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K.  Machova  G.  Hoffmann  C.  Cherif  钱程 《国际纺织导报》2007,35(3):32-32,34,35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对经编间隔织物的舒适性能进行了研究,该项计划编号为ALF 13086,主要针对于经编间隔织物的产品开发及其性能研究,目的是探讨经编间隔织物选用纤维材料以及纤维的数量对织物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经编间隔织物的各种特殊性能;总结了经编间隔织物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指出经编间隔织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经编间隔织物的抗压回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风林 《纺织学报》2003,24(4):58-60
介绍经编间隔织物的用途、特点及研究其抗压回弹性的目的,通过具体的力学模型分析影响经编间隔织物抗压回弹性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具有良好支撑性和压力分布的衬垫用经编间隔织物,对不同规格的经编间隔织物的压陷性能进行研究。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通过改变织物纵密、间隔丝垫纱角度、间隔丝直径以及脱圈板距离,试织了13种经编间隔织物试样。测试了试样的压缩应力与应变曲线,并以25%和65%压陷硬度和支撑因子作为评价织物压陷性能的指标。探讨间隔丝密度、垫纱角度和直径以及织物厚度对经编间隔织物压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织物屈服阶段是研究织物压缩性能的重要阶段;通过各种结构参数的合理配置,可以获取具有理想压缩特性的经编间隔织物衬垫材料。  相似文献   

5.
介绍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定义、成形技术和编织原理,并与传统经编间隔织物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经编间隔织物的发展前景,重点阐述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在医疗救护、运动娱乐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内的产业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太学纺织服装学院对经编间隔织物的舒适性能进行了研究,该项计划编号为ALF 13086,主要针对于经编间隔织物的产品开发及其性能研究,目的是探讨经编间隔织物选用纤维材料以及纤维的数量对织物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经编间隔织物的特性,指出经编间隔织物在座椅包覆、鞋材、箱包和床垫等方面的常规应用及其优势,并根据当前经编间隔织物结构和原材料的发展,详述经编间隔织物在时装面料、成型鞋材、卫浴产品、建筑增强材料、农业无土栽培和包装材料等方面的新应用,得出经编间隔织物的三个未来发展方向——个性产品、功能产品和智能产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经编涤棉双面织物的编织原理、原料选择,并例举了薄型与厚型双面织物的工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经编间隔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湿性、导热性、压缩回弹性,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鞋材上。通过系统研究鞋材用经编间隔织物的相关性能,得出间隔纱的直径与密度对织物的透气性影响较大,经编间隔织物的厚度和网眼孔洞大小影响织物的透湿性,热传导率取决于织物间隔丝的材料和厚度。经编间隔织物的压缩过程是先压表层,之后是间隔丝,最后是间隔丝倒下向两表面滑移,其压缩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经编间隔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和压缩性能均优于同等厚度的海绵和相似面密度的普通汗布,其导热性比海绵差,但优于普通汗布。  相似文献   

10.
王迎豪  杨昆 《针织工业》2022,(12):10-14
介绍经编间隔织物压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织物厚度、间隔纱排列方式、倾斜角度、细度与密度和间隔纱原料对间隔织物压缩性能的影响,并论述经编间隔织物压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压缩过程。研究发现,采用较粗的间隔丝、较小的间隔纱倾角和较小的织物厚度有助于增强经编间隔织物的抗压性能,而间隔丝排列密度的增大会直接导致织物克质量的增加,并且间隔织物的纱线原料也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要求去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和聚氨酯泡沫材料海绵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分别测试了两种织物在未经重压和经过1000次、5000次、50000次重压后的弹性性能和压缩性能。结果表明,经编间隔织物的抗压性和回复能力均好于海绵,因此使经编间隔织物替代聚氨酯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经编间隔织物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生产方法和我国双针床经编机的产品发展,以及经编间隔织物在国内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经编间隔织物的开发前景,对其在服装、汽车用纺织品和褥垫类产品领域内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经编间隔织物是一种特殊的三维结构织物,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作为这种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间隔纱的性能对于改善间隔织物的性能,以及开发新产品、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功能性茶炭涤纶单丝具有模量高、刚性大、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具有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和繁殖等特点,是服用、家用、产业用经编间隔织物产品开发时间隔纱的良好选择。通过选择功能性单丝,利用间隔织物的不同组织结构和工艺参数,设计生产高端间隔织物的新路子,解决了长期以来经编间隔织物开发的一个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4.
从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出发,详细分析了该产品与普通经编间隔织物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阐述了超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加工设备和编织原理,重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织造工艺,并介绍了织物涂层后整理的方法;最后对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了解用于汽车座椅衬垫材料的经编间隔织物的力学特性,针对间隔织物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其在静态和动态压力下的黏弹性。建立动力学模型后,采用振动传递率来表征间隔织物振动特性,提出固有频率和黏滞系数2个振动参数,同时定性分析影响这2个重要振动参数的织物结构因素。结果表明,间隔层的结构和材料是影响经编间隔织物振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合理配置和设计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参数,可以达到预设间隔织物的固有频率和黏滞系数的目的,以此对间隔织物振动特性进行优化获取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经编间隔织物不同结构参数对其透气性的影响,设计4种具有不同面组织结构和参数的经编间隔织物,将织物和传统医用衬垫高密度海绵进行透气性对比,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SolidWorks流体分析对材料透气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经编间隔织物透气性显著高于同等厚度海绵材料,间隔丝细度和面组织结构等参数对经编间隔织物透气性影响较大,且其透气性能可通过参数设计实现可控调节。此外,所建立数值模型对经编间隔织物透气性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因此可作为有效手段预测间隔织物透气性,从而为医用经编间隔衬垫材料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以设计为引领,以技术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拓展贾卡类、弹性类、提花类、网孔类间隔织物的研发经编间隔织物流行趋势的发布,从几大类间隔织物的研发导向、到发挥其优点的扩大应用,再到提升其设计与应用,充分体现了经编间隔织物产品的成长和进步。由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研发技术的加速普及,经编间隔织物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8.
床垫用经编间隔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经编间隔织物良好的抗压弹性和热、湿调节功能等,从间隔纱种类、密度、垫纱角度、间隔距离、表层织物结构等方面着手,开发了一种厚度为40mm的床垫用经编间隔织物。并与同等厚度的海绵(聚氨酯泡沫)进行压缩性能和回弹性能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经编间隔织物的抗压回弹性优于海绵,是制作床垫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葛明桥  缪旭红 《纺织学报》2008,29(11):57-60
为更好地了解用于汽车座椅衬垫材料的经编间隔织物的力学特性,针对间隔织物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其在静态和动态压力下的黏弹性。建立动力学模型后,采用振动传递率来表征间隔织物振动特性,提出固有频率和黏滞系数2个振动参数,同时定性分析影响这2个重要振动参数的织物结构因素。结果表明,间隔层的结构和材料是影响经编间隔织物振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合理配置和设计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参数,可以达到预设间隔织物的固有频率和黏滞系数的目的,以此对间隔织物振动特性进行优化获取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应力分散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同等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和海绵(聚氨酯泡沫材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编间隔织物具有较好的压力分散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厚度的增加,缓压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