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HAT)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成人肝移植术后急性HAT患者7例。7例均因肝酶学异常或早期床旁超声监测未见明显肝动脉血流信号而行急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6例介入治疗成功。观察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及有无手术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肝固有动脉完全阻塞。导管内溶栓(IAT)后,6例血管成功开通,其中2例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内支架置入(ES)治疗。1例溶栓治疗失败,后行外科血管重建术。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下降(P<0.001)。随访2-12个月,未出现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应用于肝移植术后HAT的治疗,近、中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3月至2015年10月出现的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和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经肝动脉置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21例溶栓过程中联合支架植入,3例合并脾动脉盗血行脾动脉栓塞。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91% (31/34)。2例出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肝动脉1年、2年、3年及5年通畅率分别为82%、73%、57%和57%。患者的无阻塞中位生存期达94个月。结论 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获得了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朝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39-139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保证吻合技术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在术后的凝血状况合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抗凝,所有患者均未形成肝动脉血栓。结论预防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措施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吻合技术,对患者进行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形成肝动脉血栓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明  宋红丽  潘澄 《中外医疗》2011,30(13):105-105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对肝动脉血栓形成有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66例在我中心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选取这些患者在术后15d内出现动脉血栓的作为实验组成员。他们的原发病大多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也有一些是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排除那些在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结果我们发现有3个外科相关因素与肝动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也发现这些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如果在术中输注冰冻血浆的话,那术后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将比没输注血浆的患者明显升高。结论手术中肝动脉的直径、动脉重建方式、吻合的次数,以及是否输注冰冻血浆,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是影响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注意以上因素,在围手术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减少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入手术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有病例报道表明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处理肝动脉血栓形成。但是,有关介入手术治疗肝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成功经验国内外报道均较少。本研究回顾性评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应用不同血管介入技术治疗肝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Seldinger 法穿刺插管到栓塞处,应用尿激酶大剂量团注后,小剂量持续灌注.结果:9例患者经治疗(3~7)天,均治愈.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手术已成为多种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肝移植手术技术复杂及各种条件的制约,因此在目前阶段术后并发症较多。肝动脉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术后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移植失败及受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决定移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愈来愈受到临床的重视。介入放射学具有微创性及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优势。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血栓形成的诊治程序,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临床经过.结果540例共7例发生HAT,分别经溶栓、取栓术和再次移植术治疗,手术效果明显,溶栓失败者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螺旋CT及血管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果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求知 体肝部分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症状、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在日本长崎大学对1例急性重症肝及3例先天笥胆道闭锁患者行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后常规使用彩色超声波监测血管并发症。结果 第1例未行抗凝治疗,在术后第3天出现了肝动脉血栓,施行紧急手术,摘除血栓,行肝动脉再吻合术,术后予抗凝治疗,后3例受体术后常规抗凝固治疗,未发生肝动脉血栓,随访6个月4例均存活良好。结论 在显微外科的条件下吻合细小的肝动脉,通过彩色超声波检查来诊断血管并发症,术后常规的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6 3年人类第 1例肝移植成功以来 ,随着对受体选择标准、外科操作技术、术后护理和抗排斥免疫治疗等方面认识的不断加深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和受体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临床肝移植的手术死亡率已下降到 10 %以下 ,术后 1年生存率达 90 % ,5年生存率则上升至 70 % [1] 。临床原位肝移植 ,已经成为国外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但是 ,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受体存活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自从临床开始应用环孢霉素A和FK 5 0 6以来 ,因急性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肝失活的情况已显著减少。血管并发症 ,特别是肝动脉血栓形成 ,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对终末期肝病及肝癌肝移植术及介入处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其中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溶栓后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结论: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须谨慎实施,以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介入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猕猴制作原位肝移植模型,并采用动脉血酮体比率(AKBR)作主要监测手段,对受体移植前、中及术后早期行动态观察.16例受体猴均在全肝血流阻断、供肝低温灌注保存、辅助体外静脉转流下移植.动物按术后存活时间分为:①A组(存活>24h):5例受体存活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缺血对胆道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以及早期肝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720例原位肝移植(OLT)患者中,共有32例在移植术后4~65(25±15)d彩超发现肝动脉缺血并经肝动脉造影(DSA)和(或)CT肝动脉成像证实,其中肝动脉狭窄(HAS)30例,肝动脉血栓(HAT)2例.32例中,20例接受了肝动脉介入治疗.以再次肝移植及患者死亡为观察终点,随访32例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20例(62.5%)发生胆道并发症,包括单纯胆总管狭窄2例,肝内外胆管狭窄13例,肝内胆管狭窄5例,同时合并胆漏2例、胆汁瘤4例、胆源性肝脓肿3例.20例中,8例为HAS接受了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者,但治疗时间均在发现HAS 2周后;10例为HAS未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者;1例为HAT溶栓开通者;1例为HAS支架治疗失败者.2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62 d(22~517 d),死亡10例,再次肝移植6例,健在4例;6、12、24个月移植肝累积存活率分别为60.0%、34.9%和0.12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9例为HAS接受了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者,其治疗时间均在发现HAS 2周内;2例为HAS病检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者,均及时应用抗排斥药物冲击治疗;1例为HAT溶栓失败接受再次肝移植者.该12例中位随访时间952 d(14~1398 d),死亡3例,再次肝移植1例,健在8例;6、12、24个月移植肝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5.0%、66.7%和66.7%.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缺血是引起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早期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胆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Wang MQ  Liu FY  Shi XJ  Yu Q  Zhang WZ  Zhou N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767-2771
目的 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原位肝移植(OLT)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9例OLT后早期HAT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男性8例、女1例,年龄32-63岁(平均47.6岁),9例均表现为术后转氨酶、胆红素进行性增高。HAT发生于移植术后16h-10d(平均5d),超声波检查提示HAT、为血管造影证实。介入治疗方法有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低剂量溶栓和肝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同时经静脉给予低剂量肝素。肝动脉内溶栓期间间隔12h复查超声波。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7例,占78%(7/9),复查血管造影显示肝固有动脉有血流通过,肝内动脉分支显影,肝功能明显改善,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时间为12h-9d(平均4.8d)。7例溶栓成功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固有动脉吻合口处狭窄,其中6例狭窄程度〉90%、进行了肝动脉狭窄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溶栓治疗失败2例。1例于溶栓开始后12h发生腹腔内出血,做急诊开腹探察、发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随即做再次吻合。1例留置导管溶栓7d后未能开通肝动脉阻塞,但向肝脏供血的侧枝建立、肝功能有所改善,未做进一步治疗。7例治疗成功者术后随访2-14个月(中位值6个月),一般情况良好,复查超声波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OLT后早期HAT的有效方法,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Zheng SS  Liang TB  Yu ZY  Wang WL  Shen Y  Zhang M  X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36-1540
目的 总结肝脏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3年9月完成的198例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96例采用肝动脉连续吻合法(第1组),102例采用肝动脉间断吻合方法(第2组)。术后常规以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第1组有6例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6.3%(6/96);第2组有1例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1/102),显著低于1组(x^2=4.027,P=0.045)。在这7例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除1例为术后剖腹探查发现外,6例均为彩色超声检查发现。其中6例行急诊肝动脉取栓术,重建肝动脉血流。取栓术后,3例发生严重的胆道并发症,其中2例已死亡,1例需接受再次肝移植;另3例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2例健康存活至今。另外1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死于肿瘤复发。肝动脉血栓形成的病死率为57.1%(4/7)。结论预防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在于提高血管吻合技术。术后常规超声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中后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后果是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超声检查中影响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3例在我院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72h内超声监测肝动脉阻力指数结果分为阻力指数正常组和阻力指数增高组,对比分析两组供体年龄、受体年龄、受体性别、冷缺血时间、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等相关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18例(22%)出现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65例(78%)肝动脉阻力指数正常.阻力指数增高组和正常组相比,受体年龄及冷缺血时间的平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体年龄、受体性别及手术因素等两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阻力指数一过性增高是较常见的现象,与受体年龄偏大及供肝冷缺血时间过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供不良与胆道并发症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Zheng SS  Xu X  Liang TB  Chen HY  Wang WL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65-1669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供不良(HAI)背景下胆道并发症(BC)的临床转归。方法自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本单位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240例。术中肝动脉和胆道重建均采用改良的显微外科吻合技术,术后动态监测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胆树完整性,回顾性研究肝移植术后早期HAI对胆道并发症发生与预后的影响。结果32例(13.3%)受体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11例(4.6%)病人移植后早期出现HAI(HAI组),21例(8.7%)移植后早期未出现HAI(nonHAI组)。HAI组包括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HAT)和8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HAT病人均成功实施急诊取栓术,2例HAS病人接受短期抗凝药物治疗。HAI组术后出现7例胆道狭窄和4例胆漏,6例行内镜和/或放射介入治疗,4例行吻合口修补及胆道引流术,1例行药物治疗。8例病人死亡,3例治愈。HAI组病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nonHAI组(373μmol/L±94μmol/Lvs111μmol/L±45μmol/L,P=0.008)。HAI组病人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4.6%和16.4%,nonHAI组为66.3%与6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HAI的胆道并发症病人预后不良;移植后早期应加强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尽快恢复肝动脉正常血流;具有早期HAI背景者一旦发生胆道并发症,需及时施行介入治疗或中转手术并考虑再次肝移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的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71例,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HAT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术后HAT诊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71例肝移植患者中,4例于术后早期发生HAT,发生率为1.5%,其中1例为术后第2天发生HAT,急诊以异体髂动脉行肝动脉重建术;3例分别于术后第6、7、10天发生HAT,均行介入溶栓治疗,有2例溶栓后再通,溶栓后序贯抗凝治疗,1例溶栓后未再通,并于术后3个月形成门静脉血栓,术后5个月因胆道并发症放置胆管支架。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结论 术后早期常规监测患者肝功能及肝脏血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HAT,及时行介入溶栓或肝动脉重建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所见,结果:发生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病人,1例死亡,1例发生肝灶状坏死。结论:肝动脉重建或再次肝移植是解决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介入治疗中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和  李军  王运杰  张俊丽 《当代医学》2010,16(17):318-3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46例患者共见49条肝外动脉血管,其中右膈动脉(18/49)和肠系膜上动脉(15/49)占多数。6条肝外动脉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43条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