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H2O2-Fe2+可以快速使丁基玫瑰红B(BRMB)发生荧光猝灭,而过氧化氢酶(CAT)对该猝灭有抑制效应,提出了基于H2O2-BRM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CAT活性的方法。取血清样品10μL,加入1 mmol·L-1 H2O2底液0.50 mL,于30℃恒温反应15 min,再依次加入0.02 mmol·L-1 BRMB溶液0.70 mL、0.1 mol·L-1冰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 4.2)1.00 mL和0.01 mol·L-1 Fe2+溶液0.08 mL,于室温反应20 min后用水定容至10 mL,测定体系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以煮死酶液为对照,按照同样的方法测定其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0。结果表明:CAT活性在0.005...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构建了以城市污泥基氧化石墨烯(GO)为模拟酶的比色传感器用于定量检测H2O2。以城市污泥为基质利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利用GO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的特性,能够催化H2O2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显色反应定量检测H2O2。结果显示,在最佳检测条件HAc-NaAc缓冲溶液pH 4.8、TMB溶液浓度30 mmol·L-1和城市污泥基GO浓度460μg·mL-1时,H2O2浓度在0.1~2μmol·L-1和10~150μmol·L-1范围内,与体系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μmol·L-1。此方法对实际水样中H2O2含量进行检测,回收率在99%~103.77%之间。研究表明,城市污泥基GO具有与传统G...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 mL牛奶样品,加入10 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 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液pH调至7.2,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移取1.0 g·L-1二胺氧化酶标准溶液100μL,加入100μL待测样品溶液,于50℃水浴中反应15 min。反应结束后,依次加入1.0 g·L-1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准溶液50μL,0.5 g·L-1四甲基联苯胺标准溶液200μL和2 mol·L-1盐酸溶液50μL,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样品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又变为黄色;组胺、腐胺的浓度分别在2.5~150μmol·L-1和5~200μmol·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652 2μmol·L-1和1.134 1μmol·L  相似文献   

4.
基于Hg2+对明胶-金纳米粒子(G-AuNP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作用,构筑了一种新型的Hg2+传感器。G-AuNPs具有类氧化物酶活性和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够催化O2或H2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氧化TMB(oxTMB)的反应,在652 nm处出现紫外可见吸收特征峰。优化条件下,Hg2+能够增强G-AuNPs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吸收信号升高,且升高幅度与Hg2+浓度呈线性关系,在0~15μmol/L和15~35μmol/L范围内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1.314+0.0135x和y=0.704+0.055x,检出限为1.65μmol/L。该传感体系对Hg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他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对Hg2+的检测。所设计传感器具有无需修饰、检测时间短、选择性好的优点,有望用于污染水现场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中性红(NR)褪色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方法。称取20g本地大白菜样品,研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0)定容至1 000.0mL,取稀释液1.00mL于50mL容量瓶中,再加入1mmol·L~(-1) H_2O_2基质溶液5.00mL,在25℃下进行酶催化反应15min后,立即加入0.01mol·L~(-1)酸性Fe~(3+)溶液(内含0.02mol·L~(-1) H_2SO_4溶液)1.00mL用于终止酶促反应(H_2SO_4)和催化褪色反应(Fe3+),再加入5×10~(-4)mol·L~(-1) NR溶液3.00mL,摇匀,在80℃水浴中进行褪色反应,25min后加水定容。取适量样品溶液于1cm比色皿中,以水为参比,于波长528nm处测量其吸光度A。同时完成空白试验吸光度A0测定,根据吸光度的变化ΔA(ΔA=A0-A)确定CAT的活性(E)。结果表明:在10min内,酶促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特征,CAT活性E在0.3U·mL~(-1)内与Δ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6 8U·mL~(-1)。对大白菜的叶、茎、根进行加标回收试验,CAT的含量依次为6.25,9.00,8.00U·g~(-1),回收率均为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3.4%。将大白菜茎部自然放置4d后,CAT活性降至最初的30%。  相似文献   

6.
以精氨酸(Arg)取代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钒酸铈(CeVO4)纳米酶。稳定剂的改变使得CeVO4纳米材料的形貌从纳米棒转变为纳米粒子,同时,CeVO4中Ce和Ce比值改变使得纳米酶活性由较强的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变成较强的类过氧化物酶(POD)。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过氧化氢(H2O2)反应体系中,CeVO4纳米粒子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OH氧化TMB,使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证明其具有较强的类POD活性。基于CeVO4纳米酶的类POD活性,建立了检测H2O2和葡萄糖的比色传感平台,H2O2和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500μmol/L和10~120μmol/L,检出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血液中米酵菌酸的LC-QTOF-MS检验方法。采用Kinetex C18(2.6μm, 4.6X100mm)色谱柱,以水相A(0.1%(v/v)甲酸)和有机相B(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全扫描模式,对血液中的米酵菌酸分析检验。方法回收率为87.06%~102%,线性回归方程为y=38.05x+35.219(R2=0.9995),检出限为0.5ng·mL-1,定量限为5ng·mL-1。  相似文献   

8.
以特异性识别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广谱型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提出了一种TCs多残留比色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和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取40 nmol·L-1生物素化检测探针(bio-DP)溶液加入到包被有亲和素的酶标板中,室温孵育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封闭反应1 h。加入生鲜牛乳样品稀释液,室温孵育20 min,如果样品中含有TCs, TCs与bio-DP的适配体序列结合,其发夹结构被打开。加入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1(bio-H1)溶液和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2(bio-H2)溶液,室温下进行HCR 40 min,从而形成具有多个重复单元的双链DNA(dsDNA)纳米线。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链霉亲和素(SA-HRP),室温孵育标记dsDNA。加入显色剂[含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RP催化TMB生成蓝色物质,显色5~8 min后终止反应,在酶标仪中于450 nm测量上述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氢氯噻嗪中三种氯苯胺的含量,色谱柱选用(CHIRALCEL??OJ-RH,150 mm×4.6 mm,5μm),离子源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使用正离子扫描模式;检测模式为选择反应监测(SRM)。结果显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和对氯苯胺分别在0.76 ng·mL-1~30.55 ng·mL-1、0.76 ng·mL-1~30.26 ng·mL-1和0.76 ng·mL-1~30.44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均为0.76 ng·mL-1,检测限均为0.25 ng·mL-1;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02%、93.27%和90.09%,RSD分别为2.69%、3.84%、3.19%,且稳定性良好。样品检测结果显示6批均未检出三种杂质,建立的分析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氢氯噻嗪中三种氯苯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喻昌木  张荣  卢小鸾  杨敏  彭黔荣 《应用化学》2020,37(10):1211-1220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mm-Fe3+-IL纳米材料具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够催化过氧化氢(H2O2)快速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相应的颜色变化。 稳态动力学分析表明,Imm-Fe3+-IL纳米材料遵循典型的Michaelis-Menten模型和乒乓机理。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相比,Imm-Fe3+-IL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更强的亲和性。 联合葡萄糖氧化酶建立了H2O2和葡萄糖的比色检测方法。 结果显示:H2O2和葡萄糖的浓度与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H2O2的线性范围为1~200 μmol/L,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10~200 μmol/L,最低检出限(LOD)分别为0.35和3.31 μmol/L。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化学动力学疗法的治疗效果, 设计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可降解纳米药物ZnO2@Fe3+-TA@PVP. 在弱酸性的肿瘤微环境中, 该纳米药物可降解为Zn2+, Fe3+, 单宁酸(TA)和H2O2, 实现了肿瘤微环境内H2O2的自供给. 同时, 释放出的Fe3+被TA进一步还原成Fe2+, 实现了肿瘤原位Fe2+的自生成, 并进一步与H2O2发生芬顿反应生成毒性的羟基自由基(·OH), 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化学动力学治疗. 此外, Zn2+通过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来促进内源性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 从而协同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吗啉环和吡唑环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5-二苯基-3-(10-(吗啉甲基)蒽-2-基)吡唑啉(PMAP),利用1H NMR、13C NMR和单晶衍射表征其结构,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PMAP对Fe3+、Cu2+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从0.14降到0.05和0.04,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蓝色。PMAP与Fe3+/Cu2+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检测限约为1μmol·L-1。同时,干扰实验表明PMAP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表明,PMAP传感器能有效地检测实际水样中的Cu2+和Fe3+。另外,根据Fe3+、Cu2+和H+不同组合时PMAP的量子产率构建了分子水平上的三输入NOR逻辑门电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辅助悬浮有机液滴固化微萃取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药片及血清中ACC007含量的方法。在超声辅助下,萃取剂1-十一醇在待测样品的水溶液中产生乳化现象,并能有效快速地萃取水相中的ACC007。将萃取液离心后冰水浴中冷却,1-十一醇凝固漂浮在水面可方便地与溶液分离,最后用乙醇溶解1-十一醇后用UV法测定萃取剂中ACC007的含量。实验中对影响萃取率的几个重要参数如溶液pH、萃取剂的用量、超声时间、离心时间、冷却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0-20.0μg·mL-1,线性方程为A=0.0486 c+0.0421(c:μg·mL-1),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为0.087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2.0%~104.3%。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药片和人血清中ACC007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量和计算彩色单层片中成色剂的照相活性、偶合效率以及漂白前银密度等参数,研究了在分散四当量成色剂青(Ⅰ)时掺入金属离子Mg2+、Zn2+、Fe3+和Cu2+对彩色青单层片的成像过程中各个化学反应的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成色剂中加入的金属离子Cu2+和Fe3+对成像过程的初始反应中的Ag影像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它们能促进偶合过程中青(Ⅰ)与显影剂氧化产物作用所生成的隐色体转变成染料的速率。Mg2+和Zn2+的加入主要是对偶合过程中青(Ⅰ)的偶合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上述原因的综合影响,最终降低了彩色单层片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2-(2-氨基苯基)菲并咪唑和2-(3-氨基苯基)菲并咪唑为原料,与5-硝基水杨醛反应合成了两个菲并咪唑-苯酚异构体衍生物(PI?o?OH和PI?m?OH)。在水相体系中(V(DMF)∶V(HEPES) = 1∶1,pH = 7.4),两个异构体发射中等强度的荧光。Fe3+存在下,两个异构体的荧光强度分别淬灭为原来的1/3和1/6,淬灭常数为4.8×103和4.6×103 L/mol,且淬灭效果不受其它干扰离子和pH值变化的影响。间位异构体PI?m?OH与Fe3+的荧光识别在2 min之内完成,配合速度明显优于邻位基异构体,且配合稳定性高于邻位异构体,配合常数为3.82×104 L/mol。通过高分辨质谱和Job's曲线,确定了两个异构体与Fe3+识别配合比为1∶1,并建议了PI?m?OH-Fe3+ and PI?o?OH-Fe3+两个配合物的结构。两个异构体均可实现实际水样中Fe3+的定量检测,表明它们在实际水样的Fe3+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Cl-、SO42-的酸性溶液中Fe2+/Fe3+相互转换对电极反应和Fe3+还原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T=1 mol·L-1条件下,溶液中Fe3+/Fe2+的还原析出过程经过两个阶段:(1) E=0.35 V左右Fe3+还原成Fe2+过程; (2) E=-0.3 V之后H+的还原同时Fe2+离子与OH-相结合生产Fe(OH)2; Fe3+/Fe2+的相互转化主要影响Fe3+的第一还原阶段的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 |ipa/ipc|值随c(Fe3+ )/c(Fe2+ )增大而增大,且扫描速度慢时影响大,扫描速度快时影响小; 0.50 mol·L-1 Fe2++0.50 mol·L-1 Fe3+时,随扫描速率的变化|ipa/ipc|值变化最小(|ipa/ipc|≈1.20). 同时,c(Fe3+ )/c(Fe2+ )也影响平衡电位,平衡电位随c(Fe3+ )/c(Fe2+ )增大而正移,电位从E1=0.501 V升至E5=0.565 V.  相似文献   

17.
由于硫化铁在自然环境中的丰富性,其生成活性氧和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类Fenton活性已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表面含铁活性位点的暴露有限,它们的类Fenton活性通常不高。在本研究中,以黄铁矿(FeS2)为例,基于水蒸汽对FeS2的热处理,开发了一种提高硫化铁矿物Fenton活性的新策略,研究发现经水蒸汽热处理后的FeS2 (Heat-FeS2)对甲草胺(ACL)的非均相Fenton活性比由水热反应制备的母体FeS2 (Fresh-FeS2)更高。在初始pH为6.3时,Heat-FeS2-Fenton体系对ACL的降解速率为0.48 min-1,约为Fresh-FeS2-Fentton体系的23倍。电子自旋共振分析和苯甲酸探针实验证实,与Fresh-FeS2-Fenton体系相比,在Heat-FeS2-Fenton体系中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  相似文献   

18.
明胶中总含有几个至几十个ppm的微量Fe,这些微量Fe在照相过程中起着复杂的作用,探求其与明胶结合的形态(价态及络合态),不但对于寻求正确的去离子化的工艺条件,而且对于深入了解明胶中微量金属杂质对于照相性能影响的机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穆斯堡尔谱法对浓缩后明胶粉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明胶中的Fe离子(Fe2+,Fe3+)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以络合状态存在着。明胶与Fe的络合呈多种状态,既有Fe2+,也有Fe3+,还有介于二价,三价之间的过渡状态(由共振结构所致),以及其它特种状态存在,络合的微化学环境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Fe~(3+)辅助煤浆氧化制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e~(3+)/Fe~(2+)电对的相互转化原理,在水热反应釜中用Fe~(3+)氧化煤浆得到Fe~(2+),将Fe~(2+)在电解槽中电解氧化,在阴极产生氢气,从而通过两步反应形成一个新的煤浆电氧化制氢工艺。进行了九次水热-电解循环实验,在恒电压(1V)条件下,测试了电解反应的电流密度和累积电量的数据,并对循环实验前期、中期、后期的三个阶段煤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热重(TG)、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通常煤浆电氧化制氢工艺,这种"两步法"煤浆制氢新工艺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初始电流密度约为60 m A/cm2,而传统的"一步法"煤浆制氢工艺初始电流密度均不超过10 m A/cm~2。表征分析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煤颗粒在这种制氢工艺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成分的变化,从而解释了在新的煤浆氧化制氢工艺中的Fe~(3+)/Fe~(2+)转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类水滑石及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具有可调变的二维孔道结构,活性组分可在较宽的范围内进行调变,从而使其成为有应用前景的氧化催化剂'·'.迄今,以完整结构形态的水滑石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j,含可变价元素的类水滑石和过渡金属取代型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具有在较低温度下活化分子氧,从而实现活泼烃类a-H氧化的能力·本文报道了M。AIXW;;ZO。。(M=Mg'",Zn'";X=p,St;Z=Mn2+,Fe2+,C。2+,Ni'",Cll'")层柱材料上环己烯的催化氧化行为.1实验部分M。AI-XW;;ZO。。系列杂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