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生产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相似文献   

2.
中药发酵炮制的本草考证及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对经发酵炮制而成的神曲、红曲、淡豆豉等中药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功效等。探讨了发酵炮制中药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发酵炮制质量的因素,并展望了中药发酵炮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下来,中药在医疗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医理论和中药的应用也众所周知。而传统中药的应用不能直接入药而是要通过炮制和加工来获得药制剂,从而对患者进行用药。传统中药炮制是通过发酵(fermentation)来完成的,在历史药物典籍中对中药发酵炮制都有记载,并且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中药发酵炮制也越来越成熟。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中药发酵炮制逐步广泛推崇。中药发酵炮制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加强对药材原料进行筛选,找出哪些药材适合进行发酵,通常根据菌种特性进行选择,例如工程菌、内生菌和自然菌,优化发酵炮制条件并要选择液体发酵来替代固体发酵,建立合理的药理模型,打造成本低廉、操作便捷且高效快速的药理模型,为中医药提供更便捷服务,打造更多中药炮制精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所使用中药安全性和药效要求的提高,中药炮制受到广泛关注,而作为其基本方法之一的中药发酵炮制法因其原理及技术方法异于其他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中药发酵是在广义发酵的基础上,根据菌种特性选择适宜的中药材进行处理,使药材原有性能发生改变,功效得到增强。常见的发酵方式有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双向固体发酵。目前,有关中药发酵方法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未来,对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及菌种在发酵过程的作用机制等还需深入研究,以为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尹晓娜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38-138,141
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酵技术在中药配伍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炮制基本技能和代表药物的炮制方法、成品规格、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炮制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探讨炮制原理,为继承和发展中药炮制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炮制研究的基本现状及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首先对当前中药炮制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与阐述,然后结合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作用提出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结论对中药炮制进行研究,应该注重加强对其具体的炮制方法、炮制机理以及炮制增效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内容,在中药炮制学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中药炮制学网络课程,并作为中药炮制学精品课程的子网站运行,对于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和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讨中药炮制学网络课程的制作经验和使用实践及体会,使中药炮制学教学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简述中药炮制发展的四次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材进行修治整理或特殊加工处理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药治病的效果.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独特的制药技术,探讨其发展和特点,对于继承、改进、发扬中药炮制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就近些年来中药炮制的研究进行回顾,对现代中药炮制的研究进行展望.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对现有关于中药炮制的工艺推广、理化研究、定性和定量等研究进行回顾及总结并结合炮制研究具体内容,对现代中药炮制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炮制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应依赖于文献资料临床疗效的总结,注重传统与现代工艺的结合,复方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它的知识面广、涵盖内容多,与许多学科如中药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制药工程、临床诊断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炮制同时也是一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学科.现代仪器和科研方法 与炮制技术已紧密结合,目前有关中药炮制方方面面的研究报道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笔者以为目前一个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炮制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或者说炮制的机理研究落后于应用研究.这里的机理研究是指针对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而进行的研究,并以此来验证和丰富炮制的原理,而应用研究则偏指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从根本上来看,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份不清楚,药理作用不明,炮制工艺将无从筛选,质量控制也难以实现.因此,重视炮制机理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谷物与人脾胃之性相合,多种谷物种子可以直接用作中药,最常用的是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其功效常与脾胃有关.谷物的种子是闭藏与生发的结合体,通过谷物发芽和进行发酵两种炮制方法,体现其生发之性.常用的谷物类中药有白扁豆、赤小豆、绿豆、粳米、浮小麦、大豆黄卷、淡豆豉、酒、醋等.这些谷物类药物可按种子直接入药,或发芽后入药,或发酵后入药.  相似文献   

14.
中药疗效和炮制的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中药疗效的认定、社会用药风潮、中药炮制方法的历史演变事例,说明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习俗和经济因素无不影响到中药的方方面面.因此中药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性和人文特征.有记载的药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不同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会接受什么样的药物.古代炮制法有3大类:有效的医疗炮制、虚玄的道家炮制、无效的商业炮制.在对中药功效和炮制进行外史研究的基础上,应把中医药历史文献研究提高到与临床、实验三足鼎立的地位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的构思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中药制药班的必修专业课.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能否正确运用炮制学知识炮制药品并保证药品的临床疗效.因此,如何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值得引起重视.笔者从事<中药炮制学>教学多年,并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既可去除杂质、矫正气味,又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药物功效。但是,纵观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目前还存在炮制理念不清晰、炮制标准不规范、炮制工作人员不专业、炮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炮制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应当重视和借鉴中药炮制的宝贵经验,规范中药炮制工艺、建立炮制品质量标准,培养中药炮制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中药炮制监管力度,探索和创新中药炮制新方法,切实让中药炮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辨证用药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药效有很大影响,本文从炮制的起源和炮制的目的 两个方面对中药炮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对名老中医药前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孙善德老药工从事中药炮制工作近50年,在中药炮制方面造诣精深.其自创立的沙参与桔梗、青果与西梅、蟅虫与黄蜂的鉴别方法,以及自制的新四制香附、龟甲、鳖甲、海狗肾等炮制要诀独具特色.在中药炮制传承人才紧缺的背景下,老药工炮制经验的传承显得极为必要,对研究新的炮制方法、拓宽炮制思路,显得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辩证用药,药物调配而发展起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是将中药炮制的文献进行科学的整理研究,临床应用和生产应用结合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中药炮制与方剂研究,中药制剂研究,临床研究的密切关系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就有"制半夏"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中药炮制的方法有:炼、蒸、煮、熬、煎、汁、烧等.东汉张仲景也认为药物炮制"有须炼、烧、炮、炙、生熟有定".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问世,对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记载的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唐代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不仅对炮制技术有了较详细的论述,而且对炮制程度有了严格要求.明代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修治"一项,对有些炮制方法运用中医药理论,加以精辟论述.由此可见,历代名医对中药炮制都极为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临床用药验证,中药炮制对临床治疗疾病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