4)分和(15.3±2.3)分]、EASI[(10.2±4.0)和(22.9±8.7)]、VAS[(2.6±0.9)分和(4.3±1.0)分]及血清NGF[(962±227)pg/ml和(2 206±296)pg/ml]、SP[(239±41)pg/ml和(447±57)pg/ml]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干预组痊愈2例,显效24例,进步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5例,进步18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2,P<0.01).结论 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学龄期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焦虑/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喘憋性肺炎婴幼儿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A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A、D与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调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月~3岁符合喘憋性肺炎诊断标准的56名婴幼儿和50名匹配的健康婴幼儿,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