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龙  李特  赵浩然  李夯 《电工技术》2023,(21):210-213
以沿海地区某220 kV运维交流线路出现较大面积复合绝缘子发热为背景,选取6支绝缘子样品进行复合绝缘子芯棒发热原因分析。对发热绝缘子及同塔的其他绝缘子进行了外观检查、试验分析,综合分析了发热原因。结果表明,绝缘子存在批次性芯棒-护套粘接不良,其中绝缘子发热位置芯棒-护套已完全脱离,芯棒-护套界面气隙受潮导致绝缘子发热。针对复合绝缘子产品使用和运维,提出了供相关运行单位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复合绝缘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针对复合绝缘子的检测试验有着重要意义。检测芯棒耐水解能力和绝缘子内部隐蔽性缺陷的水扩散试验是检测复合绝缘子性能的一项重要试验。使用不同厂家、不同年份、不同批次、有无护套等不同特性的绝缘子样品进行水扩散试验,着重研究使用不同水煮时间(100 h,200 h,300 h)对应的泄露电流的变化,以及对绝缘子样品的检测效果的差异,并测量了绝缘子样品的介损角。研究发现,对带护套的短样品进行更长时间的水扩散试验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判断芯棒以及芯棒-护套交界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复合绝缘子芯棒断裂事故会对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结合某22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芯棒断裂事故,对断裂绝缘子及同批次产品进行了外观检查、性能试验、解剖检查、材料试验,分析了绝缘子芯棒断裂的原因及机理。结果表明:该绝缘子端部结构存在缺陷及密封性能不良的问题,导致芯棒玻璃纤维受到酸液侵蚀,逐渐产生应力腐蚀过程,在弱酸腐蚀及应力的共同作用下机械性能不断降低,最终整支芯棒发生断裂。针对芯棒脆断现象和长期机械性能不佳的问题,建议将复合绝缘子端部金具楔式结构逐批更换为压接式结构,并加强端部金具及护套的密封,以及采用无硼纤维耐酸芯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南某500kV线路复合绝缘子断裂事故为例,描述了复合绝缘子护套破损、芯棒蚀损的形貌特征,并对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运行经验及试验论证,认为端部缺陷是导致该复合绝缘子断裂的主要原因,并对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维护等工作阶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西电网某220 kV重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断裂问题,依据GB/T 19519—2014和DL/T 1000.3—2015对断裂复合绝缘子及相邻铁塔上挂网运行的12只复合绝缘子进行了机械特性、耐应力腐蚀、憎水性和水扩散试验,并对断裂的复合绝缘子进行解剖分析。结果表明:6只绝缘子机械破坏负荷在1.4倍额定机械负荷以上,憎水性为HC3~HC4级;另外6只绝缘子应力腐蚀试验均不合格。分析认为断裂绝缘子芯棒是非耐酸芯棒,该批次绝缘子产品的耐酸性能较差。对该故障提出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起220 kV复合绝缘子芯棒击穿故障,对击穿绝缘子及同塔的其他绝缘子进行了外观检查、试验检测,综合分析了复合绝缘子芯棒击穿原因,并提出了复合绝缘子运维工作建议.结果表明,绝缘子芯棒内部粘接不良,在运行环境等综合作用下导致绝缘子芯棒开裂、击穿;建议对该地区其他厂家运行时间接近或运行时间更长的复合绝缘子进行无人机红外特巡.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评价复合绝缘子护套与芯棒的界面质量,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护套—芯棒压剪试验方法,通过检测护套与芯棒的界面粘接强度对界面粘接性进行评判。对3支运行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的试样分别进行护套—芯棒压剪试验和解剖试验,结果表明护套—芯棒压剪试验可以有效检测护套与芯棒界面的粘接性。进一步研究护套与芯棒界面质量的检测方法,对水煮后的带护套芯棒试样先后进行改进的水扩散试验和护套—芯棒压剪试验,结果表明界面泄漏电流值和界面粘接强度,可以分别反映护套与芯棒界面的缺陷和粘接性。研究说明结合改进的水扩散试验方法与护套—芯棒压剪试验方法可以对护套与芯棒的界面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一起运行12年的500 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断裂故障,对故障绝缘子和同塔非故障绝缘子进行试验分析,解剖检查整支绝缘子,开展伞裙憎水性分级、硬度试验和芯棒应力腐蚀、染料渗透试验、带护套水扩散试验,并对芯棒材料进行了显微形貌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故障相绝缘子高压端护套穿孔开裂、芯棒材料严重老化,伞裙试验表明,虽然硅橡胶表面存在粉化老化现象,但憎水性和硬度仍符合运行标准,应力腐蚀试验显示故障相和非故障相芯棒均为耐酸芯棒,染料渗透验、带护套水扩散试验表明故障相绝缘子高压端存在芯棒材料劣化和界面粘接失效,进一步的显微形貌分析显示芯棒材料中的环氧树脂基体分解、玻璃纤维老化受损严重,芯棒材料存在明显快速老化现象。护套与芯棒间界面失效是导致芯棒材料快速老化的主要原因,高压端局部放电导致环氧树脂基体加速劣化,失去对玻璃纤维包裹保护作用,劣化通道沿芯棒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基体的薄弱界面发展,造成护套击穿,加速芯棒材料的老化,最终导致芯棒断裂故障。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绝缘子故障的诊断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输电线路用复合绝缘子的运行实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碧华  冼伟雄  陈雄一 《电网技术》2001,25(5):53-55,73
通过对输电线路用复合绝缘子结构和性能特点的分析,结合广州地区的运行实践,提出了如何选用线路用复合绝缘子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验收时应增加水煮试验,86%额定负荷水耐受试验及芯棒的水扩散试验项目;对于广州地区多雨的特点应采用大小伞型结构;为便于回路识别,建议生产厂家多种颜色的复合绝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复合绝缘子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复合绝缘子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憎水性好等诸多优越性能,在国内外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目前在世界各国电网输电线路绝缘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复合绝缘子的推广应用,因其缺陷尤其是芯棒典型缺陷所造成的运行事故屡屡发生。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多种缺陷检测方法来检查复合绝缘子尤其是芯棒存在的各种缺陷。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的复合绝缘子尤其是芯棒典型缺陷的检测方法,将其主要分类为带电检测方法和不带电检测方法,并对各种缺陷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有助于正确认识该方面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把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一起特高压100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蚀损缺陷的原因,通过红外测试、解剖、憎水性试验、等值盐密试验、渗透性试验及水扩散试验等手段对缺陷绝缘子开展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蚀损位置可产生发热,其发热幅值测试结果与蚀损严重程度、测试所在位置有关。复合绝缘子蚀损位置的伞裙-护套界面均存在气隙,蚀损严重区域气隙内部存在明显的放电痕迹。由此判断蚀损缺陷由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界面存气隙引发,界面气隙在高场强作用下引起局部放电,长期作用逐步导致电蚀区域的产生和扩展。针对蚀损原因和发热特征,提出了后续运维检修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福增  宋磊  李锐海  王国利 《高电压技术》2012,38(11):3093-3100
为了调查南方电网中复合绝缘子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原因,对交流500kV线路断裂复合绝缘子进行了外观观测、材料试验和解剖试验3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绝缘子界面粘接质量较差,芯棒与护套界面发生局部放电,造成芯棒与护套的老化与蚀损。在长期局部放电作用下,护套表面形成蚀孔,潮气进入后,加剧芯棒和护套的蚀损与老化,最终发生断裂。为评价芯棒和护套的粘接性,提出了一种新的5等级评价方法,并对该线路同批次6支绝缘子进行了分级评价。通过分级评价,可看出复合绝缘子芯棒与护套之间的粘接性与2个因素有关:绝缘子生产过程中界面的粘接质量和长期的高场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优越的防污闪性能,合成绝缘子被大量应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中。本文对深圳地区一起500 k V交流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缺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外观检查、不同湿度下的加压试验、水扩散试验、吸水性试验以及官能团分析,确定了老化水解形成的极性基团以及侵入硅橡胶内部的水分是诱发合成绝缘子发热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热将加速硅橡胶材料的老化。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新入网复合绝缘子性能评估过程中,除交界面耐水解性能外,还应关注硅橡胶材料的饱和吸水量。  相似文献   

14.
线路复合绝缘子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兴龙 《浙江电力》2006,25(6):60-63
通过对杭州地区送电线路上复合绝缘子使用现状、故障及试验情况的分析,探讨复合绝缘子在运行中出现雷击闪络、污闪、芯棒断裂等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高湿热地区一批复合绝缘子高温发热的原因,对缺陷绝缘子样品开展了材料检测、电气试验分析,对绝缘子电场分布进行计算。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批高温发热绝缘子的高压端芯棒表面蚀损严重,电气参数发生变化,导致电场强度增大进而加剧局部放电过程。综合材料、电气实验分析指出,该批绝缘子界面粘接性能较差,水分入侵导致界面化学键水解,从而产生脱粘缺陷是该批次绝缘子出现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复合绝缘子生产及运行维护水平,深入分析复合绝缘子断裂机理。通过进行吸水性、渗水性及加速老化等多种试验,分析了一起50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断裂原因。结果表明,该绝缘子断裂原因是其界面区域长期存在局部放电,加剧芯棒和护套的蚀损与老化所致。同时证明了对于微观界面质量差的复合绝缘子,水分会穿过其完好的硅橡胶护套材料进入存在缺陷的交界面,引发绝缘子老化。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在生产及运行维护中预防复合绝缘子断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500 kV葛双一回复合绝缘子芯棒裂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一起复合绝缘子芯棒断事故特征分析和同期运行在500kV输电线路上的复合绝缘子抽样试验,初步判断复合绝缘子芯棒断裂原因属酸蚀脆断,并据此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即厂商应改进金具接头界面的密封工艺并注意复合绝缘子芯棒的抗蚀性能,而设计者应改进复合绝缘子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护套-芯棒界面是复合绝缘子内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复合绝缘子的异常运行缺陷、故障密切相关。本文针对一起发热的500kV运行复合绝缘子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多种表征技术对护套-芯棒界面老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处护套的老化受其所在位置电场强度的影响显著。有异常温升或放电处的硅橡胶护套和环氧玻纤芯棒粘接良好,但界面处都...  相似文献   

19.
为消除复合绝缘子内部缺陷对电网运行安全造成的隐患,针对小管径复合绝缘子缺陷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的柔性水囊耦合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硅橡胶薄膜与耦合装置实现了良好超声耦合,分别对平面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护套与芯棒进行了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平面硅橡胶线性扫描优于扇形扫描,能够检测到0.8 mm的微小缺陷,为复合绝缘子伞群超声缺陷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对复合绝缘子护套和芯棒,扇形扫描优于线性扫描,护套最小可检测缺陷尺寸达到0.8 mm,芯棒达到1 mm,为复合绝缘子的在线检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高压电器》2021,57(8)
文中针对湖南电网近10年复合绝缘子掉线问题,对掉线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500 k V线路掉线概率更大,7次掉线有6次本体损伤和1次设计不合理共两种类型,其中本体损伤有2次为芯棒脆断、4次为芯棒酥断。选取10支样品在实验室开展机械、电气试验,机械破坏负荷、耐漏电起痕、芯棒耐酸试验、剖检试验等均未检出同批次样品不合格情况。提出了复合绝缘子抽检试验项目优化建议,针对掉线重灾区的超高压线路复合绝缘子推荐了入网检测关键项目,同时针对复合绝缘子专项巡视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