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县级医疗机构诊断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检测、报告及抗病毒治疗等诊疗服务链情况,为今后制定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作为哨点医院进行监测,对2018-2021年7-12月期间内在哨点医院就诊中抗-HCV检测及传染病报告的丙肝病例进行调查,了解抗-HCV检测、HCV RNA检测、报告及抗病毒治疗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抗-HCV检测阳性、HCV RNA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相关因素。结果 4年监测期内该县共检测抗-HCV 32 489人,抗-HCV阳性363人(1.12%),其中既往报告的丙肝患者70人(19.28%),新检测抗-HCV阳性人数为293人(80.72%),HCV RNA检测阳性134人(74.86%),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8人(33.33%),应报告172人,实际159人进行传染病网络报告。134例HCV RNA检测阳性者中仅37例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27.6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a OR=0.52,95%CI:0.41~0.66)、中医院(a OR=0.57,95%CI: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列线图模型对DN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纳入2018年6至8月浙江省17个乡镇和街道符合研究标准的基层2型糖尿病患者1 588例, 年龄(56.8±10.1)岁, 男性占50.06%, 平均病程9年。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测和眼底照相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DN的危险因素, 并应用列线图模型定量分析DN的患病风险。结果 1 588例基层2型糖尿病患者中440例(27.71%)发生DN。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1.159, 95%CI 1.039~1.292)、收缩压(OR=1.041, 95%CI 1.031~1.051)、血清肌酐(OR=1.011, 95%CI 1.004~1.017)、血清球蛋白(OR=1.072, 95%CI 1.039~1.1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1.463, 95%CI 1.073~1.996)、初中以上学历(OR=2.018, 95%CI 1.466~2.777)、中等强度运动(OR=0.751, 95%CI 0.58...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肾损伤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DRD公式计算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并对患者肾损伤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1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加入本研究,其平均年龄(53.5±14.7)岁(16~86岁),其中男性127例(59.6%),女性86例(40.4%),高血压47例(22.1%),糖尿病55例(25.8%),血清HCV RNA阳性者202例(94.8%);慢性肾脏病发生率为26.3%,其中蛋白尿发生率为14.6%,血尿发生率为2.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V RNA阳性(P=0.028,OR:2.610,95%CI:1.107~6.151)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蛋白尿(P=0.02,OR:3.759,95%CI:1.227~11.521)、年龄(P=0.004,OR:1.058,95%CI:1.018~1.100)及血尿酸浓度(P0.01,OR:1.011,95%CI:1.006~1.016)是其eGFR60mL/(min.1.73m2)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KD的发生率较高,血清HCVRNA阳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较高的CKD发生率需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雅琳  申川  魏梦平  赵彩彦 《肝脏》2024,(2):182-188
目的 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与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以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DAAs组和PR组。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均衡两组间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发生率,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69名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中,229(62.1%)例应用PR方案治疗,140(37.9%)例应用DAAs治疗,经倾向性匹配后每组各106例。两组肝细胞癌的4年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2%,无统计学意义(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丙肝初治时的年龄(HR=1.093, 95%CI:1.007, 1.186)、合并糖尿病(HR=9.988, 95%CI:2.093, 47.662)、肝硬化(HR=9.422, 95%CI:1.079, 82.250)、基线AFP水平≥10 ng/mL(HR=5.683, 95%CI...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 01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绘制列线图预测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结果显示, 年龄[OR=1.027, 95%置信区间(95%CI)1.016~1.039]、男性(OR=1.447, 95%CI 1.034~2.204)、体重指数(OR=1.054, 95%CI 1.010~1.099)、糖尿病(OR=1.468, 95%CI 1.026~2.10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OR=1.390, 95%CI 1.016~1.903)、吸烟史(OR=1.527, 95%CI 1.049~2.221)和尿酸(OR=1.002, 95%CI 1.000~1.003)均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73, 最佳截断值的约登指数为0.266, 灵敏度为54.4%, 特异度为72.2%。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的预测和高危人群的临床筛查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认知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 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因HF住院的300例老年患者,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微型营养评定量表-简表(MNA-SF),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 孤独感量表(ULCA), 老年抑郁量表(GDS-5),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老年HF患者中, 认知衰弱的发生率为75.3%(22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70~79岁(OR=0.543, 95%CI:0.299~0.987), 受教育程度(OR=3.644, 95%CI:1.780~7.461), 每周智力活动情况(OR=2.168, 95%CI:1.082~4.334), 孤独感(OR=1.101, 95%CI:1.032~1.175)是老年HF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HF患者认知衰弱的发生率高, 年龄、受教育程度、每周智力活动情况、孤独感是其影响因素, 其中受教育程度对老年HF患者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抗-HCV阳性者参加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广东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研究现场,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收集抗-HCV阳性者信息,分析其参加DAAs治疗意愿及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14人,40~59岁占86.0%(270人),男性占86.3%(271人),常住地在城市占74.8%(235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81.2%(255人),待业/无业占54.8%(172人)。其中,65.6%(206人)调查对象具有参加DAAs治疗意愿。文化程度、常住地、是否知晓自身疾病阶段、是否接受过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治疗、治愈丙肝对个人重要程度、药物价格可负担程度、医保报销方式是否便捷者,参加DAAs治疗意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住地为城市者(相较于乡镇/农村者,OR=2.163,95%CI:1.064~4.394),既往接受过丙肝治疗者(相较于未接受过治疗者,OR=3.135,95%CI:1.291~7.616),认为治愈丙肝对个人重要者(相较于认为不重要者,OR=2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结核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以期对结核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384例结核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84例结核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中, 28 d病死率为43.2%(166/3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比值比(OR)=1.924, 95%可信区间(95%CI) 1.033~3.585, P=0.039)、体重指数<18.5 kg/m2(OR=4.496, 95%CI 2.242~9.016, P<0.001)、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20分(OR=2.133, 95%CI 1.093~4.162, P=0.026)、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5.945 mg/g(OR=20.886, 95%CI 10.883~40.084, P<0.001)、脓毒症休克(OR=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75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体循环栓塞(SE)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临床中降低NVAF患者SE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5岁NVAF患者, 根据NVAF后发生SE情况分为无SE组(1 127例)和SE组(433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NVAF患者SE相关因素及未抗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房颤病史≥5年的OR值为2.75(95%CI 1.98~3.82, P<0.01), 脂蛋白(a)>300 g/L的SE风险高于脂蛋白(a)≤300 g/L(OR=2.07, 95%CI 1.50~2.84, P<0.01), 载脂蛋白B>1.2 g/L的OR值为1.91(95%CI 1.25~2.93, P=0.003),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49%的SE风险较高(OR=2.45, 95%CI 1.63~3.69, P<0.01), 左心房内径>40 mm的OR值为1.54(95%CI 1.16~2.07, 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2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9例,使用Fibro Scan检测肝脏硬度(LSM),将其值≥9.3作为判断重度肝纤维化的标准。结果经Fibro Scan检查,在8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重度肝纤维化患者31例(34.8%);重度肝纤维化患者有吸烟、饮酒、糖尿病史、受教育程度、血清HCV RNA载量、接受抗病毒治疗、血清FPG、ALT和AST水平方面与58例非重度肝纤维化患者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OR=2.957)、糖尿病史(OR=2.028)、抗病毒治疗(OR=2.027)、FPG(OR=5.797)、ALT(OR=2.028)、AST(OR=2.008)和HCV RNA载量(OR=1.957)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严重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发生率较高,与饮酒、糖尿病史、血清ALT和AST水平高和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关,需要认真研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剂量递增方案对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因HCV相关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后复发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小剂量递增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以及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为术后2~59个月,21例中5例(23.8%)为标准治疗,4例(19.1%)为足疗程,12例(57.1%)为不完全治疗。获得ETVR 16例(76.2%),SVR 5例(23.8%)。标准治疗组、足疗程治疗组和不完全治疗组之间相比,ETVR获得率无显著差异,而SVR获得率差异显著(P=0.002)。治疗前病毒载量和抗病毒治疗的剂量和疗程是影响获得SVR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10例须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维持治疗,2例出现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差。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影响获得SV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疗效影响因素.方法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 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基线的相关化验指标、抗病毒治疗方案及经过.分析抗病毒治疗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8例经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入选,9例获得了SVR,占32.1%.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on-SVR,N-SVR)组基线性别比例、年龄、感染时限、HCV RNA、转氨酶、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HGB、PLT和Child-Pug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 α患者的SVR率高于普通IFN α(P =0.003),但去除中途脱落的患者后2组SVR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 =0.308).依从性好的患者SVR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 =0.004).普通IFN α治疗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Peg-IFN α(P =0.009),Child-Pugh评分高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低的患者(P=0.034).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SVR率较低,主要与其依从性差有关,而依从性与干扰素类型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基线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序寻找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AS)两个方面将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结束后HCV RNA复阳患者与DAA治疗成功的HCV感染者进行对比,旨在分析DAA治疗丙型肝炎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来自多中心的13例DAA初治失败患者(治疗失败组)并对其复阳血清进行测序,与51例DAA初治成功患者(对照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及测序结果进行对比。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并分析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12例有完整疗程资料的患者全部于用药结束后1年内复发,男性治疗失败患者的基线TBil、DBil、Cr普遍高于女性(Z值分别为-2.517、-2.440、-2.132,P值分别为0.010、0.010、0.038),年龄在55岁及以下(OR=5.152, 95%CI:1.116~23.790,P=0.036)、基因型为3b型(OR=9.726, 95%CI:1.325~71.398,P=0.0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 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 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结果根据倾向匹配评分法从130例肺癌患者中纳入病例组26例, 对照组104例。两组年龄、肿瘤分期、肺癌是否发生转移、肺癌治疗方法、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饮酒、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 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OR)1.087,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63~1.211;P=0.007]、肺癌治疗方法(OR 1.698, 95%CI 1.139~2.532;P=0.009)、高血压(OR 5.647, 95%CI 1.921~16.597;P=0.002)、糖尿病(OR 3.082, 95%CI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住院期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5 464例患者为住院期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5%(352/5816)的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每增加1岁,比值比(OR)=1.027;95%可信区间(CI):1.014~1.041;P0.01)、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OR=0.943;95%CI:0.900~0.988;P0.01)、收缩压(每增加1 mmH g,OR=0.983;95%CI:0.978~0.988;P0.01)、Killip心功能分级(每增加1级,OR=1.565;95%CI:1.370~1.786;P0.01)、心跳骤停(OR=3.118;95%CI:1.339~7.262;P0.01)、ST段压低(OR=1.571;95%CI:1.169~2.110;P0.01)、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OR=4.579;95%CI:1.876~11.177;P0.01)、血肌酐(每增加1μmol/L,OR=1.004;95%CI:1.002~1.005;P0.01)、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OR=1.100;95%CI:1.071~1.130;P0.01)、从不吸烟(OR=2.080;95%CI:1.460~2.962;P0.01)、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913;95%CI:1.298~2.820;P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OR=0.322;95%CI:0.142~0.729;P0.01)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2个因素是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 男101例, 女177例, 年龄60~99岁, 平均(78.9±8.7)岁;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 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并分析预后。结果术后1年内共28例(10.1%)发生脑卒中, 术后3个月是脑卒中发生高峰, 脑卒中组患者年龄大, 伤前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卒中病史、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比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OR=1.078, 95%CI=1.007~1.153, P=0.030)、男性(OR=2.643, 95%CI=1.060~6.742, P=0.037)、既往脑卒中病史(OR=12.202, 95%CI=4.662~31.940, 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组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均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经过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发生血浆HIV低病毒血症(LLV)的危险因素, 为降低LLV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观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ART超过1年发生LLV(血浆HIV-1 RNA为50~1 000拷贝/mL)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LLV组), 按1∶2.5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同期ART超过1年且成功获得病毒抑制(血浆HIV-1 RNA<50拷贝/mL)的患者为对照组(抑制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LLV的危险因素。结果 LLV组和抑制组各纳入128例和297例患者, 抗病毒治疗时长分别为3.62(1.83, 4.89)年和4.91(2.90, 5.88)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LV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行ART时年龄>50岁[比值比(OR)=1.82, 95%可信区间(95%CI) 1.01~3.26, P=0.046)],基线HIV-1 RNA>1×105拷贝/mL(OR=2.18, 95%CI 1.30~3.68, 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分析,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诊治的2771例患者,根据是否规范化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分为规范治疗组2305例和未规范治疗组4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组间各个临床资料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规范治疗组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83.2%;未规范治疗组为16.8%。吸烟(OR=2.23;95%CI:1.75~2.83;P=0.001)、冠心病(OR=2.03;95%CI:1.60~2.58;P=0.000)、糖尿病(OR=1.74;95%CI:1.38~2.20;P=0.000)的患者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较好,年龄≥75岁(OR=0.39;95%CI:0.32~0.49;P=0.001)、PCI术后(OR=0.73;95%CI:0.58~0.92;P=0.000)、外周动脉粥样硬化(OR=0.66;95%CI:0.50~0.87;P=0.000)、贫血(OR=0.45;95%CI:0.32~0.64;P=0.004)的患者往往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较差。结论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中,83.2%患者能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但仍有16.8%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存在不规范现象。年龄≥75岁、并存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介入治疗、出血顾虑等是影响我院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发生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7-9月,选择河北、吉林、河南和陕西4省4家医院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病毒性肝炎病史和行为习惯等,分析影响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8例病人,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病例109例,对照组CHB和CHC病例共109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HBV和HCV感染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比值比(OR)=2.13,95%可信区间(CI):1.01~4.49]和吸烟(OR=2.31,95%CI:1.04~5.16)是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较高(OR=0.42,95%CI:0.20~0.87)、抗病毒治疗(OR=0.39,95%CI:0.20~0.75)和运动(OR=0.23,95%CI:0.07~0.82)是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缺乏相关知识、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饮酒、吸烟和缺乏锻炼等不良行为习惯。应加强对CHB和CHC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坚持抗病毒治疗,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836-1840
目的系统的评价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与无DAA(NDAA)方案对于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在无复发生存率、HCC复发率、全因死亡率、肝脏相关病死率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于2020年12月之前公开发表的DAA治疗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的临床队列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个临床队列研究,共计31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NDAA方案相比,DAA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R=1.38,95%CI:1.10~1.72,P=0.005),降低HCC复发率(RR=0.52,95%CI:0.42~0.63,P 0.000 01)、全因死亡率(RR=0.42,95%CI:0.32~0.55,P 0.000 01)及肝脏相关病死率(RR=0.37,95%CI:0.18~0.76,P=0.007)。结论对于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使用DAA治疗是有益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