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该项目位于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由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溶剂化工厂投资建设,建设年产8000吨1,3-二氯丙烯、年产3.2万吨1,2-二氯丙烷、年产10000吨1,2,3-三氯丙烷建设项目。项目属于技改项目,主要利用工业用二氯丙烷(DD混剂)通过间歇、连续精馏得到产品1,3-二氯丙烯和1,2-二氯丙烷,利用粗三氯丙烷(环氧高沸)通过间歇、连续精  相似文献   

2.
沈阳化工学院科研人员以DD混剂(1,3-二氯丙烯和1,2-二氯丙烷的混合物)、丙烯酸、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利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制得丙烯酸-3-氯-2-丙烯酯。经正交试验验证纯度达97.1%。该酯属新型丙烯酸酯单体,目前国内开发的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环氧氯丙烷生产中的绿色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君  高灿柱 《山东化工》2003,32(2):30-32
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 ,对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评价 ,并对氯醇法生产的副产物D -D混剂进行了综合处理 ,利用其中的 1,3 -二氯丙烯和 1,2 -二氯丙烷生产出几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 ,既提高了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国内首套1.5万t/年DD混剂连续精馏装置,在中石化岳阳巴陵石化化工化纤有限公司建成开车。据悉,这套DD混剂分离提纯装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装置。 该装置首批生产的主打产品二氯丙烷、二氯丙烯等4种产品质量合格。这些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油漆、稀释剂、无苯香蕉水、油墨、胶黏剂、色染、土壤熏蒸剂以及杀线虫剂等,  相似文献   

5.
1,2-二氯丙烷在涂料和油墨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高温氯化制备环氧氯丙烷和环氧丙烷副产物(D-D混剂)经蒸馏制得1,2-二氯丙烷.其具有卤代烃属性,不易燃烧,毒性低于"三苯"溶剂,溶解力较强,可用作各类醇酸漆、丙烯酸漆、聚氨酯漆及聚酰氨油墨的溶剂、稀释剂,替代二氯甲烷生产脱漆剂.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本研究沿用了Mentzer等(1982)的静态平衡釜装置,对氧化丙烯-醋酸乙酯、氧化丙烯-叔丁醇、氧化丙烯-1,2二氯丙烷、二氯甲烷-乙醇、叔丁基甲醚-正已烷和叔丁基甲醚-苯等六对二元体系的相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方法选择无水乙醇溶剂作为提取剂,利用零顶空提取装置提取固废浸出液,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下内标法定量,分析固废浸出液中的顺(反)-1,3-二氯丙烯含量。结果表明:顺(反)-1,3-二氯丙烯的质量浓度在10~200μg/L范围下与其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出限分别为0.016μg/L,0.018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7%~123.0%、87.2%~125.1%,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23%~2.47%、0.19%~2.97%(n=6)。该法可实现检出限更低、准确度和精密度更高,经验证本方法也可适用于固废浸出液中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200t/a 1,2一二氯丙烷生产装置最近在南京钟燕化工公司正式建成投产。该装置采用丙烯与氯气在二氯丙烷中液相低温氯化工艺,产品为无色液体,凝固点为一100℃,沸点95~96℃,相对密度1.156(20/4℃),纯度达到98%以上,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1,2一二氯丙烷是一种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原料,油类及脂肪类的溶剂,洗涤剂、树脂和农药的原料。它经氨化可制得丙二胺。1,2-二氯丙烷生产线建成投产@江镇海  相似文献   

9.
α-氯丙酰氯系制备N,N-二乙基-2-(α-萘氧基)丙酰胺类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本专利介绍了以1,2-二氯丙烷为原料,用三步法制得α-氯丙酰氯的工艺路线。如果1,2-二氯丙烷较其它原料更能廉价得到,作为原料将是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前言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我们曾由丙烯合成1,2,3-三氯丙烯,本文是由2,3-二氯丙烯液相催化氯化合成三氯丙烯的研究小结。据文献报导,由2,3-二氯丙烯合成1,2,3-三氯丙烯有下述几种方法:低温氯化,醇碱消  相似文献   

11.
1,3-二乙酰氧基-2-乙酰氧基甲氧基丙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华 《化学试剂》2007,29(2):119-120
以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与浓盐酸反应制得1,3-二氯-2-丙醇,再在浓硫酸催化下与多聚甲醛缩合得1,3-二氯-2-丙醇的半缩甲醛,不经分离,直接用醋酐酰化得1,3-二氯-2-乙酰氧基甲氧基丙烷,后者与醋酸钠反应得标题化合物。以环氧氯丙烷计4步反应总收率为55.6%。  相似文献   

12.
α-氰基丙烯酸酯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应器中使用甲醛水溶液与氰乙酸酯在催化剂及多功能复合助剂作用下,生成氰基丙烯酸乙酯的预聚物并使其从反应体系分离,然后置于解聚器中,使用有机溶剂(例如: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1,3-二氯丙烷等)共沸脱水,脱溶剂,在高真空下解聚并精制,可获得质量好的α-氰基丙烯酸乙酯,其收率为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二胺为原料,与乙酸、二卤代烷经两步反应,合成出1,4-二乙酰基-1,4-二氮杂环庚烷。并通过IR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温度、物料配比、时间、溶剂体积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实验设计,最终确定合成1,4二乙酰基1,4二氮杂环庚烷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10h,n(N,N’-二乙酰乙二胺):n(1,3二氯丙烷)为1:1.35,反应温度为65℃,溶解0.1mol N,N’二乙酰乙二胺所需DMF为1 30mL,产品的收率最高为57%。  相似文献   

14.
1,2-丙二胺(DAP)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医药、染料、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以1,2-二氯丙烷(DCP)废液、氨为原料,合成1,2-丙二胺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考察各种影响因素对氨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反应的优化条件是:水为溶剂,氧化铜为催化剂、用量为1%(以1,2-二氯丙烷质量计),氨与1,2-二氯丙烷进料摩尔比为40∶1、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240min。1,2-丙二胺的收率可超过50%。  相似文献   

15.
由1,2-二氯丙烷合成1,2-丙二醇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由 1 ,2 -二氯丙烷合成 1 ,2 -丙二醇的方法 ,包括在弱碱水溶液中直接水解法和经与羧酸盐反应成酯、再水解法。  相似文献   

16.
孙全 《精细化工》2011,28(4):406-409
以甘油为原料,经过氯代、氧化、克莱门森还原、水解4步反应,最终合成1,3-丙二醇,并用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确定。从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溶剂等优化了反应条件。最优反应条件为:氯代反应:温度120℃;氧化反应:温度23~27℃,n(1,3-二氯-2-丙醇)∶n(重铬酸钠)=1.8∶1,反应溶剂用量:1 mL水溶解1.4 g 1,3-二氯-2-丙醇;克莱门森还原反应:n(1,3-二氯丙酮)∶n(锌)=1∶1.2,水作反应溶剂最佳,在该条件下,1,3-丙二醇总产率可达37.1%。  相似文献   

17.
对E-44环氧树脂,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E-44环氧树脂的混合物,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分别与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固化反应应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进行了研究。在E-44环氧树脂中加入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后,不但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稀释作用,降低了环氧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增加了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和固化反应速度,还提高了环氧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测定了反应热焓,计算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08 kJ/mol,39.50 kJ/mol,35.58 kJ/mol,相应的固化反应级数分别为0.86,0.84,0.83。  相似文献   

18.
The reaction of glyceryl esters with fatty acid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form an equilibrium mixture containing the 1,2-isomer as well as the 1,3-isomer previously reported (2). This procedure offers a method of synthesizing simple or mixed 1,2-diglycerides. *** DIRECT SUPPORT *** A03O2167 00003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oxidation/reduction regeneration treatments, with and without 1,2-dichloropropane present as a chlorinating agent, on the structure of Pt(3%)–Sn(4.5%)/Al2O3 catalysts have been correlated with selectivities for butane/H2 reactions. Particles of Pt0 fin Cl-free catalysts were partly covered by Sn0, but retained exposed ensembles of Pt atoms which were active for isomerisation, hydrogenolysis and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s, the latter becoming dominant at high reaction temperatures. Coking reduced Pt ensemble size and, hence, also favoured high selectivities for dehydrogenation as hydrogenolysis and isomerisation sites became poisoned. In contrast, the addition of 1,2-dichloropropane in an oxychlorination step before reduction promoted 1:1 Pt0–Sn0 alloy formation after reduc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Pt in alloy being enhanced by increasing 1,2-dichloropropane concentration and oxychlorination temperature. The alloy surfaces were inactive for isomerisation and hydrogenolysis reactions, giving dehydrogenation as the sole catalytic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