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科用锥形束CT(CBCT)在牙体牙髓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锥形束CT检查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锥形束CT(CBCT)检查根尖片不能确诊的疑似根折26例,诊断根折且拔牙后证实确为根折19例,诊断无根折,行根管治疗术后无异常7例;钙化根管治疗中辅助根管定位34例,定位准确率达100%;牙内外吸收14例。结论:CBCT影像精密度高,可从三维角度分析病灶,在疑难牙体牙髓病诊断治疗方面较传统根尖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55-758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切牙根管解剖形态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300例患者的1136颗下颌切牙的锥形束CT图像资料,统计分析牙根数目、根管形态及双根管牙在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情况。结果:1136颗下颌切牙全部为单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19.38%,下颌中、侧切牙双根管在男女性别和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下颌切牙共观察到5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1-1)为主,其次是Ⅲ型(1-2-1),Ⅴ型(1-2)的发生率最低,其发生率分别为84.68%,12.24%,0.35%。结论:下颌切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结构复杂,锥形束CT影像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CBCT检查的牙体牙髓病患者60例,对比数字根尖片,从判断牙根根折、根管数目、观察牙内外吸收情况、评价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4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CBCT优势。结果 CBCT辅助判断根折:11例疑似根折患者中,CBCT检出9例,2例患者无根折;判断根管数目8例,准确率为100%;观察牙根内外吸收情况16例,检出11例;治疗中辅助定位根管13例,均显示良好;确定根管治疗失败原因7例:(1)根管填充不严密3例;(2)漏充根管2例;(3)根管钙化2例。所有行CBCT检查结果均经临床证实。结论 CBCT能够清晰显示根管的数目及走形,对牙内外吸收的情况反映灵敏,能够评价根管治疗的效果,帮助总结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探讨泸州地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选取872例下颌第一前磨牙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分析其根管数目及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参照Vertucci分类法,发生率分别为:Ⅰ型85.67%;Ⅲ型3.10%;Ⅳ型0.03%;Ⅴ型8.00%;C形2.87%。其中367例下颌第一前磨牙I型根管对称;10例Ⅲ型根管对称;1例Ⅳ型根管对称;25例Ⅴ型根管对称;7例C形根管对称。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CBCT为其根管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锥形束CT分析研究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与根管解剖形态,以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磨牙CBCT影像从中选择根尖孔发育完全、未行牙髓治疗、无桩或冠修复的下颌恒磨牙影像资料数据,详细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数目与形态,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其根管形态。结果本研究纳入845例患者共1370颗下颌第一磨牙和1412颗下颌第二磨牙。其中,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均为单根,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23.50%;其近中根常见根管构型为VertucciⅣ型(64.31%)和Ⅱ型(25.33%);远中单根的下颌第一磨牙以Ⅰ型(54.48%)和Ⅳ型(27.96%)根管为主,而对于远中双根的下颌第一磨牙,94.10%的远颊根和所有的远舌根为Ⅰ型单根管。在下颌第二磨牙中,36.69%为不完全融合的C型牙根,仅0.42%的下颌第二磨牙拥有三个牙根。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的发生率为33.85%,两侧C型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锥形束CT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在研究牙根和根管形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思宇  陈青娅  刘健 《安徽医学》2021,42(6):613-61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川渝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 调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前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从中选取根尖孔发育完全且未行根管治疗或修复治疗的影像,详细记录其牙根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其根管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75例患者,包括1076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97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以单根为主(99.26%),其余均为双根(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全部为单根.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主要为单根管(74.16%)和双根管(24.44%),还有少量3根管(0.63%)和C型根管(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以单根管(98.88%)为主,仅检出少量的双根管(1.12%),未见拥有3根管和C型根管的牙根.按照Vertucci分类,I型根管是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的根管构型,其次为V型根管.结论 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多样;下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管;CBCT可以用于复杂牙根和根管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牙根折裂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证实的根折患者的CBCT片及传统X线片(包括根尖片与曲面断层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38例患牙经外科探查或拔牙后证实都存在根折,其中磨牙29例、前磨牙6例、前牙3例。CBCT影像检出折裂线38例(100%),数字X线根尖片检查出折裂线15例(39.5%)。结论:CBCT能够立体显示牙根折裂的位置和形式,检知牙根折裂的灵敏度高于常规根尖片,有利于根折的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和根管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按年龄段分组,各随机选择70张,共420张锥形束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横断面影像,针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管数目、近中颊侧第二根管根管口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锥形束CT能在根管口横断面上清晰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存在和分布。结论锥形束CT可以真实反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解剖形态,图像清晰,给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数字化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锥形束CT(CBCT)法、先锋锉探查法观察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比较3种方法对根管形态研究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根尖发育完全、牙根完整、未进行过牙体牙髓治疗的下颌恒切牙259颗牙,先后进行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CBCT扫描法及先锋锉探查法,以Vertucci根管分型为标准对下颌恒切牙根管进行分型,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数字化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和先锋锉探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法与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CBCT法与先锋锉探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能较准确反映下颌恒切牙根管类型,是一种较准确的诊断根管形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锥形束CT(CBCT)数字影像对重庆地区人群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牙根数目及根面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3年1月~4月就诊患者的CBCT数据,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牙根数目及根面沟发生情况。结果 1 725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923例,女802例),共9 646颗下颌前牙纳入研究。9 646颗下颌前牙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中切牙全部为单根牙,侧切牙中0.3%(11/3 257)为双根牙,尖牙中有0.8%(26/3 014)为双根牙,3.8%(127/3 375)中切牙、10.6%(345/3 257)侧切牙、4.2%(127/3 014)尖牙为多根管牙,其余均为单根管牙,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多为TypeⅢ。下颌前牙同一根管类型及根面沟在左右侧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下颌侧切牙多根管发生率(11.9%)大于男性(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双根管率最高的分别为21~岁组(5.0%,27/542),41~岁组(14.7%,91/619),41~岁组(8.1%,52/643);下颌前牙根面沟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1~岁组(8.1%,33/406)。结论重庆地区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双牙根及根面沟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多根管发生率兼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上颌第二磨牙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每颗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采用Ven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将Vertucci Ⅰ型计为常规形态,其他类型计为变异形态,计算变异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2.38%有2个独立牙根,97.14%有3个牙根,0.48%有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中,10.41%为单根牙,15.22%有2个牙根,73.60%有3个牙根,0.77%有4个牙根.存在3个牙根的61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30.88%;存在3个牙根的382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13.87%.结论:CBCT精确地显示了关于牙根及根管数目与形态的三维图像,这为疑难根管治疗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50例患者的1352颗下颌前牙的CBCT资料,运用配套软件对牙齿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影像学分析,统计和分析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对称性分布等。结果 下颌切牙均为单根,下颌尖牙双根发生率为1.45%。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17.34%、34.08%、9.05%。双根管的发生呈对称性分布,一侧出现双根管时,对侧同名牙也为双根管的概率下颌侧切牙最高,为77.78%,中切牙次之,为72.97%,尖牙为64.00%。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共观察到除Ⅳ型和Ⅷ型外的6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为主,为80.00%,其次为Ⅲ型,为16.51%。结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其中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最高,双根管以Vertucci Ⅲ型为主,锥形束CT是诊断下颌前牙根管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牙体牙髓科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牙体牙髓科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对其采用椎形束CT(CBCT组)和传统根尖片(传统组)进行诊断,对其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CBCT组的根管治疗中根管钙化、疑似根折以及牙内外吸收的诊断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CBCT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0%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23.2%,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体牙髓科采用椎形束CT可以从三维角度对病灶进行分析,相比于传统根尖片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观察承德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的形态,了解远舌根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并分析承德地区160例患者(320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统计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结果:160例(320颗牙)患者中51例(87颗)存在远舌根,远舌根发生率为31.88%(27.19%);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0.67%(23/75)、女性发生率为32.94%(28/85),左侧发生率为28.13%(45/160)、右侧发生率为26.25%(42/160),男女性、左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德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较高;口腔颌面锥形束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牙根和牙根管,是目前无创检查根管形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形态的解剖特征和对称性。方法:收集413例CBCT影像(下颌第一前磨牙794颗,下颌第二前磨牙770颗)。运用NNTViewer软件分析其牙根数、根面沟位置、根管数、根管构型,统计根管构型的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大部分为单根,13颗为双根。根管构型发生率分别为I型87.66%,II型1.76%,III型2.52%,IV型2.14%,V型5.92%,C形根管(横截面)12.21%。118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3.70%根管构型对称。下颌第二前磨牙均为单根,其中99.48%为I型,0.52%为V型。4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9.48%根管构型对称。结论: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一定对称性,运用CBCT可帮助确定根管系统特征和变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锥体束CT扫描法,研究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的形态。方法从山东各地市医院口腔科选取符合条件的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共计164颗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其牙根外形,记录有根面凹陷牙齿的数量,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采用Vertuccis分类法观察根管系统形态。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的锥体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中304颗山东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影像,观察根管系统形态。结果透明牙标本法中,164颗离体牙,有2颗为双根牙,162颗为单根牙,双根牙检出率为1.22%;162颗单根牙的根管中,Ⅰ型根管检出率82.72%,Ⅲ型根管检出率为1.23%,Ⅳ型根管检出率为3.09%,Ⅴ型根管检出率为12.96%,Ⅱ、Ⅵ、Ⅶ、Ⅷ型根管检出率为0。164颗离体牙透明牙标本法的双根管检出率为18.29%;36颗离体牙有根面凹陷,其中21颗牙根管数目为单根管,其余15颗为双根管,有根面凹陷的离体牙双根管检出率41.67%;锥体束CT扫描30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55颗牙为双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18.09%。结论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出现率比较高,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临床治疗时需注意,可采取多种辅助手段,确定根管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数字化根尖片对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充填效果的评价,探讨CBCT在C型根管充填效果评价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82例(患牙86颗),根管治疗充填后拍摄CBCT与数字化根尖片,术后由2位高年资医师对根管充填效果进行评价,比较根管充填恰填率和充填材料与根管壁间的致密度,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采用同样的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方法,不同的术后评价方法结果差异较明显,在根管充填长度和充填材料致密度评价方面,CBCT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根尖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较数字化根尖片在评价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的充填效果方面可信度更高,在解剖复杂的根管系统评价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观察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及其变异情况, 为牙髓治疗提供解剖学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调取云南省口腔医院影像科300例患者共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 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远中舌根发生情况及根管形态.根管形态的分类依据Vertucci根管分类法.结果 在获得的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 2根的发生率为71.2% (427/600) , 3根的发生率为28.8% (173/600) .2根管发生率为2.1% (13/600) , 3根管发生率为60.7% (364/600) , 4根管的发生率为36.8% (221/600) .近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V型, 远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型, 100%的远中舌根为VertucciⅠ型.远中舌根的人群发生率为33.7% (101/300) , 男性与女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远中舌根的双侧对称发生率为71.3% (72/101) ,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较高,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CBCT易于根管形态的研究, 可以辅助牙髓治疗, 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C形根管系统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上锥形束CT(CBCT)所起的作用。方法临床上C形根管在第二磨牙的发生率是很高的。所以本研究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口腔内科治疗第二磨牙的患者246例通过拍摄锥形束CT来统计研究C形根管的发生率以及C形根管的根管形态。结果通过X线检查和观察,确定为C形根管的仅有58例。发生率仅为23.58%。通过CBCT检查,显示C形根管112例,发生率为45.52%。由于C形根管系统的形态从根管口至根尖区随处都可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C形根管系统的术前诊断、牙髓摘除、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各方面均比一般的根管治疗更为困难。CBCT具有空间分辨率高,伪影少,图像清晰,影像精确度高等优点。CBCT扫描所显示C形根管图像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无前后重叠、无变形和无放大等情况,可为了解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形态提供清晰的三维影像。而且通过数据也充分证明对于热牙胶充填C形根管的效果评估,CBCT的效果要明显优于X线(P0.05)。结论 CBCT使用大大提高了C形根管的诊断及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数字影像研究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方法 筛选重庆地区567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293例,女:274例),共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结果 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参考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进行分类,发生率分别为:Ⅰ型71.17%,多根管型28.83%[其中Ⅱ型4.45%,Ⅳ型1.16%,V型7.38%,Ⅸ型(双根双根管)13.61%,X型(其他)2.22 %];左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同一根管类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多根管发生率(32.29%)高于女性(2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及双牙根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且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