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堂成功的设疑解疑课,不仅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兴味,而且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欢乐。  相似文献   

2.
设疑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设疑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理解和记忆课文的目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与提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都会使教学乏味、平淡,因此,有必要站在创新的角度来审视提问。  相似文献   

4.
组织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法,还是现代各种新式的教学法,都离不开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提问设疑比喻为组织教学的灵魂,这种比喻毫不夸张.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运用恰当而生动的语言适时地提问设疑,不仅能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对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提倡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实习后我发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容易站在成人的立场和思维角度来备课,由于年龄、知识、经验、阅历的差异,有时很难符合学生的胃口,难以在语文课堂中和学生碰撞出火花。为了凸显学生的地位,我尝试在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个环节——课堂设悬置疑,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开始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也不再过分迷信老师和书本,逐渐出现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同时也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一次次的高潮,使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富有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不注意提问的艺术,致使课堂设疑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习惯性地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过于简单,或是本身带有暗示性,没有思考价值。如有的教师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还有的教师习惯于  相似文献   

7.
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一、于导课伊始时设疑——引学生入戏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正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声势震天,…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随之成为课堂导演者。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学会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从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在此就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设疑,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提问设疑既是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品质,也是学生必须拥有的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艺术化的课堂提问,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很多语文老师努力探索的课题。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的心理和强烈的念想,课  相似文献   

11.
一、开篇设疑,创设情境   教学<荷塘月色>,用简短的语言导入后,问: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与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有什么联系?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认真地去看书,寻求答案.经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和哀愁,来到荷塘,观赏美丽的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引发思维、积累知识和创造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维、新方法、 新知识的种子。教师把握好课堂设疑,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设疑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度”;要选好切入口;要起到转换点拨的作用;要由浅入深,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做到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一、开篇设疑,创设情境 教学<荷塘月色>,用简短的语言导入后,问: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与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有什么联系?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认真地去看书,寻求答案.经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和哀愁,来到荷塘,观赏美丽的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要把语文知识紧紧地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设疑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知识积淀丰厚、善于指点迷津的引路人。善于创设疑问,引导学生去探求真理,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绩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设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存疑才能求解,释疑才能长知,就个意义上说,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释疑求解的过程。"在可疑与不疑之间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学与疑之间的关系。经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为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正在逐步地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教师要真正地发挥主导作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提问不科学,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相似文献   

18.
陈瑞琼 《教师》2011,(32):73-74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提问不科学,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也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提问无效性的问题还显得相当突出,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瓜弟兄》一课主要写的是老大和老二所种两块瓜地的不同遭遇。为了把人民解放军爱护群众利益,严格遵守纪律的模范言行和国民党军队任意损害群众利益的丑陋表现再现于同学们的眼前,有位老师在教学时,运用恰当的提问,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与想象,使学生脑子里呈现出正反两方面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