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评价。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5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对患者增生的甲状旁腺腺体于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治疗前后甲状旁腺腺体回声、体积和血供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TH浓度、甲状旁腺体积差异。结果治疗前,53例患者甲状旁腺体积为(5.28±0.84)cm^2,肿大的甲状旁腺均呈均匀低回声,血供丰富,血清PTH浓度为(1041.6±37.1)ngm;治疗后甲状旁腺体积为(3.93±0.67)c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旁腺回声多增强,血供减少,血清PTH浓度为(509.2±27.6)ng/L,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2,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显著,并能及时观察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吕金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07-420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即抽取健康者3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PTH水平。结果。肾功能失代偿组、肾功能衰竭组、尿毒症组血清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TH测定在慢性肾衰的诊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8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及8例稳定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稳定期组)和6例活动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活动期组)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 稳定期组血浆ET-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活动期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1与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19〈0.01或19〈0.05)。与补体C3、C4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19〈0.01或19〈0.05),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泼尼松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ET-1水平(19〈0.01)。结论 ET参与了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过程,动态观测血浆ET-1水平有助于判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尿NAG和LAP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组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活性,探讨尿NAG、LAP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21例糖尿病有肾损害组,采用速率法检测糖尿病患者尿NAG、LAP的活性。结果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肾损害组尿NAG、LAP的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高于糖尿病无肾损害组(P〈0.05)。结论检测尿NAG、LAP的活性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在糖尿病肾损害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测定64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IIRA)治疗前后血清Cystatin C、肌酐(Scr)、尿微量清蛋白(mAlb)、NAG,其中微量清蛋白尿期患者36例,临床蛋白尿期患者28例,在HITACHI706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终点比色法测定尿NAG,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mAlb,酶法测定血、尿肌酐。结果36例微量清蛋白尿期患者治疗6周后尿mAlb、血清Cystatin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降68.9%和22.0%,而Scr、尿N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临床蛋白尿期患者治疗后血清Cystatin C、Scr、尿mAlb、N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降25.6%、17.2%、40.7%和19.5%。血清Cystatin C与Scr的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7963,P〈0.01),尿NAG与Scr和血清Cystatin C的变化率不相关(r=0.3065,P〉0.05和r=0.2696,P〉0.05)。结论血清Cystatin C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治疗的一项肾功能监测指标;对临床蛋白尿期DN患者,用血清Cystatin C作为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的指标,比用Scr更加敏感,尿NAG可作为一项独立指标用于有尿NAG活性增高的DN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大剂量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ESRD合并中度或重度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骨化三醇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TH水平和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TH水平和血磷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和40%,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Hb和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b和H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ESRD合并SHPT可快速纠正患者的钙磷代谢失衡状态,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PTH水平,并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和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生存期〈1年组及〉3年组的各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生存期〈1年组的Hb、血清Alb的水平均低于生存期〉3年组(P〈0.05),而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生存期〉3年组(P〈0.05)。结论: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延长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予以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治疗,以血钙离子(Ca^2+),血磷离子(P^3+)及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治疗5个月,血Ca^2+从治疗前(1.78±0.60)mmol/L升至(2.25±0.23)mmol/L(P〈0.05),血P^3+从治疗前(1.96±0.12)mmol/L降至(1.46±0.09)mmol/L(P〈o.05),血PTH从治疗前(183.2±28.6)mmol/L降至(101.8±20.8)mmol/L(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使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获得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并观察其与多种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FGF-23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肌酐、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VitD]水平。结果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FGF-23、肌酐、磷和iPT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肾功能衰竭患者1,25-(OH)2VitD、血清钙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FGF-23与血清肌酐、磷、iVFH呈正相关(P均〈0.01),与1,25.(OH)2VitD呈负相关(P〈0.001),与血清钙无关(P均〉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FGF-23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是重要的钙、磷调节因子,此研究为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铁蛋白(SF)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特点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方法测定不同肾功能时期 SF、PTH 和β2-MG 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并将各期 SF、PTH 和β2-MG 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代偿组患者 SF、PTH 和β2-MG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失代偿组、肾功能衰竭组和尿毒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145例患者 PTH 与β2-MG 呈正相关(r=0.92,P <0.05),SF 与β2-MG 亦呈正相关(r=0.92,P <0.05)。结论检测血清 PTH、SF 及β2-MG 水平对了解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SLE泼尼松治疗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清  李艳  王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33-2635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长期泼尼松治疗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生育年龄女性,SLE组(A组)26例(肾功能正常),于泼尼松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骨密度,同时测定空腹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等生化指标。健康对照组(B组)20例。结果:(1)SLE组治疗前各部分骨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泼尼松治疗后3个月骨密度除桡骨远端外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时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下降(P〈0.01)。(2)患者治疗后3、6个月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变化,血PTH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血BGP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泼尼松治疗后桡骨远端骨密度较早发生改变,腰椎次之。(2)泼尼松治疗后血BGP下降、PTH上升,血BGP和PTH是反映继发性骨量减少的敏感性生化指标,较骨形态学改变早。  相似文献   

12.
肾动脉阻力指数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肾损害早期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根据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61例、肾储备能力下降期组57例和氮质血症期组50例。对照组51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肾动脉RI;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氮质血症期患者各级肾动脉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和肾贮备能力下降期组(P〈0.05);肾贮备能力下降期组肾段动脉和叶间动脉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肾主动脉RI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3级和高血压2级各级肾动脉RI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3级组的UA、Scr和C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2级组的UA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er和Cc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动脉RI可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肾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对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CRRT组22例,IHD组26例,监测治疗前后血电解质、BUN、SCr,记录治疗中低血压发生次数、出血次数。结果:治疗中CRRT组低血压发生次数少于IHD组(P〈0.05),治疗后BUN、SCr均低于IHD组(P〈0.05),但出血次数多于IHD组(P〈0.05)。两组虽死亡率相近,但CRRT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高于IHD组,CRRT组肾功能恢复时问短于IHD组(P〈0.05)。结论:CRRT血液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能改善多器官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肾功能不全高龄老人的临床特征。【方法】93例高龄老人CHF根据肾功能指标分为心衰组(A组)51例,心肾1组(B组)15例,心肾2组(C组)27例。对性别、年龄、主要伴发病、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治疗前后肌酐(Cr)、尿素氮(BUN)、脑利钠肽(BNP)、血色素(Hb)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B、c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A组(P〈O.001),C组2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A组(P〈O.05)。②B、C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P〈0.05);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01)。③治疗后B组Cr显著降低(P〈0.01),与A组接近,BNP仍较A组高(P〈0.05)。治疗后C组Cr、BUN增高(P〈O.01),治疗前后BNP均高于A组(P〈O.05),Hb均低于A组(P〈O.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肾综合征的死亡与伴发病营养不良、cr、BUN、BNP、Hb等因素相关;Cr与BNP呈正相关。【结论】①CHF高龄老人有营养不良和2型糖尿病并存时可能更容易发生心肾综合征,且疗效与预后差。②肾功能损害越严重其预后越差,BNP也可能作为判断其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2-03-2005-03本院内科16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脂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使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2袋,每日3次。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sTNFRⅠ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人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0.00%和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和5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sTNFR 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sTNFR Ⅰ下降(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sTNFR 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SCr、血清TNF-α、sTNFRⅠ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结论: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TNF-α、sTNFR Ⅰ水平明显升高,清肾颗粒可降低其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综合治疗抗生素肾损害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加服中药,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HG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综合治疗抗生素肾损害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口服碳片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血液净化中心有钙磷代谢异常的尿毒症患者60例,用数字随机表法分成三组,均行补充活性维生素D3治疗,一组行血液透析治疗,一组行血液滤过治疗,一组行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联合餐中碳片治疗,碳片用法为于每日三餐中均口服碳片5片,治疗6个月,比较三组血钙、血磷、PTH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血钙浓度均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碳片组治疗后血磷(1.72±0.32)mmol/L低于治疗前(2.69±0.43)mmol/L,PTH(285.9±137.1)pg/ml低于治疗前(596.0±15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碳片组治疗后血磷及PTH值均低于其余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碳片联合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具有有效纠正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和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降压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降压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方法将167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降压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对比治疗1年。对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开始及治疗1年结束时各进行一次24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监测,歼使用SPSS10.0软什包对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动态血压指标中除日间舒张压、心率(24h、日间和夜间)外,其他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各参数与肾功能指标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左心室肥厚和肾功能损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炎性介质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清除效果,并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疗效。方法M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即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18人,每4周测1次血常规,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EPO用量,随访3月,检测受试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EPO的用量与红细胞压积(Hct)的比值(EPO/Hct)作为EPO抵抗的指标。结果治疗前后组内对比,HDF组和HD+HP组患者CRP、IL-6、PTH、EPO/Hct有所下降(HDF组t=3.642,P=0.002;t=4.019,P=0.001;t=8.724,P〈0.001;t=8.386,P〈0.001。HD+HP组t=5.493,P〈0.001;t=8.425,P〈0.001;t=12.216,P〈0.001;t=5.128,K0.001),HD组各监测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PO用量、EPO/Hct、CRP、IL-6、PTH有统计学差异(F=27.538,P〈0.001;F=-8.358,P=0.001;F=12.269,P〈0.001;F=12.385,P〈0.001;F=11.139.P〈0.001),HDF组及HD+HP组EPO用量、EPO/Hct、CRP、IL-6、PTH均低于HD组(P〈0.001,P〈0.001;P=0.002,P=0.001;P=0.008,P〈0.001;P=0.008,P〈.001;P〈0.001,P〈0.001),其中HD+HP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HDF组(P=0.032;P=0.032)。相关性分析提示EPO/Hct与CRP、IL-6、PTH呈正相关(r=0.33,P〈0.05;r=0.28,P〈0.05;r=0.42,P〈0.05)。结论HDF及HD+HP治疗能够提高尿毒症患者EPO疗效并能减少EPO用量,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改善了该人群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