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前瞻性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常规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总结更适合该类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3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VATS和常规单侧肺减容手术治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血IL-1和 TNF-α变化.结果 该组无死亡病例,VATS组胸管留置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短,术后2 d,IL-1 和 TNF-α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3月FEV1、TLC、RV、PaO2及6MWD改善程度VATS组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24月相关指标VATS组和开胸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VATS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开胸手术,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王强  张克  张灿斌  王红岩 《山东医药》2011,51(26):103-104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VATS组),并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3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治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VATS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3 d,平均住院时间为5 d;对照组分别为95 min、220 ml、5 d、9 d;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腋下小切口、胸腔镜下手术及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A组),常规手术(B组),和胸腔镜下手术(C组),评价疗效指标.结果 除了腋下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以外,胸腔镜组和腋下小切口组在胸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2周肺功能变化均较常规手术组明显减少或改善(P〈0.01);而胸腔镜组与腋下小切口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中,胸腔镜手术和腋下小切口治疗更优于常规手术治疗,腋下小切口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费用较低;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8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可行性、疗效及愈后。方法 对8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VATS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5min(15-120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3d(4-14d),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 VATS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适合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心肺功能差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常规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总结更适合该类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3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VATS和常规单侧肺减容手术治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血IL-1和TNF-α变化。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VATS组胸管留置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短,术后2 d,IL-1和TNF-α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3月FEV1、TLC、RV、PaO2及6MWD改善程度VATS组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24月相关指标VATS组和开胸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VATS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开胸手术,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不同效果。方法将我科自发性气胸210例分为两组,其中应用胸腔镜115例为VATS组,同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5例为开胸组。比较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患者的体温,应用镇静剂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除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VATS组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各个方面效果看,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近年兴起的一门胸外科微创技术,随着手术设备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经验积累,现已成为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是胸外科发展的方向[1,2].VATS因其创伤小、应激反应较弱,对机体恢复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仅为1%~3%,低于传统开胸手术[3,4]),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施行VATS治疗的老年自发性气胸,与同期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对比,探讨应用VATS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艳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82-1082
自发性气胸多由肺大疱破裂所致,多数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即可痊愈,但约有25%的自发性气胸因反复发作,持续性肺漏气或肺不能完全复张时,需行手术治疗。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切口相对较小而美观等诸多优点,较传统开胸手术优势明显。对老年人及心肺功能差者,因为手术创伤小,损伤呼吸肌较轻微,相对保持了胸廓的完整性,所以对肺功能损伤较小,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对部分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多伴有心、肺等基础疾病,术后易发生心、肺系统并发症,因此手术的风险较大,常常令临床医生犹豫不决。随着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从而使术者从容应对老年自发性气胸。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自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63例,其中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 ted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28例,传统开胸手术35例,现将比较结果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SP)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56例自发性气胸采用VATS治疗的资料,其合并血胸急诊手术3例,辅助胸腔镜小切口10例。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2天、平均留置胸腔引流管4天,随访1月~3年,55例无术侧气胸复发,1例发生术侧气胸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VATS肺大疱切除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常用术式,其疗效确切,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强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467-468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同期住院的青壮年气胸4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病因:老年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病34例(70.8%)、肺结核9例(18.8%)、特发性气胸5例(10.4%),而对照组分别为10例(25%)、11例(27.5%)、17例(42.5%),老年组继发性气胸占89.6%(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临床表现:老年组表现为胸闷气急45例(93.7%)、胸痛25例(52%),而对照组分别为27例(67.5%)、35例(8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气胸类型及治疗:老年组交通性、张力性气胸多见、治疗常需胸腔闭式引流,而对照组以闭合性气胸多见,老年组平均肺复张时间为16.2天,远高于对照组的10.4天,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人以继发性气胸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须认真检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凝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32-1132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至2007年4年间我科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老年自发性气胸多合并肺部基础疾病,起病急、憋喘重、需紧急处理,且带管时间长,大多需注入高渗糖等粘连剂愈合。结论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运用胸腔闭式引流加注入高渗糖,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To study the impac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on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nd on the outcomes of its treatment, data on 589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wo hundred and eighty patients had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nd 170 had secondary nontuberculosis pneumothorax. Tuberculous pneumothorax was in 139 patients, of them 71 had decay cavities. The authors defined the causes of pneumothorax, th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ssessed admission X-ray data, evalua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rst 24 hours of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rates in these groups of patients.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for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has been ascertained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degree of lung decay, by the adequacy of pleural cavity drainage, and by the rationality of a tactic algorithm rather than by the type of an infectious ag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nonspecific microflor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水封瓶闭式引流或者抽气减压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卧床休息和吸氧等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病情较为严重,且误诊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30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好转组(n=12)和恶化组(n=18)。观察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SMART-COP评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发生气胸前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情况、吸氧治疗情况、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情况、气胸位置、气胸面积、是否合并纵隔气肿、肺部影像学结果、肺部感染类型(包括肺孢子菌肺炎、肺结核、细菌性肺炎、混合感染)及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6.5±12.2)岁;平均血清白蛋白(30±5)g/L;平均SMART-COP评分(4.1±2.2)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 28例(93.3%);发生气胸前未开始HAART 23例(76.7%);吸氧治疗15例(50.0%),吸氧+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5例(50.0%);气胸位置主要为右肺16例(53.3%);气胸面积>20%者16例(53.3%);合并纵隔气肿10例(33.3%);肺部影像学存在胸膜下气囊样病变9例(30.0%);肺部感染主要为肺孢子菌肺炎18例(60.0%);治疗好转12例(40.0%),死亡11例(36.7%),病情恶化放弃治疗自动出院7例(23.3%)。好转组患者血清白蛋白高于恶化组,SMART-COP评分低于恶化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发生气胸前未开始HAART情况、气胸治疗方式、气胸位置、气胸面积、合并纵隔气肿、肺部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多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且预后较差;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及营养状况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中选取48例,依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应用粗硅胶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复张情况、肺复张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平均肺复张时间(5.2±2.0)天,对照组有效率95.83%,平均肺复张时间(4.8±2.2)天,两组有效率和肺复张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胸膜反应、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而言,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相互关系。结果 对 74例患者中 ,单纯性气胸 34例 (4 5 .94 % ) ,开放性气胸 36 (4 8.6 4 % ) ,张力性气胸 4例 (5 .6 % ) ;部位 :左侧 38例 (5 1.35 % ) ,右侧 34例 (4 5 .95 % ) ,双侧2例 (2 .7% ) ;肺压缩 >5 1% 2 1例 (2 8.38% ) ; 肺结核 71例 (96 % ) ,病变范围 :<3个肺野 37例 (5 0 % ) ,≥个肺野37(5 0 % ) ,合并肺大泡 13例 (17.5 6 % )。74例经治疗后 ,6 7例 (90 .5 4 % )治愈 (肺完全复张 ) ,5例好转 ,1例转胸外科治疗 ,1例死于大咯血。结论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 ,临床症状重 ,及时救治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同期行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12月在我科接受经腋下小切口(LAT)或电视胸腔镜(VAT)同期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413例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时间段行单侧微创手术治疗的458例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检证实均有肺大疱存在。双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单侧组,住院费用亦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留置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02例,双侧组随访287例(69.5%),单侧组随访315例(68.8%);随访时间(21.5±9.3)个月,双侧组无气胸复发;单侧组1例术侧复发气胸,19例(6.0%)对侧发生气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双侧肺叶都有相对称的肺大疱病变存在,主要位于上叶尖段;同期双侧微创手术切除肺大疱,能有效地预防气胸复发和对侧发作气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 ,以便合理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 43例 ,并与同期收治的 5 5岁以下的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 6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具有以下特点 :(1)以感染诱发多见 ;(2 )症状以呼吸困难为多见 ,且耐受性差 ,应及时采取减压治疗 ;(3)复发率高 ;(4)体征不典型 ;(5 )愈合时间长。结论 老年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特点决定了该类患者应及时减压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52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 对1993—2002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45例(86.5%).死亡5例(9.6%)。结论 老年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进展快.常危及生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