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瑞梁  张立清  陈莹  罗欣剑 《广东化工》2022,(22):113-115+70
为了解广州市某城中村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选取研究区域内的23个采样点,分析土壤中6种重金属(Cd、Cu、Ni、Pb、As和Hg)的含量,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Cd、Cu、Ni、Pb、As和Hg均在采样区域的土壤中被检出。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受到Cd的轻度污染,Hg的中度污染,Cu、Ni、Pb和As的重度污染。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Pb和As的污染最为严重,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Pb和As、Cd和Hg被认为具有相似的来源。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市新塘镇土壤中8种重金属As、Hg、Cu、Zn、Ni、Cd、Pb、Cr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应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新塘、永宁、仙村三个片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各片区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普遍较高,重金属含量差别明显。As、Cu、Zn、Ni、Cd、Pb、Cr之间相关性显著,表明其来源相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计算结果表明,Hg、Cd为新塘镇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新塘片区重金属污染状况相对较重,仙村片区次之,永宁片区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5家电镀制版厂厂区内及周边土壤为对象,探究电镀场地土壤中As、Cd、Cu、Pb、Hg、Ni等6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与背景值和污染风险筛选值比较,分析超标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揭示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镀废水、废气、废渣等长期污染导致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不同程度累积,Cd、Ni、Cu的平均含量高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污染程度最高,为背景值的3.89倍。但所有重金属指标均未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Ni、Pb与Cu,Cd与Hg具有相似的自然或人为污染源。电镀制版厂附近土壤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157.57,存在"中等"生态危害风险,其中Cd的风险最为显著,需重点关注。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是主要污染因子,达到"偏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流域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造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选取该流域某采矿区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和地理统计法分析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污染物来源,以期为长三角典型采矿区农田土壤的污染风险管控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区域灌溉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要求,但底泥中A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GB 15618-2018);该农用地表层土壤中As和Cd浓度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12倍和0.23倍,而且As元素污染深度距地面以下可达0.6 m;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土壤重金属Ni、Cu、Cr、Zn和Pb的来源主要为成土母质,As和Hg来源于采矿活动,Cd污染主要为农业活动。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山市水源保护地的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r、Cu、Cd、As、Hg、Ni、Zn、Pb的浓度,用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软件进行重金属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Cd和As外,其他重金属元素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其中仅Cd的生态风险影响达到中等。Pb与Cd、As、Zn、Ni元素浓度有着显著正相关,且Cu与Cr、Zn、Ni也有着显著正相关。Cd是底泥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6.
华德伟  布多  肖方景  崔小梅 《应用化工》2023,(11):3124-3128
简要综述了京津冀地区主要水系及其流域底泥沉积物的理化特性,系统讨论了该地区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的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了河流理化特性与重金属浓度间的关系,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此地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河流理化特性与其背景值基本一致;重金属浓度评价结果为:Zn>Cr>Cu>Pb>Cd; pH与总氮、总磷与有机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元素Pb与Cd,元素Zn与Cr间存在强相关性;元素Cd的潜在生态危害等级涵盖低、中等、重、严重四个等级,其余大部分样点处于对生态环境危害程度较低的等级。  相似文献   

7.
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祥  黄坚  马慧雪 《广州化工》2012,40(23):120-123
利用ICP技术测定了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14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聚类分析法确定了重金属的三个主要来源:自然来源(Cu,Ni和Pb),中上游冶炼工业污染(Cd,Zn)和长沙市原工业区污染(Cr)。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2.7~20.9 mg/kg、209.3~662.4 mg/kg;(2)研究区域中RI均值为604.5,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属于很强生态危害,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鄱阳湖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u污染。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德兴铜矿,其中Cu当然是主要污染物,因此,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2)Cu、Zn、Cd污染源相同且来源于德兴铜矿,Pb表现为面源污染。湖区Cu、Zn、Cd分布均表现出从饶河段至湖口逐步降低的趋势,且Cu、Zn、Cd在土壤中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可以推论Cu、Zn、Cd污染源相同且来源于德兴铜矿。Pb在湖区均匀分布表现为面源污染,这可能与湖区Pb污染来源于船舶燃油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莹文 《清洗世界》2023,(2):110-112
为了解云南省文山州南北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21年1月采集干流7个样点的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Pb、Cd、As、Zn、Cu、Ni、Cr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南北河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As、Cd、Zn、Pb、Cu,Ni和Cr为无污染;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南北河干流沉积物7种沉积物呈现不同生态风险,其中Cd为低生态风险—极强生态风险,As为低生态风险—中强生态风险,Pb、Zn、 Cu、 Ni、 Cr为低生态风险。As和Cd为南北河干流主要污染和生态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10.
对合肥市南淝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采样调查,选取了8个采样点,测定了沉积物中Cr、Cd、Pb、Ni、Zn、Cu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南淝河6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Cu、Ni、Pb、Cr;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在南淝河沉积物重金属中,Cd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Cr、Pb、Ni、Zn、Cu均处于轻微等级,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Ni、Pb、Zn、Cr,多数采样点的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处于轻微级,个别采样点达到了中等甚至强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1.
对自贡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d、Hg、As、Pb、Ni、Cu、Cr和Zn 8种重金属含量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除Cr外均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重金属来源主要为交通行业污染,且主要集中在威远河; 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为:Cd﹥Hg﹥As﹥Cu﹥Pb﹥Ni﹥Zn﹥Cr,且各元素的风险指数均值都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仅1个样点为中等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其余样点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重金属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某铸造厂为研究对象,采集企业周边土壤样品,分析样品中8种重金属含量,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污染指数、相关性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土壤表层,土壤样品中Hg和Cd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金属元素,尤其是Hg,且主要体现在CC铸造厂。重金属Pb、Cr、Cd、As、Ni、Cu、Zn的污染来源密切相关;相反,Hg与其它7种元素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表明Hg的污染来源相对独特。  相似文献   

13.
广州河涌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区六条河涌底泥样品重金属总量的实验分析,探讨河涌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Cu之外,Ni、Cr、Cd、Pb、Zn、Fe的平均含量远高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从富集系数看,Zn的富集程度最高,其次是Cd、Pb、Cr、Cu。;由潜在生态危害系数i r E的平均值可知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Zn>Cr>Cu。  相似文献   

14.
对青草沙水库底泥中的重金属Ni、Cd、Cu、Pb、Zn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青草沙库区内五种重金属在不同采样点位的浓度分布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其中库尾的1#、2#点位呈现出略高的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Cd相较于其他重金属元素表现出较高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进行评价,Cd在部分点位偶尔会引起不利生物毒性效应,而重金属Ni在所有点位均会产生不利生物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危害指数法,对沈抚灌渠底泥中Hg、As、Cu、Zn、Pb和Cd污染情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灌渠底泥中Hg、As、Cu、Zn、Pb和Cd含量均高于背景值,Hg、Zn的污染指数Cif达到严重污染级别,Cd、Cu、Pb的污染指数Cif属重污染级别,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HgZnCdCuPbAs,综合污染指数Cd属严重污染级别;灌渠底泥中Hg、As、Cu、Zn、Pb和Cd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Hg和Cd具有极高和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余4种重金属均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以乳业厂拆迁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2份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Cd、Hg、As、Pb、Cr、Cu、Ni、Zn 8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了广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从变异系数来看,Cd、Cu、As变异系数较大,同时Cd、Cu、Zn为重污染;As和Pb为中度污染; Hg,Cr,Ni污染较轻; As对儿童存在较强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7.
魏薇  陈新跃  徐良 《广州化工》2022,(21):175-178
研究区共布设5条研究剖面,12个采样点,采集96件土壤样品,检测并分析重金属元素Cd、Cu、Cr、Hg、Pb、As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地累积指数法与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体为中度污染,2剖面与4剖面污染最重,其中6、7号采样点污染指数较高,Cd是主要贡献因子,主成分(PCA)解析来源可知,除Cr外其余元素在同一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结合研究区位置可推断,区内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其次为农业施肥。  相似文献   

18.
崇明岛典型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农用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崇明岛型环岛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南横引河老激港段)的底泥样品,对其中的Cd、As、Cr、Cu、Zn、Pb、Ni等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所采集的表层底泥中Cd、As的含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Cr、Cu、Pb、Ni的最高浓度都出现在南横引河与老激港交汇处,但相对于全球背景值而言,其最高浓度都不超过背景值的两倍。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发现,Cr、Cu、Zn、Ni、Pb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即这几种重金属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域河道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较小,其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污泥农用标准(GB18918—2003)以及国际上相关标准,所以示范河段疏浚底泥农用应该是安全的,但需要进行跟踪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究江西省栀子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本文选择了11个产区作为研究区域,测定土壤严格控制的Cr、Ni、Cu、Zn、As、Cd、Hg、Pb含量,并测定土壤pH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Hg、Pb、Cd、As、Cu、Cr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其风险。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Cr、Ni、Cu、Zn、As、Cd、Hg、Pb含量,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结果:江西省栀子产区土壤重金属仅有莲花县路口镇的Cr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和仅有莲花县路口镇的Cr和As超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21)规定的限值,总体属于无污染、清洁水平(除莲花县路口镇属于轻度污染)。栀子产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低,适合栀子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矿区土壤中Cr、Cd、Zn、Cu、Ni、Pb共6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3座矸石山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平面上与煤矸石山距离总体成负相关趋势,最大污染点位置与煤矸石周边环境条件相关;煤矸石周边土壤中Cd、Pb、Zn污染程度最严重,其中Cd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大,污染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土层,对深层土壤环境影响不大;Cu、Ni、Zn总体污染程度不高,对土壤环境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